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日韩戏剧文化因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翁敏华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学林出版社
- ISBN:780668669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91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418页
- 主题词:戏剧-文化-对比研究-中国、日本、韩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日韩戏剧文化因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发生编3
第一章 日月崇祀与戏剧初影3
第一节 中朝远古祭日祭天及祭祀中的演艺活动3
第二节 日本神话《天之岩屋》7
第三节现存祭祀剧里日神崇拜残影9
第四节东亚各国的元宵、中秋祭月活动12
第五节歌舞娱乐活动“踏歌”16
第六节从“踏歌”到《踏谣娘》26
第二章远古争战、臣服与早期戏剧的纳贡性能28
第一节从日本神话“山幸海幸”说起28
第二节谜一样的“夔率百兽舞”、“方相氏”30
第三节蚩尤戏、角觝戏、《东海黄公》、相扑34
第四节《九歌·国殇》新解38
第三章 性崇拜及其在戏剧中的面影42
第一节雩舞、“尸女”、阴阳观念及其联想物43
第二节从“万舞”到“歌墟”(歌垣)46
第三节东亚民俗艺能中的男根模型50
第四章 从傩祭到戏剧之途径55
第一节中国本土傩祭的戏剧性变化56
第二节朝鲜半岛的傩礼、傩戏、假面戏68
第三节 日本:从追傩到能乐88
源流编101
第五章中古大陆艺能与周边区域的交流101
第一节隋唐文化的繁盛及其对周边国家的辐射101
第二节关于舞乐103
第三节关于散乐107
第四节关于伎乐110
第六章 中世——中日韩社会形态与戏剧形态的分道扬镳124
第一节 中国:都市的繁荣和市民文艺的发生124
第二节 日本的《新猿乐记》及对它的比较思考129
第三节韩国当时的戏剧状况136
第四节中日韩戏剧的分道扬镳139
第七章 由能乐看中日古文艺的授受与背离142
第一节能乐的历史概貌142
第二节能乐的戏剧构成及其与中国戏曲异同144
第三节元杂剧与能乐比较观155
第八章从韩国“唱剧”看中韩古代演艺文化的交流159
第一节唱剧及其表演形式160
第二节“唱剧”的起源及其与唐宋歌令讲唱的关系167
第三节“唱剧”剧本及其与中国古典文艺的关系172
第九章傀儡戏的渊源与流变179
第一节中国傀儡戏史鸟瞰180
第二节两宋的“五大傀儡戏”及其存废184
第三节朝鲜半岛傀儡戏之传承187
第四节“郭秃阁氏剧”的构成及其他189
第五节 日本列岛傀儡戏之流变192
第六节“人形净瑠璃”及之外197
第七节古傀儡戏诸考200
第八节东亚诸地傀儡戏之比较207
结语:论傀儡戏的“巫官文化”记印218
比较编225
第十章农耕祭仪及其对戏剧发展的促进225
第一节中国的南北秧歌、花鼓226
第二节韩国的农乐及其他231
第三节 日本的田乐、田遊235
第四节中日韩三国元宵农耕艺能的异同240
第十一章中韩:戏里戏外的地域保护神245
第一节韩国的“城隍堂”和城隍祭假面剧245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神崇拜和戏剧中的土地形象255
第三节戏里戏外的地域保护神263
第十二章瑞兽信仰、狮子演艺及其源流演变273
第一节中国狮子演艺的历史与现状273
第二节韩国的狮子舞和狮子戏277
第三节 日本的民俗艺能狮子舞、能乐《石桥》284
第四节 中日韩狮子演艺的文化内涵292
第十三章从“竹竿子”看戏剧由祭坛走向戏坛的脚步298
第一节乐舞节目主持人“竹竿子”298
第二节“灵竹崇拜”的民俗文化背景302
第三节竹竿子由巫具向戏具演化306
第四节从乐舞主持人“竹竿子”到戏曲“副末开场”310
第十四章“沿门逐疫”与“门付艺”——试比较中日间的一种民间傩事313
第一节中国:从“逐疫”到“卖艺”313
第二节 日本:由“门付”至“艺”315
第三节“沿门逐疫”与“门付艺”的异同及比较320
第十五章名剧、人物形象比较种种326
第一节《长生殿》系列与系列外的《杨贵妃》326
第二节《春香传》与《桃花扇》——韩中妓女才女剧比较一题335
第三节蛇变人还是人变蛇——中日传统演剧舞台上的蛇女故事剧350
第四节杜丽娘的“梦”和“梦”中的井筒——中日两国的梦意识和梦幻剧363
第五节《邯郸》与《邯郸记》——中日同题材剧比较一题374
附录:中日韩戏剧文化交流年表386
后记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