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齐鲁思想文化史 先秦秦汉卷 从地域文化到主流文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齐鲁思想文化史 先秦秦汉卷 从地域文化到主流文化
  • 孟祥才,胡新生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723616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73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69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齐鲁思想文化史 先秦秦汉卷 从地域文化到主流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1

第一章 史前至夏商时期的东夷文化1

第一节 东夷文化的起源2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的东夷文化6

一、东夷族各部落与山东新石器文化7

二、原始宗教与礼制观念17

三、专职巫史与原始的历法、文字26

第三节 夏商时期的东夷文化35

一、夏代夷、夏文化的融合36

二、商文化在山东地区的发展42

第二章 西周春秋时期的齐鲁思想文化47

第一节 吕尚与齐学的发轫49

一、“因其俗,简其礼”的文化宽容政策51

二、“尊贤上功”的效益意识与功利思想55

三、大力发展工商业的思想60

四、齐国兵学的创始63

五、重视刑罚与法纪的思想66

第二节周公与鲁国早期文化68

一、“变其俗,革其礼”与“亲亲上恩”70

二、“明德慎罚”的德治思想75

三、鲁国早期礼乐文化84

第三节 齐学初现辉煌——从管仲到晏婴92

一、管仲的“水本原”论95

二、管仲的“顺民心”思想与“四维”学说99

三、管仲的“富民”主张105

四、管仲的法律思想、军事思想和外交思想110

五、晏婴的思想特色115

第四节 儒学的初创与播扬——孔子及其弟子123

一、孔子的礼学与仁学126

二、孔子的天命观与鬼神观139

三、孔子整理古代文献及其意义144

四、儒学的宗旨与基本特征153

五、孔门弟子对儒学的发展和传播157

第五节 春秋后期的齐国兵学与《孙子兵法》163

一、司马穰苴与《司马法》164

二、孙武与《孙子兵法》175

第六节 教育与科技186

一、西周春秋时期齐鲁地区的教育186

二、鲁班与扁鹊191

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齐鲁文化195

第一节 墨学的崛起197

一、墨学的思想文化渊源199

二、墨子的十项主张及其思想特色205

三、墨子重经验重实用的认识论216

四、后期墨家对墨子思想的发展219

五、墨学由盛转衰及其历史影响225

第二节 齐国稷下学术盛极一时234

一、稷下学宫的建立和发展235

二、稷下学术事业的高度繁荣241

三、稷下学者的学术精神247

第三节 稷下黄老之学254

一、宋钘、尹文对老子学说的吸收和传播257

二、慎到、田骈的道法结合理论262

第四节 弘扬仁学的儒家思孟学派274

一、子思氏之儒的心性学说与教化学说277

二、孟子的性善论与仁政学说290

三、思孟学派的政治批判精神296

第五节 整齐礼学的孙氏之儒300

一、荀子对各家学说的批判和吸收302

二、宏大的礼学体系309

三、荀子与儒家经典的传授325

第六节 邹衍创立阴阳五行学派330

一、邹衍学说的思想渊源331

二、五德终始说的理论结构339

三、五德终始说的历史影响347

第七节 兵学争奇斗艳350

一、吴起350

二、孙膑381

第八节 庄子高扬道学402

一、庄子的里籍与事迹402

二、庄子的“道”——主观唯心论403

三、庄子的认识论——从相对主义到虚无主义406

四、庄子的社会政治思想与人生追求412

第九节 教育、科技与文学艺术419

一、教育419

二、科学技术423

三、文学与艺术426

一、秦汉时期的齐鲁历史地理440

第四章 秦与西汉时期的齐鲁文化440

第一节 齐鲁儒生同秦朝的合作与离异440

二、秦朝统治下的齐鲁儒生443

三、“焚书坑儒”后的齐鲁儒生与齐鲁之学446

第二节 叔孙通定朝仪与汉高帝曲阜祭孔453

一、“汉家儒宗”叔孙通453

二、刘邦向儒学的倾斜与曲阜祭孔461

第三节 齐黄老之学走进汉皇朝庙堂467

一、曹参慧眼独识黄老之学467

二、从辕固与黄生的辩论看黄老之学476

第四节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齐鲁文化提升484

为主流文化484

一、西汉初年诸子余绪中的齐鲁儒生484

二、董仲舒的新儒学488

一、公孙弘其人其事502

第五节 西汉经学中的齐鲁儒生502

二、经学承传中的齐鲁儒生507

三、贡禹与匡衡515

第六节 教育与科技528

一、教育528

二、科技532

第七节 文学与艺术535

一、文学535

二、艺术547

第五章 东汉时期的齐鲁思想文化551

第一节 东汉经学中的齐鲁儒生551

一、经学中的今古文之争551

二、治经学的齐鲁儒生558

三、曹褒及其礼论568

四、郎顗与襄楷的阴阳之术572

一、道教与《太平清领书》578

第二节 于吉、宫崇与《太平清领书》578

二、《太平经》的性质与思想581

第三节 整齐今古文经的郑玄587

一、郑玄的生平与自我定位587

二、郑玄的学术成就594

第四节 东汉末年的社会批判思潮与徐干和仲长统599

一、乱世中的理性思考者徐干599

二、儒道互补的仲长统609

第五节 教育与科技620

一、教育620

二、科技622

第六节 文学与艺术624

一、文学624

二、艺术660

后记6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