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论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经济规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论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经济规律
  • 赵华荃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ISBN:978751540000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95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420页
  • 主题词:健身运动-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论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经济规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社会主义基本社会经济规律的理论1

第一章 研究社会、经济规律需遵循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4

第一节 规律的科学含义4

第二节 规律的客观性、关联性、群体性6

第三节 正确区分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实现形式10

第四节 既坚持规律的客观性,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12

第二章 规律总系统中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经济规律1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基本社会经济规律的理论依据1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基本社会经济规律的含义、形成的系统和层次、整体功能和作用2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基本社会经济规律在中国社会主义现阶段条件下的实现形式30

第三章 第一个分系统:属于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36

第一节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36

第二节 生产力规律50

第三节 社会主义条件下剩余产品(剩余价值)规律53

第四节 按劳分配规律58

第五节 社会再生产规律62

第六节 价值规律和按比例协调发展规律66

第七节 对外经济发展规律77

第四章 第二个分系统:属于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规律80

第一节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规律80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发展规律87

第五章 第三个分系统:属于经济社会与人口、自然协调发展规律91

第一节 人口规律91

第二节 经济和自然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规律97

第六章 第四个分系统:属于认识社会的规律103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103

第二节 社会经济统计规律107

第七章 规律总系统所产生巨大整体功能和作用的剖析122

第一节 规律总系统中,社会主义基本社会经济规律的整体功能和作用123

第二节 规律总系统中,第一、二、三个分系统规律的相互关系及其功能和作用124

第三节 第四个分系统规律属于认识规律,是分析总系统中诸规律的思想武器和有力手段129

第四节 规律总系统中,第一个分系统规律阐明诸规律的相互关系及其功能和作用,处于基础地位130

第五节 规律总系统中,第二个分系统中的中国共产党发展规律处于核心地位,作用巨大138

中篇 社会主义基本社会经济规律的运用141

第八章 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145

第一节 继承并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45

第二节 认识并遵循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经济规律148

第三节 继承并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认识并遵循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经济规律构成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150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各国创建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152

第九章 遵循生产力规律,加速发展生产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155

第一节 生产力规律及其所揭示的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必然性155

第二节 确立劳动者是发展生产力的原动力,在社会主义国家当家作主的基本原则157

第三节 确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并重、相互结合的指导思想,牢牢把握其对生产力乃至经济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基本特点,纠正科技创新局限于自然科学的倾向159

第四节 依靠科学技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161

第五节 通过立法,明确政府和企业发展生产力的职责167

第十章 依法治国,量化分析和评价《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执行情况170

第一节 量化和评价《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执行情况170

第二节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战略性措施建议178

第十一章 发展、改革、壮大国有经济,发挥其主导作用191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经济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191

第二节 驳斥私有化思潮,制止私有化行为195

第三节 遵循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在宏观层面上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控制国家经济命脉199

第四节 遵循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规律,改革并完善企业的领导制度204

第五节 遵循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在“两权分离”的基础上,改革并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207

第六节 遵循生产力规律,用高新技术改造落后设备、工艺,使自己拥有核心技术,保持旺盛的竞争力210

第七节 遵循经济社会与人口、自然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规律,推行循环经济模式212

第十二章 大力发展并完善农村集体经济,没有集体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227

第一节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意义重大227

第二节 我国农业的两大特点228

第三节 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局限性230

第四节 遵循客观规律,大力发展并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性措施建议234

第十三章 遵循客观规律,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249

第一节 关于马克思的按劳分配原理249

第二节 按劳分配规律及其在我国现阶段的实现形式250

第三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分配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252

第四节 遵循客观规律,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战略性措施建议257

第十四章 从遵循客观规律的高度,审视并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266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的实践和探索266

第二节 对现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评价268

第三节 从遵循客观规律的高度,全面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建议274

第十五章 重新审视并确定国民经济总量,国内生产总值和实体经济创造价值量两个指标并行使用,更加注重后者280

第一节 评析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两大类型280

第二节 确立实体经济新概念,其基本特征是创造经济价值和物质财富287

第三节 确立非实体经济的新概念,其基本特征是创造社会价值和非物质财富290

第四节 以科学态度,确定国民经济总量,国内生产总值和实体经济创造价值量两个综合指标并行使用,更加注重后者292

第十六章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两个发展战略,解决两个关键问题295

第一节 实施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分步骤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重点领域的跨越式发展296

第二节 实施以扩大内需为主,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战略,夯实国民经济的基础,提高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以形成消费、积累、出口协调发展的格局302

第十七章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开创对外经济新局面314

第一节 发展对外经济的原理及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历程314

第二节 我国对外经济的基本情况315

第三节 遵循客观规律,开创对外经济新局面318

第十八章 遵循中国共产党发展规律,大力加强其自身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328

第一节 大力加强共产党自身改革和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328

第二节 关于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规律和中国共产党发展规律所揭示的发展趋势和必然性329

第三节 遵循两个规律,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性措施建议331

第十九章 遵循客观规律,推进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345

第一节 遵循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规律和人口规律,推进社会建设、文化建设345

第二节 遵循经济和自然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规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357

下篇 遵循社会主义基本社会经济规律是党政领导者执政的基本功367

第二十章 党政领导者需具备的素质370

第一节 当好人民的公仆,执政为民,勤政廉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370

第二节 具备按客观规律特别是社会主义基本社会经济规律办事的能力371

第二十一章 按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经济规律办事,要学习理论,在执政中“闯四关”375

第一节 学习有关社会、经济规律的理论375

第二节 在执政的实践中“闯四关”375

第二十二章 坚持唯物论、辩证法和阶级分析的方法380

第一节 《实践论》——辩证唯物论381

第二节 《矛盾论》——唯物辩证法382

第三节 从政治上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去观察和处理问题387

第二十三章 掌握全面、系统、真实的现代化信息389

第一节 运用现代化信息是党政领导者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必备条件389

第二节 运用社会经济统计信息,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统计机构的独特功能和作用390

第二十四章 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并进行试点,取得第一手资料392

第一节 实地调查,倾听群众呼声,集中群众智慧392

第二节 试点——科学实验3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