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金融论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金融论纲
  • 陈雨露,马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7065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728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750页
  • 主题词:金融-研究-世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大金融论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什么是“大金融”命题1

一、“大金融”命题的提出:三大基本内涵1

二、“大金融”命题的理论基础:回归科学的经济学方法论3

三、“大金融”命题下的现代金融体系发展理论:本书的逻辑6

第1章“大金融”:经验基础与总体分析框架8

1.1长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因素:“大金融”的历史与经验基础8

1.1.1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8

1.1.2金融发展与国家战略:一般规律与“国家禀赋”的有效结合15

1.1.3金融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偏离金融规律的历史经验与教训23

1.2危机后的全球金融体系发展趋势:回归“大金融”命题29

1.2.1国际金融格局新趋势:“再平衡的多边主义”29

1.2.2国际货币体系新趋势:从一主多元到多元制衡36

1.2.3金融功能取向新趋势:回归实体经济46

1.2.4金融监管改革新趋势:走向宏观审慎52

1.3基于“大金融”命题的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总体分析框架61

1.3.1危机前的宏观经济学:金融因素被严重低估61

1.3.2纳入金融部门的宏观经济模型:危机后的理论进展66

1.3.3基于“大金融”命题的总体分析框架:效率性、稳定性和危机控制能力80

本章基本结论81

第2章 金融体系的效率性及其影响因素84

2.1金融体系的微观传导机制:一个分析起点84

2.1.1完全市场条件下的金融传导机制84

2.1.2不完全市场条件下的金融传导机制87

2.1.3“大金融”理论下的金融传导机制97

2.2从微观传导机制到宏观经济效应:金融效率如何实现?108

2.2.1金融体系的效率基础:一个初步界定108

2.2.2金融体系效率的实现机制:从微观基础到宏观效应113

2.2.3金融体系效率的约束条件:从经济基础到国家禀赋118

2.3金融体系效率与制度安排:两种金融制度的比较122

2.3.1金融制度的形成:历史与文化渊源122

2.3.2金融制度对经济效率的促进机制:基本模型126

2.3.3金融制度与经济发展:两种金融制度的比较128

2.4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国银行体系的效率?140

2.4.1银行效率的理论基础:文献回顾140

2.4.2影响一国银行体系效率性的主要因素:实证分析142

2.4.3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151

2.5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国金融市场的效率?152

2.5.1金融市场的效率基础:基本模型153

2.5.2金融市场效率的影响因素:一般性讨论156

2.5.3金融市场效率的实现:“国家禀赋”问题160

2.5.4概要性小结163

本章基本结论164

第3章 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167

3.1不稳定的金融体系:全球视角下的金融危机167

3.1.1金融危机的基本类型与历史维度167

3.1.2金融危机的经济成本与社会影响174

3.1.3金融危机的阶段性特征与演变趋势180

3.2金融危机的国别研究: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186

3.2.1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美国、日本和欧洲186

3.2.2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从拉美到东亚204

3.2.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情况有何不同?232

3.3金融不稳定的理论基础:主流文献梳理238

3.3.1金融危机的发生机制239

3.3.2金融危机的传染与扩散机制246

3.3.3金融危机的制度机制251

3.3.4关于金融危机相关机制的进一步讨论256

3.4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257

3.4.1金融危机的影响因素:文献回顾257

3.4.2多维视角下的金融危机:实证分析与检验259

3.4.3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264

3.5泡沫、实体经济与金融危机:一个新的全周期分析框架265

3.5.1泡沫、实体经济与金融危机:文献回顾268

3.5.2周期性泡沫中的金融与实体经济:基本模型271

3.5.3周期性泡沫推动的金融危机:阶段与机制279

3.5.4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285

本章基本结论289

附录291

第4章 金融体系的危机应对能力及其影响因素311

4.1泡沫、多维流动性与紧急救助方案:次贷危机案例311

4.1.1三个维度的流动性及金融资产总量扩张311

4.1.2多维流动性在次贷危机演化中的作用313

4.1.3从多维流动性角度看美联储的危机救援措施319

4.1.4金融创新、市场发展与中央银行的流动性控制力322

4.1.5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324

4.2金融危机中的货币政策及中央银行的危机应对能力325

4.2.1金融危机中的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325

4.2.2中央银行应对危机的主要政策工具332

4.2.3中央银行应对危机的实践:典型案例348

4.2.4中央银行危机应对能力的影响因素358

4.2.5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363

4.3金融危机后的15种常见应对措施:实证评价365

4.3.1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文献回顾365

4.3.2 15种常见的危机应对措施:实证评价367

4.3.3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378

4.4金融危机后的货币与财政政策:有效性评估378

4.4.1金融危机后的货币与财政政策:文献回顾379

4.4.2金融危机后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实证分析381

4.4.3对实证结果的延伸性讨论389

4.4.4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391

4.5金融危机的防范和处置:预警机制与处置措施392

4.5.1金融危机可以被预测吗?392

4.5.2金融危机的防范:预警机制及其信息基础396

4.5.3金融危机的处置:程序与方法404

本章基本结论410

第5章 构建“大金融”体系:如何实现效率与稳定的平衡?413

5.1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国金融体系的现实选择?413

5.1.1不同国家的金融体系选择:文献回顾414

5.1.2金融体系选择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420

5.1.3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433

5.2金融体系结构、金融效率与金融稳定435

5.2.1金融体系结构与金融效率436

5.2.2金融体系结构与金融稳定442

5.2.3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体系结构:全景刻画450

5.3金融顺周期性、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456

5.3.1金融顺周期性与实体经济波动457

5.3.2金融创新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463

5.3.3金融创新、金融监管与宏观均衡467

5.4金融稳定、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框架的转变471

5.4.1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变:纳入金融稳定472

5.4.2金融监管范式的转变:走向宏观审慎482

5.4.3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协调:机制、效应与路径501

5.5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国家禀赋”与有效边界513

5.5.1政府与市场:理论和政策逻辑的演变513

5.5.2政府作用的内生化逻辑与“政府—市场”边界517

5.5.3“大金融”命题下的政府与市场有效边界521

5.5.4关于金融制度设计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进一步讨论532

5.5.5结论性评价539

本章基本结论540

第6章 中国的现代金融体系发展:一个“大金融”框架543

6.1“大金融”框架下的中国金融发展543

6.1.1中国金融发展的总体目标543

6.1.2中国金融发展的基本原则545

6.1.3中国金融发展的整体蓝图与实践路径546

6.2构建高效而稳定的现代金融体系548

6.2.1形成均衡发展的金融体系结构548

6.2.2全面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553

6.2.3稳步推进金融业混业经营558

6.3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有效结合570

6.3.1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从总量配置到结构协调570

6.3.2金融为什么必须回归实体经济:理论基础与经验分析574

6.3.3中国的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如何立足实体本位?581

6.3.4中国经济转型中的金融支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588

6.4基于稳定与效率并重的金融开放599

6.4.1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稳定:实证基础599

6.4.2资本账户开放中的金融稳定与国家控制力610

6.4.3基于稳定和效率均衡的中国金融开放:策略与路径612

6.4.4金融开放进程中的“多元共治”与人民币国际化622

6.5构建“三位一体”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628

6.5.1纳入金融部门的宏观经济模型:基本框架631

6.5.2基于宏观审慎的货币政策、信贷政策与金融监管646

6.5.3多种政策的叠加效应与反应过度:一个初步检测660

6.5.4关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及其协调机制的基本结论663

6.6金融稳定与早期预警:构建中国的“金融失衡指数”666

6.6.1金融失衡测度与危机预警:理论基础与指标选择666

6.6.2构建中国的“金融失衡指数”:测度方法与数值结果669

6.6.3“金融失衡指数”的政策应用:基于中国的实证评估679

6.6.4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688

本章基本结论689

参考文献693

后记与致谢7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