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黄淮海平原土地利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黄淮海平原土地利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4403132.jpg)
- 郝晋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50685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84页
- 文件大小:86MB
- 文件页数:399页
- 主题词:黄淮平原-土地利用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黄淮海平原土地利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 引言1
0.1 土地与土地利用1
0.1.1 土地1
0.1.2 土地利用3
0.1.3 土地利用演化的阶段性4
0.2 黄淮海平原土地利用治理与开发7
0.2.1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黄淮海平原7
0.2.2 黄淮海平原综合治理与综合发展研究9
0.2.3 新世纪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17
0.3 研究范围与资料来源18
0.3.1 研究范围18
0.3.2 资料来源21
参考文献23
第1章 黄淮海平原及其土地利用历史变迁24
1.1 黄淮海平原的地质构造24
1.1.1 早—中三叠世盆地26
1.1.2 晚三叠世盆地27
1.1.3 早—中侏罗世盆地27
1.1.4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盆地27
1.1.5 晚白垩世盆地27
1.2 黄淮海平原的河流水系及其变迁28
1.2.1 河流水系28
1.2.2 水系的变迁35
1.3 黄淮海平原的地貌形成与特征45
1.3.1 地貌格局特征45
1.3.2 地貌发展演化46
1.3.3 黄淮海平原及其边缘区的地貌类型47
1.4 黄淮海平原的气候与生态环境变化50
1.4.1 全新世气候分期51
1.4.2 全新世气候波动与环境变迁52
1.5 黄淮海平原的土壤与植被59
1.5.1 植被及其演变59
1.5.2 土壤类型61
1.6 黄淮海平原的土地利用起源62
1.6.1 史前人类活动的分布63
1.6.2 土地利用起源72
1.7 黄淮海平原土地利用的历史变迁89
1.7.1 土地利用起步——史前新石器时代89
1.7.2 土地垦殖向平原拓展时期——夏、商、周90
1.7.3 城市兴起与土地垦殖加速期——春秋战国时期90
1.7.4 平原开发高潮期——秦、两汉92
1.7.5 动荡兴衰时期——魏晋南北朝92
1.7.6 隋唐宋元时代——农业不断发展,但落后于江南94
1.7.7 明清时代——农业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作了艰苦的努力96
参考文献97
第2章 黄淮海平原土地利用与人地关系103
2.1 黄淮海平原的土地利用103
2.1.1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103
2.1.2 土地利用的演变108
2.2 黄淮海平原的社会经济与产业结构112
2.2.1 社会经济与产业结构现状112
2.2.2 社会经济与产业结构演变113
2.3 黄淮海平原的人口116
2.3.1 人口现状116
2.3.2 人口动态变化117
2.4 黄淮海平原的人地关系126
2.4.1 历史时期人地关系概述127
2.4.2 近代人地关系研究128
参考文献133
第3章 黄淮海平原耕地与粮食生产135
3.1 黄淮海平原耕地与粮食生产135
3.1.1 粮食生产形势135
3.1.2 耕地资源139
3.1.3 耕地变化140
3.1.4 耕地变化驱动因素143
3.2 黄淮海平原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146
3.2.1 耕地变化限制着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146
3.2.2 处于领先的单产进一步提高的难度增大148
3.2.3 较低的比较效益驱动农业结构调整149
3.2.4 农业生产投入品价格上涨加大粮食生产压力149
3.2.5 水资源短缺成为粮食生产的关键因素152
3.2.6 发展不均衡制约着区域总体水平提高152
3.3 黄淮海平原粮食生产对策153
3.3.1 加强土地综合整治,稳定耕地面积153
3.3.2 增加复种指数,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156
3.3.3 推进规模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156
3.3.4 开发耕地多功能性,提高耕地产出效益156
3.3.5 建立资源管理—生产决策—社会化服务为一体的大面积均衡增产技术体系157
3.3.6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158
参考文献158
第4章 黄淮海平原林业与土地利用159
4.1 黄淮海平原林业用地变化和因素分析160
4.1.1 林业用地变化160
4.1.2 林业用地变化因素分析163
4.2 黄淮海平原林业功能与发展争论165
4.2.1 林业功能165
4.2.2 林业发展的问题和争论168
4.3 黄淮海平原林业发展若干战略对策170
4.3.1 林业用地统筹规划布局171
4.3.2 科学林业用地工程设计171
4.3.3 林业产业化经营172
4.3.4 加大林业产业的科技含量173
参考文献174
第5章 黄淮海平原水资源与土地利用175
5.1 黄淮海平原水环境问题175
5.1.1 水生态环境问题175
5.1.2 水资源过度利用是水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180
5.1.3 农业生产用水概况181
5.2 黄淮海平原水资源综合分析182
5.2.1 降水保证率确定183
5.2.2 地表水资源量183
5.2.3 地下水资源量188
5.2.4 土壤有效储水量193
5.2.5 区域可利用水资源总量195
5.3 黄淮海平原水资源农业产量承载力匡算197
5.3.1 水资源农业承载力197
5.3.2 生态需水量匡算198
5.3.3 工业用水需水量预测206
5.3.4 城乡生活用水需求量预测207
5.3.5 可用于农业生产的水资源量209
5.3.6 水资源农业产量承载力209
5.4 黄淮海平原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分区216
5.4.1 农业水土资源分区方法216
5.4.2 水土资源利用分区220
5.5 黄淮海平原农业水土资源持续利用对策与措施229
5.5.1 管理措施230
5.5.2 技术措施233
5.5.3 经济措施235
参考文献238
第6章 黄淮海平原城镇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240
6.1 黄淮海平原城市体系基本概况240
6.2 黄淮海平原城镇化与城市用地扩张243
6.2.1 城镇化主要特点243
6.2.2 城镇用地扩张244
6.3 黄淮海平原城市体系布局与特征247
6.3.1 基础理论和基本形式247
6.3.2 城市规模等级结构249
6.3.3 城市空间结构特征256
6.4 黄淮海平原城市辐射带动下的土地利用结构258
6.4.1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259
6.4.2 城镇化带来的影响260
6.5 黄淮海平原城镇化发展的未来趋势——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262
6.5.1 曲周县城镇体系基本概况262
6.5.2 曲周县城乡一体化的城镇体系规划263
参考文献265
第7章 黄淮海平原交通与土地利用266
7.1 黄淮海平原交通与运输266
7.1.1 交通网266
7.1.2 客货运输272
7.1.3 交通优势度综合评价288
7.2 黄淮海平原交通与土地利用293
7.2.1 交通用地扩张293
7.2.2 交通建设对土地利用的影响297
7.2.3 交通条件对农业产值的影响300
7.3 黄淮海平原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301
7.3.1 交通与城市经济302
7.3.2 交通与城市人地关系302
7.4 小结306
参考文献307
第8章 黄淮海平原农村居民点现状与新农村建设309
8.1 黄淮海平原农村居民点现状特征309
8.1.1 农村居民点用地分散,蔓延现象严重309
8.1.2 农村居民点用地占地面积过大310
8.1.3 农村居民点人均占地面积严重超标311
8.1.4 农村居民点面积变化与城市化的不同步312
8.1.5 农村居民点缺乏统一规划,基础设施落后314
8.2 黄淮海平原农村居民点的内部变化315
8.2.1 空心村问题凸显,土地利用效率低316
8.2.2 农村居民点中宅基地功能的变化316
8.3 黄淮海平原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318
8.3.1 新农村建设资金问题319
8.3.2 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320
8.3.3 新农村建设应当是农民自主、政府引导320
参考文献322
第9章 黄淮海平原土地利用战略与对策324
9.1 黄淮海平原土地利用面临的压力324
9.2 黄淮海平原土地综合整治328
9.2.1 土地综合整治内涵与外延328
9.2.2 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空间整合329
9.2.3 土地利用系统功能提升:综合整治332
9.3 黄淮海平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分析335
9.3.1 农用地整治潜力335
9.3.2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335
9.3.3 土地综合整治潜力分区340
9.4 土地综合整治——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345
9.4.1 曲周县概况345
9.4.2 曲周县农业-农村发展348
9.4.3 曲周县城乡一体化土地综合整治352
参考文献378
后记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