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通信技术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通信技术导论
  • 刘志华,刘亚川,赵华,马路娟,陈嘉兴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354197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18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228页
  • 主题词:通信技术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通信技术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通信发展简史1

1.1.1 世界通信发展简史1

1.1.2 中国通信史发展8

1.2 通信基本概念13

1.2.1 通信13

1.2.2 通信系统16

1.2.3 通信网络18

1.3 通信标准化组织19

1.4 通信技术发展趋势20

第2章 数据交换技术23

2.1 电路交换的基本原理23

2.1.1 电路交换概述23

2.1.2 电路交换原理25

2.1.3 程控数字电话交换系统29

2.2 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31

2.2.1 分组交换概述31

2.2.2 分组交换原理33

2.3 ATM交换基本原理36

2.3.1 ATM概述36

2.3.2 ATM交换原理38

2.3.3 B-ISDN协议参考模型40

2.4 多协议标签交换基本原理42

2.4.1 多协议标签交换概述42

2.4.2 MPLS标记的分配方法44

2.4.3 报文在MPLS的转发45

2.5 软交换的基本原理47

2.5.1 软交换的概述47

2.5.2 软交换系统的网络结构和功能49

第3章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51

3.1 计算机网络分类51

3.1.1 以太网51

3.1.2 令牌环网53

3.1.3 FDDI网53

3.1.4 ATM网54

3.1.5 无线局域网55

3.2 计算机网络发展55

3.3 OSI参考模型57

3.3.1 OSI模型的组成57

3.3.2 OSI的设计目的59

3.3.3 OSI的七层结构的具体功能60

3.3.4 OSI分层的优点64

3.4 IPv6技术65

3.4.1 IPv6特点和应用66

3.4.2 IPv6的优势66

3.4.3 IPv6的关键技术67

3.4.4 安全问题69

3.4.5 IPv6在中国的使用71

第4章 光纤通信72

4.1 光纤通信基本原理72

4.1.1 光纤通信概述72

4.1.2 光纤通信的发展过程73

4.2 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74

4.2.1 光纤的结构与分类75

4.2.2 光纤的导光原理和传输特性77

4.2.3 光发送端机和光接收端机81

4.2.4 光中继器84

4.3 自动交换光网络84

4.3.1 ASON概述84

4.3.2 ASON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85

4.4 光纤孤子通信技术88

4.4.1 光孤子通信系统概述88

4.4.2 光孤子通信中的关键技术90

4.4.3 发展前景92

4.5 光网络的发展趋势92

4.5.1 从技术驱动向业务驱动转型92

4.5.2 未来业务与下一代光网络93

第5章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96

5.1 概述96

5.1.1 微波通信的基本概念96

5.1.2 数字微波通信的特点及应用97

5.2 微波的传输特性99

5.2.1 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99

5.2.2 微波的视距传播100

5.2.3 微波天线的主要特性101

5.3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102

5.3.1 数字微波中继线路102

5.3.2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组成104

5.3.3 数字微波的波道及频率配置106

第6章 卫星通信110

6.1 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110

6.1.1 概述110

6.1.2 卫星通信的特点及其在技术上带来的一些问题113

6.1.3 通信卫星的分类和运行轨道114

6.2 卫星通信的基本组成116

6.2.1 空间段116

6.2.2 地面段118

6.3 卫星通信的应用119

6.3.1 卫星广播应用119

6.3.2 VSAT卫星通信120

6.3.3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应用121

6.4 北斗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123

6.4.1 BeidouⅠ卫星导航系统123

6.4.2 BeidouⅡ卫星导航系统131

第7章 移动通信136

7.1 移动通信技术基础136

7.1.1 移动通信基本概念136

7.1.2 移动通信应用范围136

7.2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组成及系统工程137

7.2.1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137

7.2.2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138

7.2.3 移动通信的射频工程139

7.3 国际上移动通信发展概况140

7.4 我国移动通信发展概况143

7.4.1 1982—2000年:“无线寻呼”发展阶段143

7.4.2 无线移动电话——移动通信发展阶段143

7.5 3G技术及其比较145

7.5.1 3G技术的三个标准145

7.5.2 3G技术比较146

7.6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148

7.6.1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基本概念148

7.6.2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149

7.6.3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149

7.6.4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在我国的发展152

7.7 移动通信的频段分配表及信道频率153

7.7.1 CDMA的各信道频率154

7.7.2 GSM网的频道配置154

7.7.3 DCS的频道配置155

7.7.4 WCDMA的频道配置157

7.7.5 TD-SCDMA的频率配置157

7.8 卫星通信及其他领域里的频率分配158

7.8.1 卫星通信的频段分配158

7.8.2 GPS的载波频率158

7.8.3 家用电器的频段分配158

第8章 物联网通信159

8.1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159

8.2 物联网的基本原理160

8.2.1 感知层160

8.2.2 网络层165

8.2.3 应用层175

8.3 物联网的应用181

8.3.1 智能电网181

8.3.2 智能交通183

8.3.3 智能医疗184

8.3.4 精细农业186

8.3.5 环境保护188

8.3.6 企业管理188

8.3.7 其他应用领域189

8.4 物联网通信发展的趋势190

8.5 物联网与云计算190

8.5.1 云计算191

8.5.2 物联网与云计算融合方式192

8.5.3 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体系结构193

8.5.4 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安全性问题194

第9章 三网融合197

9.1 三网融合简介197

9.2 三网融合在我国的发展198

9.3 发展三网融合的好处200

9.4 三网融合在国外的发展201

9.4.1 三网融合在美国的发展201

9.4.2 三网融合在英国的发展202

9.4.3 三网融合在法国的发展202

9.4.4 三网融合在日本的发展203

9.5 四网融合203

第10章 可见光通信技术204

10.1 可见光通信技术概述204

10.1.1 可见光通信技术发展简史204

10.1.2 可见光通信的主要分类205

10.1.3 可见光通信的特点205

10.2 可见光通信系统的组成205

10.3 白光LED光源的基本特性207

10.3.1 白光LED的开发历史207

10.3.2 白光LED的线性特性208

10.3.3 LED光源的脉冲编码数字调制208

10.3.4 单芯片白光LED和多芯片白光LED比较209

10.4 可见光通信的关键技术210

10.4.1 高速调制驱动电路设计210

10.4.2 白光LED照明光源布局设计211

10.4.3 信道编码技术213

10.4.4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213

10.4.5 光码分多址技术215

10.4.6 分集接收技术215

10.5 LED白光室内可见光通信的发展趋势216

参考文献2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