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普通地质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普通地质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4/34403407.jpg)
- 陶晓风,吴德超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9867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75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289页
- 主题词:地质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普通地质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1
第二节 地质学的特征及研究方法2
第三节 何谓普通地质学4
第二章 地球6
第一节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6
第二节 地球的物理性质9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0
二、地球内部重力、密度和压力11
三、地球内部地震波速变化13
四、地球的磁性和电性14
五、地球内部的温度16
第三节 地球的外圈层特征18
一、大气圈18
二、水圈19
三、生物圈21
第四节 地球的内部圈层21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21
二、地球内部圈层的物质组成和物态22
第五节 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23
一、陆地地形24
二、海底地形25
第三章 地壳的物质组成28
第一节 元素28
一、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和克拉克值28
二、元素在地壳中的迁移和富集29
第二节 矿物29
一、矿物的概念29
二、矿物的分类30
三、常见矿物及造岩矿物30
四、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32
第三节 岩石38
一、岩石的分类38
二、岩石肉眼鉴定的主要特征39
三、各类岩石的划分及命名原则42
第四节 矿物和岩石的利用——矿床的概念44
一、矿床45
二、矿床的主要分类45
第四章 生命起源与地质年代46
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46
一、前寒武纪时期(距今6亿年前)46
二、古生代时期(距今6亿~2.25亿年)47
三、中生代时期(距今2.25亿~0.65亿年)47
四、新生代时期(距今0.65亿年)47
第二节 地质年代48
一、确定地质年代的方法48
二、地质年代单位和地质年代表50
第五章 地质作用概述53
第一节 地质作用概念53
第二节 地质作用的能量54
一、内能54
二、外能55
第三节 地质作用分类58
一、内动力地质作用58
二、外动力地质作用59
三、人为地质作用59
第六章 构造运动61
第一节 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61
一、构造运动的方向性61
二、构造运动的速度和幅度63
三、构造运动的周期性和阶段性65
第二节 构造运动的直接产物——地质构造66
一、水平构造67
二、倾斜构造67
三、褶皱构造68
四、断裂构造71
第三节 构造运动的其他证据75
一、地貌标志75
二、地质证据76
第四节 板块构造79
一、板块构造的由来79
二、岩石圈板块的划分和分界线的类型81
三、板块的运动83
第五节 构造运动的空间分布特征87
一、地壳的活动带87
二、地壳的稳定区88
三、板块构造对构造运动空间分布的认识89
第六节 构造运动的原因89
第七章 地震作用90
第一节 地震的基本特征和概念90
第二节 地震分类95
一、成因分类95
二、震源深度分类95
三、地震震级分类96
四、震中距分类96
五、发生时代分类96
第三节 地震的成因96
一、断层说96
二、相变说97
第四节 地震地质作用97
一、孕震阶段97
二、临震阶段97
三、发震阶段98
四、余震阶段98
第五节 地震活动规律98
一、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98
二、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布规律100
第六节 地震预报和预防102
一、地震预报102
二、地震预防103
三、地震预警103
四、地震控制和利用104
第八章 岩浆作用105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的概念105
第二节 火山作用106
一、火山喷发现象106
二、火山机构106
三、火山喷出物107
四、火山喷发方式111
五、火山岩(喷出岩)的特征113
六、火山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发展规律115
第三节 岩浆侵入作用116
一、岩浆侵入方式及其产物116
二、侵入岩特征119
三、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119
四、侵入岩的空间分布规律和侵入作用的历史发展规律120
第四节 岩浆的演化121
一、岩浆的形成121
二、岩浆的分异作用和同化作用121
第五节 岩浆作用的研究意义124
第九章 变质作用125
第一节 变质作用方式125
一、重结晶作用125
二、变质结晶作用126
三、交代作用127
四、变质分异作用127
五、构造变形作用127
第二节 变质作用原理127
一、温度127
二、压力128
三、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129
第三节 变质作用类型131
一、区域变质作用131
二、接触变质作用131
三、动力变质作用132
四、气-液变质作用133
五、混合岩化作用133
第四节 变质岩特征134
第五节 变质作用的基本规律134
一、变质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134
二、变质作用的历史发展规律135
三、控制变质作用空间分布和强度的原因136
第十章 风化作用137
第一节 风化作用类型137
第二节 风化作用的方式138
一、物理风化作用方式138
二、化学风化作用方式140
三、生物风化作用方式142
第三节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143
一、气候143
二、植被144
三、地形144
四、岩石特征145
五、构造运动146
第四节 风化作用的产物146
一、物理风化作用的产物146
二、化学风化作用的产物147
三、生物风化作用的产物148
四、风化壳149
第十一章 地面流水地质作用151
第一节 暂时性流水地质作用152
一、雨蚀作用152
二、片流地质作用152
三、洪流地质作用153
第二节 河流地质作用156
一、河流的侵蚀作用156
二、河流的搬运作用162
三、河流沉积作用164
第三节 构造运动对河流地质作用的影响169
一、河流阶地169
二、准平原、深切河曲和夷平面171
第十二章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172
第一节 地下水的运动特征172
一、地下水的运动条件172
二、地下水的来源173
三、地下水的赋存类型及运动173
第二节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175
一、地下水的机械地质作用175
二、地下水的化学地质作用176
第十三章 冰川的地质作用181
第一节 冰川的形成和运动181
一、冰川形成的条件181
二、冰川的类型183
三、冰川的运动186
第二节 冰川的地质作用187
一、冰川的剥蚀作用187
二、冰川的搬运作用191
三、冰川的沉积作用192
第三节 冰水的地质作用194
一、冰水的来源与分布194
二、冰水的沉积物与沉积地貌195
第四节 地质历史时期的冰期195
第五节 冰期发生的假说197
一、强调外部因素的代表性假说197
二、强调地球内部因素的假说197
第十四章 海洋地质作用198
第一节 海洋环境特征198
一、海水的化学性质198
二、海水的物理性质200
三、海洋的生物202
四、海水的运动形式202
五、海洋环境的分带206
第二节 海水的地质作用207
一、海水的剥蚀作用207
二、海水的搬运作用210
三、海水的沉积作用212
第十五章 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218
第一节 湖泊的成因和湖水状况218
一、湖盆的成因218
二、湖水状况220
三、湖泊的动力221
第二节 湖泊的地质作用222
一、湖水侵蚀作用和搬运作用222
二、湖水机械沉积作用222
三、湖水化学沉积作用225
四、湖泊生物沉积作用228
第三节 沼泽及其地质作用228
一、沼泽的概念及类型228
二、沼泽的生物堆积作用230
第十六章 风的地质作用232
第一节 风的剥蚀与搬运作用232
一、风的剥蚀作用232
二、风的搬运作用233
三、风蚀地貌234
第二节 风的沉积作用与风积地貌237
一、风成沙的沉积237
二、黄土的堆积237
三、风积地貌239
第三节 荒漠化242
一、荒漠化的特征及类型242
二、土地荒漠化过程243
三、荒漠化的防治244
第十七章 重力地质作用245
第一节 重力地质作用特点245
第二节 斜坡变形作用245
一、潜移(蠕滑)246
二、弯折倾倒248
三、崩落249
四、滑动作用250
第三节 流动作用253
一、概述253
二、泥石流的发育条件254
三、流动作用的剥蚀与搬运255
四、泥石流的堆积物256
第四节 地面沉降与塌陷256
一、地面沉降和塌陷的表现及成因256
二、地面沉降和塌陷的危害259
第五节 重力作用的灾害及防治260
第十八章 地球科学与人类活动264
第一节 地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264
第二节 地球环境变化的影响266
一、地球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267
二、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268
第三节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270
一、人与自然的“危机”关系270
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71
第四节 地质学发展的趋势272
主要参考文献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