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先进复合材料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先进复合材料手册
  • 赵渠森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12085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873页
  • 文件大小:226MB
  • 文件页数:1904页
  • 主题词:复合材料-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先进复合材料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材料篇2

第1章 树脂基体2

1.1 高性能环氧树脂2

1.1.1 耐热、低吸湿环氧树脂2

1.1.2 反应型共混改性、链接反应改性环氧树脂体系6

1.1.3 耐热环氧树脂14

1.1.4 耐湿性环氧树脂30

1.1.5 低应力环氧33

1.1.6 高韧性环氧33

1.1.7 新型阻燃环氧树脂和阻燃固化剂34

1.2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40

1.2.1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40

1.2.2 双马来酰亚胺复合材料性能71

1.3 聚酰亚胺树脂92

1.3.1 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93

1.3.2 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108

1.3.3 应用112

1.4 芳基乙炔树脂113

1.4.1 芳基乙炔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113

1.4.2 芳基乙炔单体114

1.4.3 芳基乙炔聚合物116

1.4.4 芳基乙炔聚合物的热解过程121

1.4.5 芳基乙炔聚合物的炭化过程127

1.4.6 芳基乙炔聚合物碳纤维复合材料131

1.4.7 芳基乙炔聚合物/玻纤复合材料135

1.4.8 芳基乙炔聚合物及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137

1.5 酚醛树脂141

1.5.1 酚醛树脂的合成和固化141

1.5.2 酚醛树脂生产方法145

1.5.3 酚醛树脂的检验指标147

1.5.4 酚醛树脂化学结构的分析方法148

1.5.5 酚醛树脂复合材料150

1.5.6 改性酚醛树脂152

1.5.7 国内主要生产厂家和研究单位156

1.5.8 高残碳酚醛树脂157

1.6 乙烯基树脂163

1.6.1 乙烯基树脂的合成与结构163

1.6.2 乙烯基树脂性能与应用173

1.6.3 乙烯基树脂应用实践184

1.7 热塑性树脂190

1.7.1 聚醚醚酮(PEEK)190

1.7.2 聚醚砜树脂(PES)197

1.7.2 聚醚砜树脂(PES)197

1.7.3 PPS199

1.7.4 K-IIpolymer199

1.8 BT树脂201

1.8.1 BT树脂的合成201

1.8.2 BT树脂的性能特征209

1.8.3 BT树脂的应用212

1.9 聚氨酯树脂216

1.9.1 反应注射成形217

1.9.2 反应注射成形原料选择218

1.9.3 聚氨酯RIM、RRIM及SRIM的制备227

1.9.4 聚氨酯RIM机械245

1.9.5 聚氨酯RIM材料的应用248

1.10 热固性树脂增韧机理251

1.10.1 高分子材料破坏及增韧的基本原理252

1.10.2 高分子材料韧性的测试255

1.10.3 高分子材料增韧机理的基本模式256

1.10.4 热固性树脂的增韧258

1.10.5 热固性树脂的增韧机理265

1.10.6 热塑性塑料的增韧机理270

第2章 增强体275

2.1 碳纤维275

2.1.1 碳纤维的分类275

2.1.2 碳纤维的生产方法276

2.1.3 碳纤维的结构283

2.1.4 碳纤维的性质284

2.2 硼纤维299

2.2.1 硼纤维299

2.2.2 复合工艺311

2.2.3 材料性能317

2.2.4 特殊的成形技术与工程应用331

2.3 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芳纶)345

2.3.1 对位芳纶的结构和性质345

2.3.2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PPTA纤维)346

2.3.3 芳纶新用途355

2.4 高性能玻璃纤维357

2.4.1 高性能玻璃纤维材料性能357

2.4.2 先进复合材料用玻璃纤维362

2.5 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371

2.5.1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的制备371

2.5.2 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的影响因素372

2.5.3 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的基本特性373

2.5.4 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的主要用途375

2.6 晶须增强体377

2.6.1 新晶须材料377

2.6.2 碳化硅晶须386

2.7 碳化硅纤维和氮化硅纤维392

2.7.1 碳化硅纤维392

2.7.2 氮化硅纤维398

第3章 结构复合材料405

3.1 树脂基复合材料405

3.1.1 原材料405

3.1.2 制造技术418

3.1.3 复合材料应用的一些支持技术426

3.2 金属基复合材料428

3.2.1 金属基复合材料结构429

3.2.2 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界面435

3.2.3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452

3.2.4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473

3.2.5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479

3.3 陶瓷基复合材料487

3.3.1 陶瓷基复合材料成形工艺487

3.3.2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性能513

3.3.3 陶瓷基复合材料性能改进535

3.4 碳/碳复合材料546

3.4.1 碳/碳复合材料的关键技术546

3.4.2 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560

3.5 金属/聚合物混杂复合材料590

3.5.1 原材料590

3.5.2 制备591

3.5.3 混杂复合材料的性能592

3.5.4 混杂复合材料的应用599

3.5.5 混杂复合材料结构的修理601

第4章 新型复合材料604

4.1 功能复合材料604

4.1.1 透微波与透光复合材料604

4.1.2 吸波复合材料607

4.1.3 梯度功能复合材料610

4.1.4 其他功能复合材料612

4.2 智能复合材料613

4.2.1 智能复合材料的结构613

4.2.2 智能复合材料结构中的功能元件615

4.2.3 智能复合材料结构的研究内容与展望619

4.3 隐身复合材料623

4.3.1 隐身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原理624

4.3.2 隐身材料结构形式与优化设计630

4.3.3 隐身复合材料及应用645

4.4 复合材料防弹装甲660

4.4.1 轻质复合装甲组份材料特性与复合工艺660

4.4.2 复合材料装甲弹道性能表征与估算方法664

4.4.3 弹道性能影响因素666

4.4.4 复合材料装甲设计方法667

4.5 纳米复合材料669

4.5.1 蒙脱土的结构、性能与改性670

4.5.2 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结构表征674

4.5.3 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应用677

4.6 混杂纤维复合材料681

4.6.1 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技术681

4.6.2 混杂复合材料性能689

4.7 生物医用复合材料696

4.7.1 生物医用复合材料696

4.7.2 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701

4.7.3 人工脏器用生物医用复合材料706

4.7.4 齿科用生物医用复合材料711

4.7.5 骨科用生物医用复合材料714

第2篇 设计与性能篇724

第5章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724

5.1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原理与方法724

5.1.1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概念与设计特殊考虑724

5.1.2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原则与设计分析要求727

5.1.3 设计选材与设计许用值确定729

5.1.4 层合板设计-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732

5.1.5 连接设计740

5.1.6 结构可修理性设计742

5.1.7 雷电与静电防护设计745

5.1.8 环境防护设计746

5.2 典型结构件设计747

5.2.1 壁板类结构件设计747

5.2.2 梁(墙)类结构件设计756

5.2.3 隔框、肋类构件设计761

5.2.4 结构件设计专题763

5.2.5 结构件制造工艺与质量控制767

5.3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实例772

5.3.1 复合材料飞机结构设计目标与设计要求772

5.3.2 飞机使用环境782

5.3.3 安定面结构设计787

5.3.4 全动翼面结构设计792

5.3.5 操纵面结构设计794

5.3.6 机翼结构设计795

5.3.7 机身结构设计800

5.3.8 隐身设计技术806

5.4 复合材料旋翼系统结构设计808

5.4.1 旋翼系统功能与受力特点808

5.4.2 复合材料旋翼桨叶结构设计808

5.4.3 新型先进的桨毂构型及其结构设计824

5.5 复合材料(复合材粉/金属混合)结构验证试验技术832

5.5.1 复合材料结构验证试验的原则、方法和依据832

5.5.2 载荷及环境模拟要求834

5.5.3 初始设计试验要求837

5.5.4 设计研制的试验要求838

5.5.5 全尺寸复合材料(或混合)结构的验证试验839

5.5.6 结构验证试验的无损检测(NDI)大纲842

5.5.7 验证实例845

6.1.1 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弹性和强度849

6.1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849

第6章 性能849

6.1.2 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弹性特性864

6.1.3 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弹性特性和强度869

6.1.4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弹性特性和强度870

6.1.5 复合材料的界面力学性能871

6.1.6 复合材料的疲劳872

6.1.7 复合材料的蠕变性能874

6.1.8 复合材料在高应变速率下的力学性能876

6.2 复合材料物理特性878

6.2.1 碳增强体物理性能878

6.2.2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性能916

6.3 复合材料界面925

6.3.1 增强纤维的表面处理926

6.3.2 复合材料界面的控制935

6.3.3 界面表征938

6.3.4 界面残留应力的表征944

6.3.5 复合材料界面微观力学研究946

6.3.6 碳/碳复合材料的界面948

6.3.7 电子束固化复合材料界面及纳米复合材料界面研究简介951

6.4 复合材料失效分析954

6.4.1 复合材料失效分析依据和方法954

6.4.2 复合材料失效类型955

6.4.3 环境条件下的失效957

6.4.4 复合材料失效预测和预防959

6.4.5 复合材料典型断口图961

第3篇 制造技术篇969

第7章 通用制造技术969

7.1 成形要点969

7.1.1 聚合物成形基本原理969

7.1.2 成形选择原则969

7.2 金属模具979

7.2.1 模具材料的选择979

7.2.2 模具的结构形式981

7.2.3 模具制造技术路线确定991

7.2.4 模具加工993

7.2.5 模具使用994

7.2.6 模具的保管与维护995

7.2.7 模具修理995

7.3 复合材料模具996

7.3.1 特点996

7.3.2 材料997

7.3.3 典型结构999

7.3.4 典型工艺规范1001

7.4 复合材料固化变形1004

7.4.1 固化变形的分类1005

7.4.2 铺层取向误差引起的固化变形1005

7.4.3 材料非同步固化引起的固化变形1007

7.4.4 回弹变形1008

7.4.5 非对称铺层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变形计算1009

7.4.6 基体树脂粘弹性对固化变形的影响作用1017

7.5.1 紧固件及其制造工艺1018

7.4.7 固化变形问题的研究方向1018

7.5 机械连接技术1018

7.5.2 复合材料制孔工艺1045

7.5.3 复合材料机械连接工艺1056

7.6 胶接技术1077

7.6.1 胶接技术特点1077

7.6.2 胶接接头设计1078

7.6.3 胶接材料1082

7.6.4 复合材料胶接工艺1092

7.6.5 胶接质量控制及检测1099

7.6.6 典型结构件胶接1101

7.6.7 复合材料胶接技术展望1104

7.7 织物预制件1105

7.7.1 机织物1105

7.7.2 针织织物1108

7.7.3 编织织物1112

7.7.4 复合材料的纺织预制件的性能简介1130

7.8 数字化制造技术1132

7.8.1 复合材料计算机辅助工程环境1133

7.8.2 预浸料自动下料1136

7.8.3 激光投影系统1139

7.8.4 纤维束铺放1140

7.9 复合材料制造并行工程1141

7.9.1 并行工程的本质1143

7.9.2 并行工程的具体特征1143

7.9.3 并行工程实施的总体框架1144

7.9.4 复合材料构件研制并行工程应用研究1145

7.10 计算机技术的辅助应用1154

7.10.1 层合结构的优化设计系统1155

7.10.2 成形工艺过程的计算机模拟1155

7.10.3 复合材料设计/制造中计算机专家系统的应用1163

7.10.4 零件的数字化生产技术1171

7.10.5 复合材料零件维修的分析工具1173

8.1 预浸料制备1177

8.1.1 对预浸料的基本要求1177

第8章 制造方法1177

8.1.2 预浸料的制备工艺1180

8.1.3 预浸料的质量控制1187

8.1.4 预浸料的类型和性能1189

8.1.5 典型预浸料和性能1194

8.1.6 预浸料技术的产品1200

8.2 热压罐成形工艺1206

8.2.1 热压罐1207

8.2.2 成形材料1210

8.2.3 成形模具1212

8.2.4 条件保障1214

8.2.5 热压罐成形件纤维含量Vf/Wf、厚度H、质量G计算及其控制方法1216

8.2.6 热压罐成形工艺成形方案及模具技术的确定1227

8.2.7 热压罐成形中固化规范的确定1233

8.2.8 热压罐成形工艺过程1236

8.2.9 典型构件的热压罐成形技术1238

8.3.2 模压料1247

8.3 模压成形工艺1247

8.3.1 模压成形工艺的分类1247

8.3.3 模压成形工艺1252

8.3.4 典型模压制品的基本性能1258

8.3.5 模压制品设计与成形压模1259

8.3.6 液压机1267

8.3.7 典型制品模压工艺设计示例1270

8.4 复合材料/芳纶纸蜂窝结构制造1272

8.4.1 复合材料/芳纶纸蜂窝结构1272

8.4.2 共固化制造工艺1272

8.4.3 二次胶接制造工艺1274

8.5 缠绕工艺与设备1280

8.5.1 缠绕工艺1280

8.5.2 纤维缠绕设备及其功能1297

8.6 纤维铺放1302

8.6.2 设备系统介绍1303

8.6.1 纤维铺放的特点1303

8.6.3 纤维铺放与纤维缠绕1304

8.6.4 纤维铺放和带铺放1306

8.6.5 纤维铺放技术的应用1307

8.7 层压工艺1309

8.7.1 胶布的制备1309

8.7.2 层压工艺步骤1318

8.8 拉挤成形工艺1325

8.8.1 成形工艺和设备1325

8.8.2 制品设计与模具1334

8.8.3 拉挤成形用原材料1338

8.8.4 质量控制与缺陷分析1345

8.8.5 拉挤型材的后加工1347

8.8.6 常见拉挤型材规格及公差标准1348

8.9 离心浇铸成形工艺1356

8.9.1 离心浇铸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夹砂管道工艺原理及管壁结构构成1356

8.9.2 离心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夹砂管道用原材料1357

8.9.3 离心成形设备及工艺1358

8.9.4 质量控制1360

8.9.5 离心浇铸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夹砂管道的性能和应用1363

8.10 RTM、RFI工艺1364

8.10.1 原材料1364

8.10.2 预制件(Preform)技术1373

8.10.3 复合材料缝纫技术1376

8.10.4 RTM技术1377

8.10.5 RFI技术1387

8.10.6 缝纫/RTM、RFI复合材料性能1388

8.10.7 RTM、RFI复合材料构件常见缺陷1397

8.11 LCM工艺1398

8.11.1 原理综述1399

8.11.2 渗透率基础理论1400

8.11.3 树脂化学流变特性1407

8.11.4 LCM工艺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1413

8.11.5 模拟实例1419

8.12 VARI工艺1424

8.12.1 VARI介绍1424

8.12.2 VARI难点1426

8.12.3 VARI成形工艺1426

8.12.4 VARI专用基体树脂1429

8.12.5 国外情况1431

8.13 电子束固化技术1434

8.13.1 电子束固化1434

8.13.2 树脂基复合材料电子束固化的特点1434

8.13.3 固化反应机理和引发剂1435

8.13.4 树脂基体1436

8.13.5 设备1437

8.13.6 条件保障和工艺1438

8.13.7 电子束固化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存在的问题1440

8.13.8 应用与发展1442

8.14 光固化技术1444

8.14.1 光聚合反应1445

8.14.2 光聚合反应的基本原料1446

8.14.3 光引发阳离子聚合1458

8.14.4 光固化反应的影响因素1460

8.14.5 光固化产品配方举例及性能1462

8.15 蜂窝芯材制造及专用设备1466

8.15.1 胶接蜂窝芯材1466

8.15.2 铝蜂窝芯材制造1469

8.15.3 芳纶纸蜂窝芯材制造1472

8.15.5 蜂窝芯材标准与试验1473

8.15.4 玻璃布蜂窝芯材制造1473

8.15.6 铝箔表面处理设备1475

8.15.7 蜂窝芯条胶涂敷设备1476

8.15.8 蜂窝叠层板固化设备1477

8.15.9 蜂窝叠层板分切设备1479

8.15.10 蜂窝块锯切机1480

8.15.11 蜂窝拉伸设备1481

8.16 修补技术1482

8.15.12 蜂窝块浸渍、定形设备1482

8.16.2 对损伤的评价1483

8.16.1 修补原则1483

8.16.3 修补用材料体系1486

8.16.4 修补方法1486

8.16.5 一般结构的修补流程1490

8.16.6 主要修补工具与设备1493

8.16.7 常见损伤的几种典型修补办法1495

8.16.8 修补试验研究1499

第9章 质量控制1503

9.1 固化监控1503

9.1.1 固化监控技术希望解决的主要问题1503

9.1.2 采用介电传感器的固化监控技术1504

9.1.3 采用光纤传感器的固化监控技术1507

9.1.4 固化过程在线监控系统的组成1507

9.1.5 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热压罐固化过程在线控制的基本原则1509

9.2 无损检测1511

9.1.6 采用固化监控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1511

9.2.1 无损检测特点与缺陷分析1512

9.2.2 目视检测1522

9.2.3 敲击法检测1522

9.2.4 阻抗法1523

9.2.5 超声检测1523

9.2.6 射线检测1526

9.2.7 声发射检测1527

9.2.8 全息干涉法检测1528

9.2.9 无损检测新技术1529

9.2.10 自动化检测技术1531

9.2.11 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1532

9.3 无损检测与验收标准1534

9.3.1 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标准1534

9.3.2 复合材料验收标准1536

10.1 在航空航天上的应用1541

10.1.1 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上的应用状况1541

第10章 先进复合材料在军品中的应用1541

第4篇 应用篇1541

10.1.2 航空航天用先进复合材料的特点1544

10.1.3 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上的应用1546

10.2 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1559

10.2.1 复合材料在发动机上的应用实例1560

10.2.2 复合材料外涵道的发展方向1562

10.3 在兵器上的应用1563

10.3.1 在坦克装甲车辆上的应用1564

10.3.2 在弹药上的应用1569

10.3.3 在火炮上的应用1575

10.3.4 在枪械上的应用1579

10.3.5 在装甲防护上的应用1581

10.4 在船舶工业中的应用1592

10.4.1 船舶复合材料原材料1593

10.4.2 船舶纤维复合材料的成形1607

10.4.3 纤维复合材料的连接、机械加工、修补和成形安全措施1612

10.4.4 用纤维复合材料建造船舶结构典型实例1614

第11章 先进复合材料在民品中的应用1618

11.1 在机电工业中的应用1618

11.1.1 通用机械设备零部件1618

11.1.2 复合材料压力容器1633

11.1.3 复合材料密封件1633

11.1.4 复合材料永磁体1634

11.1.5 复合材料电器设备零件1634

11.2.1 复合材料汽车壳体1641

11.2 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1641

11.2.2 复合材料汽车发动机零部件1643

11.2.3 环保能源车采用的复合材料构件1645

11.2.4 复合材料新概念车1646

11.2.5 绿色复合材料1646

11.2.6 先进的复合材料工艺技术1647

11.2.7 新型的复合材料汽车构件1651

11.3 在土建工程中的应用1653

11.3.1 复合材料增强混凝土结构1654

11.3.2 纤维增强聚合物(FRP)约束混凝土组合结构1658

11.3.3 全复合材料结构1668

11.3.4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夹砂管1671

11.4 在风力发电机上的应用1685

11.4.1 复合材料在风力发电机叶片上的应用1687

11.4.2 叶片的原材料体系1690

11.4.3 成形技术1698

11.4.4 叶片的防雷击保护1700

11.4.5 复合材料在风力发电应用中应突破的问题1700

11.5 在基础设施补强中的应用1701

11.5.1 材料1701

11.5.2 设计1706

11.5.3 施工工艺1712

11.5.4 工程实例1713

11.6 在气瓶中的应用1716

11.6.1 复合材料气瓶的形状结构及分类1717

11.6.2 复合材料气瓶的内衬1718

11.6.3 复合材料气瓶用原材料1722

11.6.4 复合材料气瓶的缠绕规律1723

11.6.5 复合材料气瓶的强度设计1724

11.6.6 复合材料气瓶制造工艺1727

11.6.7 缠绕成形工艺设计1728

11.7 在体育用品中的应用1732

11.7.1 典型产品分析1732

11.7.2 体育用品用原材料(市售)1736

11.7.3 杆类成形工艺1738

11.8 在储能飞轮中的应用1741

11.8.1 飞轮储能系统设计1742

11.8.2 复合材料飞轮转子的运转实验1744

11.8.3 复合材料储能飞轮系统的工业应用1745

11.9 在冶炼工业中的应用1750

11.9.1 复合材料动力波洗涤器1750

11.9.2 复合材料电除雾器1756

11.9.3 动力波/电除雾器系统1758

11.9.4 其他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防腐设备在冶炼中的应用1759

第5篇 附录篇1762

附录A 复合材料标准目录及强度测试要点1762

A.1 复合材料标准目录1762

A.1.1 树脂基体标准1762

A.1.2 纤维标准1762

A.1.3 预浸料标准1762

A.1.4 层合板标准1762

A.1.5 蜂窝和夹层结构标准1764

A.1.6 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标准1764

A.1.7 非金属材料燃烧性能标准1765

A.1.8 纤维增强塑料电性能标准1765

A.1.9 拉挤型材标准1765

A.2 测试方法要点1765

A.2.1 试样制备与试样状态调节1765

A.2.2 静态力学性能试验1766

A.2.3 韧性性能试验1774

A.2.4 疲劳性能试验1779

附录B 性能数据1783

B.1 预浸料性能1783

B.1.1 树脂含量1783

B.1.2 挥发份含量1783

B.1.3 粘性1783

B.1.4 树脂的流动度1783

B.1.5 凝胶时间1784

B.2 层合板性能1784

B.2.1 层合板的物理性能1784

B.2.2 层合板的力学性能1785

B.3 复合材料夹层结构用Nomax蜂窝力学性能1796

B.4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1798

B.5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1801

B.6 碳/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1803

附录C 辅助材料1804

D.1.2 脂肪族二无酸酯类增塑剂1817

D.1.1 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1817

附录D 用于树脂体系的添加剂1817

D.1 增塑剂1817

D.1.3 磷酸酯类增塑剂1822

D.1.4 环氧脂肪酸酯增塑剂1823

D.1.5 聚酯类和偏苯三酸酯类增塑剂1824

D.1.6 其他增塑剂1825

D.2.1 聚氯乙烯的热降解与稳定化1826

D.2.2 聚氯乙烯稳定剂的类别1826

D.2 热稳定剂1826

D.3 抗氧剂1831

D.3.1 主抗氧剂1831

D.3.2 辅助抗氧剂1834

D.3.3 金属纯化剂1835

D.4 光稳定剂1837

D.4.1 紫外线吸收剂1837

D.4.2 能量转移剂(猝灭剂)(Quencher)1839

D.4.3 自由基捕获剂(Radical trap)1840

D.5.1 阻燃机理1843

D.5 阻燃剂1843

D.5.2 添加型阻燃剂1844

D.5.3 反应型阻燃剂1846

D.6 发泡剂1848

D.6.1 物理发泡剂1848

D.6.2 化学发泡剂1851

D.6.3 发泡助剂1854

D.7 抗静电剂1854

D.7.1 阳离子型抗静电剂1854

D.7.2 阴离子型抗静电剂1855

D.7.3 非离子型抗静电剂1855

4.7.4 两性离子型抗静电剂1856

D.8 偶联剂1857

D.8.1 硅烷偶联剂(Silane coupling agent)1857

D.8.2 钛酸酯偶联剂(Titanate coupling agent)1860

附录E 常用计量单位换算表1864

附录F 部分英文缩写字义18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