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揭开身份的面纱 私法上的身份和身份权利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揭开身份的面纱 私法上的身份和身份权利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4418298.jpg)
- 尚继征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6765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62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276页
- 主题词:身份-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揭开身份的面纱 私法上的身份和身份权利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1
二、研究的状况以及文献综述5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及难点8
四、本书的结构及主要内容9
第一章 围绕主体和能力而展开的古代身份12
第一节 古代罗马“人法”中的身份和身份权13
一、公私混合的类型化身份——罗马法身份制度之功能解读18
二、自然要素与社会要素并重——罗马法身份之判定要素解读21
(一)因出生的事实而形成的血缘关系标准22
(二)因性别要素而决定家庭的身份23
(三)因地域范围而决定的市民身份24
(四)由某种要式法律行为而取得的身份26
三、影响主体能力的身份——罗马法身份制度之主体性解读29
(一)拥有完整权利和权力的家父身份29
(二)处于家父支配权之下的他权人——“家子”和“奴隶”32
(三)无任何权利能力的奴隶33
四、人格变更制度——罗马法上的身份与主体能力之互动34
(一)最大人格减等35
(二)中人格减等35
(三)最小人格减等36
(四)名誉身份减等37
(五)关于身份的奖励38
第二节 中世纪欧洲法律中的身份和身份权39
一、中世纪教会法中的民事主体和身份制度39
(一)教阶制度中的教职等级身份40
(二)教会法中的婚姻家庭身份45
二、中世纪世俗法中的民事主体和身份制度47
(一)依据身份而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47
(二)商人身份与商人法的产生55
第三节 古代法律中的身份制度的特点及其成因解析59
一、古代身份社会的特点59
(一)古代社会并无人格制度,对主体资格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身份59
(二)判断身份的基本要素划分复杂,且具有强烈的人身性质61
(三)身份成为维护等级特权的工具62
二、古代身份社会的成因剖析64
(一)团体本位制度的形成需要身份64
(二)义务本位的法律理念需要身份66
(三)体系化的立法思想凸显出将人类型化的需求67
(四)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经济模式之要求68
第二章 近代私法中被逐渐限缩的身份71
第一节《法国民法典》中的身份和身份权72
一、《法国民法典》中对人和身份的安排72
(一)身份与能力尚未完全分离:体系上保持了《法学阶梯》模式72
(二)地域身份之保留:将民事权利主体的范围限定为法国人74
二、1804年《法国民法典》中的亲属身份制度77
(一)夫妻系上依然保留了夫权的身份观念78
(二)父权倾向依然严重81
三、《法国民法典》中有关主体和身份规定之原因解析83
(一)重物轻人的立法思想的影响83
(二)启蒙思想家的影响86
(三)拿破仑个人的影响87
第二节《德国民法典》中的身份和身份权88
一、《德国民法典》制定的历史背景88
二、《德国民法典》中对人的安排90
(一)在体系上实行将主体制度与亲属身份相分离的潘德克吞体系90
(二)权利能力被平等地赋予所有的自然人,完成了主体与身份的分离92
二、《德国民法典》中的亲属身份94
三、德国民法中民事主体制度的缺憾95
第三章 分化抑或扩张?——私法社会化过程中的私法身份99
一、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民法理论预设的变迁101
(一)平等天平倾斜之一:由抽象到具体102
(二)平等天平倾斜之二:由理性人到伦理人105
(三)平等天平倾斜之三:部分民事主体互换性的丧失108
二、私法社会化应对方式之比较与评析——对民法身份扩张说之否定112
(一)现有的学术应对思路112
(二)学说评价——新身份说之漏洞119
(三)私法身份扩张之法理基础否定124
三、传统私法中身份要素的分化路径分析131
(一)针对平等主体年龄、智力健康状况的差别而产生的民事行为能力制度131
(二)从身份到人格的姓名和姓名权134
(三)商人不再是身份139
(四)地域的身份已经被国籍所取代142
第四章 身份以及身份权利的理论基础144
一、私法上身份的含义界定144
(一)身份的词源考查145
(二)围绕身份含义展开的学术争议详述148
(三)身份含义的界定162
二、私法上的身份权法理分析165
(一)身份权的含义界定165
(二)身份权的特征168
三、私法上的身份权之构造173
(一)身份权的主体173
(二)身份权的客体175
(三)身份权的内容178
第五章 具体身份权187
一、配偶权187
(一)配偶权的含义188
(二)配偶权的内容190
二、亲权196
(一)亲权与监护的关系197
(二)亲权人的权利198
(三)亲权的行使204
(四)亲权的消灭207
三、亲属权208
第六章 身份和身份权的立法表达和法律规制210
一、作为调整对象的“人身关系”之破解211
(一)体例之变:从三编制到五编制212
(二)历史考查:“人身关系”无据可查218
二、身份法之位置安排——婚姻家庭法是否应当回归民法典220
(一)总则抑或序编:民法典总则能否“统帅”亲属编?220
(二)身份法回归民法之路:兼论中国的历史与现实228
三、未来民法典中的身份关系和身份权之表达方式设想236
(一)用序编加小总则的方式来解决体系问题236
(二)保留关于人法的体系思想238
(三)亲属编应置于主体制度之后240
(四)继承编置于“人法”和“物法”之间240
(五)亲属编的具体结构设想241
结论243
参考文献245
后记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