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论中国不良债权债务的化解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论中国不良债权债务的化解](https://www.shukui.net/cover/2/34288550.jpg)
- 詹向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7504923281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8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论中国不良债权债务的化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财政金融配套理论与中国债权债务问题1
第一节 财政金融与社会再生产2
财政与社会再生产2
金融与社会再生产6
第二节 财政金融的交互配套作用12
财政金融互补作用理论1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套理论的必要性13
财政、货币政策配套的理论模式19
宏观调控实践中财政货币政策组合的特点24
第三节 财政金融配套理论的实践功用27
财政货币政策及其配套理论在中国经济实践中的应用27
在中国实施财政货币政策调控的特点与难点31
财政货币政策配套理论对解决我国债权债务问题的意义35
企业债务负担过重问题的表现38
第一节 债权债务问题的现状38
第二章 债权债务问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38
银行不良债权比例过高,资产质量恶化的表现41
第二节 债权债务问题对转型期中国经济的深刻影响44
债权债务问题对企业和宏观经济的影响44
债权债务问题对银行和宏观经济的影响46
第三节 债权债务问题引发了中国信用秩序问题49
债权债务问题引发中国信用秩序问题的主要表现49
债权债务问题引发中国信用秩序问题的主要实例51
第三章 我国债权债务问题的主要成因63
第一节 计划经济下企业资金配置方式:财政供给制64
财政统配企业资金的资金供给方式64
企业资金的财政供给制及弊端65
财政供给制下银行与企业的关系66
第二节 经济转型期企业资金配置方式的转变:银行供给制67
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决定了企业资金配置方式的转变67
银行供给制下企业与银行的关系73
第三节 企业资金银行供给制的实质:银行资金财政化75
银行供给制的历史进步性75
企业资金银行供给制的弊病77
第四节 银行资金财政化的根源、误区及恶果87
银行资金财政化问题的症结88
银行资金财政化的理论误区89
银行资金财政化的政策误区91
银行资金财政化给我国转型期经济带来的后果92
第四章 解决债权债务问题的国内反思与国际借鉴96
第一节 对以往解决债务问题实践的反思96
对财政补贴法的反思97
对企业破产偿债法的反思97
对贷款豁免法的反思99
第二节 我国金融界对解决债务问题的新思考101
新思考的形成与提出101
我国有关债权转移和债务重组新思考的主要观点103
第三节 国际上解决债权债务问题的主要方法与经验109
国际上也曾多次发生大规模的债权债务问题109
国际上处理不良债权问题的主要方法111
国际上解决债权债务问题的主要经验117
第四节 兼论银行资产证券化120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120
债权转股权的概念124
银行资产证券化与债权转股权二者在概念上的异同124
第五章 解决我国债权债务问题的基本思路及理论论证126
第一节 彻底解决债权债务问题的目标和思路127
正确发挥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127
收缩财政开支范围,保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129
必须建立从市场交易中取得资金的融资机制130
必须放开货币市场,还经营自主权于银行131
加快资本市场建设,为企业市场筹资提供更多机会和条件132
第二节 引入债权--股权转换机制妥善化解不良债权与债务133
基本思路与运作原理134
基本原则136
基本做法(框架)137
基本条件141
第三节 对债权--股权转换思路的理论论证144
债权为什么需要而且可以转股权144
不良债权为什么有市场需求148
为什么我国适宜采用债权--股权转换方式处理不良债权150
第四节 一个与债权转换相关的理论问题: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融合问题153
产融结合的定义153
产融结合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关系154
产融结合与垄断155
产融结合与银企关系156
第一节 不良债权的界定与定价准绳158
贷款五级分类与管理158
第六章 化解我国债权债务问题的具体方法与措施158
传统贷款的分类口径及存在的问题159
不良债权的确定与定价准绳161
对不良债权总量和所需收购资金总量的估计162
第二节 银行如何剥离不良债权164
贷款分类处理164
不良债权的帐务剥离和帐务处理165
不良债权的处理时限166
第三节 债权收购公司的运作框架167
公司运作资金的来源167
公司运作方法169
公司回收资金的时限173
第四节 财政的责任与财政同银行的操作配合174
在不良债权处理过程中财政的责任174
不良债权处理过程中财政与银行具体的操作性配合175
从《企业破产法》看债权保护的法律缺陷178
第一节 债权保护是中国法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178
第七章 与债权转换相关的其他重要问题178
从《商业银行法》看债权保护的法律缺陷181
必须及早弥补债权保护中的法律缺陷181
第二节 澄清债权转股权实践中的几个根本性问题184
债权转股权到底解决什么问题184
银行在债转股中的角色及其与企业的关系189
资产管理公司在债权转股权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银行和企业的关系191
政府在债权转股权过程中的作用197
第三节 防止债转股实践中的废债可能199
债转股实践中确实出现了废债的倾向和可能199
正确剥离债权,防范逃废债风险202
必须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才能避免大规模废债的可能206
附录一 作者关于化解中国债权债务问题的部分理论文章209
试论银行企业不良债权债务的转移209
“货改投”三有利215
银行信贷资产保全的策略与建议218
论企业不良债务的解脱与银行信贷资产的保全223
关于企业破产问题的调查报告241
重视企业破产中银行债权的保护257
关于解决重复建设有关问题的调查报告262
财政银行分工协作与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套运用280
附录二 我国债转股的两个实际案例292
债转股使北京水泥厂转亏为盈292
债转股 冤家成亲家297
附录三 我国有关债转股的4个文件304
国家经贸委、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实施债权转股权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国经贸产业(1999)727号)304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证监会《关于组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意见》的通知《国发办(1999)33号)》309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证监会《关于组建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66号)312
企业实施债转股方案内容基本要求316
参考文献325
后记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