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燃煤锅炉燃烧调整试验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燃煤锅炉燃烧调整试验方法
  • 西安热工研究所,东北电力局技术改进局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74
  • 标注页数:546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56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燃煤锅炉燃烧调整试验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6-1-1概述;6-1-2煤层厚度的调整;6-1-3分段风门的调整;6-1

1-1基本概念1

目 录序言常用符号及单位说明第一章概论1

1-4-1试验负荷的选择及测验次数;1-4-2测验持续时间及测验前的稳定阶段;1-4-3煤质及锅炉主要参数的允许波动范围;1-4-4

1-1-1燃烧调整试验的目的及意义;1-1-2燃烧调整试验的设备对象;1-1-3测验和试验;1-1-4正平衡法及反平衡法1-2试验的组织5

1-3试验前的检查、准备及辅助性试验6

8-6-1组合热电偶;8-6-2抽气热电偶;8-6-3气力式高温计;8-6

14-1-1测量的分类;14-1-2测量误差的分类;14-1-3精确度与准确度;14-1-4偶然误差的表示方法;14-1-5系统误差的表示方法;14-1-6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14-1-7误差的有效数字位数;14-1-8

1-3-1设备检查;1-3-2测量装置的准备;13-3辅助性试验1-4试验及测验的技术条件14

测量间隔时间;1-4-5风平衡及灰平衡测定1-5试验数据的整理、计算及技术报告18

1-5-1数据的整理及计算;1-5-2试验的准确度;1-5-3试验取得的运行特性;1-5-4试验报告第二章炉膛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25

2-1概述25

2-2试验观测要点29

2-3观测方法31

2-4几种观测方法的示例33

2-4-1火花法;2-4-2纸屑和飘带法;2-4-3测速管法2-5链条炉及抛煤炉的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47

2-6抛煤机冷态试验48

2-6-1机械抛煤机冷态试验方法;2-6-2气力抛煤机冷态试验方法;2-6-3注意事项第三章炉膛及烟道的漏风试验57

3-1概述57

3-2烟道的漏风试验58

3-3炉膛及炉膛出口水平烟道的漏风试验61

3-3-1基本正压法;3-3-2烟道阻力正压法;3-3-3烟道阻力负压外推法第四章固态排渣煤粉炉的燃烧调整76

4-1概述76

4-2燃烧器出口风速及风率的调整78

4-3燃烧器的负荷分配及投停方式91

4-4空气过剩系数的调整92

4-5煤粉细度的调整94

4-6竖井磨煤机锅炉的燃烧调整95

第五章液态排渣煤粉炉的燃烧调整99

5-1析铁问题100

5-2高温腐蚀问题102

5-3燃烧调整109

5-3-1空气过剩系数的调整;5-3-2燃烧器出口风速及风率的调整;5-3-3煤粉细度的调整;5-3-4临界负荷试验第六章链条炉及抛煤炉的燃烧调整115

6-1链条炉的燃烧调整115

-4燃煤水分的调整;6-1-5二次风的调整;6-1-6空气过剩系数的调整6-2抛煤炉的燃烧调整119

第七章风平衡及灰平衡测定123

7-1炉膛风平衡测定123

7-1-1炉膛出口或过热器烟道出口的折算空气量;7-1-2入炉空气量;7-1-3风量百分率及漏风系数;7-1-4喷嘴出口风速7-2炉膛灰平衡测定128

7-2-1概述;7-2-2灰平衡的测定方法第八章温度测量134

8-1概述134

8-2热电偶高温计135

8-2-1热电偶元件;8-2-2二次仪表;8-2-3补偿导线、自由端温度补偿器、多点转换开关及接线;8-2-4测量读数的更正;8-2-5测量误差的分析8-3热电阻温度计153

8-4实验玻璃水银温度计155

8-5隐丝式光学高温计158

8-5-1构造原理及基本参数;8-5-2关于非黑体状态的更正问题;8-5-3使用注意事项8-6高温烟气温度的测量165

-4套式热电偶8-7温度场及平均温度场的测量188

8-7-1“场”平均温度的计算;8-7-2温度场和速度场的标定第九章压力及流量测量196

9-1概述196

9-2单圈弹簧管压力表198

9-3流量测量——节流装置201

9-3-1标准节流装置的结构特点;9-3-2节流装置前后直管段长度的要求;9-3-3节流装置和传压管路的安装要求;9-3-4双管差压计;9-3-5流量的计算;9-3-6节流装置的压力损失;9-3-7节流装置的基本测量误差;9-3-8特殊节流装置9-4流量测量——动压测定管229

9-4-1皮托管;9-4-2便携式倾斜微压计;9-4-3测量截面上测点的选择;9-4-4测量的准备和操作注意事项;9-4-5测量结果的计算;9-4-6控制点测定法;9-4-7笛形测定管;9-4-8用于含尘气流的测定管9-5空间气流的测量249

9-5-1五孔球头测速管的结构;9-5-2五孔球头测速管的工作原理和计算方法;9-5-3五孔球头测速管的使用方法;9-5-4四孔斜头测速管第十章烟气成分分析261

10-1烟气取样261

10-1-1概述;10-1-2取样设备;10-1-3取样点的标定10-2奥氏分析器265

10-2-1奥氏分析器的结构及吸收剂的配制;10-2-2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0-2-3奥氏分析器的改进10-3烟气全分析器270

11-1概述283

10-3-1结构;10-3-2分析前的准备工作;10-3-3常规操作程序;10-3-4计算方法;10-3-5简化操作程序;10-3-6注意事项第十一章燃料及灰渣的采样283

11-2入炉原煤的采样286

11-2-1采样地点和起迄时间;11-2-2采样工具;11-2-3每份煤样量;11-2-4采样份数;11-2-5燃煤不均匀度的测定方法11-3原煤试样的加工制备290

11-3-1制样地点和工具设备;11-3-2试样制备的程序和方法;11-3-3全水分试样的制备;11-3-4粒度分析试样的制备11-4煤粉采样295

11-4-1活动取样管法;11-4-2沉降取样器法;11-4-3抽气取样器法11-5煤粉的细度特性312

11-6飞灰采样316

11-7炉渣采样328

第十二章燃料成分及燃烧特性的计算332

12-1燃煤成分的基质及其换算332

12-2发热量的计算与换算334

12-3含碳酸盐煤种分析值的修正339

12-4 中储式煤粉炉入炉煤工业分析的修正340

12-5液体燃料及气体燃料341

12-6理论空气量344

12-7干烟气成分及特性344

12-8烟气的体积346

12-9空气过剩系数348

第十三章锅炉热效率计算357

13-1锅炉的热平衡及热效率357

13-2输入热量361

13-3输出热量364

13-4排烟热损失368

13-5可燃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373

13-6灰渣未完全燃烧热损失374

13-7灰渣物理热损失375

13-8锅炉散热损失376

13-9锅炉的净效率389

13-10燃烧效率及燃烧热强度391

13-11入炉空气温度及给水温度变更时效率的估算391

13-11-1进风温度变更时的换算;13-11-2给水温度变更时的修正第十四章误差分析398

14-1测量误差概述398

测量仪表的误差表示方法14-2偶然误差410

14-2-1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定律;14-2-2合理的极限误差范围;14-2-3平均测值的偶然误差14-3间接测量中误差的传递415

14-4系统误差417

14-4-1系统误差的检查和消除方法;14-4-2系统误差的数学处理14-5疏失误差421

14-6误差分析方法提要423

14-7举例425

14-7-1正平衡热效率的误差分析;14-7-2反平衡热效率的误差分析;14-7-3极限误差的简单传递方法及其在误差分析中的应用举例第十五章煤质对锅炉燃烧及运行的影响452

15-1挥发分452

15-2水分459

15-3灰分461

15-4灰熔融性466

15-5灰渣粘度471

15-6硫分480

2.拉丁字母487

附录附录一常用符号字母表487

1.汉语拼音字母487

3.希腊字母488

附录二常用计量单位及换算关系488

附录三常用化学元素表493

附录四 水和水蒸汽的焓及比容494

1.饱和状态参数表(按压力排列)494

2.水和过热蒸汽的焓496

3.水的比容502

4.过热蒸汽的比容503

5.超临界压力下的比容507

附录五常用气体的一般性质509

1.常用气体性质表509

2.气体密度的换算510

3.一般可燃气体的着火温度511

附录六常用气体的平均定压比热512

1.基本特性513

附录七水、水蒸汽及常用气体的粘度513

2.水和水蒸汽的动力粘度514

3.气体的粘度(压力760毫米汞柱)517

4.烟气的运动粘度示例(压力760毫米汞柱)517

附录八热电偶分度表518

1.铂铑-铂热电偶分度表518

2.镍铬-镍硅(镍铬-镍铝)热电偶分度表522

3.镍铬-考铜热电偶分度表525

4.钨铼热电偶分度曲线528

附录九 1968年国际实用温标(IPTS-68)与1948年国际实用温标(IPTS-48)温度值的近似差值529

1.美国标准系列线织标准试验筛网(ASTM:E 11-70)530

附录十各国筛网标准规范530

2.苏联检验用的及高精度的方孔金属丝织筛网(ΓOCT3584-53)532

3.英国标准筛(B.S.410:1969)533

4.法国标准筛(AFNOR NF X11-501 Dec.1970)533

5.西德标准筛网系列(DIN4189-1968)534

6.日本标准筛(JIS Z 8801-1966)535

7.国际标准组织推荐筛网系列(ISO/R565-1972)537

2.各种耐火、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538

附录十一常用材料的比热及导热系数538

1.一般建筑材料的比热及导热系数538

附录十二煤、灰的比热及导热系数540

1.煤的比热和导热系数的大致范围540

2.固体燃料灰分的比热540

3.煤、灰比热的估算式540

附录十三煤、灰的近似堆积比重及自然堆积角541

附录十四 全国部分城市大气压力及大气温度542

附录十五 数的平方、立方、平方根、立方根、圆周长、圆面积及倒数表54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