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科医生心理治疗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全科医生心理治疗手册
  • 马文元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5194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73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9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全科医生心理治疗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医学心理学与全科医学1

(一)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及全科医学简介1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

心理学与医学心理学2

心理学与社区医学、全科医学3

学习医学心理学对开展全科医学的意义4

(二)医学心理学基本知识介绍5

个体心理的发生与发展5

心理的实质6

心理现象6

个性心理16

二、心理学在全科医学中的作用21

(一)心理、社会因素对人健康的影响21

心理性应激22

心理性应激源与健康和疾病22

心理应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23

心理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24

社会性应激源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25

(二)心理中介对人健康与疾病的调节作用26

认知评价中介因素26

适应应对能力中介因素27

心理环境中介因素27

生活经历中介因素28

(三)要树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观念28

(四)紧张刺激与调节29

应激源的种类29

应激与心理紧张30

应激的生理心理反应32

心理应激反应的后果33

应激的心理卫生34

(五)情绪状态与调节35

情绪36

情感36

情欲37

焦虑38

情绪与健康38

健康情绪、情感的标准39

情绪的自我调节40

(六)自我意识与心理控制41

自我意识41

要正确认识自己,有良好的自我意识42

有积极维护自己心理健康的要求43

心理控制的概念45

心理控制与社会文化因素46

心理控制与心身疾病46

正确调节心理需求度47

心理控制失调及调整48

三、心理诊断与心理测验50

(一)心理诊断50

心理诊断概述50

心理诊断程序51

心理诊断目的53

心理诊断方法53

(二)心理测验55

心理测验概述55

心理测验方法和选择56

心理测验注意的问题57

心理测验常用的方法59

四、心理咨询77

(一)心理咨询概述77

心理咨询概念77

心理咨询的特征78

心理咨询需要注意的问题79

心理咨询与社区、家庭心理咨询的前景80

(二)心理咨询范围、对象81

发展心理咨询81

社会心理咨询82

管理心理咨询83

社区医学心理咨询83

性心理咨询问题84

其他心理咨询86

社区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86

(三)心理咨询的原则和特点87

心理咨询的工作原则87

心理咨询过程及特点89

(四)心理咨询程序和方式91

心理咨询的程序91

心理咨询的方式95

(五)心理咨询的基本方法97

精神分析方法97

认知重建方法98

行为主义方法98

人本主义方法98

(六)心理咨询的技巧99

会谈法99

测验法99

个案法100

提问法100

解释与引导101

暗示作用101

移情与反移情102

(七)社区心理医生素质及要求102

社区心理医生素质102

心理咨询人员的条件要求103

(八)心理咨询的误区和效果评价104

心理咨询的误区104

心理咨询的效果评价106

五、心理治疗108

(一)心理治疗概述108

心理治疗的概念108

心理咨询过程中如何应用心理治疗109

心理治疗发展简史110

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111

主要心理治疗学流派114

(二)心理治疗的分类和适应证115

心理治疗的分类115

心理治疗的适应证116

(三)心理治疗的原则、过程和评价118

心理治疗的原则118

心理治疗病例的选择119

心理治疗的过程119

心理治疗效果评价120

心理治疗者应具备的条件122

(四)心理治疗常用方法124

暗示与催眠疗法124

支持性心理治疗128

精神分析疗法131

行为矫正疗法135

认知疗法141

患者中心疗法144

悟践心理疗法146

生物反馈疗法148

森田疗法153

认知领悟疗法159

气功疗法163

音乐疗法165

六、家庭及婚姻治疗170

(一)家庭医学及其发展170

家庭医学的概念170

家庭医学服务是社区全科医生的重要工作171

(二)家庭角色及功能171

家庭角色172

家庭功能174

健康家庭中的关系176

家庭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177

预防性家庭卫生服务178

寻找家庭功能障碍及其评价182

(三)家庭心理咨询183

家庭心理咨询是全科医生的任务183

个人与家庭心理咨询184

家庭心理咨询内容184

家庭咨询控制与技术186

家庭咨询的作用188

家庭咨询者的条件190

(四)家庭心理治疗191

家庭心理治疗概述191

家庭治疗与家庭关系192

以家庭为医疗保健单位194

全科医生对家庭卫生保健支持的重点196

全科医生对家庭保健的责任199

全科医生的家庭治疗过程204

家庭治疗的特点209

家庭治疗原则212

家庭疗法实施213

(五)婚姻疗法216

婚姻疗法的概念216

婚姻本质及功能217

爱情婚姻的心理结构217

配偶选择障碍220

夫妻间的心理相容221

夫妻间交往方式及交互影响222

婚姻治疗的主要范围224

婚姻中常见的问题225

婚姻治疗的目标227

婚姻治疗的原则230

婚姻治疗常用技术231

七、心身疾病的社区治疗234

(一)心身疾病概述234

心身疾病的概念234

心身疾病的特征235

心身疾病的发病因素235

(二)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标准238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238

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241

(三)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242

改变环境242

药物治疗243

心理治疗243

行为治疗243

(四)心身疾病的范围和预防243

心身疾病的范围244

心身疾病的预防246

(五)各科常见的心身疾病247

原发性高血压247

冠心病249

消化性溃疡250

偏头痛与紧张性头痛252

脑血管病253

支气管哮喘254

癌症254

糖尿病256

肥胖症257

闭经、痛经及性功能障碍259

耳鼻咽喉科心身疾病259

眼科心身疾病261

八、病态心理的治疗调适262

(一)病态心理的概念262

病态心理的定义262

病态心理的原因263

病态心理与病态人格264

(二)病态心理的特征及治疗原则265

病态心理的特征265

病态心理的治疗原则266

(三)常见病态心理及治疗调适267

自我封闭心理267

吝啬心理268

贪婪心理268

自私心理269

病态怀旧心理270

压抑心理270

空虚心理271

浮躁心理272

迷信心理272

虚荣心理273

定势错位心理274

自杀心理275

九、社区心理卫生与健康干预277

(一)社区心理卫生教育277

心理卫生的概念277

心理卫生原则278

心理卫生教育目的和任务279

(二)心理卫生的标准及工作范围281

心理卫生的国际标准281

我国目前使用的心理健康标准282

心理卫生的工作范围285

(三)各年龄段及不同职业的心理卫生要求286

胎教286

婴幼儿287

儿童及青春期287

青年期291

中年人292

更年期及老年期293

妇女心理卫生295

学校心理卫生教育297

职业群体心理卫生298

心理行为训练298

(四)社区心理卫生干预的概念和意义299

社区心理卫生干预的概念299

社区心理卫生干预的意义300

(五)社区心理卫生干预的目的和范围301

社区心理卫生干预的目的301

社区心理卫生干预的必要性301

社区心理卫生干预的实施305

社区心理卫生干预的范围307

(六)社区心理卫生干预的内容311

积极改善社区环境312

预防与健康教育312

对特殊人群的社区卫生服务313

提供全方位的社区卫生服务314

控制社区内的疾病流行314

十、社区康复与心理评估315

(一)社区康复的工作范畴315

社区康复的对象316

康复的原则和目标316

社区康复的任务317

社区康复的服务项目317

社区康复的方式及方法318

(二)社区康复的心理评估319

社区疾病康复的心理评价方法319

重视病人的感知觉319

要注意考察病人的语言、仪表与行为320

了解病人的思维过程320

语言恢复训练320

重视病人的情绪状态321

生活能力评价322

十一、病人角色与病人心理324

(一)健康与疾病的概念324

健康标准324

疾病概念325

(二)病人角色及行为325

病人角色325

病人权利与义务326

求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329

遵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331

(三)病人心理332

病人的一般心理反应332

病人的心理需要336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339

(四)不同疾病病人的心理341

外科疾病病人的心理341

内科疾病病人的心理342

妇产科疾病病人的心理343

儿科疾病病人的心理344

肿瘤病人的心理344

传染病病人的心理345

精神科疾病病人的心理345

社区家庭病床病人的心理346

(五)不同年龄病人的心理347

儿童病人的心理347

青少年病人的心理348

中年病人的心理348

老年病人的心理348

(六)临终病人的心理349

否认期349

愤怒期350

协议期350

抑郁期350

接受期351

(七)临终关怀与死亡教育的心理问题351

临终关怀的概念351

临终关怀的特点352

要做好临终关怀的心理支持352

重视对濒死病人的关怀353

完善社区临终关怀组织354

死亡教育的意义355

死亡教育的途径355

医生在死亡教育中的责任356

十二、医患关系及其影响357

(一)医患关系概述357

医患关系概念357

医患关系的特点358

医患关系意义361

医患关系交往362

医患关系模式363

(二)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364

病人方面的因素364

医生方面的因素365

其他方面的因素367

(三)医生角色及心理问题368

正确认识医生角色368

医生的角色义务369

医生的角色权利370

影响医生的心理问题3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