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组网用网 企业网路由和交换体系结构设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组网用网 企业网路由和交换体系结构设计
  • (美)Howard C.Berkowitz著;郑宏,宿红毅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505360825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96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608页
  • 主题词:暂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组网用网 企业网路由和交换体系结构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2

第一部分 为什么需要路由与交换2

第1章 需要解决的问题2

1.1一些定义2

1.2将设计方法规范化10

1.3定义应用需求15

1.4质量因素:“能力”24

1.5寻址、交换和路由选择的设计43

1.6考虑费用因素57

1.7展望58

第2章 性能目标和性能组件59

2.1流量:描述单向通信60

2.2改善面向用户的性能67

2.3主机问题72

2.4可用性79

2.5服务等级协议84

2.6展望85

第二部分 技术方案的选择88

第3章 交换机和路由器是如何进行转发的88

3.1路径判定与转发88

3.2输入接口处理过程92

3.3第三层转发97

3.4第二层转发117

3.5混合转发126

3.6产品组件127

3.7产品设计实例131

3.8展望152

第4章 交换机和路由器是如何寻找路径的153

4.1关于量度和代价的观点154

4.2第三层路径原理155

4.3第二层路径167

4.4虚拟局域网(LAN)和仿真局域网(ELAN)174

4.5ATM和帧中继交换机177

4.6展望178

第5章 动态内部路由信息机制179

5.1动态路由选择原理179

5.2使用向量距离的动态路由选择196

5.3使用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的动态路由选择212

5.4展望228

第6章 主机和小型网络转发229

6.1工作组交换229

6.2替代用于子网间通信的路由器231

6.3路由选择包括的主机236

6.4RIP工作负载和会聚245

6.5在小型网络中何时及怎样使用路由选择246

6.6RIP版本2250

第7章 选择路由/交换体系结构254

第三部分 定义体系结构254

7.1现实世界的层次模型255

7.2从边界开始设计路由/交换结构259

7.3分布层体系结构268

7.4核心层及其连接275

7.5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之间的折衷278

7.6路由非IP协议284

7.7对网络互联设备的一般性能要求286

7.8展望291

第8章 组件选择、容错和网络管理292

8.1选择网络产品:预算293

8.2选择网络互联产品3:容错299

8.3管理结构303

8.4配置管理313

8.5记账管理315

8.6性能管理316

8.7安全机制和安全管理317

8.8展望323

第四部分 部署326

第9章 面向连接的交换326

9.1体系结构和平面327

9.2面向连接的WAN交换和企业网络329

9.3域343

9.4面向连接的交换机类型348

9.5虚电路建立355

9.6交换机吞吐量估算356

9.7建立LANE基础结构359

9.8提供服务质量的临时方法366

9.9ATM论坛标准路由选择:IISP370

9.10典型系统371

9.11帧中继互联374

9.12展望374

第10章 无连接的局域网交换376

10.1网络集线器的作用377

10.2网桥和多端口网桥378

10.3园区通信集合380

10.4交换机:网桥的下一代发展381

10.5带宽395

10.6非VLAN交换网络中的容错405

10.7VLAN410

10.8LANE操作423

10.9第二层之上的交换式网络设计和互联设备428

10.10展望433

第11章 单域中的路由选择434

11.1单域路由选择环境435

11.2域的组件440

11.3配置OSPF446

11.4介质问题455

11.5IP功能问题462

11.6路由器关系468

11.7与网络设计有关的OSPF内部473

11.8路由网络中的容错480

11.9展望482

第12章 特殊的和层次化的路由拓扑结构483

12.1关于域0.0.0.0的考虑483

12.2静态和缺省路由的层次484

12.3带域间动态路由汇总的层次结构491

12.4EIGRP496

12.5导入、导出和控制外部路由499

12.6利用残余域控制路由的传播504

12.7打破层次结构511

12.8路由过滤525

12.9多主连接到外部提供商526

12.10主干网的主干网532

12.11展望536

第13章 企业边界的新方法538

第五部分 路由和交换技术的未来538

13.1入口、出口和转发等价类别539

13.2组播信令541

13.3服务质量信令545

13.4可移动性556

13.5直通和标签交换机制560

13.6展望564

第14章 企业核心的新方法565

14.1新核心技术的基础566

14.2OSPF增强572

14.3IS-IS的新趋势:ISNT573

14.4组播路由基础574

14.5组播路由协议580

14.6MPOA588

14.7MANET589

14.8PNNIATM路由589

14.9MPLS5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