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饲料作物种植及加工调制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饲料作物种植及加工调制技术
  • 毕云霞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8648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75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02页
  • 主题词:饲料作物-栽培;饲料加工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饲料作物种植及加工调制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1

一、饲料作物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1

(一)饲料作物的概念及其与农作物生产的异同点1

(二)饲料作物的营养物质与功能4

(三)畜禽对营养物质的需要6

(四)饲料的种类及特点10

二、饲料作物在农牧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13

(一)饲料作物综合经济效益高,对农民增加收入作用重大13

(二)发展饲料作物,有利于种植业结构调整16

(三)发展饲料作物符合有机畜牧的要求17

(四)发展饲料作物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19

(一)我国饲料作物正处在低能生产向高能生产的过渡阶段21

三、我国饲料作物生产现状21

(二)青干草的加工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22

(三)粗饲料的加工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25

四、饲料作物发展前景27

(一)饲料作物扩大种植面积有广阔的空间27

(二)国内草产品市场潜力巨大28

(三)国外市场前景看好30

五、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饲料作物发展31

(一)实施种植业三元结构工程,促进饲料作物发展31

(二)依靠高新技术,加大对饲料作物研发的支撑力度32

(三)建立健全生产管理体系,走规模化生产之路35

(四)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产、加、销一体化36

第二章 饲料作物的种类及种植方式39

一、我国饲料作物资源及分布39

(一)按植物学分43

二、饲料作物的种类43

(二)按发育速度和寿命分44

(三)按叶的分布和植株高矮分45

(四)根据茎枝形成的特点分46

(五)根据生长环境(需水量)分47

三、饲料作物的种植方式47

(一)确定种植方式的原则47

(二)饲料作物的种植方式50

第三章 豆科饲料作物栽培技术56

一、紫花苜蓿56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56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58

(三)选用优良品种58

(四)土壤耕作与施肥60

(五)提高播种质量61

(六)田间管理62

(七)收获和留种64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64

二、紫云英65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66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67

(三)轮作与施肥67

(四)提高播种质量68

(五)田间管理68

(六)收获和留种69

(七)饲用价值及利用69

三、白花草木樨70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70

(三)土壤耕作与施肥71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71

(四)提高播种质量72

(五)田间管理72

(六)收获与留种72

(七)饲用价值及利用73

四、黄花草木樨74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75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75

(三)土壤耕作与施肥75

(四)提高播种质量75

(五)田间管理75

(六)收获与留种75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76

五、无味草木樨76

(七)饲用价值及利用77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77

(三)土壤耕作与施肥77

(四)提高播种质量77

(五)田间管理77

(六)收获与留种77

(七)饲用价值及利用77

六、毛苕子78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78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78

(三)土壤耕作与施肥79

(四)提高播种质量79

七、紫穗槐80

(七)饲用价值及利用80

(五)田间管理80

(六)收获与留种80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81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81

(三)提高播种质量81

(四)四间管理81

(五)收获与留种82

(六)饲用价值及利用82

八、红豆草82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82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84

(三)选用优良品种84

(五)提高播种质量85

(六)田间管理85

(四)土壤耕作与施肥85

(七)收获和留种86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86

九、红三叶87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87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88

(三)选用优良品种89

(四)土壤耕作与施肥89

(五)提高播种质量89

(六)田间管理90

(七)收获和留种90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90

十、白三叶91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91

(四)土壤耕作与施肥93

(五)提高播种质量93

(三)选用优良品种93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93

(六)田间管理94

(七)收获和留种94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94

十一、百脉根95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95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96

(三)选用优良品种97

(四)整地与施肥97

(五)提高播种质量97

(六)田间管理97

十二、小冠花98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98

(七)收获和留种98

(一)形态特征99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00

(三)选用优良品种100

(四)整地与施肥100

(五)提高播种质量100

(六)田间管理101

(七)收获和留种101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102

十三、箭筈豌豆102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102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03

(七)收获及留种104

(五)提高播种质量104

(六)田间管理104

(四)整地与施肥104

(三)选用优良品种104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105

十四、金花菜105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105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07

(三)轮作与施肥107

(四)提高播种质量107

(五)田间管理108

(六)收获108

(七)饲用价值及利用108

十五、野大豆108

(四)提高播种质量109

(三)整地与施肥109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09

(一)形态特征109

(五)田间管理110

(六)收获和留种110

(七)饲用价值及利用110

十六、沙打旺111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111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11

(三)选用优良品种112

(四)整地与施肥113

(五)提高播种质量113

(六)田间管理113

(七)收获与留种114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114

(三)土壤耕作与施肥115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15

(一)形态特征115

十七、田菁115

(四)提高播种质量116

(五)田间管理116

(六)收获和留种116

(七)利用116

第四章 禾本科饲料作物栽培技术118

一、多年生黑麦草118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118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19

(三)整地与施肥120

(四)提高播种质量120

(五)田间管理120

(六)收获和留种121

(七)饲用价值及利用121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22

二、无芒雀麦122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122

(三)选用优良品种123

(四)整地与施肥124

(五)提高播种质量124

(六)田间管理124

(七)收获与留种125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125

三、苇状羊茅125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126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26

(三)选用优良品种127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128

(七)收获和留种128

(五)提高播种质量128

(四)整地与施肥128

(六)田间管理128

四、牛尾草129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129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30

(三)整地与施肥130

(四)提高播种质量131

(五)田间管理131

(六)收获和留种131

(七)饲用价值及利用131

五、紫羊茅132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132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33

(六)收获与留种134

(七)饲用价值及利用134

(三)整地与施肥134

(五)田间管理134

(四)提高播种质量134

六、羊草135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135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37

(三)选用优良品种137

(四)土壤耕作与施肥137

(五)提高播种质量138

(六)田间管理138

(七)收获和留种139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139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140

七、老芒麦140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41

(三)选用优良品种142

(四)土壤耕作与施肥142

(五)提高播种质量142

(六)田间管理142

(七)收获和留种142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143

八、披碱草143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143

(五)提高播种质量145

(四)土壤耕作与施肥145

(三)选用优良品种145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45

(六)田间管理146

(七)收获和留种146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146

九、草地早熟禾147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147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48

(三)选用优良品种148

(四)土壤耕作与施肥149

(五)提高播种质量149

(六)田间管理149

(七)收获和留种149

十、星星草150

(一)形态特征150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150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51

(三)选用优良品种152

(四)土壤耕作与施肥152

(五)提高播种质量152

(六)田间管理152

(七)收获和留种152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152

十一、苏丹草153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153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54

(四)土壤耕作与施肥155

(五)提高播种质量155

(三)选用优良品种155

(六)田间管理156

(七)收获和留种156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156

十二、牧草王157

(一)形态特征157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57

(三)土壤耕作与施肥158

(四)提高播种质量158

(五)田间管理158

(六)收获158

(七)饲用价值及利用158

十三、甜高粱159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159

(四)土壤耕作与施肥160

(五)提高播种质量160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60

(三)选用优良品种160

(六)田间管理161

(七)收获161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161

十四、青贮玉米161

(一)形态特征162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62

(三)选用优良品种162

(四)整地施肥163

(五)提高播种质量163

(六)田间管理163

(七)收获163

(一)形态特征164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164

十五、墨西哥玉米164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65

(三)土壤耕作与施肥166

(四)提高播种质量166

(五)田间管理166

(六)收获167

(七)饲用价值及利用167

十六、摩特矮象草168

(一)形态特征168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68

(三)土壤耕作与施肥168

(四)播种技术168

十七、皇竹草169

(七)饲用价值及利用169

(五)田间管理169

(六)收获和留种169

(一)形态特征170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70

(三)土壤耕作与施肥170

(四)栽植技术170

(五)田间管理171

(六)收获171

(七)饲用价值及利用171

十八、冬牧70黑麦171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171

(四)播种172

(五)田间管理172

(六)收获和留种172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72

(三)土壤耕作与施肥172

(七)饲用价值及利用173

第五章 其他科饲料作物栽培技术174

一、串叶松香草174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174

(三)土壤耕作与施肥176

(四)提高播种质量176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76

(五)田间管理177

(六)收获和留种177

(七)饲用价值及利用178

二、聚合草178

(一)形态特征178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80

(三)土壤耕作与施肥180

(四)繁殖方法和温床育苗180

(五)栽植方法181

(七)收获182

(六)田间管理182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183

三、鲁梅克斯K-1183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183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84

(三)土壤耕作与施肥184

(四)种植方法184

(五)田间管理185

(六)收获185

(一)形态特征186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86

四、籽粒苋186

(七)饲用价值与利用186

(三)土壤耕作与施肥187

(四)提高播种质量187

(五)田间管理187

(六)收获和留种187

(七)饲用价值及利用188

五、苦荬菜188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188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90

(三)土壤耕作与施肥190

(四)提高播种质量190

(五)田间管理190

(六)收获与留种191

(七)饲用价值及利用191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192

六、菊苣192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93

(三)选用优良品种193

(四)土壤耕作与施肥193

(五)播种方法193

(六)田间管理194

(七)收获194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194

七、甜菜195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195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97

(三)选用优良品种197

(四)土壤耕作与施肥197

(七)收获和贮藏198

(六)田间管理198

(五)提高播种质量198

(八)留种199

(九)饲用价值及利用199

八、猪苋菜199

(一)形态特征199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201

(三)选用优良品种201

(四)土壤耕作与施肥201

(五)提高播种质量201

(六)田间管理202

(七)收获202

(八)留种203

(九)饲用价值及利用203

九、满江红203

(三)繁殖技术及管理204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204

(一)形态特征204

(四)饲用价值及利用205

十、水浮莲206

(一)形态特征206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206

(三)繁殖技术207

(四)水田管理207

(五)采收208

(六)饲用价值及利用208

十一、水花生208

(一)形态特征208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208

(五)饲用价值及利用209

十二、水葫芦209

(四)采收209

(三)放养技术209

(一)形态特征210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210

(三)养殖技术210

(四)田间管理211

(五)收获211

(六)饲用价值及利用211

十三、油莎豆212

(一)对环境条件的要求212

(二)土壤耕作与施肥212

(三)提高播种质量212

(四)田间管理212

(六)饲用价值及利用213

(五)收获213

第六章 饲料作物产品的加工调制技术214

一、粗饲料的加工调制技术214

(一)粗饲料的物理处理法214

(二)粗饲料的微生物处理法215

(三)粗饲料的化学处理法217

二、青干草的加工调制技术221

(一)青干草的种类、营养价值和收割时期221

(二)青干草干燥的方法223

(三)青干草干燥过程中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变化及损失227

(四)青干草的品质评定标准232

(五)青干草的贮藏233

三、青贮饲料的调制技术234

(一)青贮饲料的优点235

(二)青贮原料应具备的条件236

(三)青贮设备238

(四)青贮机械244

(五)青贮的工艺流程246

(六)青贮饲料的添加剂248

(七)青贮饲料的发酵过程249

(八)青贮饲料的质量鉴定和饲喂253

四、干草产品加工工艺及设备255

(一)草捆生产255

(二)草粉和草颗粒生产256

(三)草饼和草块生产259

(四)叶蛋白饲料的提取259

附录262

一、山东省无公害苜蓿生产技术规程262

二、山东省东营市无公害苜蓿生产技术规程268

三、黄河三角洲苜蓿草产品质量标准2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