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技项目评价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技项目评价方法](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4318836.jpg)
- 王凭慧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22569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05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19页
- 主题词:科研项目-项目评价-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科技项目评价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引论1
1.1 科学与技术1
1.1.1 科学的含义2
1.1.2 技术的含义4
1.1.3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5
1.1.4 科学与技术的差异7
1.1.5 科学与技术的社会功能10
1.2 项目与项目管理12
1.2.1 项目的含义及特征12
1.2.2 项目管理14
1.3 科技项目评价的研究方法17
第2章 科技项目评价综述20
2.1 科技项目评价的基本概念20
2.1.1 评价与决策20
2.1.2 评价与量化22
2.2 科技项目评价与项目周期25
2.3 科技项目评价的基本思路28
2.3.1 评价的原则28
2.3.2 评价的步骤29
2.4 科技项目评价的沿革与发展32
2.4.1 国外研究进展综述32
2.4.2 国内研究进展综述34
第3章 科技项目评价的一般方法论36
3.1 科技项目评价指标体系36
3.1.1 指标体系分类36
3.1.2 指标体系的确定原则37
3.1.3 指标体系的建立程序39
3.2 科技项目评价方法49
3.2.1 同行评议法49
3.2.2 NGT法与Delphi法50
3.2.3 层次分析法51
3.2.4 模糊综合评判法51
3.2.5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进行评价54
3.2.6 经济评价法55
3.2.7 灰色评价法55
3.2.8 物元分析法55
3.2.9 不定性评价与决策55
3.2.10 多属性评价57
3.3 科技项目评价数学模型58
3.3.1 项目评价数学建模的一般过程58
3.3.2 项目评价中的常用模型60
3.3.3 建立项目评价数学模型的实际步骤61
3.3.4 建立评价数学模型的几点认识62
3.4 计算机辅助评价系统63
3.4.1 CAES的开发原则64
3.4.2 CAES的基本功能65
3.4.3 CAES的实现67
第4章 科技项目前评价69
4.1 项目前评价的主要内容69
4.1.1 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70
4.1.2 一般项目前评价的指标体系71
4.1.3 科技项目前评价的主要内容76
4.2 项目前评价的主要方法与程序78
4.2.1 项目前评价的主要方法78
4.2.2 项目前评价的基本程序82
4.2.3 前评价的基本程序示例84
4.3 科技项目评价专家的选择86
4.3.1 选择标准86
4.3.2 选择专家的数学模型88
4.3.3 专家选择系统分析94
4.4 科技项目前评价案例98
4.4.1 指标体系结构的确定99
4.4.2 同行专家评价结果统计102
4.4.3 评价结果分析103
4.5 前评价中的“非共识”问题103
4.5.1 “非共识”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104
4.5.2 “非共识”的一般处理原则107
第5章 科技项目中评价109
5.1 指标体系的构建110
5.1.1 指标体系结构111
5.1.2 指标体系的内涵及标度设计113
5.1.3 指标权重的确定116
5.2 模糊综合评判117
5.2.1 基本模型117
5.2.2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应用122
5.3 系统聚类125
5.3.1 聚类测度分析127
5.3.2 系统聚类方法128
5.3.3 聚类分析129
5.4 因子分析129
5.4.1 基本模型130
5.4.2 求解步骤131
5.5 科技项目中评价案例135
5.5.1 基本情况135
5.5.2 数据获取137
5.5.3 数据预处理141
5.5.4 模糊综合评判向量的计算142
5.5.5 聚类分析145
5.5.6 因子分析146
第6章 科技项目后评价154
6.1 科技项目后评价的概念154
6.1.1 科技项目后评价的含义及作用154
6.1.2 后评价与前评价中评价的区别155
6.2 科技项目实施效果评价156
6.2.1 逻辑框架的基本模型157
6.2.2 项目成功度评价160
6.2.3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163
6.2.4 项目效益评价中的其他方法168
6.3 科技项目跟踪评价172
6.3.1 科技项目跟踪评价指标体系173
6.3.2 面向项目跟踪评价的综合评价方法174
6.4 科技项目独立后评价176
6.4.1 独立后评价的主要内容176
6.4.2 独立后评价的主要步骤181
6.4.3 资料收集183
6.4.4 独立后评价报告186
6.5 科技项目后评价案例188
6.5.1 指标体系的构建189
6.5.2 评价程序190
第7章 科技项目技术风险评价194
7.1.1 技术风险及其特点195
7.1 技术风险评价的基本概念195
7.1.2 技术风险管理197
7.2 技术风险识别与预测199
7.2.1 技术风险识别199
7.2.2 技术风险预测201
7.3 技术风险评价203
7.3.1 技术风险评价的一般原则203
7.3.2 技术风险评价的特点206
7.4 技术风险控制208
7.5 科技项目技术风险评价208
7.5.1 技术风险评价指标体系209
7.5.2 技术风险评价程序210
7.5.3 技术风险评价方法212
7.5.4 技术风险评价案例212
7.6 技术风险分析219
7.6.1 敏感性分析221
7.6.2 概率分析223
7.7 不确定性分析225
7.7.1 Dempster-Shafer证据推理理论225
7.7.2 决策模型227
7.7.3 技术风险分析案例230
第8章 科技项目评价规范化232
8.1.1 项目监测信息和指标体系233
8.1 信息规范化233
8.1.2 项目监测信息系统236
8.2 管理岗位/部门规范化238
8.2.1 岗位规范化238
8.2.2 部门规范化239
8.2.3 系统规范化240
8.2.4 决策与预测规范化240
8.3 评价过程的规范化242
8.3.1 前评价过程242
8.3.2 中评价过程244
8.3.3 后评价过程245
8.4 评价过程的自动化246
8.4.1 工作过程247
8.4.2 Agent249
8.4.3 基于Agent的评价过程控制250
8.4.4 ABS框架分析250
第9章 科技项目评价软件系统253
9.1 科技项目管理系统总体分析253
9.2 科技项目评价的软件实现255
9.2.1 两级模型的可重用结构及工作流程256
9.2.2 两级模型库及其管理260
9.2.3 基于知识的关系化表示及管理261
9.3.1 系统总体分析263
9.3 协同评价系统分析263
9.3.2 建模框架分析265
9.3.3 智能决策支持平台270
参考文献275
附录276
附录A72个子专题的模糊评价矩阵数据276
附录B第一类子专题因子分析的原始数据294
附录C第一类子专题指标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R296
附录E第一类子专题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向量表297
附录F第一类子专题因子载荷矩阵297
附录D第一类子专题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297
附录G第二类子专题因子分析的原始数据298
附录H第二类子专题因子分析的相关系数矩阵300
附录I第二类子专题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301
附录J第二类子专题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向量表301
附录K第二类子专题因子载荷矩阵302
附录L第三类子专题因子分析的原始数据302
附录M第三类子专题因子分析的相关系数矩阵303
附录N第三类子专题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304
附录O第三类子专题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向量表305
附录P第三类子专题因子载荷矩阵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