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测量学理论与实践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测量学理论与实践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67/34367440.jpg)
- (美)戴维斯(Davis,R.E.)等著;郑州测绘学院测量学教研室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测绘出版社
- ISBN:7503003405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419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43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测量学理论与实践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四篇制 图1
第13章制图与绘图1
13.1 概述1
13.2 制图基准面1
目 录1
13.3 地形图2
13.4 地貌表示2
13.5 地貌模型2
13.8 等值线和等高线4
13.6 晕渲法4
13.7 晕滃法4
13.9 等高线的特性5
13.10地图比例尺与等高距的选择7
13.11地形图的制作10
13.12展绘平面控制点的方法10
13.13坐标法展点10
13.14展绘控制点的其它方法14
13.16等高线的描绘15
13.15碎部的描绘15
13.17内插描绘等高线16
13.18根据数字地形模型自动绘制等高线17
13.19地图上显示的信息19
13.20比例尺20
13.21子午线箭头标志21
13.22注记21
13.23图名21
13.25符号22
13.24图例与说明22
13.26符号绘制24
13.27绘图材料25
13.28编绘原图26
13.29地图复制29
13.30接触负片晒印29
13.31接触正片晒印30
13.32照相复印30
13.33软片复照30
13.34静电复印30
13.35地图印刷方法31
13.36 自动制图32
13.37地图精度的检验33
13.38地图精度标准35
13.39习题38
13.40内业实习40
第14章地图投影42
14.1 引言42
14.4 球心投影43
14.3 平面投影43
14.2 地图投影的种类43
14.5 球面投影44
14.6 正射投影44
14.7 圆锥投影44
14.8 亚尔勃斯(Albes)等积投影45
14.9 多圆锥投影45
14.10正形投影47
14.11兰勃特正形圆锥投影47
14.12墨卡托投影48
14.13横轴墨卡托投影49
14.14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UTM)52
14.15三度带横轴墨卡托投影52
14.16州平面坐标系53
14.17采用兰勃特正形圆锥投影的州平面坐标54
14.18兰勃特正形投影的坐标方位角、大地方位角和距离63
14.19横轴墨卡托投影的州平面坐标系66
14.20横轴墨卡托投影的坐标方位角和大地方位角71
14.21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的坐标计算74
14.22 UTM投影的方位角83
14.23 UTM投影比例系数的计算87
14.24习题89
参考文献91
第五篇 各类测量92
第15章控制测量和地形测量92
15.1 概述92
15.2 拟定计划92
15.3 控制测量93
15.4 平面控制93
15.5 高程控制93
15.7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94
15.6 平面和高程控制的三维导线测量94
15.8精度95
15.9 控制点法测定碎部点96
15.10经纬仪视距96
15.11平板仪测定碎部点98
15.12横断面法测定碎部点100
15.13用手水准仪测绘等高线106
15.14格网法测定碎部点107
15.15等高线跟踪法测量碎部点108
15.16用于地形测量的电子定位系统110
15.17地形测量与数字地形模型111
15.18习题111
15.19野外实习111
参考文献112
第16章摄影测量113
16.1 引言113
16.2 摄影机及其附件114
16.3 航空象片的获取和处理117
16.5 单张象片分析119
16.4 立体观测法119
16.6 垂直航摄象片的投影差121
16.7倾斜误差123
16.8 航空摄影测量的用途及其产品125
16.9 摄影测量基本方法概述126
16.10利用航空象片量测平面信息126
16.11辐射三角测量126
16.12绘制平面图129
16.13象片镶嵌图130
16.14从航空象片中获取地形信息131
16.16摄影测量立体测图仪135
16.15精密摄影测量方法概述135
16.17定向与地图编绘138
16.18象片三角测量139
16.19数字地面模型141
16.20正射投影法142
16.21摄影测量计划143
16.22自动摄影测量系统144
16.23习题145
参考文献146
17.2 曲线线路中平面曲线和竖曲线的定线概述147
第17章线路测量147
17.1 线路定线规划概述147
17.3 圆曲线概述148
17.4 圆曲线的几何关系149
17.5曲线公式150
17.6曲线的长度151
17.7 偏角法测设曲线152
17.8 在曲线上安置经纬仪156
17.9 单独用钢尺测设曲线156
17.10曲线的绳索定线158
17.11复曲线159
17.12 曲线与直线相交160
17.13超高161
17.14螺旋线162
17.15螺旋线的几何性质163
17.16螺旋线的计算和实地放样167
17.17密切圆原理169
17.18螺旋线偏角改正数173
17.19竖曲线174
17.20用抛物线方程表示的竖曲线175
17.21用切线的垂直支距计算竖曲线177
17.22用弦线梯度法计算竖曲线的高程179
17.23土方作业181
17.24横断面水准181
17.25线路横断面181
17.26用外业方法测定地形横断面183
17.27根据地形图确定地形横断面183
17.28根据摄影测量立体模型获取地形横断面数据187
17.29初测横断面188
1 7.30最后的横断面和边桩190
17.31横断面面积196
17.32土方量198
17.33平均面积法计算土方量198
17.34棱柱体土方公式199
17.35棱柱体改正200
17.36土方曲率改正200
17.37过渡截面法求体积203
17.38土方分布研究205
17.39土方累积图205
17.40平衡方法208
17.41采料场210
17.42利用整坡等高线计算土方量212
17.43整坡曲线法计算道路土方量215
17.44水库面积和容量216
17.45土方计算中的误差传播217
17.46数字地形模型(DTM)在线路测定中的应用219
17.47习题219
17.48野外实习222
参考文献223
第18章施工测量224
18.1 概述224
18.2 定线224
18.3 定坡度225
18.4 用电子测量系统进行定线和定坡度226
18.5 施工放样中的准直装置和激光水准测量226
18.6 精度232
18.7 公路施工测量232
18.9 铁路施工测量239
18.8 街道施工测量239
18.10下水道和管线施工测量240
18.11隧道施工测量241
18.12桥梁施工测量242
18.13涵洞施工测量244
18.14建筑物施工测量244
18.15大坝施工测量245
18.16竣工测量246
参考文献246
19.2 土地测量的种类247
19.3 测量仪器和方法247
第19章土地测量247
19.1 概述247
19.4 土地测量的法律知识及其定义248
19.5 界标249
19.6 地界纪要250
19.7 地产说明书252
19.8 边界说明252
19.9 土地分片说明257
19.11河岸所有权258
19.10契约文书的法律解释258
19.12反向占有权261
19.13测量员的合法权力261
19.14测量员的职责261
19.15初测262
19.16重测262
19.17乡村土地划分测量265
19.18市区土地划分测量266
19.20地籍测量269
19.19城市测量269
19.21美国公用土地测量概述270
19.22土地划分的总体规划270
19.23标准线270
19.24大区271
19.25区272
19.26标准地界点272
19.27不规则的土地划分272
19.28标准线的建立273
19.29子午线收敛角273
19.30纬线放样274
19.31测设大区外边界279
19.32闭合差的限差281
19.33矩形界线281
19.34大区的划分282
19.35区的划分283
19.36绘图法划分283
19.37测量划分284
19.38折线测量285
19.40标定地界点间的直线286
19.39外业手簿286
19.41地界点287
19.42地界联测点287
19.43地界点界标287
19.44地界点的标志符号288
19.45联测方位点288
19.46消失地界点的恢复289
19.47比例量测法289
19.48复位测量的野外作业过程290
19.49摄影测量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290
19.50习题293
19.51内业实习294
参考文献296
第20章矿山测量296
20.1 引言296
20.2 矿山测量专用名词296
20.3 井下水平控制网的设计298
20.4 控制点的埋石与设标志298
20.5 角度测量299
20.8 支导线的误差传播301
20.6 距离测量301
20.7 导线计算301
20.9 矿井定向测量基本原理和分类304
20.10一井定向方法概述305
20.11投点法305
20.12用威尔士巴赫法进行联系测量309
20.13联系四边形法(象斯法)311
20.14两井定向312
20.15陀螺仪矿井定向:引言315
20.16方位角测定316
20.17常数C的测定319
20.18仪器检定值E320
20.19子午线收敛角320
20.20光学对点器和激光垂准仪321
20.21高程控制测量和水准测量323
20.22习题325
参考文献326
21.2 基准327
21.3 控制测量船的位置327
21.1 概述327
第21章水道测量327
21.4 电子定位测量329
21.5 点位计算330
21.6 定位精度332
21.7 水深测量332
21.8 水深测量的改正计算334
21.9 水道测量数据的表示338
21.10特殊的水道测量338
21.12水准面339
21.11水流339
21.13 习题340
参考文献341
附录A矩阵代数知识342
A.1 定义342
A.2 矩阵的类型342
A.3 矩阵运算344
A.4 线性方程组的解350
A.6 高斯法351
A.5 初等行、列变换351
A.7 高斯-约旦法352
A.8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353
A.9 二次型354
A.10矩阵的微分和二次型355
附录B最小二乘平差357
B.1 平差的概念357
B.2 最小二乘准则357
B.3 最小二乘原理的几何证明358
B.4 多余观测与模型359
B.5 条件方程式——参数方程360
B.6 最小二乘平差法361
B.7 间接观测平差364
B.8 直接观测平差369
B.9 非线性方程的线性化373
B.10各种测量问题的平差374
B.11水准网平差374
B.12后方交会平差380
B.13前方交会平差384
B.14导线平差389
B.15三角测量平差398
B.16三边测量平差406
B.17边、角组合测量平差410
附录C普通用表413
表Ⅰ 折射和视差改正数(从太阳的观测高度中减去)413
表Ⅱ 折光改正数(从恒星的观测高度中减去)414
表Ⅲ 大距附近北极星观测值距角的计算用表415
表Ⅳ 三角公式416
表Ⅴ 六英里长或相隔六英里的子午线收敛角、经差和纬差417
表Ⅵ 割线方位角418
表Ⅷ 从割线到纬线的偏距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