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楚雄州农村改革与发展 1950-1990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楚雄州农村改革与发展 1950-1990](https://www.shukui.net/cover/63/34270919.jpg)
- 中共楚雄州委政策研究室,中共楚雄州委党史征研室主编 著
- 出版社: 芒:德宏民族出版社
- ISBN:7805253609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529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55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楚雄州农村改革与发展 1950-1990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农村民主改革1
一、农村民主改革的准备工作1
(一)基层政权和群众组织的建立2
(二)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经济秩2
(三)打击匪特恶霸势力8
二、从经济上削弱封建势力12
(一)累进制——公粮计征改革12
(二)减租退押——打好土改的前哨战21
三、封建土地制度及改革方略26
(一)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27
(二)坚持正确的改革方略32
四、实现耕者有其田的艰苦斗争36
(一)“谁养活谁”——贫雇农的阶级觉醒37
(二)政策的基本点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1
(三)“土地回老家”43
第二章 互助合作运动50
一、组织起来50
(一)积极稳妥的方针步骤51
(二)互助互利和等价交换的政策55
二、土地入股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57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实践58
(二)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巩固61
(三)从整顿巩固转而批右倾掀高潮69
三、一年实现土地公有76
(一)上半年入社农户跨过百分之九十76
(二)高级社的整顿和管理79
(三)集体所有制的确立82
四、扭紧“四颗螺丝钉”84
(一)连接城乡经济的桥梁和纽带85
(二)手工业合作化的实现89
五、历史性伟大胜利的启示92
(三)信用合作社的发展92
第三章 “三面红旗”与农村变革97
一、农村两条道路的大辩论98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迅猛发展中的新矛盾98
(二)农业合作社的整顿103
(三)大鸣大放大辩论107
二、从“总路线”到“大跃进”114
(一)全民动员大办水利115
(二)农业放“卫星”118
(三)四十万农民大炼钢铁126
三、“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132
(一)“人民公社好”132
(二)规模体制的演变136
(三)从“吃饭不要钱”到按劳分配144
四、反“五风”与农业的恢复149
(一)对“五风”的初步纠正149
(二)休养生息与农村政策的调整152
(三)农业的迅速恢复162
第四章 农村流通体制的变革165
一、统购统销的缘起与发展165
(一)“三个矛盾”的提出165
(二)粮食问题的出路169
(三)农产品的全面统派购173
(一)又购又销——政策与任务的矛盾178
二、“救国公粮”与“救民私粮”的关系178
(二)价格与价值的背离185
(三)“两难”中的种种补偿政策190
三、市场的畸形发展195
(一)农村私营商业的改造与消亡196
(二)供销合作社的曲折道路202
(三)农村集市姓“社”还是姓“资”205
第五章 从“小四清”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211
一、调整中孕育着反“右”211
(一)卓有成效的调整211
(二)“自由”之风孕育着“资本主义因素”216
(三)“念念不忘阶级斗争”219
二、一九六三年的“四清”试点222
(一)省委的部署222
(二)“四清”试点的具体进行224
三、面上社教与重点“四清”230
(一)《后十条》下达后的面上社教231
(二)地委的检讨和省委工作组的调查234
(三)贯彻《二十三条》后的重点“四清”242
第六章 农业学大寨运动252
(一)学大寨运动与农村社教同时展开253
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兴起与发展253
(二)“文化大革命”十年中的发展255
(三)粉碎“四人帮”后的四年260
二、“远学大寨,近学平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263
(一)办样板,树典型,学平地264
(二)学大寨运动推动了农田基本建设266
(三)农田基本建设的得失269
三、大寨精神的扭曲及其影响272
(一)社队规模上批小求大272
(二)劳动组织的“集体化”274
(三)“大寨工分”、“政治工分”275
(四)“割资本主义尾巴”278
(五)“堵资本主义道路”280
(六)建设“新农村”281
第七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83
一、理论上的拨乱反正283
(一)理论务虚会推动了真理标准讨论284
(二)群众性专题讨论286
二、从“专定奖”到“大包干”293
(一)承包制的兴起294
(二)批而不倒的包产到户297
(三)坝区的突破300
三、从“三定”起步的林业体制改革305
(一)林业“三定”始末306
(二)建立完善双层经营体制310
(三)林业改革的新发展313
四、畜牧业的改革与发展315
(一)不改变集体所有制的改革尝试316
(二)所有制的根本改变319
五、农村改革的新发展321
(一)“两田制”的试验322
(二)“两户”和联合体的兴起324
(三)调整产业结构326
(四)完善双层经营体制331
第八章 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335
一、统派购体制的调整与废止336
(一)价格政策的初步调整336
(二)缩小统派购范围338
(三)粮食购销的“双轨制”341
二、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343
(一)多渠道的农产品流通体制344
(二)农村集市建设347
(三)一个集镇市场发展的典型348
三、供销合作社的体制改革351
一、二十年间的起伏徘徊357
第九章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357
二、大转折中的探索361
三、新形势下的崛起369
(一)发展特点369
(二)三级集体企业373
(三)户办、联户办企业376
四、新规模、新水平378
(一)整顿、改革、提高378
(二)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的新典型381
第十章 新时期的扶贫工作386
一、扶贫工作的历史性转折387
(一)近三十年的曲折历程387
(二)改革开放带来的转机394
二、扶贫工作的新发展398
(一)加强调查研究398
(二)放宽政策399
(三)改进对扶贫工作的领导401
三、扶贫工作大见成效403
(一)改善生产、流通的基础条件404
(二)调整产业结构407
(三)加强科技、教育工作410
(四)实行多种经济优惠政策411
一、建国初期的成功实践415
第十一章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415
二、“左”倾错误影响下的曲折和失误421
三、拨乱反正后的农村整党工作426
(一)思想、理论上拨乱反正427
(二)改革开放形势下的整党429
(三)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435
四、一次卓有成效的社会主义教育440
第十二章 历史的回顾448
一、对农业基础地位的再认识450
(一)正确的指导和成功的实践451
(二)几度失误与挫折453
(三)几点认识455
二、重新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458
(一)变革生产关系的条件和作用458
(二)不同经营方式的客观依据461
(三)追求公有制纯而又纯的得失465
三、对农业生产方针的检讨467
(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468
(二)单一经济的偏颇470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结构471
四、农业发展速度的预期和实现472
(一)多快与好省、需要与可能的辩证统一473
(二)政治运动与农业发展速度474
(三)加快农业发展速度的条件476
五、重新认识分配、交换的客观规律478
(一)平均主义的发展及危害478
(二)否定价值规律的教训480
(三)新形势下的思考483
六、领导农村变革的正确方法与作风484
(一)曲折的历程484
(二)历史经验487
结束语491
附录 楚雄州农村改革与发展编年记事493
后记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