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族际关系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族际关系论
  • 罗康隆著 著
  • 出版社: 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 ISBN:7541208191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444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6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族际关系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言:对族际关系的思考1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2

第二节 族际关系的基本内涵15

第三节 族群与其他社会团体的关系20

第四节 研究族际关系的目的和意义24

第二章 族际关系研究的回顾27

第一节 古代人对族际关系的认识27

第二节 文化人类学各学派对族际关系的理解34

第一节 族际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研究领域57

第三章 族际人类学研究方法57

第二节 族际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分支学科61

第三节 跨世纪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思维64

第四节 社会科学面临着挑战69

第五节 挑战面前的文化人类学78

第六节 族际人类学的研究方法82

第四章 族际关系的类型分析89

第一节 族际关系归类的价值89

第二节 族际关系归类的原则92

第三节 族际关系归类的标准95

第四节 族际关系类属分析100

第一节 族际界缘界定的困难性123

第五章 族际关系的局部化与扩大化123

第二节 族际关系的局部化问题135

第三节 族际关系的扩大化问题146

第六章 族际互动中的文化调适152

第一节 文化调适的实质152

第二节 自然作用诱导的文化调适160

第三节 族际作用诱导的文化调适164

第四节 研究族际互动中文化调适的价值和意义172

第一节 文化调适过程研究的艰巨性178

第七章 文化调适的个案分析178

第二节 个案一:由军事冲突诱发的黔中苗族社会生活重构183

第三节 个案二:我国近期政策变动对呼尔其格蒙古文化调适的影响196

第八章 族际作用的耗散重组理论211

第一节 提出耗散重组理论的学术背景211

第二节 族际作用中的耗散重组现象216

第三节 前人对族际作用耗散重组的理解221

第四节 耗散重组现象研究的价值230

第一节 族际作用诱发的耗散重组现象240

第九章 族际作用中的耗散重组效应分析240

第二节 民族文化与族际作用的关系245

第三节 民族文化与自然力作用的关系254

第四节 族际作用力的价值评估257

第十章 族际互动中的文化适应263

第一节 “适应”概念引入文化人类学的历程263

第二节 文化适应的特殊性268

第三节 文化适应的内涵与实质277

第一节 族际互动的内涵297

第十一章 族际互动与族际关系透视297

第二节 族际互动与族际关系的调适301

第三节 族际互动网络与族际关系的发展趋势309

第十二章 文化互动与族际关系模式319

第一节 文化互动与族际关系的区别和联系319

第二节 文化互动链与族际关系链324

第三节 文化互动圈与族际关系圈330

第四节 文化互动层与族际关系层337

第五节 “文化圈”、“文化层”与“族际圈”、“族际层”概念的区别与联系341

第一节 文化重构的内涵347

第十三章 族际互动与文化重构347

第二节 文化重构的基本方式359

第三节 文化重构的非常规现象373

第十四章 族际关系的多样性与人类未来379

第一节 人类未来的前途何在379

第二节 族际关系的多样性与未来的经济秩序384

第三节 族际关系的多样性与未来的资源利用393

第四节 族际关系的多样性与未来的生存环境400

第五节 族际关系的多样性与未来的人口问题405

第一节 非线性思维的客观实在性409

第十五章 非线性思维与21世纪409

第二节 21世纪的研究方法需要非线性思维413

第三节 自然资源利用接近临界点需要导入非线性思维415

第四节 族际关系的复杂化需要导入非线性思维420

第五节 世界多极化必将导入非线性思维422

第六节 文化人类学可以优先接受非线性思维427

附录一 个例索引434

附录二 参考书目436

后记4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