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技术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学技术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5/34351799.jpg)
- 丁长青主编(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453916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19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538页
- 主题词:科学技术学-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科学技术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科学技术学的缘起与定位1
二、科学技术学的性质与特征4
三、科学技术学的内容与结构9
四、科学技术学的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13
五、科学技术学的核心领域和发展方向15
第一篇 科学技术本质论25
第一章 科学技术的本质规定27
第一节 科学知识27
一、科学是什么27
二、意义理论30
三、科学理论的结构33
第二节 科学认识35
一、科学认识的基础35
二、科学认识活动38
三、科学研究方法39
第三节 科学合理性40
一、科学进步41
二、科学朝向43
三、科学标准44
四、科学思维的阿基米德支点46
第四节 技术与技术环境47
一、技术是什么48
二、技术系统50
三、技术环境52
一、技术合理性批判54
第五节 技术批判与技术选择54
二、技术的可选择性56
第二章 科学技术的关联与建构60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60
一、科学技术的外部结构60
二、科学技术的内部结构61
三、科学技术的合理匹配62
一、R D63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63
二、基础研究64
三、应用研究65
四、试验发展65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交织和换位67
一、科学技术的分合史67
二、中西科学技术史的两种曲线69
三、科学技术的古今换位71
第四节 科学技术学“宣言”74
一、科学技术的相关机制74
二、科学技术的综合研究79
三、科技共同体82
第三章 科学精神与技术理性86
第一节 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的精神86
一、精神、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86
三、古希腊的科学精神88
二、科学精神的实质88
第二节 科学精神的形象91
一、培根形象91
二、笛卡儿形象94
三、卢瑟福与爱因斯坦形象98
第三节 技术理性100
一、技术理性的形成100
二、技术理性的内涵101
三、技术理性的局限性104
第四节 科学精神在中国105
一、古代科学精神的缺失105
二、近现代科学精神的不足107
三、科学精神的宏扬109
第四章 现代科技的新成就和新观念111
第一节 科学前沿领域及其进展111
一、粒子物理学111
二、现代宇宙学113
三、生命科学115
四、广义系统学117
第二节 高技术120
一、材料技术120
二、新兴能源122
三、信息与计算机技术123
四、生物技术125
五、航天技术125
六、海洋技术126
第三节 科技时代的科技观念127
一、分与合128
二、无限与有限129
三、系统观129
四、技术观131
第二篇 科学技术发展论133
第一节 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135
一、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哥白尼革命135
第五章 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与科学技术革命135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伟大成就——牛顿力学139
三、人类从自然界中的又一次解放——蒸汽革命140
四、机械化时代142
第二节 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144
一、19世纪中叶的自然科学三大发现144
二、电磁规律的发现和电磁理论的创立147
三、科学地基上的辩证唯物主义148
四、电力时代150
第三节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151
一、对眼前世界的重新发现152
二、两朵乌云中的两道闪电154
三、信息时代157
第六章 科学技术的当代特征与发展趋势162
第一节 抽象化、数学化162
一、远离感性的现代科技162
二、量化即科学164
第二节 科学技术整体化170
一、现代科学:从爱好理性到重在应用172
二、现代技术:科学是前提174
第三节 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175
一、枝繁叶茂的科技之树176
二、万木共群的科技之林178
第四节 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180
一、转化的加速性181
二、生产要素的知识性184
三、供与求:双循环的必然性187
第七章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189
第一节 证伪主义模式189
一、证伪度、确认度、逼真度189
二、“P1—TT—EE—p2”193
第二节 历史主义模式196
一、范式196
二、阶段革命论199
一、科学纲领的结构204
第三节 研究纲领模式204
二、科学纲领的发展208
第四节 进化主义模式212
一、生物心理社会学212
二、知识的进化216
第五节 技术发展模式218
一、技术在时间维度上的发展曲线218
二、技术在空间维度上的发展曲线220
第六节 技术发展动力222
一、微观动力机制223
二、宏观动力机制224
第八章 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227
第一节 科学技术内外关系的对立统一规律227
一、理论与实验的对立统一227
二、科学与技术的对立统一231
三、科技与社会的对立统一234
一、科学技术发展的质、量、度238
第二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量变质变规律238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增量积累与质变飞跃243
第三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246
一、科学技术发展的肯定与否定247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周期性和前进性250
第三篇 科学技术与社会255
第九章 科学技术的政治功能和政治环境257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政治作用257
一、蒸汽机——最危险的革命家257
二、“德赛先生260
三、李森科事件261
第二节 科技与政治的互动264
一、科技参与政治264
二、政治制约科技267
三、科学技术与民主政治269
第三节 科技政策273
一、科技政策与科技体制273
二、从科技政策的演变看科技政策的作用277
三、政策的科学化及解放科学的政策281
第十章 科学技术的经济条件和经济功能284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经济基础284
一、人类文明的基石——科技284
二、科学技术的基础——经济285
三、科技与经济的不解之缘286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经济功能287
一、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287
二、永续发展的根基:技术创新291
三、科学技术发展与经济结构变革295
第三节 科技与经济国际化300
一、现代科技发展为经济国际化奠定基础300
二、新科技革命对经济、科技全球化的影响302
三、跨国公司推动科技发展与经济全球化303
四、WTO环境下的科学技术306
一、军事需要科技310
第十一章 科学技术的军事因素与军事竞争310
第一节 军事刺激科技310
二、军事加速科技312
第二节 科技策动军事314
一、军备竞争314
二、军队素质竞争316
三、军兵种竞争319
四、作战方式变革320
五、军事战略调整322
第三节 高科技武装下的未来战争325
一、高科技为战争提供了什么325
二、未来战争的特征330
三、高科技战争的前景333
第十二章 科学技术的文化基因338
第一节 中国科技的特点及其文化基因338
一、中国古代有无科学338
二、中国科技的特点340
三、中国科技的文化基因345
第二节 西方科技的特点及其文化基因350
一、西方科技的特点351
二、西方科技的文化基因356
第十三章 科技革命与社会转型368
第一节 农业科技革命与农业社会的产生368
一、农业科技革命的基本内容369
二、从渔猎社会到农业社会372
第二节 工业科技革命与工业社会的产生375
一、工业科技革命的基本内容375
二、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378
第三节 信息科技革命与信息社会的产生382
一、信息科技革命的基本内容382
二、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385
第四节 中国的科技革命和社会转型392
一、中国科技革命和社会转型的特点392
二、趋势与对策394
第四篇 科学技术价值论399
第十四章 科学技术的“双刃剑”现象401
第一节 资源枯竭和生态失衡402
一、人口激增402
二、资源枯竭403
三、环境污染404
第二节 “科技人”的日子407
一、体能下降407
二、精神困扰409
三、人性异化411
第三节 解铃还须系铃人415
一、乐观还是悲观415
二、求真与务善的统一418
三、可持续发展观420
第一节 电脑与人脑的竞争424
一、人工智能的发展424
第十五章 科学技术的伦理诘难424
二、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挑战425
三、人工智能的未来427
第二节 网络技术的冲击429
一、网络社会429
二、虚拟与现实431
三、网络问题433
四、建立秩序良好的网络社会434
一、生殖技术与生殖革命435
第三节 生殖技术革命及其疑难435
二、人工授精的伦理诘辩437
三、代理母亲439
四、胚胎的权利442
第四节 克隆技术的伦理争辩443
一、克隆技术444
二、再造希特勒或爱因斯坦?445
三、克隆人的伦理之争448
四、全球多数票:反对克隆人451
五、克隆人降生了吗452
第五节 人类基因组计划455
一、革命性突破与根源性危机455
二、基因解密的道德危机456
三、基因疗法:包医百病?458
四、基因决定论质疑460
五、基因技术,“切勿滥用”!462
第十六章 “李约瑟难题”与科技发展战略464
第一节 “李约瑟难题”及其求解464
一、何谓“李约瑟难题”464
二、“李约瑟难题”试解及评价465
三、四对范畴473
四、“李约瑟难题”真解478
第二节 基于李氏题解的科技发展战略480
一、造路与走路:学习者的优势482
二、基础研究打基础484
三、让哲理照耀世界485
四、永恒的动力——自由竞争488
五、多元时代呼唤多元教育489
第十七章 科学技术与人的复归和人类解放492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人类学审视492
一、文化人类学的启示492
二、技术人类学抉要494
三、人文主义批判497
第二节 科技发展的人文趋向500
一、科学技术的未来:后现代科技500
二、科学技术与社会价值的互动502
三、人性的再现:科技与人文的融合504
第三节 人类解放之路509
一、科学主义的胜出509
二、生产力的解放:知识就是力量512
三、人性的复归:科学技术是人类争取自由的武装515
主要参考文献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