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生产力总体布局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生产力总体布局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2/34299160.jpg)
- 刘再兴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 ISBN:7800704483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852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86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生产力总体布局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篇 回顾反思篇1
第一章中国生产力布局:演变与得失1
一、旧中国生产力布局状况1
二、恢复时期和“一五”时期的生产力布局5
三、改革以前20年的生产力布局10
四、改革开放后的生产力布局21
第二章中国生产力布局:理论研究的进展与反思29
一、改革开放前生产力布局理论的研究30
二、改革开放后生产力布局研究的进展40
三、中国生产力布局研究的评价及发展方向51
第三章中国生产力布局:问题、矛盾及原因54
一、空间比例失调——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54
二、区域分工含混——区域产业结构严重趋同57
三、区域关系紊乱——区域间贸易摩擦和资源争夺60
加剧60
四、地方行为失控——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冲突进一64
步激化64
五、布局机制“断层”——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的阵66
痛66
六、经济布局与区域经济失衡:体制和政策上的原70
因70
第二篇 展望规划篇76
第四章布局的基础理论与方法76
一、布局的理论基石76
二、工业布局的基础理论85
三、区域开发的理论模式116
四、地区布局与区域发展主要问题的数量分析120
五、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及地区产业结构素质的150
评价方法150
六、地区布局格局的评价及布局系统的构造165
七、区域经济增长因素分析180
八、区域宏观经济效益的评估184
第五章中国资源配置模式的演进190
一、计划体制下中国资源配置特点190
二、改革开放中中国资源配置特点197
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转211
换资源配置模式211
第六章宏观布局的政策目标取向218
一、布局政策两大目标合理的“结合区间”及“度”的测定218
业结构优化与空间结构优化的有机耦合231
二、发挥产业政策与布局政策的协同作用,促进产231
第七章90年代中国生产力布局框架的构造240
一、以沿海为主轴240
二、促长江干流腾飞262
三、深化黄河上中游优势资源的开发272
四、加快西南重化工业带的建设275
五、以沿边开放为突破口,启动南北边疆地带的发278
展278
第八章 中国经济区域的划分…………………………(297 )一、现有代表性的经济区域划分评析297
二、经济区域划分的原则和指标体系302
三、区划步骤和方法310
四、区划方案及说明313
第三篇 区域战略篇315
第九章东北地区发展战略315
一、经济发展条件的分析与评价315
二、经济发展的特征和问题331
三、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343
第十章黄河中下游地区发展战略356
一、经济发展条件分析356
二、区域发展特征365
三、区域发展方向378
第十一章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战略394
一、区域发展条件的综合分析395
二、区域特征分析407
三、今后的发展方向420
第十二章东南沿海地区发展战略436
一、经济发展条件的综合分析436
二、区域发展特点分析446
三、今后的发展方向459
一、经济发展条件的分析与评价478
第十三章西南地区发展战略478
二、经济发展的特征和问题490
三、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501
第十四章西北地区发展战略516
一、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与评价516
二、经济发展的特征与问题527
三、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539
第四篇 产业布局篇556
第十五章农业的发展与布局556
一、农业的总体发展与布局556
二、种植业的发展与布局579
三、林业的发展与布局589
四、畜牧业的发展与布局593
五、水产业的发展与布局597
六、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布局601
第十六章工业的发展与布局608
一、工业的总体发展与布局608
二、纺织工业的发展与布局627
三、食品工业的发展与布局643
四、能源工业的发展与布局659
五、化学工业的发展与布局681
六、钢铁工业的发展与布局698
七、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布局720
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布局739
第十七章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布局752
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布局752
二、邮电通信业的发展与布局764
三、商业的发展与布局774
四、旅游业的发展与布局784
第五篇 对策措施篇793
第十八章中国生产力布局机制的塑造793
一、塑造生产力布局机制的角度和任务793
二、政府职能转换与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及完善797
三、布局主体的转变与完善800
四、区域市场的发育与统一市场的形成803
五、生产力布局政策合理化、科学化808
第十九章重大政策措施812
一、产业政策区域化812
二、资金平衡与对策819
三、对外开放政策831
四、区域联合政策840
五、乡镇企业西进政策844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