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宪法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宪法学
  • 殷啸虎,王月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ISBN:7800838013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99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2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宪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前言1

第一编原理篇1

第一章宪法概述1

第一节宪法的概念1

一、宪法词义的发展2

二、宪法的概念4

三、宪法的特征10

四、宪法的实质13

第二节宪法的基本原则16

一、人民主权原则16

二、人权保障原则18

三、法治原则20

四、权力制约原则23

第三节宪法的分类与渊源26

一、宪法的分类26

二、宪法的渊源29

第四节宪法的作用34

一、宪法作用的含义34

二、宪法作用的表现35

第五节宪法规范40

一、宪法规范的概念40

二、宪法规范的种类41

三、宪法规范的特点43

第六节宪法与宪政47

一、宪政的概念与特征47

二、宪法与宪政50

三、宪政与民主53

四、当代中国的宪政建设54

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57

第一节宪法的产生与发展57

一、近代西方国家宪法的产生57

二、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发展63

三、社会主义国家宪法的产生与发展66

第二节旧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69

一、清末的“预备立宪”69

二、中华民国时期的立宪活动71

三、革命根据地的制宪活动78

四、旧中国宪法发展的特点80

第三节新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81

一、《共同纲领》81

二、1954年宪法与新中国宪政体制的确立84

三、1975年宪法与1978年宪法88

四、现行宪法(1982年宪法)的产生与发展91

第三章宪法制度98

第一节宪法制定98

一、宪法制定的含义98

二、制宪权99

三、制宪权主体和宪法制定机关100

四、宪法制定的程序101

第二节宪法修改102

一、宪法修改的原因104

二、宪法修改的方式106

三、宪法修改的程序108

四、宪法修改的限制110

五、当代中国的宪法修改112

第三节宪法解释114

一、宪法解释的意义114

二、宪法解释的类型115

三、宪法解释的原则117

四、我国的宪法解释及其完善119

第四节宪法的实施121

一、宪法监督的意义121

二、宪法实施的条件123

三、现代国家的宪法监督制度125

四、宪法监督的方式127

五、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129

一、国家性质的概念132

第一节国家性质概述132

第四章国家性质132

第二编国家篇132

二、国体与政体的关系134

第二节我国的国家性质137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内涵137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与特点142

第五章国家形式147

第一节政权组织形式147

一、政体与政权组织形式147

二、政权组织形式的种类148

三、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152

第二节国家结构形式163

一、国家结构形式概述163

二、我国的行政区划169

三、我国的地方自治制度174

第三节国家标志182

一、国旗182

二、国徽184

三、国歌和首都185

第六章我国的国家制度187

第一节经济制度187

一、经济制度概述187

二、我国宪法确认的所有制和经济形式189

三、我国的分配制度195

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197

第二节文化制度与精神文明建设201

一、概述201

二、我国宪法规定的文化制度202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04

第三节政党制度207

一、政党与政党制度207

二、我国的政党制度209

三、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212

第四节选举制度216

一、选举制度概述216

二、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221

三、我国选举的民主程序226

第三编公民篇235

第七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35

第一节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述235

一、公民的概念235

二、基本权利的概念240

三、基本义务的概念241

四、人权和公民权242

第二节公民的基本权利248

一、平等权248

二、政治权利和自由250

三、人身权257

四、宗教信仰自由262

五、财产权264

六、监督权266

七、社会经济权268

八、文化教育权269

九、特定人群的权利271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276

第三节公民的基本义务276

二、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277

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279

四、依法服兵役280

五、依法纳税281

六、其他方面的义务282

第四节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283

一、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283

二、正确认识和行使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285

第四编机构篇287

第八章国家机构概述287

第一节国家机构的概念287

一、国家机构的含义287

二、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289

三、我国国家机构的历史沿革292

第二节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297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298

二、责任制原则299

三、法治原则300

四、效率原则301

五、为人民服务原则302

第九章我国的中央国家机关304

第一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04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04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309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314

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17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性质和地位320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320

二、我国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321

三、我国国家主席的职权322

第三节国务院323

一、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323

二、国务院的组成和任期324

三、国务院的职权325

四、国务院的组织机构和领导体制327

第四节中央军事委员会330

一、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和地位330

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和领导体制331

三、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职权332

委员会333

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333

第十章我国的地方国家机关333

第一节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333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338

委员会338

三、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343

四、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344

组织机构344

五、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45

第二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347

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性质、地位、组347

成和任期347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和领导制度348

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350

一、民族自治机关的概念351

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351

第三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351

二、民族自治机关的组成及其特点352

三、民族自治机关的职权及其特点353

第四节特别行政区的国家机关356

一、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356

二、特别行政区行政机关——特别行政区359

政府359

三、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立法会360

四、特别行政区的司法机关365

第十一章我国的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369

第一节国家审判机关369

一、人民法院的性质和任务369

导体制370

二、人民法院的组织系统、审级制度和领370

三、人民法院的组成、任期372

四、人民法院的法官372

五、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原则374

第二节国家检察机关377

一、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任务377

二、人民检察院的组织系统和领导体制378

三、人民检察院的组成和任期379

四、人民检察院检察官380

五、人民检察院的职权和工作原则382

第三节 国家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公安383

机关的关系383

一、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383

三者相互关系的宪法原则383

的互相制约制度384

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384

第十二章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385

第一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概述385

一、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含义和特点385

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同基层政权的关系387

第二节居民委员会390

一、居民委员会的设置390

二、居民委员会的组织390

三、居民委员会的任务392

第三节村民委员会392

一、村民委员会的设置392

二、村民委员会的组织393

三、村民委员会的任务395

基本参考书目396

后记3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