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洋钻探与中国地球科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洋钻探与中国地球科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3/34325301.jpg)
- 金性春,周祖翼,汪品先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816622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349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洋钻探与中国地球科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大洋钻探的由来和发展1
1.1 莫霍计划及其夭折1
1.2 从长岩芯计划到深海钻探计划4
1.3 深海钻探计划科学成就概览7
1.3.1 验证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学说8
1.3.2 初始大西洋与特提斯洋10
1.3.3 地中海深海钻探13
1.3.4 钻探太平洋边缘的俯冲带15
1.3.5 东经九十度海岭的钻探与印度快速北移17
1.3.6 南极海域的钻探与新生代变冷过程20
1.3.7 钻探天皇海岭,验证热点假说24
1.3.8 钻探洋壳基底火成岩27
1.3.9 白垩纪黑色页岩及其他发现30
1.4.1 从大洋边缘钻探计划到大洋钻探计划33
1.4 大洋钻探计划的提出33
1.4.2 “JOIDES·决心”号钻探船与高、新技术34
1.5 大洋钻探计划的学术目标36
1.5.1 地壳与上地幔的成分和结构38
1.5.2 岩石圈的运动学、动力学和形变作用40
1.5.3 岩石圈内的流体循环与全球地球化学平衡42
1.5.4 大洋与气候变化的原因与效应43
1.5.5 全球海平面变动史44
1.5.6 生物圈的演化过程45
1.6 大洋钻探计划头十年航次简况46
2.大洋钻探计划的组织与运作方式53
2.1 大洋钻探计划(ODP)的管理、运作与科学咨询方式53
2.2 从井位建议书到实施钻探过程中的ODP管理方式59
2.2.1 井位建议书59
2.2.2 井位建议书的评审60
2.2.3 ODP航次科学家的遴选61
2.3 各国参加ODP的组织机构与运作方式62
2.3.1 英国62
2.3.2 日本63
2.3.3 法国63
2.3.4 德国64
2.3.5 欧洲科学基金会64
2.3.6 加拿大-澳大利亚联合体64
2.4 ODP与其他国际性研究项目的合作模式65
3.古环境研究67
3.1 高分辨率地层学67
3.1.1 取芯和录井的新技术67
3.1.2 “1995地质年代表”与轨道周期69
3.2 全球气候变化77
3.2.1 引言77
3.2.2 从“温室”到“冰室”的地球79
3.2.3 新生代变冷的原因之争99
3.2.4 大气环流与季风演变104
3.3 沉积作用的演变117
3.3.1 沉积速率与剥蚀作用117
3.3.2 大洋水化学与沉积作用121
3.4 生物圈演变与碳循环129
3.4.1 大洋钻探中的生物圈研究129
3.4.2 生物演化与环境变迁131
3.4.3 大洋生产力与碳循环138
3.5 海平面变化145
3.5.1 大洋钻探中的海平面研究145
3.5.2 海平面研究专题航次149
4.板块构造与西太平洋构造研究153
4.1 大洋中脊及其分段性153
4.1.1 快速扩张脊与慢速扩张脊153
4.1.2 前展性裂谷155
4.1.3 重叠扩张中心158
4.2 非火山型被动边缘与火山型被动边缘160
4.2.1 被动大陆边缘的三种类型161
4.2.2 非火山型边缘163
4.2.3 火山型边缘167
4.3 俯冲增生与俯冲侵蚀171
4.3.1 俯冲增生171
4.3.2 沉积物俯冲175
4.3.3 俯冲侵蚀176
4.4 西太平洋边缘海与岛弧海沟系181
4.4.1 概述181
4.4.2 菲律宾海的扩张演化史与岛弧的周期性分裂183
4.4.3 马里亚纳岛弧(及俯冲带)的形成和初始岛弧火山活动187
4.4.4 日本海的沉降-隆升和张开-关闭史193
4.4.5 日本海东缘的新板块边界与中国东部应力场202
4.5 中国海大洋钻探的学术目标205
4.5.1 冲绳海槽:全球研究陆壳分裂的关键性地区207
4.5.2 南海海盆:扩张演化过程及弧陆碰撞作用216
5.大洋岩石圈223
5.1 ODP的岩石圈研究224
5.2 大洋岩石圈的成分与结构227
5.2.1 经过8次重复钻进的504B孔228
5.2.2 洋壳剖面的分段取样232
5.2.3 蛇绿岩套234
5.3 大洋中脊的岩桨作用236
5.4 大洋中脊的热液作用241
5.5 巨大的火成活动区248
5.5.1 巨大火成活动区的基本特征248
5.5.2 巨大火成活动引起的后果250
5.5.3 ODP对巨大火成活动区的研究251
5.6 会聚边缘的流体地质作用257
5.6.1 增生楔的物质平衡258
5.6.2 流体的地球化学成分263
5.6.3 泥火山264
5.6.4 俯冲带中的卤水265
6.新世纪的大洋钻探266
6.1 ODP长远规划266
6.1.1 资助费用不断增加266
6.1.2 参加成员将不断增加268
6.1.3 与其他国际学术计划之间的合作将日益加强269
6.1.4 多种钻井平台共同进行大洋钻探269
6.2 ODP确定的新世纪大洋钻探学术目标270
6.2.1 地球环境动力学270
6.2.2 地球内部动力学271
6.3.1 钻探技术272
6.3 新世纪的大洋钻探技术272
6.3.2 取芯技术274
6.3.3 井下和船上技术275
6.4 OD21——日本提出新世纪大洋钻探计划276
6.4.1 OD21的出台背景276
6.4.2 OD21确立的21世纪大洋钻探学术目标276
参考文献279
附录A DSDP/ODP航次一览293
附录B 西太平洋的大洋钻探296
B1 大洋钻探六进西太平洋(引言)296
B2 苏禄海和苏拉威西海(ODP第124航次)301
B3 日本海(第127、128航次)308
B4 小笠原/马里亚纳海区(第125、126航次)314
B5 EXMOUTH海台(第122航次)329
B6 翁通-爪哇海台(130航次)335
B7 日本南海海槽(第131航次)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