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层领导干部“十五”计划和“三个代表”学习读本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赵仲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ISBN:7801059239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724页
- 文件大小:133MB
- 文件页数:765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 国民经济计划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基层领导干部“十五”计划和“三个代表”学习读本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卷)3
第一部分 新世纪的伟大进军——“十五”计划学习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3
朱镕基总理作“十五”计划纲要报告(摘要)22
第一篇 总论41
第一章 新世纪的伟大进军41
第一节 《建议》的意义和特点41
第二节 《建议》的框架和主要内容44
一、总论部分是全篇的总纲44
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主要任务44
三、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战略46
四、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46
五、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47
六、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改善人民生活47
七、关于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48
八、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48
第三节 全面掌握和深入理解文件精神49
第二章 承继“九五”辉煌 开创“十五”伟业52
第一节 承继“九五”辉煌52
一、“九五”的辉煌业绩52
二、成功的宏观调控是“九五”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保证59
三、坚定的改革是中国新发展的强大动力61
四、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重大转变63
五、“九五”期间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65
六、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67
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果69
八、依法治国是“九五”期间我党坚持的基本方略72
九、“九五”期间的不凡外交74
第二节 开创“十五”伟业77
一、“十五”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77
二、“十五”的奋斗目标81
三、把发展作为主题88
四、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92
五、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98
六、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105
第二篇 关于经济结构115
第一章 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115
第一节 农业的重要性115
一、不能忽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粮食生产117
二、从战略高度看“三农”问题120
三、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127
第二节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129
一、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129
二、结构调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135
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推动我国农村全面进步138
附一: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66
附二:认真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182
第二章 加快工业改造改组和结构优化升级185
第一节 依托现有工业 加快改造改组和结构优化升级185
第二节 积极进行工业结构的调整188
第三节 淘汰落后企业产业,优化产业结构191
第四节 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改革193
第五节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核心是产业升级195
一、我国供求关系的主要矛盾195
二、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方向196
三、改变增长方式的途径198
四、产业战略性调整的措施198
第六节 增加有效供给 保证经济增长200
一、有效供给不足的表现200
二、有效供给不足产生的原因202
三、增加有效供给以扩大需求的途径204
附一: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206
附二:必须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211
第三章 大力发展服务业215
第一节 我国服务业发展现状215
第二节 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217
第三节 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必要性218
第四节 加快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步伐220
第五节 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传统服务业222
第六节 为服务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225
第七节 WTO:我国发展服务业的机遇与挑战228
一、我国服务业将面临迅速发展的机遇228
二、服务质量将有大幅度提高229
三、服务业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水平将会显著提升230
四、服务业对外开放和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将加快230
五、对我国服务业的挑战230
第四章 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233
第一节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233
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成为新技术革命的带头者234
二、信息产业高速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234
三、信息网络迅速崛起,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托235
四、世界各国积极应对信息化的挑战和机遇236
五、我国信息化驶入快车道236
第二节 推进信息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战略238
一、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238
二、信息化是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关键环节239
三、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240
第三节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思路241
一、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241
二、正确处理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的关系242
三、正确处理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的关系242
四、正确处理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关系242
五、正确处理信息化与国家安全的关系243
第四节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主要任务244
一、推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244
二、抓紧建设现代信息基础设施245
三、加速发展信息产业246
第五章 进一步加强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248
第一节 加强水利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248
一、我国水资源的形势248
二、一份沉甸甸的水资源报告249
三、我国水利建设的任务251
四、我国水利建设的原则和方针253
五、水利建设的重点措施254
六、治水才能安邦257
第二节 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258
一、中国的交通运输业258
二、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概况259
三、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261
四、“十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与改革的基本思路264
第三节 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271
一、21世纪能源发展战略274
二、能源的发展与展望277
三、“十五”时期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及政策280
第六章 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289
第一节 西部大开发决策出台的历史过程289
第二节 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举措292
第三节 西部大开发要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295
第四节 把握历史机遇,加快西部开发297
第五节 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299
第七章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303
第一节 提高城镇化水平的战略作用303
一、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304
二、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305
三、优化城乡经济结构305
第二节 改变城镇化滞后局面307
一、城镇化滞后307
二、城镇化率低的负面影响308
三、城市投资308
四、加快我国城镇化308
第三节 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309
一、城镇化战略309
二、正确引导和推进小城镇的发展310
三、体制与制度的作用310
第四节 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311
第五节 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任务要求312
附: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316
第三篇 关于发展科技教育和培养人才323
第一章 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323
第一节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323
一、跨世纪的国家发展战略323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328
三、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333
四、知识经济的兴起与挑战334
五、新时代 新目标 新思路345
第二节 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350
一、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基本方针350
二、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点任务352
三、体制创新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保证357
四、让科技进步和创新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362
五、什么是国家创新体系367
六、健全国家创新体系 增强国际竞争力372
七、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378
附一: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383
附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396
附三: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摘要)405
第二章 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快发展教育事业410
第一节 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410
第二节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413
一、大力发展教育事业413
二、切实抓好优生和幼儿早期教育工作414
第三节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416
第四节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领导人才队伍420
第四篇 关于人口、资源和环境425
第一章 加强人口和资源管理425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425
第二节 人口过多仍是我国的首要问题429
第三节 我国控制人口的目标和方针431
第四节 走有中国特色的人口治理道路433
第二章 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437
第一节 生态环境事关现代化建设的大局437
第二节 积极发展我国的环保产业442
第三节 加快建设国家生态安全体系446
附: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白皮书)449
第五篇 关于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465
第一章 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65
第一节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465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466
二、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途径466
三、改革是一场革命467
四、改革是解放生产力468
五、改革是一场伟大而艰巨的工程470
第二节 市场机制的确立471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过程471
二、国有经济的布局调整475
三、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477
第三节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480
第四节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82
第五节 继续抓好国有企业改革这一中心环节485
第六节 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487
第七节 继续推进财政体制改革489
第八节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492
附:向着新的目标不断前进498
第二章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发展开放型经济500
第一节 “九五”期间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500
第二节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502
第三节 “十五”期间我国利用外资走向505
第四节 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508
第五节 全面估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形势510
第六节 努力发展开放型经济514
第六篇 关于提高人民生活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523
第一章 积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523
第一节 就业和社会保障面临新的挑战523
第二节 积极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525
第三节 再就业工程与培育劳动力市场528
第四节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程与经验531
第五节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534
第六节 加快实现“三化”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538
第七节 继续做好“两个确保”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540
第八节 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542
一、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与我国的社会发展543
二、当代世界各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发展546
三、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550
第二章 改善城乡人民生活552
第一节 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552
第二节 发展经济的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554
第三节 建设小康社会的长期性556
第四节 “十五”改善人民生活的目标和要求557
第七篇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563
第一章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563
第一节 充分认识面向新世纪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564
一、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564
二、精神文明建设要强化“三个意识”566
三、精神文明建设要突出“三个重点”568
四、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三个着眼”569
第二节 把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到新水平571
一、加强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571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道德建设577
三、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584
四、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587
五、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592
第三节 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心,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596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596
二、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607
三、一手抓繁荣 一手抓管理613
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616
第二章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618
第一节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618
第二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624
一、依法治国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624
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628
三、法治国家的主要原则和要求632
第三节 加强法制建设639
第四节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642
第八篇 关于外交国防和党的建设647
第一章 加强外交和国防建设647
第一节 目前的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外交战略647
第二节 邓小平新时期国防建设思想652
第三节 建设强大的国防和人民军队656
第四节 国防法制的不朽里程662
第五节 国防意识与爱国主义668
一、国防意识是爱国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668
二、爱国主义精神是国防意识的思想基础669
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新时期强化国防意识的必然要求670
第六节 强化全民的国防观念671
第七节 坚持国防建设的支柱地位不动摇673
一、国防建设不可放松674
二、为让“支柱”不动摇675
附一:《200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678
附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705
第二章 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709
第一节 “三个代表”是党的根本要求709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709
二、立党之本 执政之基 力量之源713
第二节 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717
一、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717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