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民工的阶级形成与阶级意识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农民工的阶级形成与阶级意识研究
  • 刘建洲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4820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27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346页
  • 主题词:民工-农民阶级-研究-中国-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农民工的阶级形成与阶级意识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研究的缘起、意义与问题1

一 农民工的阶级形成与阶级意识:一个缺失的研究领域1

二 农民工的阶级形成与阶级意识研究: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2

三 本书希望解决的问题7

第一章 阶级形成与阶级意识研究文献述评8

第一节 阶级形成研究文献述评8

一 工人阶级形成的“结构式研究路径”9

二 工人阶级形成的“社会、历史的研究路径”12

三 工人阶级形成的一个综合分析与比较框架17

四 “转型期工人阶级的再形成”:基于中国个案的初步探索21

第二节 阶级意识研究文献述评24

一 阶级意识的理论探索:从马克思到汤普森24

二 阶级意识的概念化与测量问题30

三 学界对阶级意识研究的升温及其不足36

第二章 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与研究架构38

第一节 阶级形成与阶级意识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38

一 走出“二元对立”:农民工阶级形成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38

二 从“生态”迈向“心态”:农民工阶级意识研究中的方法论思考44

第二节 农民工阶级形成与阶级意识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架构50

一 农民工阶级形成与阶级意识研究的视角50

二 农民工阶级形成的研究框架:对卡茨尼尔森/佐尔伯格方法的借鉴54

三 农民工阶级意识的社会学干预研究方案56

第三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阶级问题:理论争议与实践逻辑65

第一节 苏东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理论解释及其争议65

一 “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社会主义社会分层模式及其反思66

二 吉拉斯的“新阶级”理论68

三 奥林·赖特对社会主义阶级问题的分析71

四 东欧国家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塞勒尼的分析及其启示73

第二节 社会主义中国的“阶级”划分与“身份”体系78

一 “阶级社会”抑或“伦理社会”:毛泽东与梁漱溟争论的背后79

二 “阶级”的消解、“身份”体系的确立与阶级成分的划分(1949—1978)83

三 小结88

第三节 在“阶级”与“身份”之间:中国工人阶级的“重塑”89

一 工业再造与工人阶级的“重塑”(1949—1957)90

二 人口学状况及其对工人阶级“再形成”的深远影响93

三 “阶级”与“身份”的互构:工人不同身份群体的形成96

四 传统产业工人阶级的“消解”与农民工的阶级形成100

第四章 农民工的阶级形成:经济与社会维度的分析103

第一节 农民工阶级的形成:经济维度的分析103

一 从“乡镇企业”到“世界工厂”:农民工阶级形成的经济机制104

二 “离土不离乡”:乡镇企业发展与农民工的阶级形成107

三 “离土又离乡”:“世界工厂”与农民工的阶级形成112

第二节 农民工的阶级形成:社会维度的分析117

一 “工厂政体”理论框架下的农民工阶级形成118

二 “二元劳动力市场”与农民工阶级位置的获取132

三 公民权的“差序格局”与农民工的阶级形成134

第五章 农民工的阶级形成:文化与政治维度的分析139

第一节 农民工的阶级形成:文化维度的分析139

一 阶级话语的消逝及其对农民工阶级形成的影响139

二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对“农民工”的话语建构及其悖论143

三 打工文化的兴起与农民工阶级形成中的“发声”148

四 小结154

第二节 农民工的阶级形成:政治维度的分析156

一 阶级组织的萌生:农民工草根组织的发育及其困境156

二 农民工的阶级行动及其对阶级形成的意义165

三 小结171

第六章 农民工的无产阶级化历程:理论解释与历史考察174

第一节 无产阶级化历程:分析框架与历史经验174

一 无产阶级化的历史逻辑与分析框架174

二 欧洲与新兴工业化国家无产阶级化的不同模式177

三 “阶级形成的多种可能”:社会主义匈牙利的历史经验183

四 若干启示187

第二节 农民工的无产阶级化历程:一个历史社会学的考察188

一 农民—农民工(农业雇工)—工人阶级:“无产阶级化”的多种路径189

二 农民工的无产阶级化历程:流动规模与产业分布193

三 农民工无产阶级化的环节及其度量:一个初步的尝试203

第七章 农民工的阶级意识:基于社会学干预的发现215

第一节 前干预阶段:阶级意识访谈及其主要发现216

一 朴素的阶级认同与矛盾的阶级体验217

二 阶级对立意识的不同指向及其表达220

三 阶级行动意识:在权衡与取舍之间229

四 对理想社会的憧憬:“真实的乌托邦”与“虚假的乌托邦”232

第二节 集中干预阶段:《全泰壹评传》阅读与讨论235

一 《全泰壹评传》简介与读书会的实施235

二 集中干预阶段的研究发现:从阶级体验到阶级意识238

三 小结250

第三节 后干预阶段:《美丽青年全泰壹》观影会与讨论251

一 电影《美丽青年全泰壹》简介与观影会的实施251

二 社会学干预的发现:从阶级意识到可能的阶级行动252

三 结语与简要的讨论260

第八章 总结与反思264

一 本书的基本发现与总结264

二 本书存在的局限与反思274

三 未来研究的展望278

参考文献285

后记3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