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艺术感觉论 对于作家感觉世界的考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艺术感觉论 对于作家感觉世界的考察](https://www.shukui.net/cover/52/34265549.jpg)
- 杨健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ISBN:702000511X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37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86页
- 主题词:文学理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艺术感觉论 对于作家感觉世界的考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自序1
第一章导论:艺术感觉概述5
第一节艺术感觉世界是感觉和知觉的世界5
对于感觉和艺术感觉的认识5
——关于感觉和知觉的四种意见5
——感觉和知觉的融合性造成理论的困难5
——艺术感觉世界是感觉和知觉的世界5
——悟性”结构12
——“感应”的终极目标:“情感12
——“感应”方式的“感”的基础与“觉”的超越12
——艺术感觉表达了感觉和悟性的协同关系12
对于艺术感觉的两种解释12
第二节艺术感觉作为一种“感应”方式12
第三节艺术感觉对于创作发生学的意义20
创作发生学与艺术发生学(艺术起源论)的区别20
——艺术感觉为创作发生提供两种能量20
——情感能量在作家创作心理中的积蓄20
——感悟能量对于作家创作心理的“爆炸”行为20
第四节艺术感觉的结构和功能30
结构和功能的认识论意义30
——艺术感觉的结构形式概述30
——艺术感觉的功能意义概述。上编结构论30
——借喻基点:进化论的“选择”与发生认识论的“建构”45
——逻辑假设与借喻基点45
第二章艺术感觉过程是选择与建构的统一45
第一节寻求描述艺术感觉过程的“借喻基点”45
对于艺术感觉过程的描述的意义45
第二节物理场:生活的原始“选择”与感觉载体的建构47
感觉的物理现象与选择的可能性47
——三级选择模式:目标选择、定性选择和抽提选择47
——在“过程”转换中追求感觉的象征语言47
第三节心理场:文化心理结构的“反省”意识与知觉位置54
历史意识和个人经验的双重积淀形成的文化心理结构54
——在反省物理场感觉中选择自己的知觉位置54
——作家主体的“心理期待”与“我”的感觉54
——内在心理驱力:作为特定的“象征语言”的想象62
——审美知觉能力对感觉映象的变形62
第四节审美场:想象力对于心理知觉模型的“变形”62
对感觉的“俄狄浦斯情结”的破译62
第三章情—感觉论70
第一节知觉情感与生命感觉70
情—感觉的概念内涵70
——情感与感觉的双向交流关系70
——知觉情感的生命意识70
——生命感觉的情感形式70
——知觉情感的个性特征78
——情感活动的偶然性和随机性78
第二节艺术感觉的情感导向78
情感导向的深层意义78
——哲学情感导向与艺术情感导向的区别78
第三节作家情感逻辑的内化运动85
情—感觉中的情感逻辑85
——情感逻辑化运动中的情感内化中介85
——情—感觉中情感的两级内化运动85
——情感自然表现与艺术表现的语言关系85
——感觉变异体现了艺术感觉的深层意识92
——情感双层次运动与感觉变异92
——两种变态心理体验造成两种情感效果92
情感撞击的两个必要前提92
第四节情感撞击下的感觉变异92
第四章潜感觉论100
第一节潜感觉是一种“不自觉的感觉”100
潜感觉与潜意识的区别100
——潜感觉的理论前提:“昧觉”说100
——作为感觉能量收集器的潜感觉100
——人对现象世界的潜在的审美感知100
——“忘破绽”:潜感觉的心理状态100
——潜在直觉显现的参照系统:原始创造动力和自我意识能力109
——潜在直觉显现的心理内化中介:审美感知图式109
——潜在直觉在物象能量和心象能量的双重充满中变异为审美直觉109
第二节潜在直觉的能量充满和心理内化109
作为潜感觉的本质形态的审美直觉109
第三节灵感发生的双重机制:潜在直觉和想象力118
灵感发生的两种解释118
——潜在直觉的内在机制和想象力的外在机制118
——从双重机制对于灵感发生的描述与例证118
——灵感的“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118
作为现实世界转化为艺术世界的中介的经验世界130
——经验世界与艺术感觉的同构对应关系130
——经验世界以“观照和解释”现实达到完整自足130
第一节作家的经验世界:超越知觉积累的结构130
第五章作家的经验世界130
第二节经验世界的有限性与艺术感觉的新起点137
经验的无限性与经验世界的有限性137
——知觉定势的限制与主体观念的约束137
——有限性形成知觉新起点137
第三节作家知觉经验结构的深层调整144
知觉经验的调整在于反省和超越经验144
——“架桥”:超越经验世界的特殊方式144
——在不断观照现实中重新审理经验世界144
第四节统觉144
——主体“心灵的气氛”及其对人的内在世界的把握151
——以知觉、想象、概念为内容的统觉作用151
——作家的整体性心理经验151
知觉是意识的所有能力的参与151
第六章作家的记忆和记忆形态160
第一节缠绕与覆盖:作家的记忆与知觉的协同活动160
作为艺术创造的“参与”的记忆的缠绕160
——作为复活和组合历史片断的知觉的覆盖160
——缠绕与覆盖的交互活动160
第二节想象160
——知觉、记忆和想象的协同作用167
——知觉中的想象导入两种记忆形态167
想象因素使记忆过程“内在化”167
——强化作家记忆建构过程的内在因素167
第三节有意记忆:“常醒的理解力”和知觉的集中定向175
从“过程”看记忆方式的有序化175
——分辨、理解现象意蕴与知觉经验的整合175
——有意记忆作为知觉对特殊对象的集中定向175
第四节无意记忆:“情感的凝聚力”和知觉的开放系统183
有意和无意之间:记忆的最佳心态183
——“情感凝聚力”作为无意记忆的动力机制183
——补充情感能量消耗的知觉开放系统。下编功能论183
——注意因素对感觉的双重支配作用:诱发与控制195
——经验因素的三种模式:心理经验、情感经验和审美经验195
以经验因素和注意因素的互补方式构成的作家主体意识195
第一节作家主体意识与艺术感觉195
第七章作家对于感觉的把握195
第二节作家理性思维对感觉的整合与调节212
从席勒“游戏说”的感觉冲动和形式冲动看思维与感觉的统一性212
——思维功能之一:整合感觉映象关系,确定感觉整体结构的效果指向212
——思维功能之二:调节感觉语词系统,为表象提供内省化的感觉语言212
——主体检索能力确定对象的特定方面的筛选选择模式231
——主体过去经验和已有知识结构形成的经验选择模式231
——主体情感倾向在审美感知结构中形成的情感选择模式231
——主体审美注意和个体感受力形成的指向选择模式231
——选择性:外在形式与主体内在心理结构的契合231
选择功能对于艺术感觉活动的意义231
第一节艺术感觉活动中的选择模式231
第八章艺术感觉中的选择功能和价值取向231
第二节价值的感觉和艺术感觉的价值取向246
“价值的感觉”与感觉的审美价值关系246
——作家的精神价值活动与自我实现246
——形成作家精神价值的最高需求的审美需要取向246
——形成作家新型的人格心理结构的人格审美取向246
——形成作家心理特定的节律形式的心理审美取向246
——形成作家超越性的感觉功能的求新审美取向246
——“有规划的感知”与观察的不间断性264
显示观察的协同作用的“思维的知觉”264
——选择“观点”对于观察的目的性意义264
第一节艺术观察的本质264
第九章艺术观察中作家的知觉功能及其超常意识264
——“思维的知觉”264
第三节作家超常意识的内在心理结构*278++271
——超越主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超常意识271
——自我观察能力形成深潜的“内心经验”271
观察活动中的常态意识对感官的凝固271
第四节超常性271
——艺术观察中的感知方式是一个动态结构271
——“场组织作用”与观察的整体知觉性271
艺术观察的选择和建构271
第二节从格式塔看观察过程的整体知觉功能271
——“对于人的灵魂的感觉”285
超越常态观察力与“对于人的灵魂的感觉”285
——超越对细节的感觉与揭示现象因果律285
——超越表面信息与建立艺术观察语言285
【本章附录】论艺术观察系统293
第十章艺术发现中作家的知觉功能及其超前意识310
第一节艺术发现的知觉性与作家知觉活动的指向性310
在居间的感觉行为中,发现下一步或最近一步的生活310
——及时转移在生活敏感区中的知觉位置,寻找新的知觉点310
——在不同知觉形态的比较中,迅速调准知觉指向性310
——思维“后结构”所表征的作家对于现象的超前知觉能力319
第二节艺术发现中的“预感视界”与作家的超前意识319
“预感视界”的形成的两种动作因素:推理和想象319
——超前意识与作家的审美理想329
【本章附录】论艺术发现329
——特性之一:复呈记忆所无法复呈完整的感觉348
——特性之三:对于感觉的“预体验”348
——特性之二:生活和心灵的契合点的离合348
——特性之四:体验断路所引起的感觉变形348
感觉体验是一种假定性的审美体验348
第一节作家对于感觉的体验特性348
第十一章审美体验中作家的知觉功能及其超我意识348
第二节原型体验:气质性的感觉反射357
穿透原型体验的情感经验因素357
——原型体验中的模糊心态和情绪撞击357
——作为作家心态与原型体验的中介的气质性感觉357
第三节深层体验:意象直觉、内部体验和深层感悟364
深层体验作为最高的审美体验364
——方式之一:从表象直觉走向意象直觉364
——方式之二:从外部体验走向内部体验364
——方式之三:从浅层感触走向深层感悟364
后记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