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律社会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法律社会学
  • 苏梅凤等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出版社
  • ISBN:754300304X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327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4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法律社会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法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2

一、法律社会学的定义2

二、法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3

三、法律学与法律社会学的关系4

第二节法律社会学的作用7

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7

二、在法制建设中的作用8

三、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9

第三节法律社会学的研究方法10

一、法律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内容10

二、法律社会学的研究方法15

第二章 国外法律社会学研究概况18

第一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外法律18

社会学概况18

一、战前意大利的法律社会学18

二、战前美国的法律社会学20

三、战前日本的法律社会学22

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4

国外法律社会学概况24

一、战后意大利法律社会学的恢复与发展24

二、战后美国法律社会学的发展25

三、战后日本法律社会学的发展27

四、北欧各国的法律社会学概况35

五、波兰法律社会学概况39

第三章 中国法律社会学研究概况43

第一节 中国古代关于法律43

与社会的思想43

一、“更新而趋于时”的立法思想43

二、“防奸恶,救祸患,检淫邪,内正道”的法律社会作用和社会效果思想45

三、“贫困思邪而多罪”的犯罪原因思想46

四、“良吏”执法思想与引经决狱47

第二节 中国近代法律社会学研究概况49

一、“法随势变”和“执法在人”思想49

二、瞿同祖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50

三、张知本的《社会法律学》51

的关系》52

四、严景耀和《中国的犯罪问题与社会变迁52

五、李达对社会法学派的评价54

第三节初创中的当代法律社会学研究55

一、法律社会学研究的倡导和意义55

二、第一次全国法律社会学学术讨论会59

第四章法律与社会协调66

第一节社会协调67

一、社会构成67

二、社会协调69

第二节法律的协调作用71

一、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71

二、法律对社会行为的规范作用73

三、法律是现代社会的协调机制74

一、法律与现代社会76

第三节法律与现代社会76

二、现代科学与法律77

三、现代公民与法律80

第五章法律与文化81

第一节什么是文化81

第二节物质文化与法84

一、物质生产与法84

二、物质利益与法88

第三节精神文化与法90

一、社会伦理与法90

二、科学教育与法94

三、文学艺术与法96

五、民主与法97

四、思想意识与法97

第六章法律与社会制度101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制度101

一、社会制度的产生101

二、社会制度的内容102

三、社会制度的类型103

四、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104

五、社会制度的特征107

六、社会制度的功能108

第二节 社会制度法律化110

一、社会制度法律化的客观要求110

二、社会制度法律化的方法与步骤112

一、概述114

第三节法律制度化的社会保障114

二、资产阶级法律制度的实现116

三、社会主义法制的保障116

第七章法律与社会变迁120

第一节社会变迁120

一、什么是社会变迁120

二、社会变迁的动因125

三、社会变迁的过程127

第二节社会变迁与法律的产生和发展134

一、社会变迁与法律的产生134

二、随社会变迁形成不同类型的法律136

一、法律与经济基础137

第三节 法律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137

二、法律对整个社会变迁的促进作用138

三、法律对现代社会变迁的意义143

第八章法律与社会工作149

第一节社会工作概述149

一、社会工作的涵义149

二、社会工作的性质150

三、社会工作的内容151

四、社会工作的作用152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特点152

一、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的关系152

二、慈善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区别153

三、我国社会工作的特点154

一、社会保险是一种法律制度155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法律保障155

二、法律对社会救济的专门规定157

三、法律是社会福利的保证157

第九章行为与法161

第一节需求、行为、规范161

一、人的基本需求161

二、需求的特点164

三、规范和行为的控制166

四、行为保障167

第二节集体行为与法167

一、集体行为的类型167

二、自然行为与规范168

三、 “家长制”与法169

四、科层行为与法170

五、制度化行为172

六、无组织的集体行为与法172

第三节 角色行为175

一、地位与角色175

二、角色冲突与法律协调175

三、法律工作者的角色177

第十章社会问题179

第一节概述179

一、社会问题的涵义179

二、社会问题的特征180

第二节婚姻问题181

一、结婚问题182

二、离婚问题186

三、生育问题188

第三节 社会风气问题191

一、社会风气的概念191

二、社会风气的特征192

三、社会风气问题193

第四节环境问题195

一、自然环境问题195

二、社会环境问题196

第五节 青少年犯罪问题197

第一节 社会规范是构成社会的重要因素205

一、什么是社会规范205

第十一章社会规范205

二、社会规范的功能206

第二节 制定规范的原则208

一、面向绝大多数下属和群众的原则208

二、相对稳定性原则210

三、相对封闭性原则211

四、正确调节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权益的213

原则213

第三节社会规范的形式(类型)215

一、社会舆论215

二、风俗217

三、道德221

四、法律规范226

五、规章制度229

第十二章 人的社会化与内在控制239

第一节 内在控制的机制240

一、社会交替的原则240

二、社会化的价值246

第二节社会化的内容和条件247

一、社会化的内容247

二、个人社会化的内在条件251

第三节基本的社会化253

一、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253

二、基本社会化的重要阶段254

三、再社会化257

二、社会控制的涵义259

一、社会控制的原意259

第一节社会控制的意义和特征259

第十三章违法、犯罪与社会控制259

三、社会控制形式是一定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261

四、社会控制的特征263

第二节社会控制的类型、方式及工具265

一、社会控制的类型265

二、社会控制的主要方式271

三、社会控制的工具276

第三节违法、犯罪的社会控制278

一、离轨的涵义与种类278

二、犯罪及犯罪原因280

三、犯罪的社会控制283

第一节社会组织287

一、社会组织的界定287

第十四章 社会组织管理287

二、社会组织的构成288

三、社会组织的类型290

四、社会组织的价值293

第二节法人296

一、法人界定296

二、法人的类型297

三、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299

四、法人的价值301

第三节社会组织的管理303

一、组织管理理论303

二、组织管理的形式307

三、组织管理的方法309

一、立法活动与社会心理的相互影响313

第十五章法律与社会心理313

第一节立法与社会心理313

三、立法中社会心理活动315

第二节守法与社会心理316

一、角色与角色规定316

二、角色认知及法律功效实现的途径317

三、社会冲突与社会心理的关系318

第三节违法与社会心理319

一、违法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及特点319

二、违法犯罪动机321

三、法律与离轨矫正322

后记327

二、立法愿望的产生34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