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护理学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实用护理学 上
  • 何国平,喻坚主编;孙振球,朱念琼,何国平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50470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954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98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用护理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3

上 册3

第一篇护理导论3

第一章绪论3

第一节 护理学概论3

第二节 护理学发展简史10

第二章护理理论21

第一节概述21

第二节Florence Nightingale的现代护理23

第三节Imogene King的达标理论27

第四节Dorothea Elizabeth Orem的自理模式30

第五节Callista Roy的适应模式34

第六节Betty Neuman的系统模式37

第三章护士与保健41

第一节保健概论41

第二节健康、疾病与保健44

第三节护士在保健中的应用49

第四章护士与人际沟通52

第一节护士与患者的关系52

第二节护士与患者的沟通55

第三节护士与医院其他人员的人际沟通66

第一节多元文化的理论基础69

第五章多元文化与护理69

第二节文化背景72

第三节文化休克74

第四节多元文化护理77

第六章压力与适应81

第一节压力与适应的相关概念81

第二节住院服务对象的压力调节90

第三节护理人员工作中的压力与适应95

第七章护理程序98

第一节概述98

第二节护理程序的步骤100

第八章整体护理与模式病房118

第一节整体护理概论118

第二节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建设123

第二篇护理技术137

第一章评估137

第一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137

第二节意识状态的评估142

第三节肠活动的评估146

第二章铺床法147

第一节备用床147

第二节暂空床149

第三节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151

第四节麻醉床152

第三章协助病人身体清洁法154

第一节特殊口腔护理154

第二节梳发及床上洗发155

第三节床上擦浴及协助沐浴157

第四节指(趾)甲和手、脚的护理158

第五节协助病人更衣159

第四章维护病人安全及舒适法162

第一节晨、晚间护理162

第二节保护病人安全的措施163

第五章活动165

第一节协助病人更换卧位165

第二节协助病人移向床头法166

第三节病人运送法167

第四节病人的身体活动170

第六章营养175

第一节喂食法175

第二节鼻饲法176

第三节 胃造瘘管饮食法178

第四节空肠造瘘灌食法179

第五节非经胃肠道高营养疗法180

第七章排泄的护理183

第一节排尿的评估和护理183

第二节 胃活动的评估和护理189

第三节肠活动的评估和护理192

第八章药物疗法198

第一节 口服给药法198

第二节肌内注射200

第三节皮下注射204

第四节皮内注射205

第五节静脉注射207

第六节静脉输液208

第七节输血224

第九章呼吸235

第一节呼吸的护理评估235

第二节氧气疗法236

第三节超声雾化器的使用239

第四节体位引流240

第五节吸痰法241

第六节辅助呼吸机使用法242

第十章标本采集法244

第一节血标本采集法244

第二节尿标本采集法245

第四节粪标本采集法247

第三节痰标本采集法247

第五节其他协助操作方法248

第十一章无菌与隔离技术253

第一节无菌技术操作原则253

第二节无菌技术基本操作254

第三节隔离技术260

第三篇医院感染的控制271

第一章院内感染的监测271

第一节院内感染监测的目的与任务271

第二节院内感染的种类、定义271

第三节院内感染监测系统280

第二章常用的控制院内感染的方法284

第一节洗手284

第二节消毒与灭菌285

第三节合理使用抗生素293

第四节留置导尿管感染的控制294

第五节动脉、静脉注射感染的控制294

第六节外科伤口感染的控制295

第七节呼吸道感染的控制296

第八节AIDS的感染控制297

第三章医院废物的处理300

第一节概述302

第四章隔离302

第二节隔离的种类及隔离技术的应用303

第五章控制院内感染的管理措施309

第四篇护理管理学329

第一章绪论329

第一节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概念329

第二节护理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概念336

第二章计划340

第一节概述340

第二节计划的步骤345

第三节目标管理346

第四节时间管理348

第三章组织352

第一节概述352

第二节我国卫生组织系统和护理管理体制355

第四章人员管理359

第一节概述359

第二节护理人员的配备、分工与排班360

第三节人力资源的管理371

第五章领导377

第一节概述377

第二节冲突380

第三节信息沟通384

第六章控制389

第一节概述389

第二节控制的基本方式391

第七章护理业务技术管理395

第一节概述395

第二节护理业务技术管理内容397

第三节护理业务技术管理方法403

第八章护理质量管理406

第一节概述406

第二节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408

第三节护理质量评价410

第四节医院分级管理与护理标准类别414

第九章护士长管理421

第一节护士长的角色421

第二节护士长的工作方法424

第三节护士长的职责427

第五篇公共卫生护理431

第一章绪论431

第一节公共卫生431

第二节公共卫生与社区护理的历史432

第三节社区护理的特性、功能、目标与执行方法435

第四节公共卫生与社区护理的业务范围437

第五节社区护士的角色及具备的条件438

第六节社区护理的发展趋势与展望440

第二章流行病学方法443

第一节概述443

第二节疾病的分布445

第三节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与三级预防保健448

第三章生命统计452

第一节绝对数、相对数及其分类452

第二节粗率、特殊化率和标准化率454

第三节人口变动统计457

第四节出生统计459

第五节死亡统计462

第六节婚姻、计划生育统计465

第七节疾病统计467

第八节社会增加率和自然增加率468

第九节人口密度469

第十节平均寿命470

第十一节统计图表的编制471

第四章家庭护理480

第一节概述480

第二节家庭生活周期481

第三节家庭的功能与健康483

第四节家庭护理484

第一节环境的要素490

第五章环境卫生490

第二节环境的卫生学特征491

第三节环境因素与健康的关系492

第四节环境污染的特点493

第五节环境保护496

第六章妇幼卫生499

第一节妇幼卫生的意义499

第二节我国的现状与问题499

第三节妇幼卫生的重点501

第二节遗传咨询506

第七章优生保健506

第一节优生保健与遗传咨询506

第三节遗传与环境507

第四节优生保健工作507

第五节公共卫生护士的角色513

第八章学校卫生与健康515

第一节学校人群的特点515

第二节学习环境对学生健康的影响518

第三节合理营养与体育锻炼525

第四节青少年常见的健康问题及护理528

第一节食品卫生的意义及重要性537

第九章食品卫生537

第二节食品安全538

第三节食物中毒541

第四节食物中毒的预防及处理544

第五节食品的保存545

第六节食品卫生的行政及管理546

第六篇健康评估553

第一章健康史553

第一节交流的方法与技巧553

第二节健康史的内容554

第一节视诊559

第二章身体检查559

第二节触诊560

第三节叩诊561

第四节听诊562

第三章心理评估564

第一节健康史564

第二节心智状态检查567

第四章营养状态评估574

第一节健康史574

第二节体格检查575

第五章皮肤的评估577

第一节皮肤的结构与功能577

第二节资料收集578

第三节体格检查579

第六章头、颈、脸的评估584

第一节解剖与生理584

第二节资料收集585

第三节体格检查587

第七章眼部的评估590

第一节解剖与生理590

第二节资料收集595

第三节体格检查598

第一节解剖与生理603

第八章耳的评估603

第二节资料收集614

第三节体格检查617

第九章鼻与鼻窦的评估624

第一节鼻的应用解剖624

第二节鼻的生理627

第三节资料收集628

第四节体格检查630

第十章口腔与咽部的评估633

第一节解剖与生理633

第二节资料收集635

第三节体格检查636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评估639

第十二章循环系统评估645

第一节解剖与生理645

第二节病史资料采集653

第三节体格检查661

第十三章呼吸系统评估689

第一节解剖与生理689

第二节资料收集693

第三节体格检查696

第十四章乳房的评估708

第一节解剖与生理708

第二节资料收集709

第三节体格检查710

第十五章淋巴系统评估712

第一节解剖与生理712

第二节资料收集715

第三节体格检查716

第十六章骨骼、肌肉系统评估718

第一节解剖与生理718

第二节资料收集719

第三节体格检查720

第十七章腹部的评估726

第一节解剖与生理726

第二节资料收集730

第三节体格检查734

第十八章男性生殖系统评估750

第一节解剖与生理750

第二节资料收集752

第三节体格检查754

第十九章女性生殖系统评估758

第一节解剖与生理758

第二节资料收集760

第三节体格检查761

第二十章肛管、直肠的评估763

第一节定义、机制771

第七篇症状护理学771

第一章发热771

第二节原因及类型772

第三节身心反应773

第四节检查与治疗774

第五节护理775

第二章咳嗽咳痰778

第一节意义及过程778

第二节原因及机制779

第三节身心反应780

第四节检查与治疗780

第五节护理782

第一节定义和机制784

第三章呼吸困难784

第二节原因及分类785

第三节身心反应786

第四节检查与治疗787

第五节护理788

第四章血压异常791

第一节血压的定义、产生机制和影响因素791

第二节高血压792

第三节低血压796

第二节出血形式798

第三节原因及机制798

第一节定义798

第五章出血倾向798

第四节身心反应800

第五节检查与治疗800

第六节护理801

第六章贫血803

第一节定义803

第二节红细胞的生成及血红蛋白803

第三节贫血的原因及机制804

第四节贫血的分类805

第六节检查与治疗806

第五节身心反应806

第七节护理807

第七章呕血、便血810

第一节呕血、便血的定义810

第二节原因及机制810

第三节身心反应811

第四节检查与治疗812

第五节护理813

第八章休克816

第一节定义816

第二节分类及致病机制816

第三节身心反应817

第四节检查与治疗818

第五节护理819

第九章心悸822

第一节心脏节律与心悸822

第二节心悸的原因及机制823

第三节身心反应824

第四节检查与治疗825

第五节护理825

第十章发绀828

第一节发绀的原因及机制828

第二节检查与治疗829

第三节护理830

第十一章便秘、腹泻834

第一节正常肠道功能及排便834

第二节便秘835

第三节腹泻839

第十二章恶心、呕吐843

第一节定义及机制843

第二节原因及鉴别诊断844

第三节身心反应846

第四节检查与治疗846

第五节护理847

第十三章黄疸851

第一节肝、胆生理及胆红素代谢851

第二节黄疸的原因及机制852

第三节身心反应853

第四节检查与治疗854

第五节护理855

第十四章腹胀860

第一节原因、机制及身心反应860

第二节检查与治疗862

第三节护理863

第一节体液及其调节867

第十五章水肿867

第二节水肿的形成机制868

第三节水肿的病因及分类871

第四节身心反应872

第五节检查、鉴别诊断及治疗872

第六节护理873

第十六章尿量异常876

第一节尿液形成的机制876

第二节多尿症876

第三节少尿和无尿878

第四节尿量异常的护理879

第十七章排尿障碍882

第一节排尿障碍的原因、机制882

第二节身心反应883

第三节检查与治疗884

第四节护理885

第十八章疼痛889

第一节疼痛发生的机制889

第二节疼痛的护理890

第十九章意识障碍892

第一节原因与机制892

第二节身心反应894

第三节护理要点895

第八篇康复护理901

第一章康复医学与康复护理901

第一节康复医学的特色与目的901

第二节康复护理904

第二章长期卧床与功能障碍907

第一节皮肤907

第二节运动系统909

第三节消化系统913

第四节循环系统915

第五节泌尿系统916

第六节呼吸系统917

第七节心理状态918

第三章残疾人的心理护理920

第四章脑卒中及脑损伤的康复护理926

第一节脑卒中及脑损伤的评估926

第二节脑卒中及脑损伤的康复护理932

第五章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938

第六章烧伤患者的康复护理945

第一章临床护理的发展趋势955

第一节重视护患交流,实施整体护理955

下 册955

第九篇内科护理955

第二节老人、慢性病及癌症病人的护理960

第三节重视临终关怀,提高生活质量962

第四节重视护理教育,培养专科护士964

第二章临床护理的一般原则966

第一节协助诊断、治疗966

第二节评估及满足病人的基本需要968

第三节预防并发症970

第四节促进康复971

第一节急诊处理原则974

第三章急诊病人的护理974

第二节急救技术975

第三节中毒的抢救986

第四节 几种常见中毒的处理989

第五节急性中毒的护理992

第四章肿瘤病人的护理995

第一节概述995

第二节癌症病人的心理反应1006

第三节治疗1008

第四节癌症患者的一般护理1018

第一节死亡的定义1034

第五章濒死病人的护理1034

第二节护理评估1036

第三节护理诊断1038

第四节预期护理目标1039

第五节护理措施1040

第六章胃肠功能失调病人的护理1043

第一节食管癌1043

第二节消化性溃疡1046

第三节 胃癌1050

第四节结肠癌1052

第五节慢性肝炎1054

第六节肝硬化1057

第七节原发性肝癌1061

第七章呼吸功能失调病人的护理1065

第一节呼吸系统解剖与功能1065

第二节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1066

第三节肺炎1070

第四节支气管哮喘1072

第五节胸膜炎及胸腔积液1076

第六节支气管扩张1078

第七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1081

第八节原发性支气管肺癌1085

第九节肺结核1088

第一节充血性心力衰竭1092

第八章循环功能失调病人的护理1092

第二节原发性高血压1100

第三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107

第四节风湿热1120

第五节风湿性心脏病1123

第六节心律失常1129

第九章血液及造血器官功能失调病人的护理1147

第一节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1147

第二节贫血1149

第三节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疾病1153

第四节白血病1155

第十章泌尿系统功能失调病人的护理1158

第一节膀胱炎1158

第二节肾盂肾炎1160

第三节急性肾衰竭1163

第四节慢性肾衰竭1166

第五节透析疗法的护理1170

第六节 肾小球肾炎1183

第七节肾病综合征1188

第十一章 内分泌功能失调病人的护理1192

第一节 内分泌系统的解剖生理1192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198

第三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202

第四节皮质醇增多症1205

第五节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1208

第六节糖尿病1211

第十二章神经功能失调病人的护理1220

第一节一般神经功能评估1220

第二节脑血管意外1222

第三节帕金森病1232

第十三章免疫功能失调病人的护理1237

第一节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237

第二节系统性红斑狼疮1244

第三节类风湿性关节炎1249

第十篇外科护理1257

第一章手术病人的一般护理1257

第一节手术前病人的护理1257

第二节手术中病人的护理1268

第三节手术后病人的护理1282

第二章胃肠系统功能失调病人的护理1291

第一节 胃肠系统解剖生理1291

第二节 胃肠系统特殊检查及其护理1295

第三节阑尾炎1298

第四节腹部疝气1301

第五节肠梗阻1303

第六节 胃癌1307

第七节结肠癌1311

第八节痔疮1315

第九节胆囊炎1318

第十节胆石症1321

第三章呼吸功能失调病人的护理1327

第一节胸外伤1327

第二节胸腔手术1332

第四章心血管系统功能失调病人的护理1340

第一节风湿性心脏病1340

第二节心导管检查1349

第三节静脉曲张1352

第四节休克1356

第五章泌尿系统功能失调病人的护理1366

第一节肾结石1366

第二节前列腺肥大1370

第三节膀胱癌1373

第四节肾脏移植简介1377

第五节肾移植的护理1379

第六章 内分泌功能失调病人的护理1384

第一节 甲状腺解剖生理1384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385

第三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1390

第七章肌肉骨骼功能失调病人的护理1396

第一节肌肉骨骼系统的解剖生理1396

第二节肌肉骨骼损伤1400

第三节骨髓炎1413

第四节截肢1417

第八章神经功能失调病人的护理1425

第一节头部外伤1425

第二节颅内肿瘤1427

第三节脊髓损伤1431

第四节椎间盘突出症1436

第五节颅部手术病人的护理1440

第九章皮肤功能失调病人的护理1447

第一节皮肤的解剖生理1447

第二节皮肤病病人的一般护理1452

第三节皮炎与湿疹1466

第四节药疹1470

第五节皮肤癣菌病1474

第六节乳癌1477

第七节烧伤1484

第十章感觉功能失调病人的护理1494

第一节眼1494

第二节耳鼻喉1500

第一章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角色和功能1513

第十一篇妇产科护理1513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1516

第一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1516

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生理1522

第三章常见的妇科检查与治疗1527

第一节资料收集1527

第二节身体检查1528

第三节心理社会评估1530

第四节常见的检查与治疗1532

第四章妇科常见疾病与护理1539

第一节常见月经病1539

第二节更年期综合征1543

第五章感染性痛经1545

第一节阴道感染1545

第二节子宫颈炎及子宫内膜炎1546

第六章器质性疾病1549

第一节器官移位疾病1549

第二节器官移位疾病病人的护理1550

第七章良性肿瘤疾病1552

第一节子宫肌瘤1552

第二节子宫内膜异位症1555

第三节 卵巢肿瘤1557

第一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561

第八章性传播疾病1561

第二节梅毒1563

第三节淋病1564

第四节性器官疱疹1565

第九章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1568

第一节子宫颈癌1568

第二节卵巢癌1572

第三节输卵管癌1574

第四节其他女性癌症1575

第五节妇科手术1577

第六节化学治疗1581

第七节放射线治疗1584

第十章不孕症1588

第一节不孕症概述1588

第二节不孕症的护理1590

第十一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1592

第一节常见问题1592

第二节妊娠期妇女的营养1597

第三节分娩准备1600

第四节产前运动1604

第五节乳房的护理1611

第一节分娩的重要因素1613

第十二章分娩期妇女的护理1613

第二节子宫收缩与特征1617

第三节母体对分娩的反应1618

第四节胎儿对分娩的反应1620

第五节分娩的前驱征象1622

第六节分娩阶段1623

第十三章待产及分娩的护理评估1627

第一节待产妇的护理1627

第二节胎儿评估1631

第三节产程护理1634

第一节产后生理变化1640

第十四章产后护理1640

第二节产后心理调节1643

第三节产后护理1644

第四节新生儿护理1651

第十五章高危孕妇的护理1662

第一节常见高危妊娠因素1662

第二节高危孕妇的护理1663

第十六章分娩期异常的护理1711

第一节常见的异常分娩1711

第二节分娩异常的护理1712

第一节产后出血1758

第十七章产后期异常的护理1758

第二节产褥感染1762

第三节产后泌尿道感染1765

第四节乳腺炎1768

第十二篇儿科护理1773

第一章绪论1773

第一节儿科护理发展趋势1773

第二节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1775

第三节儿科护理人员的角色与行为1776

第四节与患儿沟通的方法及原则1778

第一节概论1782

第二章生长发育1782

第二节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1784

第三节体格生长与发育1785

第三章新生儿及护理1795

第一节概述1795

第二节正常新生儿1796

第三节新生儿的护理1802

第四章住院儿童1805

第一节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1805

第二节儿科病房的设置1807

第三节小儿用药的护理1808

第四节小儿液体疗法的护理1811

第五节儿科护理技术操作1817

第五章高危新生儿的护理1827

第一节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1827

第二节呼吸窘迫症1829

第三节高胆红素血症1831

第四节先天畸形儿1834

第五节新生儿窒息1841

第六节新生儿败血症1842

第六章胃肠功能障碍患儿的护理1844

第一节小儿消化系统的特点1844

第二节儿童营养的供给1846

第三节小儿腹泻1848

第四节肠套叠1854

第五节肠寄生虫1858

第七章呼吸功能障碍患儿的护理1864

第一节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及检查1864

第二节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及特殊治疗1868

第三节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1870

第八章脑功能障碍患儿的护理1878

第一节小儿惊厥1878

第二节小儿癫痫1882

第三节脑水肿患儿的护理1888

第一节传染病患儿的一般护理1895

第九章传染病患儿的护理1895

第二节麻疹1897

第三节水痘1898

第四节腮腺炎1899

第五节脊髓灰质炎1901

第六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902

第七节流行性乙型脑炎1904

第八节猩红热1905

第九节白喉1906

第十节百日咳1908

第一节儿童造血系统的特点1910

第十章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910

第二节 白血病1912

第三节血友病1921

第四节小儿贫血1924

第十一章心功能障碍患儿的护理1930

第一节儿童循环系统概论1930

第二节先天性心脏病1933

第三节先天性心脏病儿的护理1939

第四节风湿热1943

第十二章泌尿功能障碍患儿的护理1947

第一节儿童泌尿系概论1947

第二节急性肾小球肾炎1948

第三节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952

第四节急性肾衰竭1957

第五节泌尿道感染1960

第十三章皮肤功能障碍患儿的护理1963

第一节湿疹1963

第二节尿布疹1965

第三节川崎病1967

第十三篇传染病护理1973

第一章总论1973

第一节传染病护理的基本概念1973

第二节传染病的治疗与预防1980

第三节传染病患者的护理1986

第二章病毒感染病人的护理2004

第一节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2004

第二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的护理2010

第三节脊髓灰质炎病人的护理2015

第四节流行性感冒病人的护理2020

第五节麻疹病人的护理2023

第六节水痘病人的护理2028

第七节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护理2032

第八节狂犬病病人的护理2035

第九节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的护理2038

第十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人的护理2044

第一节斑疹伤寒病人的护理2050

第三章立克次体感染病人的护理2050

第二节恙虫病病人的护理2053

第四章细菌感染病人的护理2056

第一节伤寒与副伤寒2056

第二节细菌性痢疾2061

第三节霍乱2068

第四节百日咳2073

第五节猩红热2076

第五章钩端螺旋体病人的护理2079

第一节阿米巴痢疾病人的护理2083

第六章原虫感染病人的护理2083

第二节疟疾病人的护理2086

第七章蠕虫感染病人的护理2090

第一节 日本血吸虫病病人的护理2090

第二节并殖吸虫病病人的护理2094

第三节华支睾吸虫病病人的护理2096

第四节丝虫病病人的护理2099

第五节钩虫病病人的护理2101

第六节蛔虫病病人的护理2104

第七节蛲虫病病人的护理2106

第八节猪囊尾蚴病病人的护理21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