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管理思想史 第1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管理思想史 第1卷
  • 刘云柏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2365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1006页
  • 文件大小:154MB
  • 文件页数:1029页
  • 主题词:管理学-思想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管理思想史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前言1

第一编 绪论3

第一章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3

第一节 管理学范畴的“思想”一般4

第二节 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9

第三节 关于学科体系的研究方法22

第二章 中华民族管理及其意识之起源与发展(一)38

第一节 中国最初管理思想的载体——神话中的有关传说38

第二节 中国旧石器时代之管理文化遗迹图腾和氏族管理意识48

第三节 木器时代之管理文化和管理意识53

第四节 新石器时代中原管理文化遗迹之三宗管理集团意识57

第三章 中华民族管理及其意识之起源与发展(二)68

第一节 青铜器管理文化和主体管理意识的进一步发展69

第二节 铁器管理文化及管理主体思想的萌芽78

第三节 中国境内诸民族管理群体的融合及其意识的发展87

第四节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起源和发展的若干特征92

第四章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起源之最初的典籍97

第一节 《周易》97

第二节 《管子》100

第三节 《洪范》103

第二编 中国儒家管理思想109

第一章 中国儒家管理思想的一般综述109

第一节 中国儒家管理思想的起源和发展109

第二节 竞争是儒家管理思想取得中国管理运行主导地位的杠杆113

第三节 儒家管理思想满足了农业社会的管理需要115

第二章 夏、商、周的原始儒家管理思想122

第一节 上古华夏文化的渊源122

第二节 西周“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125

第三节 以“亲亲”、“尊尊”为基本原则的“礼治”127

第四节 周公姬旦的“明德慎罚”管理思想130

第三章 孔子儒家管理思想133

第一节 孔子儒家管理思想的形成和演变133

第二节 “仁”的管理哲学理论136

第三节 中庸之道138

第四节 “畏天命”和“敬鬼神而远之”140

第五节 “生而知之”和“学而知之”142

第六节 孔子儒家管理思想的历史价值和本质特征145

第四章 孟子儒家管理思想149

第一节 孟子生平及其管理思想的形成149

第二节 仁政管理学说151

第三节 管理行为理论的“性善论”155

第四节 “天人合一”的管理哲学156

第五节 孟子儒家管理思想的历史价值157

第五章 荀子儒家管理思想162

第一节 荀子生平及其治学方法与过程162

第二节 “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163

第三节 “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天道管理哲学观165

第四节 “知有所合”的管理认识论168

第五节 “名定而实辨,道行而志通”的管理规范论171

第六节 性恶论172

第七节 荀子儒家管理思想的学术地位174

第六章 董仲舒儒家管理思想177

第一节 董仲舒生平及学术发展概况177

第二节 “元者为万物之本,而人之元在焉”的管理世界观178

第三节 “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的管理行为思想180

第四节 “是故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的管理伦理思想182

第五节 “名号之正,取之天地”的管理认识论184

第六节 “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管理理论发展观185

第七节 董仲舒儒家管理思想在汉初的意义188

第七章 宋明理学管理思想190

第一节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和《通书》管理说191

第二节 程颢、程颐的“天理”儒家管理思想194

第三节 朱熹的“理本气具”管理思想体系196

第四节 陆九渊的“心即理”管理思想199

第五节 张载的“太虚无形、气之本体”管理思想201

第六节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管理思想203

第七节 理学管理思想的终结和地位205

第八章 清儒乾嘉管理思想212

第一节 傅山“有子而后有作经者”的管理哲学批判精神213

第二节 阮元“仁学”的管理理性思辨216

第三节 焦循的“时行”管理理论219

第四节 清儒乾嘉管理思想的学术意义与导向224

第三编 中国道家管理思想229

第一章 中国道家管理思想的一般综述229

第一节 上古社会中原始道家管理意识230

第二节 中国道家管理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应用价值235

第三节 中国道家管理思想的主要学术特征和发展分期236

第二章 老庄道家管理思想238

第一节 老子与《道德经》238

第二节 庄子和《庄子》247

第三章 黄老道家管理思想255

第一节 黄老道家管理学派与《黄老帛书》255

第二节 《黄老帛书》论“道”的管理二重说257

第三节 “规侥毕挣”和“敌者早生争”的管理辩证法259

第四节 黄老学派的积极“无为论”260

第五节 黄老道家学派的积极意义和影响261

第四章 太平经道家管理思想264

第一节 太平经道家学派与《太平经》264

第二节 “夫物,始于元气”的道、一管理思想267

第三节 “失气则死,有气则生”的管理形神观269

第四节 “人安得生为君子哉?皆由学之耳”的管理认识论270

第五节 “相持而不分别”的管理辩证法思想272

第六节 “各通达于一面”的知人善任思想273

第七节 《太平经》有关“民本”的管理思想275

第八节 太平经道家学派的学术特征与价值276

第五章 葛洪道家管理思想278

第一节 葛洪的生平及其著作278

第二节 “玄、道、一”的管理本源说279

第三节 “佐时治国”的管理行为观281

第四节 “今胜昔”的管理进化理论283

第五节 “以举才为首务”的人事管理思想284

第六节 葛洪道家管理学派之评价287

第六章 重玄道家管理思想289

第一节 成玄英“重玄之道”的道家管理思想289

第二节 王玄览的道体论管理思想294

第三节 司马承祯及其主静去欲的管理思想297

第七章 净明道家管理思想302

第一节 陈抟的道家净明管理说及其历史地位303

第二节 陈景元的净明管理观和治身治国理论307

第三节 刘玉新的净明道家管理思想310

第四编 中国法家管理思想317

第一章 中国法家管理思想的一般综述317

第二章 中国法家管理思想的最初发展322

第一节 殷商西周社会的法家管理意识和行为323

第二节 种族统治管理的动摇和反天神观的出现325

第三节 上古原始法家管理思想之发展及终结325

第三章 李悝、吴起法家管理思想328

第一节 李悝“著书定律”的法管理观328

第二节 吴起“明法审令”的国家管理方法论330

第四章 商鞅、慎到、申不害法家管理思想333

第一节 商鞅的“法治”理论333

第二节 慎到的“势”的法家管理理论338

第三节 申不害由“任法”而重“术”的法家管理观342

第五章 韩非法家管理思想345

第一节 “人情者有好恶”的管理行为理论及管理矛盾观346

第二节 “道尽稽万物之理”的管理天道观347

第三节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封建集权管理思想349

第四节 “恃人不如自恃”的法家国民经济管理观350

第五节 “法治、赏罚、尽人之智”等具体管理行为理论351

第六节 “不相容之事不两立”的管理思想方法论353

第七节 韩非法家管理思想的历史地位354

第六章 晁错、桑弘羊、曹操法家管理思想356

第一节 晁错“重农、屯垦、倡储”的法家安邦定国方针357

第二节 桑弘羊“专卖、军垦、币制、平准”的法家经济管理思想360

第三节 曹操“重农、重法、唯才”的法家决策理论362

第七章 陆贽、韩愈、柳宗元、自居易法家管理思想365

第一节 陆贽的法家经济管理观366

第二节 韩愈的国家决策思想369

第三节 白居易富国安民的法家管理意识371

第四节 刘禹锡“永贞革新”的法家决策观373

第八章 王安石、张居正、李贽法家管理思想378

第一节 王安石的人才与市场管理观379

第二节 张居正的法家治国方略383

第三节 李贽的“异端”法家管理说386

第五编 中国佛家管理思想391

第一章 中国佛家管理思想的一般综述391

第一节 中国佛家管理思想的界说391

第二节 中国佛家管理思想形成的途径393

第三节 中国佛家管理思想形成的根源397

第二章 古印度原始佛教思想及其管理意识401

第一节 原始佛教的历史背景401

第二节 释迦牟尼的创教活动403

第三节 原始佛教的管理意识及精神现象404

第三章 中国佛家管理思想及其主要代表人物(一)410

第一节 道安的“本无”管理价值观411

第二节 慧远的“法性”管理神本论413

第三节 僧肇的管理“般若”观415

第四节 竺道生的涅槃管理学说418

第四章 中国佛家管理思想及其主要代表人物(二)421

第一节 慧琳的“均圣”管理原理说422

第二节 僧祐的“万法性空”管理精神观425

第三节 慧思的“心镜廓然”管理心理理论427

第五章 中国佛家管理思想及其主要代表人物(三)430

第一节 天台宗智?的“止观论”和湛然的“无情有性”管理认识论432

第二节 法相唯识宗玄奘、窥基的管理主体世界观437

第三节 华严宗法藏、宗密的管理辩证法442

第六章 中国佛家管理思想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四)446

第一节 慧能的管理理性认识自悟说和管理思维艺术448

第二节 祩宏的管理精神价值及其认识方法论452

第七章 藏传佛家管理思想456

第一节 藏传佛家管理思想的弘传与发展456

第二节 藏传佛家管理思想各学派460

第六编 中国兵家管理思想467

第一章 中国兵家管理思想的一般综述467

第一节 中国兵家管理思想与传统管理文化及主体素质的关系468

第二节 中国兵家管理思想的研究价值和意义475

第二章 中国兵家管理思想的起源及最初发展时的主要特征479

第一节 商夏鸣条之战的兵家管理意识研究479

第二节 周商牧野之战的兵家管理意识研究481

第三节 鸣条与牧野两次大战对中国兵家管理思想起源或最初发展产生的影响和意义482

第三章 孙子兵家管理思想486

第一节 战争决策力求科学和慎重486

第二节 战略管理与先胜思想487

第三节 孙子的兵家操作技巧观491

第四节 主体素质及伦理特征493

第四章 司马穰苴兵家管理思想495

第一节 《司马法》中所追述的古老兵家管理法规495

第二节 司马穰苴在《司马法》中对兵家管理思想的发展497

第三节 司马穰苴和《司马法》在中国兵家管理思想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499

第五章 孙膑兵家管理思想502

第一节 孙膑其人与《孙膑兵法》502

第二节 孙膑兵家管理思想提要503

第三节 《孙膑兵法》在中国兵家管理思想中的历史地位507

第六章 吴子兵家管理思想509

第一节 吴子及《吴子兵法》的成书509

第二节 《吴子兵法》概述511

第三节 吴起及《吴子兵法》对中国兵家管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514

第七章 尉缭子兵家管理思想516

第一节 《尉缭子》的作者和成书516

第二节 《尉缭子》梗要及兵家管理理论价值517

第三节 《尉缭子》在战国后期兵家管理思想发展中的地位及价值521

第八章 《唐李问对》兵家管理思想523

第一节 《唐李问对》之考证523

第二节 《唐李问对》的主要内容和特征525

第三节 《唐李问对》在中国兵家管理思想中的历史地位527

第九章 三十六计综观531

第一节 《三十六计》的内容与学术特征531

第二节 《三十六计》与中国兵家管理思想536

第十章 刘基兵家管理思想540

第一节 《百战奇略》基本概况540

第二节 《百战奇略》对朱元璋军事决策意识与行为的影响545

第三节 刘基及《百战奇略》在中国兵家管理思想中的学术地位546

第七编 中国墨家管理思想551

第一章 中国墨家管理思想的一般综述551

第一节 上古社会原始墨家管理意识552

第二节 墨家影响中国古代科技产生的若干因素555

第三节 墨家是非儒家管理思想系统的代表学派559

第二章 墨子管理思想562

第一节 “兼相爱、交相利”的国家管理理论562

第二节 “取实予名”的管理认识论和三表法564

第三节 强力疾作与节用管理思想567

第四节 严密的“天志”管理世界观568

第三章 中国后期墨家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势以及学术特征570

第一节 “故”、“理”、“类”:墨家管理逻辑三范畴570

第二节 “名实耦”的管理反映论572

第三节 “功,利民也”的管理价值观574

第四章 墨家管理思想解体后以另一种形式体现的墨家管理精神若干典例576

第一节 张衡的《浑天仪注》576

第二节 祖冲之的《大明历》580

第三节 沈括的《梦溪笔谈》583

第四节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587

第八编 中国农家管理思想593

第一章 中国农家管理思想的一般综述593

第一节 中国农家管理思想的学术概况593

第二节 中国农家管理思想的学术形态599

第二章 氾胜之与《氾胜之书》604

第一节 古代农业系统论管理思维的雏形604

第二节 重视经济效益及生产成本概念的萌芽606

第三节 实证经验的管理思想方法607

第三章 贾思勰与《齐民要术》609

第一节 农业生产发展的战略思考609

第二节 农业生产中的经营管理问题610

第三节 《齐民要术》的管理认识论612

第四章 陈旉与《陈旉农书》615

第一节 合理的农业生产管理体制616

第二节 农业经济发展的管理结构617

第五章 王祯及其《农书》619

第一节 “农,天下之大本也”的管理目的理论620

第二节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管理方法论622

第六章 张履祥和《补农书》624

第一节 讲究农业经营管理效益625

第二节 “治生唯稼穑”的管理价值观627

第九编 中国阴阳家管理思想631

第一章 中国阴阳家管理思想的一般综述631

第一节 中国阴阳家管理思想的起源及其最先的形态634

第二节 中国阴阳家管理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学术价值639

第二章 邹衍的阴阳家管理思想644

第一节 阴阳五行的管理发展说644

第二节 “大九州”的管理客体图式647

第三节 “必先验小物,推之而大,至于无限”的管理方法论650

第三章 阴阳家管理学派解体后以另一种理论形态所表现的主要代表人物653

第一节 《白虎通》的阴阳五行管理说655

第二节 李筌“太白阴经”与“本乎阴阳”的主体管理意识658

第三节 邵雍的“阳以阴为基,阴以阳为唱”的管理辩证思维方式662

第四节 戴震的“阴阳五行,道之实体”的管理实体论664

第十编 中国杂家管理思想669

第一章 中国杂家管理思想的一般综述669

第一节 中国杂家管理思想的逻辑结构及学术发展轨迹673

第二节 中国杂家管理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学术价值676

第二章 吕不韦杂家管理思想679

第一节 “集腋成裘”的管理综合法680

第二节 “天地有始”的管理动因论682

第三节 “感而后知”的管理认识论684

第四节 “大一统”的国家管理哲学685

第三章 刘安杂家管理思想689

第一节 “夫无形者,物之大祖也”的管理宇宙观690

第二节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的管理历史观692

第三节 “精诚”、“无私”的法管理思想694

第四节 “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的管理辩证逻辑思维696

第四章 杂家演化过程中的主要代表人物的管理思想697

第一节 高诱“兼儒墨、合名法”的管理理论发展思想697

第二节 许慎《说文解字》的管理语言观699

第十一编 中国名家管理思想705

第一章 中国名家管理思想的一般综述705

第一节 中国名家管理思想在古代管理逻辑理论发展中的地位706

第二节 中国名家管理思想发展轨迹的确定与研究707

第三节 中国名家管理思想的学术体系708

第四节 名家管理典籍真伪的鉴别与考订问题708

第五节 中国名家管理思想的起源709

第二章 邓析名家管理思想711

第一节 管理“类”概念的分析712

第二节 管理的对立命题转换和“两可”推论713

第三章 惠施名家管理思想716

第一节 “大一”的管理逻辑分类理论716

第二节 管理概念名与实的辩证关系718

第三节 “连环可解也”的综合管理判断法720

第四章 公孙龙名家管理思想722

第一节 “白马非马”管理逻辑命题的剖析723

第二节 “正名实”的管理逻辑哲学725

第三节 “离坚白”的非管理逻辑化倾向726

第四节 “物莫非指”的管理名实观727

第五章 名家演化过程中的主要代表人物的管理思想729

第一节 兒说、田巴的管理逻辑思考方法729

第二节 桓谭“辩惑”的管理逻辑观731

第三节 王弼“忘言忘象得意”的逻辑思想733

第四节 欧阳建的“言尽意论”逻辑关系说735

第十二编 中国基督教管理思想741

第一章 中国基督教管理思想的一般综述741

第一节 原始基督教的一般管理意识741

第二节 耶稣及西方基督教管理思想的发展744

第三节 中国基督教管理思想的产生及学术嬗变轨迹750

第四节 中国基督教管理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解体、衍生近代管理文明的影响754

第二章 景教、也里可温基督教管理思想757

第一节 景教基督教的管理思想757

第二节 也里可温基督教的管理思想759

第三章 天主教、新教基督教管理思想763

第一节 天主教基督教的管理思想765

第二节 新教基督教的管理思想766

第四章 中国基督教管理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768

第一节 利玛窦的“西儒”管理价值观768

第二节 徐光启的“新经济”管理说771

第三节 马礼逊的新教管理论775

第四节 梁发的“神天上帝”管理图式777

第十三编 中国伊斯兰教管理思想783

第一章 中国伊斯兰教管理思想的一般综述783

第一节 伊斯兰教管理思想的定义与概况783

第二节 伊斯兰教管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路线785

第三节 中国伊斯兰教管理思想的学术特征和历史地位788

第二章 原始伊斯兰教管理思想792

第一节 阿拉伯人的最初管理意识792

第二节 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管理思想的兴起795

第三节 《古兰经》797

第三章 中国伊斯兰教管理思想在各主要历史时期的学术发展概况801

第一节 中国伊斯兰教管理思想学术发展主要历史时期的划分801

第二节 中国伊斯兰教管理思想各历史时期学术发展之比较与分析806

第四章 中国伊斯兰教管理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812

第一节 王岱舆“学行并重,知必行,行益知”的管理认识观812

第二节 马注“革烂得之属”等“左道异端”的管理革新论814

第三节 刘智“会通百家,而成一家之言”的管理学术论816

第四节 马德新“真主化育万世,化生万物”的管理世界生成说818

第十四编 中国少数民族古代管理思想823

第一章 中国少数民族古代管理思想及其历史地位823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古代管理史概述823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古代原始管理意识824

第三节 中国少数民族古代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825

第四节 中国少数民族古代管理思想的学术渊源826

第五节 中国少数民族古代管理思想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827

第二章 哈尼、傈僳、佤、拉祜、阿昌、德昂等少数民族古代管理思想830

第一节 哈尼族古代管理思想830

第二节 傈僳族古代管理思想833

第三节 佤族古代管理思想835

第四节 拉祜族古代管理思想837

第五节 阿昌族古代管理思想839

第六节 德昂族古代管理思想840

第三章 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瑶、布依、侗、水等少数民族古代管理思想843

第一节 鄂伦春族古代管理思想843

第二节 鄂温克族古代管理思想845

第三节 达斡尔族古代管理思想847

第四节 瑶族古代管理思想848

第五节 布依族古代管理思想851

第六节 侗族古代管理思想852

第七节 水族古代管理思想854

第四章 纳西、傣、苗、彝、壮等少数民族古代管理思想858

第一节 纳西族古代管理思想858

第二节 傣族古代管理思想860

第三节 苗族古代管理思想863

第四节 彝族古代管理思想865

第五节 壮族古代管理思想868

第五章 白、满、蒙古、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古代管理思想870

第一节 白族古代管理思想870

第二节 满族古代管理思想873

第三节 蒙古族古代管理思想875

第四节 藏族古代管理思想877

第五节 维吾尔族古代管理思想881

第十五编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的比较研究887

第一章 从中国原始社会到封建制确立时期管理思想的萌芽、产生和发展887

第一节 原始社会经济文化和管理思想的最初状况887

第二节 奴隶制社会(夏、商、西周)时期管理思想的发展889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其管理思想的交融891

第二章 封建社会巩固和发展时期(秦—唐)管理思想894

第一节 秦—唐时期封建经济管理形态的主要特点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概况894

第二节 秦—唐时期管理思想的发展线索和表现形态896

第三节 秦—唐时期儒、佛、道管理思想的激荡与嬗变898

第三章 封建社会加强和统一时期(宋、元、明)管理思想903

第一节 宋、元、明时期管理形态的强化、转折以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概况903

第二节 宋、元、明时期管理思想的融合、扩大和演化905

第三节 宋、元、明时期管理思想与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晚期的关系911

第四章 封建社会没落时期(清)的管理思想914

第一节 清时期管理形态的没落以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概况914

第二节 清时期管理思想的衰落及其各学派之间的斗争915

第三节 清时期外来管理思想输入的历史途径和价值919

第四节 清时期管理思想对中国近代管理形态及主体管理精神的影响920

第五章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922

第一节 政治机制和国家职能的一般管理倾向923

第二节 民俗管理意识与主体管理心理的基本特征和发展928

第三节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与历史发展凝缓的动因931

第六章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与西方科学管理思想的比较936

第一节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与西方科学管理思想的比较与评估936

第二节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与西方管理思想比较的矛盾特征940

第三节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世界管理思想多元化整体中的改造和发展943

第四节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与中国管理的现代化和世界化951

附录 关于中国古代纵横家、医家等管理思想的补述956

参考书目975

人名一览表990

后记10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