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新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政治经济学新编](https://www.shukui.net/cover/66/34252407.jpg)
- 蹇光伦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409210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347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35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政治经济学新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导论1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1
一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
目录1
二 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3
三 必须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7
四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8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10
一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0
二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具体方法11
三 对现代科学和经济方法的借鉴13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意义14
一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14
的统一15
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15
三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16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18
第一节商品的二因素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18
一 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要从分析商品开始18
二 商品的二因素19
三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22
四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26
第二节商品的价值量28
一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9
二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31
三 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32
第三节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34
一从价值形式的发展看货币的起源34
二 货币的本质41
三 货币的职能42
第四节价值规律48
一 在市场交易中的探索48
二价值规律的含义及其内容49
三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50
四 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51
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55
第一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55
一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在个体商品生产者分化的55
基础上产生的55
二 资本的原始积累56
第二节货币转化为资本57
一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57
二 劳动力的买卖60
一 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62
第三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62
二 资本的本质65
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66
四 剩余价值率67
第四节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68
一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68
二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70
三 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73
四 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74
第五节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76
一工资的本质76
二 资本主义制度下工资的形式77
三 工人阶级为提高工资而斗争79
一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81
第四章资本积累81
第一节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81
二 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83
三 决定和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因素86
第二节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人口过剩87
一 资本有机构成87
二 相对过剩人口89
第三节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的92
贫困化92
一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92
二 无产阶级贫困化93
第四节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作用和趋势94
一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作用94
二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95
一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98
第五章资本的循环和周转98
第一节资本的循环98
二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101
第二节资本的周转105
一 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105
二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107
三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110
四 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113
第六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经济危机116
第一节社会总资本和社会总产品116
一 个别资本和社会总资本116
二 社会总产品的买现117
三 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和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119
一 简单再生产在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中的地位120
第二节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120
二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121
三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买现条件124
第三节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125
一 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125
二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买现过程127
三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买现条件129
四 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130
五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矛盾132
第四节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133
一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133
二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135
三 战后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138
一 成本价格140
第一节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40
第七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140
二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42
第二节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144
一 利润率144
二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145
第三节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147
一 不同生产部门利润率的差别147
二 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平均利润的形式148
三 平均利润更加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151
第四节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153
一 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153
二 生产价格规律和超额利润155
三 马克思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革命意义156
一 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的内容157
第五节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157
二 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160
三 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和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化161
第八章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和地租164
第一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64
一 商业资本164
二 商业利润167
三 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169
四 商业资本家对商业雇员的剥削170
第二节借贷资本和利息171
一 借贷资本171
二 利息173
三 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174
四 股份公司和股息179
一 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187
第三节资本主义地租187
二 级差地租189
三 绝对地租194
四 土地价格196
第九章垄断的资本主义198
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198
一 生产的集中和垄断198
二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205
三 资本输出208
四 国际垄断组织在经济上瓜分世界210
五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214
的斗争214
第二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18
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18
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220
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223
四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224
第三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226
一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趋势226
二 垄断是过渡的资本主义231
三 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代替是一个历史233
过程233
第十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本质237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237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前提237
二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239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本质241
一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41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243
二 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通过实现生产资料243
三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244
第三节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245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245
二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247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党的基本248
路线248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250
第一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250
的客观必然性250
一 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原因250
二 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意义253
第二节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254
一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54
二 坚持全民所有制为主导255
三 进一步发展集体所有制259
四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其它形式262
第三节非公有制形式263
一 劳动者个体所有制经济263
二私营经济264
三 中外合营经济和外资独营经济265
第十二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267
第一节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267
分配的规律267
一 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267
二 按劳分配规律的内容、要求和实质269
三 按劳分配规律的作用271
一 按劳分配规律在两种经济条件下的不同实现272
的实现272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规律272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规律实现273
的特点273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规律实现276
的形式276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结构280
和分配方式280
一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结构280
二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282
三 正确认识共同富裕与允许一部分先富之间286
的关系286
第十三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90
第一节社会主义商品经济290
一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客观必然性290
二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作用293
三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295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96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296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与基本内容299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303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05
一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305
二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307
三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09
第十四章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31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312
必然性312
一 对外经济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312
二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315
三 买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316
四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31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319
形式319
一 对外贸易319
二 对外技术交流326
三 对外资金交流331
四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337
五 发展国际旅游业337
第三节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格局338
一 我国多层次、逐步推进的对外开放战略格局338
二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343
主要参考书目345
后记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