图书介绍
中部省份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研究 以湖南为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部省份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研究 以湖南为例](https://www.shukui.net/cover/70/34485373.jpg)
- 李林等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55610192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76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394页
- 主题词:技术革新-研究-湖南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部省份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研究 以湖南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意义2
1.2.1 科技协同创新是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2
1.2.2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是中部崛起战略的主要支撑点4
1.2.3 科技协同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6
1.2.4 科技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当代创新理论的重要内容7
1.3 研究内容8
1.4 研究方法13
1.5 技术路线15
第二章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理论体系研究16
2.1 理论基础16
2.1.1 创新理论16
2.1.2 创新扩散理论17
2.1.3 集聚经济理论18
2.1.4 网络组织理论18
2.1.5 知识管理理论19
2.1.6 创新生态学理论19
2.1.7 协同创新理论20
2.2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概念内涵与本质特征21
2.2.1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概念内涵21
2.2.2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本质23
2.2.3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主要特征23
2.2.4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与其他创新形式的区别25
2.3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核心要素及其多重螺旋发展模型27
2.3.1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核心要素27
2.3.2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多重螺旋模型30
2.3.3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多要素螺旋式发展支撑体系32
2.4 区域协同创新的演进规律34
2.4.1 科技协同创新的演进阶段及特征34
2.4.2 科技协同创新阶段演化影响因素36
2.5 区域协同创新的动力——协同剩余的形成机制40
2.5.1 协同创新剩余的内涵与影响因素40
2.5.2 协同剩余形成的机理及模型44
2.6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实践模式45
2.6.1 政府主导型协同创新模式46
2.6.2 企业主导型协同创新模式47
2.6.3 高校主导型协同创新模式48
2.6.4 产学研一体化的协同创新模式49
2.6.5 组织联盟主导的协同创新模式51
2.6.6 虚拟柔性组织主导的协同创新模式53
2.7 本章小结54
第三章 湖南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现状研究55
3.1 湖南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整体概况55
3.1.1 协同创新的政策体系日益完善55
3.1.2 协同创新的政策落实得到不断强化56
3.1.3 产学研区域合作创新取得重要进展56
3.1.4 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整体推进58
3.2 湖南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产业基础58
3.2.1 工程机械产业协同创新基础58
3.2.2 装备制造产业协同创新的基础60
3.2.3 新能源产业协同创新基础61
3.2.4 动漫产业协同创新基础62
3.3 湖南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主要成效63
3.3.1 湖南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主要特色63
3.3.2 湖南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主要举措和成绩65
3.4 湖南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主要问题75
3.4.1 科技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完善,协同效率不高75
3.4.2 科技协同创新投入总量不足且区域不均衡77
3.4.3 科技协同创新的金融政策体系不健全79
3.4.4 科技协同创新人才引进力度和战略需加强80
3.4.5 科技协同创新的资源要素区域分割流通不畅83
3.4.6 科技协同创新的成果产业转化能力不强,经济协同效益不明显83
3.4.7 科技协同创新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有待突破84
3.4.8 科技协同创新的知识产权制度亟待完善85
3.4.9 科技协同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87
3.4.10 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估体系不完整90
3.4.11 科技协同创新缺乏长效机制,可持续性不强91
3.5 本章小结94
第四章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研究97
4.1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97
4.1.1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内在动力机制98
4.1.2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外在动力机制100
4.1.3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动力障碍102
4.2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投入体制104
4.2.1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资金筹措体制机制104
4.2.2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资金投入体制机制112
4.2.3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资源配置体制机制116
4.2.4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资金投入监督与评价体制机制122
4.3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资源共享和分配机制127
4.3.1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资源共享体制机制127
4.3.2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收益分享体制机制131
4.3.3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风险分摊体制机制144
4.4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组织体系149
4.4.1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组织模式选择机制149
4.4.2 产学研联盟组织体制机制152
4.4.3 企业联盟组织体制机制154
4.4.4 高校联盟组织体制机制161
4.4.5 科研机构联盟组织体制机制167
4.4.6 松散型协同创新组织体制机制170
4.4.7 各种联盟组织的知识流动方式172
4.4.8 各种联盟组织的科技人才和产业人才交流与合作方式175
4.5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协调谈判机制177
4.5.1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治理模式选择机制179
4.5.2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中政府引导的体制机制181
4.5.3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决策权配置体制机制189
4.5.4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谈判体制机制194
4.5.5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纠纷仲裁体制机制196
4.6 本章小结204
第五章 湖南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支撑政策体系研究204
5.1 助推湖南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金融支持政策创新研究207
5.1.1 推进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金融政策创新的必要性207
5.1.2 湖南区域科技协同创新金融政策供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09
5.1.3 国内外区域科技协同创新金融政策供给经验及其启示212
5.1.4 助推湖南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金融政策创新路径分析216
5.2 助推湖南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知识产权制度变革研究219
5.2.1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知识产权制度变革的理论阐释219
5.2.2 湖南科技协同创新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222
5.2.3 助推湖南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知识产权制度变革的对策224
5.3 助推湖南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研究227
5.3.1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相关理论阐述227
5.3.2 湖南省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现状229
5.3.3 完善湖南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233
5.4 助推湖南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人才与团队培育政策创新研究235
5.4.1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人才与团队培育政策的理论阐释236
5.4.2 湖南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人才与团队培育政策存在的问题238
5.4.3 助推湖南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人才与团队培育政策创新的对策240
5.5 助推湖南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会商组织与议事框架建设研究242
5.5.1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会商组织与议事框架建设的理论分析242
5.5.2 湖南科技协同创新会商组织与议事框架建设存在的问题246
5.5.3 助推湖南省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会商组织建设的方向与对策249
5.6 本章小结254
第六章 中部省份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绩效评价研究254
6.1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理论257
6.1.1 绩效257
6.1.2 绩效评价258
6.1.3 绩效评价理论体系研究259
6.1.4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的内涵261
6.1.5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系统的基本组成262
6.1.6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体系模型构造265
6.1.7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绩效评价开始引起政府重视265
6.1.8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的主要问题267
6.2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68
6.2.1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268
6.2.2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270
6.2.3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271
6.2.4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初建272
6.2.5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指标的筛选276
6.2.6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80
6.2.7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检验282
6.3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模型283
6.3.1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特点分析284
6.3.2 云模型简介285
6.3.3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的思路288
6.3.4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指标权重获取289
6.3.5 基于云模型的指标重要性刻画290
6.3.6 基于群决策的要素重要性浮动云模型形成292
6.3.7 基于云模型标度的层次分析法改进294
6.3.8 基于正态云模型的综合评价模型295
6.4 中部省份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实证研究298
6.4.1 评价指标的数据采集298
6.4.2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指标权重305
6.4.3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313
6.4.4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的结果分析324
6.5 本章小结324
第七章 完善中部省份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对策研究324
7.1 中部省份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现状分析328
7.1.1 中部省份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现状和基础329
7.1.2 中部省份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主要问题336
7.2 中部省份产业协同创新现状分析340
7.2.1 中部省份产业协同创新的基础和现状342
7.2.2 中部省份产业协同创新的主要问题345
7.2.3 加强中部省份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战略规划346
7.3 完善湖南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对策和建议350
7.3.1 完善多方联动的组织体系350
7.3.2 形成政策体系协同效应350
7.3.3 统筹规划资金投入体系350
7.3.4 建设多层次沟通协调体系352
7.3.5 建立科学规范的决策机制352
7.3.6 完善协同风险分摊机制353
7.3.7 建立和完善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估体系353
7.4 推动中部省份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建议354
7.4.1 加强中部省份区域间科技协同创新的政府协调管理354
7.4.2 打破政府地方保护政策,创新中部科技协同创新体制355
7.4.3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创新带动中部省份区域科技协同创新355
7.4.4 完善中部省份区域科技创新金融政策体系和支持措施356
7.4.5 实施中部省份科技协同创新专项行动和技术联合攻关358
7.4.6 联手搭建中部省份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综合系统平台358
7.4.7 组建中部产业技术协同创新联盟,以产业协同推动区域协同360
7.4.8 整合中部省份人才资源,实现科技人才的开发与共享361
7.4.9 推广和打通中部省份县域经济科技协同创新通道362
7.4.10 完善中部省份科技人员参与科技协同创新的激励制度362
7.4.11 完善中部省份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绩效评价体系363
7.5 本章小结364
结论365
参考文献369
后记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