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成套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成套技术
  • 李延和,从卫民,吕恒林,李树林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978751302733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66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281页
  • 主题词:砌体结构-房屋结构-抗震加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成套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地震的危害及教训1

1.2 开展抗震鉴定与加固成套技术研究的必要性2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3

参考文献6

第2章 砌体结构房屋震害与震损原因分析10

2.1 汶川地震中的建筑物震损情况10

2.1.1 汶川地震概况10

2.1.2 汶川地震各类建筑震损比较10

2.1.3 汶川地震中高烈度区砌体结构房屋的破坏11

2.2 砌体结构震害特征调查12

2.2.1 结构倒塌12

2.2.2 砌体结构墙体开裂17

2.2.3 楼梯、预制板等的破坏23

2.3 震害(震损)分析23

2.3.1 概述23

2.3.2 墙体的破坏24

2.3.3 圈梁、构造柱的破坏25

2.3.4 预制板的破坏26

2.3.5 楼梯的破坏26

2.3.6 突出屋面结构的震害27

2.3.7 底框结构的震害28

参考文献29

第3章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鉴定基本方法30

3.1 概述30

3.1.1 建筑物抗震鉴定标准的修订及特点30

3.1.2 抗震鉴定标准、抗震设计规范及加固规程的比较分析31

3.2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鉴定方法分类与流程32

3.2.1 抗震鉴定时砌体结构房屋分类32

3.2.2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鉴定类别确定32

3.2.3 鉴定工作内容33

3.2.4 抗震鉴定分级及鉴定流程33

3.3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鉴定的现场调查及检测35

3.3.1 建筑物基本信息调查和现场查勘35

3.3.2 结构检测36

3.4 场地、地基及基础抗震鉴定37

3.4.1 场地37

3.4.2 地基基础37

3.4.3 场地、地基及基础的第一级鉴定38

3.4.4 场地、地基及基础的第二级鉴定38

3.5 A类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鉴定38

3.5.1 分级及鉴定原则38

3.5.2 A类砌体结构房屋的第一级鉴定38

3.5.3 A类砌体结构房屋的第二级鉴定46

3.6 B类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鉴定52

3.6.1 鉴定分级52

3.6.2 B类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第一级鉴定52

3.6.3 B类砌体结构房屋的第二级鉴定(抗震承载力验算)55

3.6.4 抗震鉴定结论58

参考文献58

第4章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鉴定方法的改进60

4.1 现有抗震鉴定方法的讨论60

4.1.1 关于标准用词的讨论60

4.1.2 关于后续使用年限确定的讨论62

4.1.3 关于A、B类房屋高度和层数的讨论63

4.1.4 关于抗震横墙间距限值的讨论64

4.1.5 关于高宽比限值的讨论65

4.1.6 关于房屋局部尺寸限值的讨论66

4.1.7 关于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鉴定流程的讨论66

4.2 改进的抗震鉴定流程和相关限值调整68

4.2.1 改进的砖混结构房屋抗震鉴定流程68

4.2.2 鉴定标准中相关限值调整建议69

4.2.3 砌体结构抗震鉴定实用范表69

参考文献77

第5章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分析与抗震承载力验算78

5.1 计算简图及荷载参数78

5.1.1 计算简图78

5.1.2 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79

5.1.3 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79

5.2 地震作用79

5.2.1 地震影响系数79

5.2.2 地震作用计算80

5.3 地震剪力的计算与分配80

5.3.1 楼层地震剪力80

5.3.2 墙体侧移刚度80

5.3.3 楼层地震剪力在各墙体间的分配81

5.4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承载力验算85

5.4.1 砌体抗剪强度理论85

5.4.2 墙体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86

5.5 算例87

参考文献93

第6章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加固概念设计94

6.1 概述94

6.1.1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加固概念设计的重要性94

6.1.2 现有砌体结构房屋抗震加固技术94

6.2 抗震加固设计的基本规定95

6.2.1 抗震加固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95

6.2.2 抗震加固方案的设计原则95

6.2.3 抗震加固的结构布置和连接构造要求96

6.3 需进行抗震加固设计的鉴定结果分类97

6.4 抗震加固技术选择99

6.4.1 抗震加固方案分类及要求99

6.4.2 结构总体布置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的加固99

6.4.3 房屋结构连接及整体性不满足的加固100

6.4.4 局部尺寸或易倒塌部件不满足的加固101

6.4.5 房屋抗震承载力(包括材料强度)不满足的加固101

6.5 抗震加固方法综合运用及合理配套设计102

参考文献104

第7章 墙体承载力加固技术105

7.1 概述105

7.1.1 震害教训及抗震加固技术研究105

7.1.2 结构抗震承载力105

7.1.3 增强墙体抗震能力的重要性及抗震加固的方法106

7.2 墙体抗震承载力加固基本方法108

7.2.1 加固计算原则和方法108

7.2.2 水泥砂浆和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法109

7.2.3 钢绞线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法110

7.2.4 板墙加固法111

7.2.5 增设抗震墙加固法112

7.2.6 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法113

7.3 墙体加固计算实例与计算方法改进113

7.3.1 概述113

7.3.2 工程实例114

7.3.3 刚度换算模型法的讨论115

7.4 粘贴碳纤维布加固墙体抗震承载力的研究119

7.4.1 概述119

7.4.2 试验方案119

7.4.3 试验结果及分析122

7.4.4 变形计算公式探讨130

7.4.5 抗震承载力计算公式探讨131

7.4.6 加固设计及施工建议131

参考文献132

第8章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整体性加固的现有方法134

8.1 概述134

8.1.1 钢筋混凝土圈梁的作用134

8.1.2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作用134

8.2 外加圈梁加固设计135

8.2.1 外加圈梁的布置及加固后抗震验算135

8.2.2 外加圈梁的设计要点及构造要求136

8.3 增设钢拉杆加固设计138

8.3.1 钢拉杆的布置及构造要求138

8.3.2 钢拉杆的设计及节点详图139

8.4 外加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加固设计140

8.4.1 外加构造柱的布置及加固后抗震验算140

8.4.2 外加构造柱的设计要点及构造要求141

8.5 外加圈梁—构造柱的施工要点143

参考文献143

第9章 砌体结构房屋整体性抗震加固新方法144

9.1 概述144

9.2 嵌入式钢筋混凝土圈梁145

9.2.1 分类、构造做法及材料145

9.2.2 嵌入式圈梁的设计及计算146

9.2.3 嵌入式圈梁的施工技术150

9.3 高效预应力拉杆153

9.3.1 预应力拉杆材料及设置方式153

9.3.2 预应力拉杆计算154

9.3.3 算例分析156

9.3.4 预应力拉杆配置数量研究158

9.4 嵌入式钢筋混凝土构造柱158

9.4.1 嵌入式构造柱分类及构造做法158

9.4.2 嵌入式构造柱材料160

9.4.3 嵌入式构造柱的设计及计算161

9.4.4 嵌入式构造柱的施工163

9.5 钢板—砌体组合结构166

9.5.1 加固方法166

9.5.2 钢板—砌体组合结构受力性能166

9.5.3 加固计算分析167

9.5.4 加固设计要点171

9.5.5 加固施工关键技术172

参考文献172

第10章 已建房屋预制多孔板抗震加固方法174

10.1 概述174

10.2 地震中多孔板楼面结构破坏的原因分析175

10.2.1 多孔板本身先天不足175

10.2.2 多孔板搁置长度不足,板与板、板与周边连接薄弱176

10.2.3 施工质量未达到图集要求176

10.2.4 地震中多孔板楼面破坏的形态及原因分析177

10.2.5 地震作用与楼面结构刚度关系的探讨178

10.3 多孔板结构抗震加固方法179

10.3.1 板底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加固179

10.3.2 板底钢筋网片——浇灌灌浆料法179

10.3.3 板底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面层180

10.3.4 板底粘贴钢板法180

10.3.5 板底纵向布置预应力钢绞线以及横向粘贴钢板条法180

10.3.6 板底纵横向粘贴碳纤维布法180

10.3.7 板底纵向钢绞线以及横向设置型钢法181

10.3.8 无圈梁时多孔板搁置端的连结节点184

10.4 粘钢法加固多孔板结构试验研究184

10.4.1 试验目的184

10.4.2 测试仪器及试验步骤185

10.4.3 理论计算过程中参数选取与分析186

10.4.4 试验过程及试验数据189

10.4.5 试验结果分析与工程意义190

10.5 楼、屋盖连接部位加固法193

10.5.1 概述193

10.5.2 试验方案193

10.5.3 试验结果及分析194

10.5.4 加固前后整体性能的简化分析模型探讨198

10.5.5 加固设计及施工建议199

10.6 板端角钢支承-板底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法201

10.6.1 概述201

10.6.2 试验方案202

10.6.3 试验结果及分析203

10.6.4 应用范围209

10.6.5 施工工艺210

参考文献213

第11章 砖混结构房屋抗震加固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14

11.1 加固施工方法选择及要求214

11.2 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工程214

11.3 水泥砂浆和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工程219

11.4 板墙加固工程221

11.5 增设抗震墙加固工程227

11.6 增设圈梁构造柱加固工程229

11.7 钢(钢绞线)拉杆加固工程232

11.8 装配式楼屋盖抗震加固工程235

第12章 中小学校舍不停课抗震加固技术241

12.1 概述241

12.1.1 全国的形势241

12.1.2 基本任务241

12.2 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的依据和原则242

12.2.1 中小学校舍安全抗震鉴定结果是抗震加固的依据242

12.2.2 中小学校舍不停课抗震加固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242

12.3 中小学校舍不停课施工的抗震加固方案选择243

12.3.1 实现被加固楼不停课施工的抗震加固方法243

12.3.2 砌体结构房屋不停课施工抗震加固方法选择247

12.4 中小学校舍不停课抗震加固的施工组织和安全措施250

12.4.1 施工组织250

12.4.2 安全生产措施251

第13章 试点工程实例分析254

13.1 工程实例一:某小学教学楼抗震加固工程254

13.1.1 工程概况254

13.1.2 加固方法254

13.1.3 加固施工256

13.2 工程实例二:某小学抗震加固工程257

13.2.1 工程概况257

13.2.2 主要施工工艺257

13.3 工程实例三:某中学04教学楼加固工程257

13.3.1 工程概况257

13.3.2 抗震加固方法258

13.3.3 施工情况258

13.4 工程实例四:某试验楼抗震鉴定及加固工程258

13.4.1 工程概况258

13.4.2 检测鉴定258

13.4.3 抗震加固设计与施工259

13.5 工程实例五:某学校学生宿舍楼加固工程260

13.5.1 工程概况260

13.5.2 施工情况260

13.6 工程实例六:某办公楼、综合楼加固工程261

13.6.1 工程概况261

13.6.2 加固方法261

13.6.3 加固施工261

13.7 工程实例七:某小学教学楼加固工程261

13.7.1 工程概况261

13.7.2 加固方案2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