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杂草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杂草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1/34350290.jpg)
- 强胜主编(南京农业大学)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67084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61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杂草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杂草的定义及杂草的演化1
第二节 杂草的重要性2
一、杂草的经济意义2
二、杂草的生态环境意义4
三、杂草的科学研究意义4
第三节 杂草科学的发展历史4
第二章 杂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8
第一节 杂草的生物学特性8
一、杂草形态结构的多型性8
二、杂草生活史的多型性9
三、杂草营养方式的多样性9
四、杂草适应环境能力强10
五、杂草繁衍滋生的复杂性与强势性11
第二节 杂草个体及种群生态学14
一、杂草个体生态14
二、杂草种群生态17
第三节 硬萑郝渖26
一、杂草群落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26
二、杂草群落的演替及顶极群落28
三、中国农田杂草发生、分布规律29
第三章 杂草的分类及主要杂草种类35
第一节 杂草的分类35
一、形态学分类35
二、根据生物学特性分类35
三、根据植物系统学分类36
四、根据生境的生态学分类36
第二节 水田杂草37
一、莎草科Cyperaceae37
二、禾本科Gramineae43
三、雨久花科Pontederiaceae46
四、千屈菜科Lythraceae48
五、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51
六、苹科Marsileaceae52
七、泽泻科Alismataceae53
八、柳叶菜科Onagraceae54
九、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56
十、茨藻科Najadaceae57
第三节 秋熟旱作物田杂草58
一、禾本科Gramineae58
二、莎草科Cyperaceae63
三、菊科Compositae65
四、苋科Amaranthaceae67
五、马齿苋科Portulacaceae71
六、茄科So1anaceae72
七、大戟科Euphorbiaceae73
八、旋花科Convolvulaceae75
九、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76
第四节 夏熟作物田杂草77
一、禾本科Gramineae77
二、茜草科Rubiaceae83
三、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83
四、石竹科Caryophyllaceae86
五、豆科Leguminosae90
六、十字花科Cruciferae92
七、蓼科Polygonaceae94
八、藜科Chenopodiaceae98
九、菊科Compositae99
十、紫草科Boraginaceae104
十一、唇形科Labiatae105
十二、旋花科Convolvulaceae107
十三、大戟科Euphorbiaceae108
十四、木贼科Equisetaceae109
第五节 果、桑、茶园杂草109
一、禾本科Gramineae110
二、菊科Compositae111
三、大麻科Cannabinaceae115
四、葡萄科Vitaceae116
五、伞形科Umbelliferae117
六、旋花科(菟丝子亚科)Convolvulaceae117
第六节 检疫杂草及其他重要有毒有害杂草118
一、检疫杂草种类120
二、危险性杂草127
第四章 杂草防治的方法132
第一节 物理性除草132
一、人工除草132
二、机械除草133
三、物理防治134
第二节 农业及生态防治135
一、农业防治136
二、生态防治141
第三节 化学防治143
第四节 生物防治144
一、杂草生物防治的历史145
二、经典生物防治146
三、生物除草剂防治149
第五节 杂草检疫156
一、检疫杂草的确立156
二、杂草检疫检验方法158
第六节 生物工程技术方法160
一、抗(耐)除草剂育种160
二、植物生化他感育种161
三、生物除草剂的基因改良162
第七节 杂草的综合防治162
一、综合治理的原理与策略162
二、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与目标163
第五章 化学除草剂168
第一节 化学除草剂的剂型及其使用方法169
一、除草剂的剂型169
二、除草剂的使用170
第二节 除草剂分类172
一、根据施用时间172
二、根据对杂草和作物的选择性172
三、根据对不同类型杂草的活性173
四、根据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方式173
五、根据作用方式173
六、根据化学结构173
第三节 主要除草剂种类173
一、苯氧羧酸类173
二、苯甲酸类175
三、芳氧苯氧基丙酸类176
四、环己烯酮类177
五、酰胺类178
六、取代脲类180
七、磺酰脲类182
八、咪唑啉酮类185
九、三氮苯类(三嗪类)185
十、氨基甲酸酯类187
十一、硫代氨基甲酸酯类188
十二、二苯醚类190
十三、N-苯基肽亚胺类191
十四、二硝基苯胺类192
十五、联吡啶类193
十六、有机磷类194
十七、其他195
第四节 化学除草剂的杀草原理197
一、除草剂的吸收与传导197
二、除草剂的作用机理200
三、除草剂的选择性原理202
第五节 化学除草剂在环境中的归趋及残留204
一、除草剂在环境中的归趋204
二、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残留205
第六节 化学除草剂使用的基本原则206
一、影响除草剂药效发挥的因素206
二、除草剂混用及其互作效应207
三、药害的发生及其补救措施209
四、杂草的抗药性211
第六章 主要农作物田间杂草治理214
第一节 稻田杂草的治理技术214
一、稻田杂草的发生与分布214
二、稻田杂草的化学防治技术214
三、稻田杂草的人工防治技术218
四、稻田杂草的农业防治技术218
五、稻田杂草的其他防治技术219
第二节 麦田杂草的治理技术219
一、麦田杂草的发生与分布219
二、麦田杂草的化学防治技术220
三、麦田杂草的农业防治技术221
四、麦田杂草的其他防治技术221
第三节 油菜田杂草的治理技术222
一、油菜田杂草的发生与分布222
二、油菜田杂草的化学防治技术222
三、油菜田杂草的其他防治技术223
第四节 棉田杂草的治理技术223
一、棉田杂草的发生与分布223
二、棉田杂草的化学防治技术224
三、棉田杂草的其他防治技术225
第五节 玉米田杂草的治理技术225
一、玉米田杂草的发生与分布225
二、玉米田杂草的化学防治技术226
三、玉米田杂草的其他防治技术227
第六节 大豆田杂草的治理技术227
一、大豆田杂草的发生与分布227
二、大豆田杂草的化学防治技术228
三、大豆田杂草的农业防治技术229
四、大豆田杂草的其他防治技术229
第七节 蔬菜地杂草的治理技术229
一、蔬菜地杂草的发生与分布229
二、蔬菜地杂草的化学防治技术230
三、蔬菜地杂草的其他防治技术232
第八节 果园杂草的治理技术232
一、果园杂草的发生与分布232
二、果园杂草的化学防治技术233
三、果园杂草的其他防治技术234
第九节 草坪杂草的治理技术234
一、草坪杂草的发生与分布234
二、草坪杂草的化学防治技术235
三、草坪杂草的其他防治技术236
第十节 其他作物田杂草的治理技术236
一、花生田杂草的治理技术236
二、茶园杂草的治理技术237
三、高粱田杂草的治理技术238
四、烟田杂草的治理技术238
第七章 杂草科学的研究方法241
第一节 杂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方法241
一、杂草物候学研究方法241
二、杂草物种生物学研究方法244
第二节 杂草生态学的研究方法244
一、杂草种子库的调查研究方法244
二、杂草种子萌发的研究方法246
三、杂草与作物间竞争的研究方法247
四、植物他感作用的研究方法250
五、杂草区系群落分布和危害的调查研究方法251
第三节 杂草化学防除的研究方法256
一、除草剂生物测定方法256
二、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方法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