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 神农本草经辑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 神农本草经辑注](https://www.shukui.net/cover/62/34425259.jpg)
- 马继兴主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7147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714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751页
- 主题词:《神农本草经》-注释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 神农本草经辑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卷一1
序录1
序1
录29
卷二33
上药(上品)33
一 菖蒲33
二 菊花34
三 人参36
四 天门冬37
五 甘草38
六 乾地黄39
七 术41
八 菟丝子42
九 牛膝44
十 茺蔚子45
十一 女萎46
十二 防葵47
十三 柴胡48
十四 麦门冬49
十五 独活50
十六 车前子51
十七 木香52
十八 薯蓣53
十九 薏苡仁54
二十 泽泻55
二十一 远志56
二十二 龙胆57
二十三 细辛58
二十四 石斛59
二十五 巴戟天60
二十六 白英60
二十七 白蒿61
二十八 赤箭62
二十九 菴?子63
三十 菥蓂子63
三十一 蓍实64
三十二 赤芝65
三十三 黑芝65
三十四 青芝66
三十五 白芝66
三十六 黄芝66
三十七 紫芝67
三十八 卷柏67
三十九 蓝实68
四十 蘪芜69
四十一 丹参69
四十二 络石70
四十三 蒺?子71
四十四 肉蓯蓉72
四十五 防风73
四十六 蒲黄74
四十七 香蒲74
四十八 续断75
四十九 漏芦76
五十 天名精76
五十一 决明子77
五十二 飞廉78
五十三 旋花79
五十四 兰草79
五十五 蛇床子80
五十六 地肤子81
五十七 景天81
五十八 茵陈蒿82
五十九 杜若83
六十 徐长卿84
六十一 石龙?84
六十二 王不留行85
六十三 升麻86
以上草部87
六十四 牡桂87
六十五 菌桂88
六十六 松脂89
六十七 槐实90
六十八 枸杞91
六十九 柏实92
七十 茯苓92
七十一 榆皮94
七十二 酸枣94
七十三 蔓荆实95
七十四 辛夷96
七十五 五加皮96
七十六 杜仲97
七十七 女贞实98
七十八 蕤核99
以上木部100
七十九 橘柚100
八十 大枣101
八十一 葡萄102
八十二 蓬蘽103
八十三 藕实茎103
八十四 鷄头实104
八十五 冬葵子105
八十六 苋实106
八十七 白瓜子106
八十八 苦菜107
八十九 胡麻108
以上谷部109
九十 丹砂109
九十一 云母110
九十二 玉泉111
九十三 石钟乳112
九十四 礬石113
九十五 消石115
九十六 朴消116
九十七 滑石117
九十八 空青117
九十九 曾青118
一○○禹馀粮119
一○一 太一馀粮120
一○二 白石英121
一○三 紫石英122
一○四 青石脂123
一○五 赤石脂124
一○六 黄石脂124
一○七 白石脂125
一○八 黑石脂125
一○九 白青126
一一○扁青127
以上石部127
一一一 龙骨127
一一二 熊脂128
一一三 白胶129
一一四 阿胶130
一一五 丹雄鸡132
一一六 ?肪135
一一七 石蜜136
一一八 蜂子138
一一九 蜜蜡138
一二○ 牡蛎139
以上虫部141
卷三141
中药(中品)141
一二一 乾姜141
一二二 葈耳实142
一二三 葛根143
一二四 栝楼根143
一二五 苦参144
一二六 芎藭145
一二七 当归146
一二八 麻黄147
一二九 通草148
一三○ 芍药148
一三一 蠡实149
一三二 瞿麦150
一三三 玄参151
一三四 秦艽152
一三五 百合152
一三六 知母153
一三七 贝母154
一三八 白芷155
一三九 淫羊藿156
一四○ 黄芩156
一四一 石龙芮157
一四二 茅根158
一四三 紫菀159
一四四 紫草160
一四五 茜根160
一四六 白鲜皮161
一四七 酸浆161
一四八 紫参162
一四九 藁本162
一五○ 狗脊163
一五一 萆薢164
一五二 白兔藿164
一五三 营实165
一五四 薇衔166
一五五 水萍167
一五六 王瓜168
一五七 地榆168
一五八 海藻170
一五九 泽兰171
一六○防己172
一六一 牡丹173
一六二 款冬花174
一六三 石韦175
一六四 马先蒿175
一六五 女菀176
一六六 王孙176
一六七 云实177
一六八 爵床178
一六九 黄耆178
一七○黄连179
一七一 五味子180
一七二 沙参181
一七三 桔梗181
一七四 莨菪子182
一七五 陆英183
一七六 姑活183
一七七 屈草184
一七八 别覉185
一七九 翘根185
一八○萱草186
以上草部187
一八一 梔子187
一八二 竹叶188
一八三蘖(柏)木189
一八四 吴茱萸190
一八五 桑根白皮191
一八六 芜荑193
一八七 枳实194
一八八 厚朴195
一八九 秦皮196
一九○秦椒196
一九一 山茱萸197
一九二 紫葳198
一九三 猪苓199
一九四 白棘200
一九五 龙眼200
一九六 木兰200
一九七 桑上寄生201
一九八 柳花202
一九九 卫矛202
二○○合欢203
二○一 松萝204
二○二 乾漆204
二○三 石南205
二○四 蔓椒206
二○五 栾花206
二○六 淮木206
以上木部207
二○七 梅实207
二○八 蓼实208
二○九 葱实209
二一○水苏210
二一一 瓜蒂211
二一二 水斳211
二一三 粟米212
二一四 黍米213
二一五 麻蕡214
以上谷部215
二一六 石硫黄215
二一七 石膏217
二一八 磁石217
二一九 阳起石219
二二○理石220
二二一 长石220
二二二 孔公孽221
二二三 殷孽222
以上石部223
二二四 发髲223
二二五 白马茎223
二二六 鹿茸224
二二七 羖羊角225
二二八 牡狗阴茎226
二二九 羚羊角226
二三○ 牛黄228
二三一 麝香229
二三二 天鼠屎230
二三三 伏翼230
二三四 蠡鱼231
二三五 鲤鱼胆231
二三六 乌贼鱼骨232
二三七 海蛤232
二三八 石龙子234
二三九 白殭蚕234
二四○桑螵蛸235
以上虫部237
卷四237
下药(下品)237
二四一 附子237
二四二 乌头238
二四三 天雄240
二四四 半夏240
二四五 虎掌241
二四六 鸢尾242
二四七 大黄243
二四八 葶苈244
二四九 草蒿245
二五○旋覆花245
二五一 藜芦246
二五二 钩吻247
二五三 射干248
二五四 蛇含248
二五五 恒山249
二五六 蜀漆250
二五七 甘遂251
二五八 白蘝251
二五九 青葙子252
二六○ 雚菌253
二六一 白及253
二六二 大戟255
二六三 泽漆255
二六四 茵芋256
二六五 贯众256
二六六 蕘花257
二六七 牙子257
二六八 羊踯躅258
二六九 芫花259
二七○ 商陆260
二七一 羊蹄261
二七二 萹蓄262
二七三 狼毒262
二七四 鬼臼262
二七五 白头翁263
二七六 羊桃264
二七七 女青265
二七八 连翘266
二七九 石下长卿266
二八○ ?茹267
二八一 乌韮268
二八二 鹿藿268
二八三 蚤休269
二八四 石长生269
二八五 ?草270
二八六 牛扁270
二八七 夏枯草270
二八八 败酱271
二八九 白薇271
二九○ 积雪草272
二九一 蜀羊泉272
以上草部273
二九二 巴豆273
二九三 蜀椒274
二九四 皂荚275
二九五 楝实275
二九六 郁李仁276
二九七 莽草276
二九八 雷九277
二九九 梓白皮278
三○○桐叶278
三○一 药实根279
三○二 黄环279
三○三 溲疏280
三○四 鼠李281
以上木部281
三○五 桃核仁281
三○六 杏核仁283
三○七 假苏284
三○八 苦瓠284
三○九 大豆黄卷284
三一○腐婢286
以上谷部286
三一一 石胆286
三一二 雄黄288
三一三 雌黄289
三一四 水银289
三一五 肤青290
三一六 凝水石291
三一七 铁落292
三一八 铅丹293
三一九 粉锡293
三二○代赭294
三二一 卤鹹295
三二二 青琅玕297
三二三 ?石297
三二四 石灰299
三二五 白垩300
三二六 冬灰300
以上石部301
三二七 六畜毛蹄甲301
三二八 犀角301
三二九 豚卵302
三三○麋脂303
三三一 鼺鼠304
三三二 燕屎304
三三三 龟甲305
三三四 虾蟇305
三三五 ?鱼甲306
三三六 龞甲307
三三七 蚱蝉307
三三八 露蜂房308
三三九 马刀308
三四○ 蟹309
三四 蛇蜕310
三四二 蝟皮311
三四三 蠮螉311
三四四 ?蜋312
三四五 蛞蝓312
三四六 白颈蚯蚓313
三四七 蛴螬314
三四八 石蚕315
三四九 雀甕316
三五○ 樗鸡316
三五一 斑蝥316
三五二 蝼蛄317
三五三 蜈蚣318
三五四 马陆319
三五五 地胆319
三五六 萤火320
三五七 衣鱼320
三五八 鼠妇321
三五九 水蛭322
三六○ 木?323
三六一 蜚?323
三六二 蜚蠊324
三六三 ?虫325
三六四 贝子325
三六五 彼子326
以上虫部327
辑复《神农本草经》的研究327
导言327
第一部 辑复《本经》药物目录的研究329
第一篇 《本经》药数与药名的确定329
第一章 古籍所载《本经》药数、药名考329
一、《本经》药数及药名的出典及依据329
二、《本经》原书的药数330
三、《证类本草》所载的《本经》药数和药名331
四、《唐本草》所载的《本经》药名331
五、《本草经集注》所载的《本经》药名332
六、《本草纲目》所载的《本经》药数和药名333
七、宋以前文史古籍所载的《本经》药名339
八、小结339
第二章 《本经》药物的变动及其辑复要求340
一、《本经》药物正品与副品的分合340
二、《本经》早期传本中的兼并药物353
三、《本经》早期传本中的脱遗药物354
四、陶弘景所记《本经》与《别录》的疑似药物357
五、《唐本草》所记《本经》与《别录》的疑似药物359
六、后世对《本经》药名、药品、药类之异说361
七、小结364
第二篇 《本经》药物三品隶属的确定372
第三章 《本经》三品药物差异考372
一、《本经》三品药物分类及在其古传本中的差异372
二、《本经》后世辑本中的三品差异379
三、《本经》原文的三品定义及其药物佚文中的差异387
四、小结394
第四章 古本草序录“七情表”所载《本经》佚文考394
一、七情旧注的内容与名称395
二、七情旧注的早期演变395
三、古本七情旧注中所存在的问题396
四、“七情表”的特点397
五、“七情表”古传本的种类398
六、六种古本“七情表”所载《本经》药数的比较399
七、两大类古“七情表”传本系统400
八、“七情表”两类传本系统的区别405
九、“七情表”对《本经》辑佚的价值407
第三篇 《本经》药物特征专项的确定408
第五章 记述《本经》药物的各种项目及其辑复原则408
一、《本经》药物记文的项目种类及其排列顺序408
二、正名(药物正名)409
三、别名(药物别名)412
四、性味413
五、药毒414
六、主治415
七、功效415
八、生境416
九、产地418
十、采制418
十一、服用420
十二、七情421
十三、现存《本经》佚文项目不全的药物422
第六章 古本草序录“诸病通用药”所载《本经》佚文考422
第一节 前言422
一、“诸病通用药”的演变过程423
二、传世的“通用药”中《本经》佚文情况424
第二节 《本经》药名佚文426
一、正品药名佚文426
二、副品药名佚文426
三、药物别名佚文430
四、“通用药”记载失误的《本经》药名432
五、“通用药”所录《本经》药数433
第三节 《本经》药性佚文436
一、“通用药”药性佚文的种类436
二、“通用药”药性佚文的特点437
第四节 “通用药”病名中的《本经》佚文成分444
第七章 《本经》药物毒性考450
第一节 《本经》药物毒性的特点450
第二节 传世《本经》佚文中毒性待考药物451
第三节 传世古本草所载《本经》三品药毒归属453
第四节 《本经》辑本中的药毒记文及其三品归属455
第五节 三品药毒在现存《本经》传本、辑本中所占比例465
第六节 小结469
第四篇 复原《本经》药物目录的具体措施469
第八章 厘定《本经》三品药目的原则与要求469
一、基本依据469
二、主要参考依据471
第九章 在传世古本草基础上《本经》三品药目的辑复471
第一节 上品药目的辑复472
一、第一类,被传世古本草混淆错乱的《本经》上品药物472
二、第二类,未被傅世古本草混淆错乱的《本经》上品药物474
三、第三类,在傅世古本草中具有上品药效定义的非上品《本经》药物474
第二节 中品药目的辑复475
一、第一类,被传世古本草混淆错乱的《本经》中品药物475
二、第二类,未被传世古本草混淆错乱的《本经》中品药物478
三、第三类,在传世古本草中具有中品药效定义的非中品《本经》药物478
第三节 下品药目的辑复479
一、第一类,被传世古本混淆错乱的《本经》下品药物479
二、第二类,未被传世古本草混淆错乱的《本经》下品药物481
三、第三类,在传世古本草中具有下品药效定义的非下品《本经》药物481
第十章 新辑《本经》药物的依据及目录482
第一节 辑复《本经》三品药物依据检索表482
第二节 新辑《神农本草经》药物目录489
一、上品——共一百二十种,现列表如下(见表39)489
二、中品——共一百二十种,现列表如下(见表40)490
三、下品——共一百二十五种,现列表如下(见表41)492
第二部 辑复4《本经》药物本文的研究495
第五篇 《本经》佚文渊源出处的核实495
第十一章 收载《本经》佚文的药典性本草学古籍考495
第一节 证类本草类495
一、《大观本草》495
二、《政和本草》498
三、《绍兴本草》499
第二节 《唐本草》类500
一、敦煌出土唐人书写的残卷本500
二、日本仁和寺收藏日人书写的残卷本501
三、保存《唐本草》佚文的传世古籍502
第三节 《本草经集注》类503
一、出土的残卷503
二、保存《本草经集注》佚文的传世古籍504
第四节 其他药典性本草学古籍504
一、《本草品汇精要》504
二、《本草纲目》505
三、小结508
第十二章 传世非药典性本草学古籍所载《本经》古本佚文考508
第一节 传世汉魏古籍中的《本经》古本佚文508
一、《神农黄帝食禁》所引佚文508
二、《楚辞章句》所引佚文509
三、《尔雅樊氏注》所引佚文509
四、《淮南子》高诱注所引佚文510
五、《吕氏春秋》高诱注所引佚文510
六、《嵇中散集》所引佚文511
七、《尔雅孙氏注》所引佚文511
八、《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所引佚文511
九、《李当之药录》所引佚文512
十、《吴普本草》所引佚文512
第二节 传世晋及南北朝古籍中的《本经》古本佚文512
一、《博物志》所引佚文512
二、《抱朴子·内篇》所引佚文513
三、《肘后备急方》所引佚文513
四、《尔雅郭氏注》所引佚文513
五、《蜀都赋注》所引佚文515
六、《养生要集》所引佚文515
七、《养生略要》所引佚文515
八、《世说新语注》所引佚文516
九、《水经注》所引佚文516
十、《齐民要术》所引佚文516
十一、《毛诗义疏》所引佚文516
十二、《玉篇》残卷所引佚文517
第三节 传世隋、唐、五代古籍中的《本经》古本佚文517
一、《北堂书钞》所引佚文517
二、《五行大义》所引佚文518
三、《经典释文》所引佚文518
四、《甄氏本草》所引佚文520
五、《艺文类聚》所引佚文520
六、《千金要方》所引佚文520
七、《千金翼方》所引佚文521
八、《外台秘要方》所引佚文521
九、《后汉书》李贤注所引佚文521
十、《昭明文选》李善注所引佚文522
十一、《初学记》所引佚文522
十二、《一切经音义》所引佚文523
十三、《刊谬补缺切韵》残卷所引佚文523
十四、《四声本草》所引佚文524
十五、《黄帝内经素问》王冰注所引佚文524
十六、《说文解字系传》所引佚文524
第四节 传世宋辽古籍中的《本经》古本佚文525
一、《太平御览》所引佚文525
二、《事类赋》所引佚文532
三、《尔雅疏》所引佚文532
四、《续一切经音义》所引佚文534
五、《图经衍义本草》所引佚文534
六、《宝庆本草折衷》所引佚文534
七、《急就篇补注》所引佚文535
第五节 传世日本早期古籍中的《本经》古本佚文535
一、《秘府略》残卷所引佚文535
二、《本草和名》所引佚文536
三、《和名类聚钞》所引佚文536
四、《医心方》所引佚文537
五、《弘决外典钞》所引佚文540
六、《香要抄》所引佚文540
七、《药种抄》所引佚文541
八、《香药抄》所引佚文541
九、《香字抄》所引佚文541
十、《长生疗养方》所引佚文541
十一、《本草色叶抄》所引佚文542
十二、《顿医抄》所引佚文542
十三、《覆载万安方》所引佚文543
十四、其他日本古籍所引佚文544
第六节 小结544
第十三章 《吴普本草》所引《神农本草经》古本的考察545
第一节《吴普本草》是《神农本草经》在二、三世纪间的辑注本545
第二节 吴本《本经》与传本《本经》佚文的对照557
一、在《吴普本草》佚文中既有《本经》药名,又保留了《本经》佚文者558
二、在《吴普本草》佚文中虽系《本经》的药名。但尚缺《本经》佚文者564
第三节 吴本《神农本草经》的特点565
一、《吴普本草》所据《神农本草经》古本的种类565
二、吴本《本经》的药名文字和传本《本经》的异同566
三、吴本《本经》中药物正名与别名的混淆567
四、吴本《本经》中药物正品与副品的混淆569
五、吴本《本经》中药物朱字与墨字的混淆569
六、《吴普本草》和《本经》七情旧注的关系571
第十四章 《李当之药录》辑注《神农本草经》古本的考察573
第一节 《李当之药录》是二世纪顷《神农本草经》的辑注本573
第二节 李本《本经》原文及李氏注释581
一、李本《本经》原文及其特点581
二、在李本《本经》佚文中辨识李注的证据582
三、李当之注文的主要内容583
四、李当之对于某些《本经》药物实物的补充说明584
五、李当之对《别录》药物名实的注释585
六、李当之能辨识的《别录》药物,迄陶弘景时已不复识者585
七、李当之所引的《本经》药物七情旧注587
第三节 李当之新记药性与传本《本经》的比较587
第六篇 《本经》辑佚的学术成果与存在的问题589
第十五章 《本经》诸辑本所辑《本经》佚文考589
第一节 辑本的源流及其种类590
第二节 南宋王炎辑本的考证593
一、汪宏辑本所据《本草正经》的明翻刻本593
二、王阐运辑本所记《本草正经》的明翻刻本593
三、《本草正经》与《嘉祐本草》的关系594
四、《本草正经》所辑《本经》药物的特点594
五、《本草正经》对于其他本草学的影响595
第三节 明代以后《本经》诸辑本的依据及其特征596
一、卢复辑本596
二、过孟起辑本596
三、孙星衍辑本596
四、狩谷望之志辑本597
五、顾观光辑本597
六、森立之辑本597
七、汪宏辑注本599
八、王闓运辑本599
九、王仁俊辑本599
十、姜国伊辑本599
十一、黄奭辑本602
十二、尚志钧辑本602
十三、莫文泉辑注本603
十四、蔡陆仙辑注本604
十五、刘复辑本604
十六、曹元宇辑注本604
十七、王筠默辑注本605
第四节 《本经》诸辑本的药名与药数605
一、与《本经》旧目药物名数全同的辑本605
二、与《本经》旧目药物名数相异的辑本605
三、《本经》诸辑本中药物的增减(参见第十六章第一节三)611
第五节 《本经》诸辑本药物名数的类别611
一、将旧目的正品药改为副品药,而合并于其他正品药者611
二、将旧目的正品药并于其他正品药者612
三、将《本经》的副品药自原正品药中析出,改为另一种正品药者612
四、据《本经》古本补入的《本经》正品药612
五、将《证类》墨字的《别录》正品药改为《本经》的正品药者612
第六节 《本经》诸辑本的其他差异613
小结613
第十六章 《本经》诸辑注本所辑佚文考613
第一节 只收载《本经》药物的辑注本614
一、收载全部《本经》药名、药数的辑注本614
二、收载部分《本经》药名、药数的辑注本616
三、《本经》诸辑本及辑注本中药物的增减617
第二节 兼收载非《本经》药物的诸辑注本621
【附】其他辑注本628
第七篇 《本经》佚文的特点及其科学价值之评估629
第十七章 《本经》佚文古字考629
第一节 《本经》古本佚文中的异写字629
第二节 《本经》佚文中的讳字631
第三节 《本经》药名的通假字635
第四节 《本经》病证名的通假字643
第五节 《本经》佚文中的其他通假字649
第十八章 《本经》所记古国名、地名考652
一、《本经》和《别录》在记载药物生境及产地的区别653
二、见于药物正名的国名和地名654
三、见于药物别名出处的古国名658
四、小结659
第十九章 《太平御览》引用《本经》佚文的价值660
第一节 《御览》所引《本经》佚文的渊源继承性660
一、《御览》与《艺文类聚》二书所引相同佚文的比较660
二、《御览》与《初学记》二书所引相同佚文的比较661
三、《御览》与《艺文类聚》、《初学记》三书所引相同佚文的比较661
四、《御览》与《秘府略》二书所引相同佚文的比较662
第二节 《御览》所引《本经》佚文的特点662
一、《御览》所引用的《本经》古传本663
二、《御览》所引《本经》佚文的体例663
三、《御览》引录《本经》个别药物的分条失误665
第二十章 《本经》古本佚文信实程度的评诂666
一、《本经》佚文和《本经》古本佚文的区别666
二、传世《本经》古本佚文的共同规律667
三、古籍佚文的信实程度668
四、小结672
第八篇 本书辑复《本经》的方案与步骤673
第二十一章 《神农本草经》书名和卷数的确定673
第一节 原书书名及其异称673
一、确定原书名的依据673
二、古异称的考证673
第二节 原书卷数678
一、既知古籍所载的卷数678
二、后世辑本的卷数及对卷数的争议679
三、原书卷数及各卷内容的确定680
第二十二章 辑复《本经》首要解决的课题681
第一节 《本经》药物目录的确定682
一、第一类课题:《本经》药名的确定682
二、第二类课题:《本经》药物三品隶属的确定682
三、第三类课题:《本经》药物特征专项的确定682
四、第四类课题:复原《本经》药物目录的具体措施683
第二节 《本经》原书佚文的考察683
一、第五类课题:《本经》佚文渊源出处的核实683
二、第六类课题:《本经》辑佚的学术成果与尚待发展的任务684
三、第七类课题:《本经》佚文的特点及其科学价值之评估684
第二十三章 辑复《本经》的步骤685
第一节 拟定体例685
一、文字处理685
二、每种药物项目的书写规格要求685
第二节 采用版本687
一、《证类本草》类688
二、《新修本草》类688
三、《本草经集注》类689
四、收载《本经》部分佚文的中国古医书类689
五、收载《本经》部分佚文的日本古医书类691
六、收载《本经》部分佚文的训诂注释古籍类691
七、收载《本经》部分佚文的古类书类692
八、收载《本经》部分佚文的其他古文史书类693
九、收载《本经》古注的典籍类693
第三节 辑复程序694
一、药典性古本草所载《本经》佚文的辑复695
二、其他古籍所载《本经》佚文的辑复696
三、《本经》辑本的参校698
四、《本经》古注的辑复698
五、《本经》本文的训诂699
六、按语及统稿700
附录:主要引书的畧称、全称及其版本依据一览表700
药名索引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