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煤层气地质与资源评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煤层气地质与资源评价
  • 张新民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0863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02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煤层(学科: 地下气化煤气 学科: 采矿地质学 地点: 中国) 煤层(学科: 地下气化煤气 学科: 经济评价 地点: 中国) 煤层 地下气化煤气 采矿地质学 经济评价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煤层气地质与资源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第一章 煤层气的特征及形成条件1

1.1 煤层气的基本特征1

1.2 煤层气的生成2

1.2.1 煤层气及生成机制2

1.2.2 煤层气的组分及含量6

1.2.3 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9

1.3 煤的孔隙及煤层气赋存特征14

1.3.1 煤的孔隙特征14

1.3.2 煤孔隙的扫描电子显微特征15

1.3.3 煤的割理系统17

1.3.4 煤中气体的储存与流动28

1.4 煤的吸附特征32

1.4.1 吸附理论及其数学模型32

1.4.2 煤对甲烷的吸附能力36

1.5 煤储层压力46

1.5.1 中国煤储层压力分布特征47

1.5.2 煤储层压力影响因素49

1.6 煤层气藏的形成和保存51

1.6.1 煤层气藏的含义51

1.6.2 煤层气藏的形成条件52

1.6.3 煤层气藏的类型58

1.6.4 构造-埋藏史60

1.6.5 煤层围岩封闭性能61

第二章 中国煤层气地质背景65

2.1 中国大地构造背景65

2.2 主要聚煤盆地形成及演化69

2.2.1 主要聚煤盆地、煤盆地群的时空分布概要69

2.2.2 聚煤盆地原型及构造类型划分69

2.2.3 典型聚煤盆地演化特征74

2.3 中国主要含煤地层及煤层82

2.3.1 南方早石炭世含煤地层与煤层83

2.3.2 北方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及煤层87

2.3.3 南方晚二叠世含煤地层及煤层95

2.3.4 晚三叠世含煤地层及煤层98

2.3.5 早、中侏罗世含煤地层及煤层103

2.3.6 东北早白垩世含煤地层及煤层108

2.3.7 中国第三纪含煤地层及煤层112

2.4 中国煤变质特征114

2.4.1 煤变质作用114

2.4.2 区域煤级展布120

2.4.3 煤变质与煤层气关系123

2.5 中国煤田主要地质构造类型123

2.5.1 煤田的区域构造特征123

2.5.2 煤田主要地质构造类型124

2.6 中国的煤炭资源及其分布129

2.6.1 不同赋煤区的煤炭资源130

2.6.2 不同成煤时代的煤炭资源131

2.6.3 不同变质程度的煤炭资源131

2.6.4 不同埋藏深度的煤炭资源133

2.7 中国主要煤田现代地应力特征133

2.7.1 中国大陆构造及应力分区134

2.7.2 主要煤田现代应力特征概述136

第三章 中国煤层气的控气地质因素138

3.1 煤层气含气性控制因素138

3.1.1 煤层厚度及与煤层气的关系138

3.1.2 煤层气含量及影响因素140

3.2 煤层气可采性控制因素152

3.2.1 煤层气解吸率及影响因素152

3.2.2 割理系统渗透性及影响因素154

3.3 煤层气储集性构造控制因素166

3.3.1 构造控气的含义166

3.3.2 煤田构造控气特点167

3.3.3 储集性能的构造控制类型及特点168

3.3.4 构造控气实例分析172

3.4 水文地质条件与煤层气的关系178

3.4.1 概述178

3.4.2 地下水运动与煤层气的赋存186

3.4.3 水文地质条件与煤层气开发187

3.4.4 典型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与煤层气的关系188

第四章 中国煤层气资源分布区划202

4.1 煤层气区划基本原则202

4.2 中国煤层气资源分布区划方案204

4.2.1 煤层气大区204

4.2.4 煤层气田206

4.3 主要含气区特征206

4.2.3 含气带206

4.2.2 含气区206

4.3.1 黑吉辽含气区208

4.3.2 冀鲁豫皖含气区208

4.3.3 华南含气区208

4.3.4 晋陕蒙含气区209

4.3.5 云贵川渝含气区209

4.3.7 南疆-甘青含气区210

4.3.6 北疆含气区210

第五章 中国煤层气资源量预测211

5.1 煤层气资源量的含义及计算范围211

5.1.1 煤层气资源量的含义211

5.1.2 计算范围的确定211

5.2 煤层气资源量计算212

5.2.1 计算方法212

5.2.2 块段划分212

5.2.3 参数确定213

5.3.1 预测结果219

5.3 煤层气资源量预测结果219

5.3.2 比较与分析220

5.4 中国煤层气资源分布状况222

5.4.1 不同地域煤层气资源分布状况222

5.4.2 不同埋藏深度煤层气资源分布状况223

5.4.3 不同成煤时代煤层气资源分布状况224

第六章 中国煤层气资源评价225

6.1 煤层气资源评价内容及方法225

6.1.1 煤层气资源评价内容及工作步骤225

6.1.2 关于煤层气有利区带的标准226

6.2 中国主要区块煤层气资源评价227

6.2.1 三江-穆棱河含气带煤层气资源评价227

6.2.2 辽西含气带煤层气资源评价230

6.2.3 抚顺含气带煤层气资源评价235

6.2.4 浑江-辽阳含气带煤层气资源评价237

6.2.5 冀鲁豫皖和晋陕蒙含气区煤层气资源评价239

6.2.6 新疆主要煤田煤层气资源评价249

6.2.7 六盘水含气带煤层气资源评价254

6.2.8 重庆地区煤层气资源评价259

6.2.9 湘赣地区含煤地层煤层气资源评价262

6.3 中国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268

6.3.1 关于煤层气开发方式268

6.3.2 发展阶段269

6.3.3 主要成果271

6.4 中国煤层气前景展望273

6.4.1 煤层气产业发展前景273

6.4.2 开发前景评价275

第七章 结论277

7.1 主要成果和认识277

7.2 工作建议281

主要参考文献283

英文摘要286

图版说明及图版2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