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护理学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护理学基础
  • 徐桂华,刘虹编;郑丽维,李艳琳,周芳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0915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31页
  • 文件大小:119MB
  • 文件页数:552页
  • 主题词:中医学-护理学-中医学院-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护理学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中医学基础知识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2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2

二、近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11

三、现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11

第二节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14

一、整体观念15

二、辨证施护16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护理17

一、中西医护理发展历程相似,目标一致17

二、中西医护理理论基础相互补充18

三、中西医护理理念相互渗透18

四、中西医护理实践相互完善19

五、中西医结合护理展望20

第二章 中医基础理论21

第一节 阴阳学说21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21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23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27

第二节 五行学说31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31

二、五行的基本内容32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37

第三节 藏象学说42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42

二、藏象学说的特点43

三、脏腑44

第四节 精气血津液70

一、精70

二、气71

三、血75

四、津液78

五、气、血、精、津液之间的关系81

第五节 经络85

一、经络的概念及组成85

二、十二经脉86

三、奇经八脉90

四、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91

第六节 病因病机94

一、病因94

二、发病109

三、病机112

第七节 护治原则120

一、预防为主120

二、扶正祛邪124

三、调整阴阳125

四、护病求本127

五、三因制宜130

第三章 四诊133

第一节 望诊133

一、望神133

二、望面色134

三、望形态136

四、望头颈、五官136

五、望皮肤139

六、望舌140

七、望分泌物和排泄物144

八、望小儿指纹144

第二节 闻诊146

一、听声音146

二、嗅气味148

第三节 问诊149

一、问诊的内容149

二、问现在症150

第四节 切诊156

一、脉诊156

二、按诊163

第四章 方药基础知识165

第一节 中药基础知识165

一、中药的产地、采集、干燥和贮存165

二、中药的性能166

三、中药的应用168

四、常用中药及中药分类169

第二节 方剂基础知识194

一、方剂组成195

二、方剂剂型196

三、方剂的分类198

第五章 经络腧穴概要208

第一节 经络概述208

第二节 腧穴概述208

一、腧穴的概念208

二、腧穴的分类209

三、腧穴的作用209

四、特定穴210

五、腧穴的定位方法216

第三节 经络腧穴各论219

一、十四经脉及常用腧穴219

二、经外奇穴241

第四节 针灸治疗概论242

一、治疗原则243

二、治疗作用245

三、治疗穴位的选择246

第五节 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取穴248

一、内科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取穴248

二、妇儿科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取穴253

三、皮肤科、外科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取穴254

四、五官科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取穴255

第六章 推拿概要257

第一节 推拿的作用原理257

一、补虚泻实,调整阴阳257

二、疏经通络,活血化瘀258

三、理筋整复,滑利关节258

第二节 推拿介质258

一、推拿介质的种类及作用259

二、推拿介质的选择259

第三节 常用推拿手法260

一、?法260

二、一指禅推法261

三、揉法261

四、摩法262

五、推法263

六、擦法264

七、搓法265

八、抹法265

九、按法266

十、捏法267

十一、拿法267

十二、弹拨法267

十三、抖法268

第四节 小儿推拿269

一、概述269

二、常用小儿推拿手法270

三、常用小儿推拿特定穴274

第五节 足部推拿284

一、足部推拿基本手法284

二、足部反射区288

三、足部推拿注意事项294

四、常见病证的足部推拿取穴294

下篇 中医护理基本内容及技能299

第七章 一般护理299

第一节 病情观察299

一、病情观察的目的299

二、病情观察的原则301

三、病情观察的要求302

四、病情观察的内容303

五、病情观察的方法304

[附]常用中医病情观察表述用词305

第二节 生活起居护理306

一、顺应四时调阴阳306

二、起居有常适劳逸309

三、环境适宜避外邪310

四、生活护理重舒适311

第三节 情志护理313

一、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313

二、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314

三、预防七情致病的方法317

第四节 饮食护理318

一、食物的性能319

二、饮食调养的原则320

三、饮食调养的基本要求322

四、饮食禁忌324

[附一] 常用食物性味、功效及应用简表325

[附二] 常用食疗方应用举例331

第五节 用药护理335

一、汤剂煎煮法335

二、用药方法337

三、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341

四、中草药中毒常用的处理方法350

第八章 辨证施护354

第一节 八纲辨证施护354

一、表里辨证施护355

二、寒热辨证施护359

三、虚实辨证施护364

四、阴阳辨证施护368

第二节 脏腑辨证施护370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施护371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施护377

三、肝与胆病辨证施护385

四、脾与胃病辨证施护391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施护400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施护405

一、卫分证辨证施护406

二、气分证辨证施护407

三、营分证辨证施护409

四、血分证辨证施护411

五、卫气营血病证鉴别413

第四节 六经辨证施护413

一、太阳病证辨证施护414

二、阳明病证辨证施护416

三、少阳病证辨证施护417

四、太阴病证辨证施护418

五、少阴病证辨证施护419

六、厥阴病证辨证施护421

第九章 体质调护423

第一节 中医体质概述423

一、中医体质概念423

二、中医体质溯源424

第二节 体质的形成425

一、先天因素425

二、后天因素426

三、环境因素428

四、疾病因素及药物因素429

第三节 体质生理与体质病理430

一、体质生理430

二、体质病理434

第四节 辨体施护437

一、辨体施护的原则437

二、辨体施护的方法439

[附]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444

第十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450

第一节 艾灸法450

一、概述450

二、评估454

三、用物准备455

四、操作步骤455

五、评价455

六、注意事项455

[附]其他灸法456

第二节 拔罐法457

一、概述458

二、评估462

三、用物准备462

四、操作步骤462

五、评价463

六、注意事项463

[附] 拔罐疗法的原理及拔罐后皮肤变化的临床意义464

第三节 耳穴埋籽法465

一、概述465

二、评估469

三、用物准备469

四、操作步骤469

五、评价470

六、注意事项470

第四节 穴位按摩471

一、概述471

二、评估472

三、用物准备472

四、操作步骤472

五、评价473

六、注意事项473

七、常见症状穴位按摩474

第五节 敷贴法476

一、概述476

二、评估477

三、用物准备477

四、操作步骤477

五、评价477

六、注意事项477

第六节 刮痧法479

一、概述479

二、评估479

三、用物准备480

四、操作步骤480

五、评价481

六、注意事项481

[附]扯痧、放痧、焠痧、拍痧482

第七节 熏洗法484

一、概述484

二、评估485

三、用物准备485

四、操作步骤485

五、评价487

六、注意事项487

第八节 湿敷法(溻渍法)488

一、概述488

二、评估489

三、用物准备489

四、操作步骤489

五、评价489

六、注意事项489

第九节 热熨法490

一、概述490

二、评估491

三、用物准备491

四、操作步骤491

五、评价492

六、注意事项492

第十节 换药法493

一、概述493

二、评估493

三、用物准备494

四、操作步骤494

五、评价496

六、注意事项496

第十一节 毫针刺法497

一、概述498

二、评估501

三、用物准备501

四、操作步骤502

五、评价502

六、注意事项502

七、针刺意外的处理及预防503

[附]电针法507

第十二节 皮肤针法509

一、概述509

二、评估509

三、用物准备509

四、操作步骤509

五、评价510

六、注意事项510

第十三节 放血疗法512

一、概述512

二、评估512

三、用物准备512

四、操作步骤512

五、评价513

六、注意事项513

第十四节 穴位注射515

一、概述515

二、评估515

三、用物准备516

四、操作步骤516

五、评价516

六、注意事项516

[附] 自血疗法518

第十五节 中药超声雾化吸入法519

一、概述519

二、评估519

三、用物准备519

四、操作步骤519

五、评价520

六、注意事项520

第十六节 中药保留灌肠法521

一、概述521

二、评估522

三、用物准备522

四、操作步骤522

五、评价522

六、注意事项522

第十七节 中药离子导入法523

一、概述523

二、评估524

三、用物准备524

四、操作步骤524

五、评价524

六、注意事项525

第十八节 蜡疗法526

一、概述526

二、评估526

三、用物准备527

四、操作步骤527

五、评价528

六、注意事项528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5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