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下
  • 郭英德,过常宝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7220063679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759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774页
  • 主题词:文学史-中国-古代-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宋型文化与宋型文学1

第一节宋型文学的定型与转型2

第二节文官政治与士人风范12

第三节三教融通与理性精神17

第四节文化普及与文学传播24

第五节游艺享乐与文采风流28

第二章诗歌的革新与重构37

第一节宋唐三体38

第二节宋调发硎42

第三节荆公体和东坡体49

第四节山谷体56

第五节江西新变60

第六节放翁体65

第七节唐风渐起70

第三章文章的承袭与新变81

第一节尚骈与崇散82

第二节文风丕变85

第三节平易委婉88

第四节文道合一92

第五节群英荟萃96

第六节动乱之文102

第七节理学文章104

第四章词的创辟与鼎盛112

第一节慢词新声113

第二节令词衍变118

第三节以诗为词124

第四节超旷悲慨128

第五节伤心之词132

第六节清工雅词137

第七节南渡悲歌144

第八节雄奇豪放148

第九节清雅高韵155

第一章南北文化与雅俗文学163

第一节从南北对峙到南北融合163

第二节民族关系与文学风貌168

第三节理学独尊与兼收并蓄172

第四节文化渗透与雅俗共赏174

第二章诗文词的承前启后180

第一节江湖诗风180

第二节沧桑之痛183

第三节举世宗唐187

第四节不拘常格191

第五节文道合一194

第六节骚雅词风199

第七节苏辛流裔204

第三章散曲的兴起与流变210

第一节散曲的兴起与体制210

第二节士夫之曲与文士之曲213

第三节俗风与雅调的合奏218

第四章杂剧的繁盛与衰变223

第一节杂剧的兴衰与体制223

第二节关汉卿杂剧(上)231

第三节关汉卿杂剧(下)234

第四节 《西厢记》天下夺魁238

第五节 白朴和马致远的杂剧246

第六节恋情婚姻剧举要249

第七节社会剧撷英253

第八节历史剧述略255

第五章戏文和话本的崛起259

第一节南戏的演变与体制260

第二节荆刘拜杀及其他263

第三节 《琵琶记》的创新266

第四节宋元话本的兴起271

第五节小说话本272

第六节讲史话本和说经话本275

第一节正统文学的凝固与裂变281

第一章正统文化与正统文学281

第二节一统天下与一统文化285

第三节正统的逆转与民间的潜流287

第二章诗文散曲的蜕变292

第一节各抒心得292

第二节崇儒复雅295

第三节台阁风尚298

第四节复古狂飙300

第五节狂士讴歌303

第六节散曲变迁308

第三章戏曲的宫廷化与文人化314

第一节宫廷杂剧与文人杂剧314

第二节传奇戏曲的兴起317

第四章章回小说的创辟与典范322

第一节章回小说的体制322

第二节 《三国志演义》的历史意识324

第三节 《三国志演义》的人物形象327

第四节 《三国志演义》的叙事艺术332

第五节 《水浒传》的三重寓意336

第六节 《水浒传》的人物形象341

第七节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344

第一章文化下移与文学繁兴351

第一节师古崇雅与师心尚俗352

第二节政治动荡与社会批判359

第三节心学思潮与主情观念361

第四节实学思潮与经世文风365

第五节雅文学与俗文学的交融369

第六节文人标榜与流派迭兴372

第一节师古独霸378

第二章诗歌的师古与师心378

第二节性灵诗风381

第三节诗坛盟主385

第四节乱世悲歌390

第五节宗唐学宋397

第三章文章创新与词学中兴402

第一节崇尚唐宋402

第二节言志抒怀405

第三节小品奇文409

第四节学人之文414

第五节文人之文416

第六节阳羡词风419

第七节浙西词风423

第四章戏曲文学的典雅与通俗428

第一节三大传奇428

第二节奇绝文字431

第三节因情成梦433

第四节宦海如梦438

第五节吴江曲派441

第六节言情与愤世443

第七节苏州曲派446

第八节笠翁十种450

第九节以文为曲453

第五章章回小说的繁荣与嬗变457

第一节 《西游记》的多重意义457

第二节 《西游记》的人物形象461

第三节 《西游记》的游戏笔墨465

第四节 《金瓶梅》的社会描写467

第五节 《金瓶梅》的艺术创新473

第六节神魔小说的崛起476

第七节历史小说的变迁479

第八节世情小说的流衍482

第六章话本小说的风行488

第一节 “三言”的编选488

第二节 “三言”的时代特征490

第三节 “三言”的叙事艺术495

第四节 “二拍”的文化趣味499

第五节话本小说的变异503

第六节 《无声戏》和《十二楼》505

第一章集大成的文化与文学511

第一节集大成文学的盛衰512

第二节文化政策与文学取向518

第三节学术发达与文学精神522

第二章诗歌流派的更迭532

第一节宗唐与学宋532

第二节性情与学问535

第三节性灵三家538

第四节性灵余风541

第五节剑气箫声545

第六节反帝爱国诗潮548

第三章文章和词学的兴盛552

第一节古文义法552

第二节道与艺合555

第三节诗家之文558

第四节骈文中兴562

第五节哀怨之词565

第六节词派更迭568

第七节词人辈出571

第四章戏曲的盛衰与说唱的流行574

第一节钗合情缘574

第二节以曲为史582

第三节文人戏曲的衰变590

第四节说唱文学的繁衍593

第五章文言小说的奇葩601

第一节 《聊斋志异》的小说世界602

第二节 《聊斋志异》的艺术创新609

第三节 “聊斋”体小说614

第四节 《阅微草堂笔记》及其他616

第六章章回小说的高峰621

第一节 《儒林外史》的文化反思621

第二节 《儒林外史》的反讽修辞628

第三节 《红楼梦》的悲剧意蕴632

第四节贾宝玉和王熙凤641

第五节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647

第六节世情小说与历史小说652

第七节 《镜花缘》与神魔小说656

第一章古代文化与古代文学的尾声661

第一节古代文学的终结662

第二节西学东渐与中西对话668

第三节传统的残月与近代的曙光671

第二章诗文词的守旧与革新676

第一节宋诗派及其他676

第二节 “新派诗”与“诗界革命”680

第三节南社诗人及其他686

第四节桐城中兴与“新文体”689

第五节常州词派及其他693

第三章戏曲的蜕变与话剧的萌芽699

第一节因袭传统699

第二节与世俱迁703

第三节话剧的萌芽706

第四章章回小说的末流与新变709

第一节古典小说的没落709

第二节 “小说界革命”和新小说714

第三节谴责小说双璧717

第四节 《老残游记》及其他721

附录:宋至清部分文学家小传728

后记758

(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至宋宁宗嘉定二十四年,976~1224

第八编光风霁月1224

目 录1224

(宋理宗宝庆元年至元顺帝至元十九年,1225~1359

第九编分久必合1359

(元顺帝至元二十年至明世宗嘉靖九年,1360~1530

第十编死水微澜1530

(明世宗嘉靖十年至清康熙十七年,1531~1678

第十一编风云变幻1678

(清康熙十八年至清道光二十九年,1679~1849

第十二编回光返照1849

(清道光三十年至清宣统三年,1850~1911

第十三编衰极而变19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