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关系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际关系史
  • 刘德斌主编;刘德斌,任东波,范海波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22448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663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681页
  • 主题词:国际关系史-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际关系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威斯特伐利亚:现代国际关系的缘起1

第一章 现代世界的历史背景21

第一节 1500年前后的世界22

一、东亚封贡体系22

二、穆斯林世界24

三、欧洲秩序26

第二节 走出中世纪——西欧的兴起29

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9

二、民族君主国的出现33

三、经济技术的发展与地理大发现37

第三节 现代国际关系的孕育39

一、商业资本主义时期的殖民扩张39

二、西班牙的衰落与尼德兰革命40

三、王朝战争与商业战争42

第二章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44

第一节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产生45

一、三十年战争的国际背景45

1.17世纪初的欧洲各国46

2.宗教纷争与王朝利益48

二、三十年战争49

1.战争的导火线——“掷出窗外事件”49

2.战争的四个阶段49

三、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51

1.威斯特伐利亚会议51

2.《威斯特伐利亚和约》51

3.现代国际关系原则52

第二节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多极“均势”格局54

一、17—18世纪欧洲的纷争55

1.《航海条例》与英荷战争55

2.法国大陆扩张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58

3.欧洲列强争霸与七年战争61

二、奥地利、普鲁士与俄罗斯64

1.奥地利的转变64

2.普鲁士的崛起66

3.俄罗斯的海陆扩张67

第三节 17—18世纪的欧洲与世界70

一、美国独立战争70

1.美国独立战争与欧洲列强的反应71

2.美国独立与全球性国际关系体系72

二、欧洲、拉丁美洲与非洲75

1.拉丁美洲与殖民制度75

2.非洲与奴隶贸易77

三、亚洲: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81

1.中国的“康乾盛世”和清朝的对外关系81

2.印度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侵略83

第二编 从维也纳到凡尔赛一华盛顿:“均势”格局的兴衰87

第三章 维也纳体系87

第一节 维也纳体系的产生88

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两极国际关系格局88

1.法国大革命及其外交原则88

2.反法同盟与拿破仑帝国的兴衰90

二、维也纳体系的建立101

1.维也纳会议101

2.神圣同盟与四国同盟106

第二节 维也纳体系的多极“均势”格局107

一、欧洲协调体制的确立107

1.四次国际会议107

2.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与“东方问题”109

二、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的国际关系111

1.1848年欧洲革命111

2.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113

3.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之争113

第三节 维也纳体系的衰落114

一、克里米亚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114

1.圣地和宗教保护权问题114

2.克里米亚战争115

3.克里米亚战争后的欧洲国际关系新格局116

二、意大利、德国的统一118

1.意大利的统一118

2.德国统一的背景119

3.“铁血政策”与统一战争121

4.德国与“东西方政策”的选择127

第四节 “欧洲体系”的全球扩张127

一、资本主义体系的扩张127

1.工业革命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128

2.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殖民扩张129

3.殖民地的反应132

二、美国的加入135

1.内战前的美国对外政策135

2.美国内战时期的国际关系137

3.内战后的美国对外政策138

三、中国的衰落与日本的崛起139

1.中国的衰落139

2.日本的崛起141

第四章 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145

第一节 大陆联盟体系的形成146

一、近东危机与柏林会议146

1.普法战争后的欧洲格局146

2.近东危机149

3.1878年柏林会议151

二、大陆联盟体系的建立151

1.德俄关系和1879年德奥同盟151

2.1881年三皇同盟153

3.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154

第二节 大陆联盟体系的调整与解体155

一、大陆联盟体系的调整155

1.保加利亚危机155

2.德法关系危机和《三国同盟续约》155

3.两次《地中海协定》与《再保险条约》156

二、大陆联盟体系的解体157

1.俾斯麦下台与德国外交策略的转变157

2.法俄同盟的形成158

第三节 欧洲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159

一、列强瓜分非洲的斗争160

1.英、法、德的扩张与竞争160

2.瓜分刚果河流域161

3.1884—1885年柏林会议及列强在非洲的冲突161

二、列强在中亚的争夺163

1.英俄在中亚的争夺163

2.1894—1896年近东危机164

3.巴格达铁路问题165

三、列强在远东的角逐165

1.英、法、俄在远东的角逐165

2.日本侵占朝鲜与中日“甲午战争”167

3.三国干涉还辽167

第五章 从多极均势到两极对抗169

第一节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战前危机170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帝国主义的形成170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帝国主义时代170

2.美西战争及美国的扩张政策172

3.英布战争与日俄战争175

二、一战前的大国关系180

1.英德关系的转变180

2.《英法协约》183

3.《英俄协约》184

三、一战前的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187

1.列强的军备竞赛与两次海牙和平会议187

2.波斯尼亚危机与摩洛哥危机188

3.意土战争和巴尔干战争190

第二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国际关系193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3

1.一战前欧洲列强的力量对比193

2.萨拉热窝事件和“七月危机”194

3.大战爆发195

二、战时国际关系196

1.列强的战争计划197

2.交战国争取盟国的外交斗争198

3.日本和美国参战199

三、俄国革命的发生和大战结束202

1.俄国十月革命与《和平法令》202

2.威尔逊“十四点计划”的提出206

3.大战结束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207

第六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11

第一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212

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213

1.巴黎和会的争端与问题213

2.凡尔赛体系的形成216

3.国际联盟:理想主义的尝试218

二、华盛顿体系的建立219

1.帝国主义在远东及太平洋的争夺219

2.华盛顿体系的形成220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总结224

三、多极“均势”格局227

1.欧洲霸权的衰落与两极格局的先兆227

2.苏俄的外交政策230

第二节 “二十年危机”——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动荡233

一、“洛迦诺时代”234

1.德国的赔款问题与安全问题234

2.洛迦诺会议与欧洲政局的变化240

3.《非战公约》和裁军问题244

4.国际社会的动荡247

二、大萧条与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252

1.大萧条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252

2.德日法西斯统治的确立与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260

3.寻求集体安全的政策调整267

三、20—30年代的亚非拉革命浪潮272

1.中国民族解放运动与土耳其凯末尔革命272

2.中东委任统治地与巴勒斯坦问题275

3.拉丁美洲与欧美世界277

4.世界其他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278

第三节 两极对抗格局的形成281

一、三国轴心的形成281

1.德意关系的协调281

2.罗马—柏林轴心的形成283

3.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286

二、侵略与绥靖288

1.绥靖政策的历史背景289

2.德国侵占奥地利293

3.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293

三、战前世界力量的重组296

1.法西斯集团的内部矛盾与德意钢铁同盟296

2.英法同盟的建立与日苏关系的调整297

3.英(法)苏德的三角谈判298

第三编 雅尔塔:美苏主导下的两极世界305

第七章 雅尔塔体系的建立305

第一节 二战的全面爆发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306

一、浩劫难免:二战的全面爆发306

1.德国进攻波兰与“奇怪战争”306

2.法国的沦亡与英国的抗战307

3.《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与英美联盟的形成310

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312

1.苏德战争的爆发312

2.太平洋战争的爆发315

3.同舟共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317

第二节 全球战略主导权的转移319

一、美苏掌握全球战略主导权319

1.二战战略形势的根本转折319

2.开罗会议与德黑兰会议322

3.二战中的中东与拉美324

4.德日无条件投降与二战胜利结束326

二、二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327

1.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327

2.欧洲霸权的终结328

3.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兴起329

第三节 美苏与雅尔塔体系的形成330

一、盟国对战后世界新秩序的设想331

1.罗斯福的战后世界蓝图331

2.布雷顿森林体系331

3.敦巴顿橡树园会议333

二、雅尔塔体系的形成333

1.雅尔塔会议333

2.波茨坦会议335

3.联合国的诞生337

4.雅尔塔体系的形成339

第八章 冷战:两极对抗下的国际关系342

第一节 冷战的起源与东西方阵营的激烈对抗343

一、从盟友到敌人343

1.美苏对外战略的根本冲突343

2.五国和约的缔结344

3.战后美苏矛盾的激化345

4.美国冷战政策的出台348

5.冷战的起源351

二、大西洋联盟的形成354

1.马歇尔计划354

2.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356

3.伦敦—巴黎协定的签订358

4.英美特殊关系359

5.战后西欧的联合361

三、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363

1.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363

2.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与经互会的成立364

3.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365

4.苏南关系的破裂366

四、东西方阵营的激烈对抗367

1.第一次柏林危机和德国分裂367

2.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368

3.越南抗法战争和日内瓦会议370

4.第四点计划与亚太军事体系的建立371

第二节 美苏关系的缓和、冲突与僵持和东西方阵营的分化373

一、美苏关系的第一次缓和373

1.美苏对外战略的调整373

2.东西方关系的解冻375

3.美苏在柏林问题上的斗争378

4.美苏戴维营会谈379

二、美苏关系的再度紧张与僵持380

1.“箭与橄榄枝”的外交战略380

2.走到战争边缘:第二次柏林危机382

3.一触即发:古巴导弹危机383

4.走向僵持的美苏关系385

三、东方阵营的动荡与分化387

1.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387

2.波匈事件388

3.苏联干涉东欧国家内政391

四、西方阵营的分化393

1.欧共体的发展393

2.戴高乐的独立外交396

3.美国“多边核力量”计划的破产398

4.日美安全条约的修订399

第三节 新中国外交401

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401

1.战后初期美国对华政策401

2.战后初期苏联对华政策404

3.新中国“一边倒”对外战略404

二、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406

1.新中国积极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关系406

2.新中国与资本丰义国家的外交关系408

3.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409

4.中日关系412

5.新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413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14

三、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外交416

1.“两条线”的对外战略与中苏关系的恶化416

2.中国与邻国的边界问题417

3.中国印尼关于双重国籍问题条约的签订419

4.周恩来总理十四国之行419

第四节 冷战中的第三世界420

一、战后初期的亚非拉420

1.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420

2.印巴自治与克什米尔问题423

3.巴勒斯坦问题与第一次中东战争424

二、第三世界的联合425

1.万隆会议425

2.不结盟运动427

三、全球殖民体系的崩溃428

1.非洲的觉醒428

2.苏伊士运河危机与第二次中东战争429

3.拉丁美洲的革命风暴431

4.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432

5.西方的非殖民化434

第九章 缓和:由两极到多元化时期的国际关系437

第一节 东西方关系的缓和与中、美、苏战略大三角438

一、东西方关系的缓和438

1.美苏对外战略的调整438

2.美苏关系的第二次缓和440

3.欧洲局势的缓和443

二、中、美、苏战略大三角446

1.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与中国“一条线”对外战略446

2.中美和解与中美苏战略三角关系的形成447

3.中美建交450

4.20世纪80年代中、美、苏三角关系的变化453

第二节 苏联的战略扩张与美苏争夺的新态势454

一、苏联在缓和中的战略扩张454

1.苏联的扩张战略454

2.苏联对中国的战略包围与在第三世界的扩张455

3.美苏第二次缓和的终结456

二、美苏争夺的新态势457

1.从人权外交到卡特主义457

2.里根主义:美国重振霸权的新起点458

3.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新思维”459

4.美苏关系的第二次缓和462

第三节 多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463

一、国际关系中的新因素463

1.新技术革命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463

2.70—80年代的跨国公司465

3.国际组织的发展变化466

二、多元化时代的来临468

1.欧洲联合的发展468

2.欧共体对外关系的发展470

3.日本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472

4.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外交474

三、多元化时代的第三世界476

1.亚洲的地区热点问题476

2.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480

3.拉美的债务危机与反霸斗争482

4.第三世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485

第四编 全球化时代:转型中的国际关系493

第十章 冷战的终结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493

第一节 雅尔塔体系的崩溃与冷战的终结494

一、东欧政治地震与欧洲新局面494

1.东欧剧变494

2.德国重新统一497

3.华约解散与北约调整500

4.欧安会特别首脑会议503

二、美国的战略安排504

1.“超越遏制”下的美苏伙伴关系504

2.海湾战争:美国谋求全球霸权的区域演示507

3.布什的“世界新秩序”509

三、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终结512

1.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512

2.两极格局“和平”终结的原因514

第二节 全球化时代的来临517

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518

1.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追溯518

2.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图景519

3.经济全球化的双重效应520

4.反全球化运动522

二、非国家行为体的增多523

1.90年代跨国公司的新发展523

2.政府间国际组织524

3.非政府间国际组织529

三、全球性问题530

1.恐怖主义问题531

2.民族主义问题532

3.人口问题534

4.生态环境问题536

5.贫困问题537

6.毒品问题539

第十一章 美国霸权与后冷战时代的国际关系541

第一节 冷战后美国霸权的增长542

一、20世纪90年代美国实力的增长543

1.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543

2.美国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546

二、软权力:美国霸权的新形式547

1.何谓“软权力”547

2.美国的新式霸权548

三、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551

1.克林顿政府的全球战略551

2.“9·11”袭击与小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553

第二节 “多强”力量变迁与对外关系555

一、欧盟:扩大与深化556

1.欧洲一体化的新进展556

2.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558

3.欧盟共同外交的实践560

二、日本:政治大国的努力562

1.日益强化的日美同盟关系563

2.“大国外交”实践565

三、俄罗斯:从叶利钦到普京的大国复兴之路568

1.政治经济转轨中的困难568

2.从“亲西方”到全方位外交570

3.普京的大国外交实践572

四、中国:努力构筑稳定的大国关系574

1.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575

2.中俄关系的稳步发展577

3.中欧、中日关系的发展579

五、印度:从南亚走向世界581

1.印度的大国意识581

2.印度大国梦的实践582

3.印度崛起的潜力与禁锢585

第三节 冷战后的第三世界587

一、危机与嬗变588

1.非洲经济困境与政治民主化浪潮588

2.拉美民主化进程及金融危机590

3.东亚金融危机与政治动荡593

二、地区冲突594

1.波黑内战595

2.科索沃问题596

3.巴以冲突598

4.印巴冲突601

5.朝鲜半岛602

6.两次车臣战争604

7.阿富汗问题605

8.非洲地区的动荡608

三、加强合作:第三世界的自强之路610

1.东盟的扩大及其一体化新进展610

2.拉美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612

3.非洲联合自强615

结语618

附录一:参考书目630

附录二:大事年表636

附录三:译名对照表652

后记6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