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验诊断与药物干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实验诊断与药物干扰
  • 王诗瑾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485148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35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45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验诊断与药物干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绪论3

第一章 实验诊断与检验医学的概念3

第一节 实验诊断与检验医学的定义3

第二节 检验医学研究与应用领域3

一、临床生物化学4

二、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5

三、血液学与血液学检验5

四、医学基础检验学5

五、微生物学与微生物检验6

第二章 实验诊断和检验技术7

第一节 临床化学检验技术7

第二节 免疫学检验技术9

第三节 临床基础检验与血液学检验技术9

第四节 基因诊断技术9

第五节 微生物学检验技术10

第三章 检验医学的历史回顾11

第一节 临床生物化学与临床化学简史11

第二节 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简史12

第三节 血液学与血液学检验简史13

第四节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检验简史14

第四章 减免药物影响实验诊断的重要性15

第一节 影响检验结果致临床错误判断15

一、临床化学的影响15

二、血液学检验的影响16

三、尿液与粪便检验的影响16

四、免疫学检验的影响16

第二节 减免药物影响实验诊断的重要性17

第二篇 检验医学分析方法与药物干扰21

第五章 临床血液分析21

第一节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原理21

一、白细胞分析原理22

二、红细胞分析原理22

三、血小板分析原理23

第二节 血细胞分析仪应用与进展23

一、五部法血细胞分析仪23

二、网织红细胞自动分析24

第六章 尿液自动分析法25

第一节 尿液干化学分析的自动化25

一、尿液分析仪分类25

二、尿液分析仪原理26

三、尿试纸带反应原理26

第二节 尿沉渣检查的自动化27

第七章 光谱光度分析技术29

第一节 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29

一、光的基本性质29

二、单色光与复合光和光的色散及光谱30

第二节 光谱分析法31

一、吸收光谱分析法31

二、发射光谱分析法39

三、散射光谱分析法44

第八章 色谱分析法48

第一节 概述48

一、色谱法分类48

二、色谱法的特点与应用49

第二节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50

一、基本类型色谱法的分离机制50

二、分配系数与保留行为关系51

第三节 色谱法的发展趋势53

一、色谱方法及其硬件的进一步研究53

二、联用技术的发展54

第四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54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的比较54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气相色谱法的对比55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类与基本原理55

四、高效液相色谱仪55

第九章 电化学分析技术57

第一节 概述57

一、电解法57

二、电导法57

三、电位法57

四、伏安法58

第二节 离子选择电极分析法58

一、离子选择电极分析法的基本原理58

二、离子选择电极分析法分类59

三、离子选择电极的性能60

四、离子选择电极分析法及误差61

五、应用62

第十章 临床生化自动分析法63

第一节 生化自动分析仪的分类63

一、按自动化程度分类63

二、根据仪器的结构原理不同分类64

第二节 临床生化自动分析的方法64

一、平衡法65

二、动态法65

三、固定时间法65

第十一章 免疫分析技术66

第一节 酶免疫测定技术66

一、酶免疫测定技术及分类66

二、酶免疫测定的应用67

第二节 荧光免疫测定法67

一、荧光的基础知识67

二、荧光抗体的制备68

三、荧光免疫测定68

第三节 放射免疫分析69

一、放射免疫分析69

二、免疫放射分析69

三、免疫放射分析与放射免疫分析的异同点70

四、应用70

第四节 发光免疫技术70

一、发光的种类70

二、化学发光免疫测定71

三、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71

四、应用72

第五节 免疫比浊法72

第六节 免疫分析自动化73

第十二章 分析方法与药物干扰74

第一节 药物干扰检验结果的机制74

一、干扰的机制74

二、干扰类型75

第二节 对血液生化检测方法的干扰75

一、糖类及其代谢产物测定75

二、血脂测定76

三、蛋白质测定76

四、非蛋白含氮化合物测定76

五、总胆红素测定77

六、血清电解质测定77

七、血清酶的测定78

八、内分泌功能检测78

第三节 药物对尿液检验方法的干扰79

一、尿蛋白测定79

二、尿糖测定79

三、尿酮体测定79

四、尿胆色素检测79

五、尿血红蛋白及细胞的检测80

六、尿儿茶酚胺及代谢产物的测定80

七、尿17-羟皮质类固醇与17-酮类固醇测定80

八、尿5-羟吲哚乙酸测定81

九、尿雌激素测定81

十、尿氨基酸的测定81

第四节 对酶免疫分析技术的干扰81

第三篇 实验资料的临床应用87

第十三章 参考值的制定与应用87

第一节 参考值的概念与应用范围87

一、参考值的由来87

二、参考值的概念与应用范围88

第二节 参考个体的选择与参考组组成89

一、总体与样本89

二、同质与变异90

三、参考个体与参考个体的选择90

四、参考组的组成91

第三节 自身参考值与参考范围的制定91

一、自身参考范围91

二、自身参考值与参考范围制定技术92

三、自身参考范围的应用93

第四节 参考总体参考值与参考范围的制定96

一、制定参考值的几个名词基本概念96

二、参考总体参考值的制定97

三、混杂样本剖析法109

四、多异参考范围的确定111

五、SD单位112

第五节 参考值的可移植性112

一、移植参考值的条件113

二、建立本实验室的参考值113

第六节 实验数据的精密度与取舍113

一、有效数字的位数114

二、数字“0”的应用114

三、有效数值运算规则115

四、可疑测定值的舍弃117

第十四章 诊断试验界值的确定与应用119

第一节 单指标诊断界值的确定与应用120

一、频数分布重叠时诊断界值的确定120

二、两频数分布分离的诊断界值的确定122

第二节 多个检验指标诊断界值122

第三节 单指标多界值的确定与应用123

一、电解质123

二、代谢产物125

三、血清酶127

四、激素128

五、血液学检验130

六、治疗药物132

第十五章 试验预告值与临床应用138

第一节 诊断试验评价指标的概念138

一、评价诊断试验真实性指标138

二、评价诊断试验可靠性的指标139

第二节 诊断试验指标的计算与应用140

一、试验效率140

二、似然比141

三、Kappa值的计算143

第三节 预告值及其与患病率的关系145

第四节 多项组合试验的预告值146

一、组合2种试验测定的顺序146

二、组合2种试验临床应用的评价147

第五节 诊断试验应用的选择148

一、诊断试验选择原则148

二、对组合诊断试验的选择149

第六节 多重检验诊断150

第四篇 药物对检验结果影响的减免155

第十六章 药物对检验结果影响的机制155

第一节 药物理化效应对检验方法的影响155

一、物理效应引起的干扰155

二、参与化学反应的影响157

三、物理效应和化学效应的共同影响158

四、对免疫学方法的影响158

第二节 药物生物效应的影响159

一、药物药理特性的影响159

二、药物毒副反应的影响160

三、药物特异性反应的影响166

四、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167

第十七章 药物干扰试验因素的减免169

第一节 采集患者样本前的准备169

第二节 选用特异性与实用性强的检验方法169

第三节 样本的预处理170

第四节 试验质量控制170

第五篇 血液实验诊断学与药物干扰175

第十八章 造血器官与血细胞的生成175

第一节 造血器官175

一、骨髓175

二、淋巴结176

三、胸腺176

四、肝脏和脾脏177

第二节 血细胞的生成177

一、胚胎与胎儿期造血177

二、出生后的骨髓造血178

三、血细胞生成所需要的原料178

四、造血生长因子对造血的调节180

五、血细胞的生成181

第十九章 血液实验诊断学基础187

第一节 血液常规检验187

一、红细胞187

二、血红蛋白187

三、白细胞187

四、血小板188

第二节 血细胞的形态学188

一、血细胞的染色188

二、各系血细胞的形态189

第三节 血液细胞的化学染色194

一、过氧化酶染色194

二、苏丹黑染色194

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194

四、酸性磷酸酶染色195

五、酯酶染色195

六、酸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196

七、糖原染色196

八、核糖核酸染色197

九、脱氧核糖核酸染色197

十、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染色197

十一、铁染色198

第四节 出凝血检查198

一、止血、凝血、抗凝血系统198

二、出凝血疾病的检查方法201

第五节 溶血性贫血检查204

一、网织红细胞计数204

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205

三、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205

四、高铁血红素白蛋白测定205

五、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206

六、红细胞孵育后渗透脆性试验206

七、自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206

八、蔗糖(糖水)溶血试验206

九、酸溶血试验207

十、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测定207

十一、还原型谷胱甘肽测定207

十二、丙酮酸激酶活性测定207

十三、蛇毒因子溶血试验208

十四、冷热溶血试验208

十五、冷凝集素测定208

十六、抗人球蛋白试验209

十七、免疫荧光法测定红细胞抗体209

十八、红细胞寿命测定209

第二十章 药物对血液实验诊断的影响211

第一节 影响血红蛋白的药物211

一、能引起血红蛋白值增高的药物211

二、能引起血红蛋白值降低的药物211

第二节 引起变性血红蛋白的药物213

第三节 影响红细胞计数的药物213

一、使红细胞计数增高的药物213

二、使红细胞计数减少的药物213

第四节 使红细胞海因小体形成的药物216

第五节 影响血细胞比容的药物217

一、使血细胞比容测定值增高的药物217

二、使血细胞比容测定值降低的药物217

第六节 影响红细胞平均体积的药物219

一、使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增加的药物219

二、使红细胞平均体积减小的药物219

第七节 影响网织红细胞的药物220

一、引起网织红细胞增多的药物220

二、引起网织红细胞减少的药物220

第八节 影响红细胞沉降率的药物220

一、使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的药物220

二、使红细胞沉降率减慢的药物221

第九节 影响白细胞的药物221

一、使白细胞计数增加的药物221

二、使白细胞计数减少的药物222

三、中性粒细胞225

四、嗜酸性粒细胞225

五、淋巴细胞226

六、单核细胞226

第十节 抗人球蛋白试验226

第十一节 血小板计数226

一、能引起血小板计数增加的药物226

二、能引起血小板计数减少的药物226

第十二节 出血时间测定227

第十三节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228

一、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药物228

二、使凝血酶原时间缩短的药物230

第十四节 纤维蛋白原测定230

一、使纤维蛋白原增加的药物230

二、使纤维蛋白原减少的药物230

第六篇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诊断与药物干扰235

第二十一章 药物对糖尿病诊断的影响235

第一节 葡萄糖耐量试验235

一、葡萄糖的生物化学特征和糖尿病糖代谢紊乱的病理生理改变235

二、药物对口服葡萄糖耐量的影响236

第二节 胰岛素和C肽241

一、胰岛素的结构和生理作用241

二、药物对胰岛素和C肽水平的影响242

第三节 糖化血红蛋白244

一、糖化血红蛋白的形成及其病理作用245

二、药物对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245

第四节 胰岛细胞抗体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246

一、胰岛细胞抗体246

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247

三、抑制胰岛细胞相关抗体表达的药物248

第二十二章 药物对蛋白质的影响250

第一节 血浆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及其生理功能250

一、血浆蛋白的测定与分类251

二、血浆蛋白质的合成与调节251

三、血浆蛋白的分解代谢与清除252

四、血浆蛋白的分布与生理功能253

第二节 药物对总蛋白与白蛋白的影响256

一、总蛋白256

二、血清白蛋白264

三、血浆纤维蛋白原266

四、血清蛋白电泳267

第三节 药物对其他蛋白质的影响267

一、前白蛋白267

二、α1-酸性糖蛋白268

三、α1-抗胰蛋白酶268

四、铜蓝蛋白268

五、C-反应蛋白269

六、结合珠蛋白270

七、转铁蛋白与铁蛋白270

八、α2-巨球蛋白271

九、视黄醇结合蛋白272

十、β2-微球蛋白273

十一、肌红蛋白273

十二、甲状腺素结合蛋白274

十三、性激素结合蛋白274

十四、蛋白C与蛋白S275

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276

一、免疫球蛋白G277

二、免疫球蛋白A277

三、免疫球蛋白M278

四、免疫球蛋白D278

五、免疫球蛋白E278

第二十三章 药物对脂质代谢的影响280

第一节 评价药物对血脂水平的干扰280

一、血脂的代谢280

二、药物对血脂水平的调节286

第二节 药物对血中脂蛋白水平的影响291

一、高密度脂蛋白291

二、低密度脂蛋白293

三、载脂蛋白AI298

四、载脂蛋白B100299

五、药物对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水平的影响300

第二十四章 药物对酶类的影响302

第一节 诊断心肌酶学302

一、肌酸激酶303

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04

三、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306

四、乳酸脱氢酶和α-羟基丁酸脱氢酶307

五、药物对血清酶的影响307

第二节 诊断消化道酶学309

一、胃肠道相关酶类309

二、胰腺分泌的有关酶类309

三、药物导致肠道和胰腺疾病血清酶活性的异常改变312

第三节 诊断肝胆疾病的血清酶314

一、反映肝细胞损害的酶与药物影响314

二、反映胆汁淤积的酶与药物影响317

三、反映肝细胞合成功能的酶与药物影响320

第四节 诊断肾脏病变的酶321

一、溶菌酶322

二、β-D-半乳糖苷酶322

三、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322

四、药物对酶活性的影响323

第二十五章 药物对无机离子与微量元素的影响329

第一节 无机离子与微量元素329

一、概述329

二、无机离子及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338

三、微量元素的基本性质338

四、无机离子与微量元素的代谢及生理生化特点339

第二节 药物对无机离子与微量元素的影响346

一、影响无机离子与微量元素的药物346

二、药物对无机离子与微量元素的影响346

第二十六章 药物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353

第一节 药物对肾上腺皮质醇的影响354

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354

二、皮质醇354

三、17-羟皮质类固醇和17-酮皮质类固醇357

四、药物对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358

第二节 药物对甲状腺轴的影响360

一、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和游离甲状腺素测定360

二、促甲状腺激素362

三、甲状腺摄131碘试验364

四、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366

五、药物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影响368

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实验室诊断370

第三节 药物对性激素的影响371

一、雌二醇、雌三醇和孕激素371

二、促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素373

三、药物对下丘脑-垂体-雌激素轴的影响375

四、睾酮377

第四节 药物对其他激素的影响379

一、生长激素379

二、催乳素382

三、抗利尿激素383

第二十七章 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临床生化分析的影响386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临床生化特点386

一、脑脊液的生理学基础386

二、糖代谢389

三、脂类代谢389

四、氨基酸代谢390

五、核酸代谢390

六、能量代谢391

第二节 神经递质的生物化学基础391

一、神经递质的分类392

二、某些中枢神经递质的代谢及作用393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生化分析的临床意义396

一、蛋白质检测396

二、葡萄糖检测397

三、氯化物检测397

四、酶活力测定398

五、神经递质的检测398

第四节 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临床生化分析的影响399

第七篇 尿液和肾功能检查与药物干扰419

第二十八章 尿液一般检查419

第一节 尿量419

一、药物性多尿419

二、尿量减少421

第二节 颜色422

第二十九章 显微镜检查424

第一节 血尿与镜下血尿424

第二节 管型尿426

第三十章 肾功能检查428

第一节 肾小球滤过率试验428

一、药物对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的影响428

二、血清肌酐429

三、血清尿素430

第二节 肾小管排泌试验430

第三节 肾小管浓缩-稀释功能试验431

一、血清渗量测定431

二、尿渗量测定431

附录4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