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供卫生专业用 劳动卫生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供卫生专业用 劳动卫生学 第2版
  • 顾学箕,王簃兰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1
  • 标注页数:388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9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供卫生专业用 劳动卫生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部分理论部分1

绪论1

三、脑力劳动与神经系统紧张作业时的生理变动特点 17

第一章劳动过程对机体的影响10

第一节劳动过程中机体的调节与适应10

一、体力劳动时的能量消耗10

二、体力劳动时机体的调节与适应14

第二节作业能力18

一、劳动过程中作业能力的动态18

二、影响作业能力的主要因素19

三、提高作业能力和工效的主要措施22

第三节劳动过程可能引起的疾患28

一、强制体位28

二、个别器官系统紧张30

三、预防措施32

第二章毒物与职业中毒34

第一节概述34

一、生产性毒物的存在状态与接触机会34

二、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36

三、毒物在体内的过程37

四、影响毒物对机体作用的因素38

五、职业中毒39

六、职业中毒的预防41

第二节金属与类金属43

一、铅43

二、四乙铅47

三、汞48

四、砷50

五、砷化氢51

六、锰52

七、铍54

一、概述57

第三节刺激性气体57

二、氯61

三、氮氧化物62

第四节窒息性气体63

一、概述63

二、一氧化碳64

三、氢氰酸(氰化氢)67

四、硫化氢70

一、苯71

第五节有机溶剂71

二、甲苯74

三、二甲苯75

四、汽油76

五、二硫化碳77

六、四氯化碳79

第六节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81

一、概述81

二、苯胺83

三、三硝基甲苯85

第七节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87

一、概述87

二、氯乙烯89

三、丙烯腈91

四、氯丁二烯92

五、含氟塑料93

六、二异氰酸甲苯酯96

第八节农药99

一、有机磷农药100

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107

三、杀虫脒108

第三章粉尘与尘肺112

第一节概述112

一、来源分类与理化特性112

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13

三、预防措施115

一、可能发生矽肺的作业117

第二节矽尘117

二、影响矽肺发病的因素118

三、矽肺病理变化和发病机理118

四、矽肺临床表现与诊断120

五、矽肺患者治疗与处理123

附录尘肺X线诊断标准使用说明123

第三节硅酸盐尘124

一、石棉尘124

二、滑石尘127

三、云母尘128

四、水泥尘129

第四节碳尘129

一、煤尘130

二、炭黑尘130

三、石墨尘131

四、活性炭尘131

一、煤矽尘132

第五节混合性粉尘132

二、焊接尘134

第六节有机粉尘136

一、棉尘症136

二、职业性过敏性肺炎138

三、有机粉尘危害的预防138

第一节不良气象条件140

一、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及其特点140

第四章物理因素及其对机体的影响140

二、高温作业141

三、低温作业147

第二节异常气压148

一、高气压148

二、低气压151

第三节噪声152

一、基本概念152

二、生产性噪声155

三、噪声对人体的影响156

四、噪声性听力损伤及耳聋157

五、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158

六、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159

第四节振动161

一、基本概念161

二、接触机会162

三、振动对机体的不良影响162

四、作用机理163

五、影响振动作用的因素163

六、局部振动病165

七、预防166

第五节非电离辐射167

一、高频电磁场与微波168

二、红外辐射171

三、紫外辐射172

四、激光173

第六节电离辐射174

一、接触电离辐射的职业174

二、辐射量与单位175

三、电离辐射对机体的作用176

四、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效应177

五、防护措施180

第五章职业性致癌因素184

第一节职业性肿瘤的发病特点184

一、好发部位184

二、发病条件184

四、病理类型185

三、发病年龄185

第二节职业性肿瘤的识别和确认186

一、临床观察186

二、实验研究186

三、流行病学调查186

第三节常见的职业性肿瘤188

一、职业性呼吸道肿瘤188

二、职业性皮肤癌189

第四节职业性肿瘤的预防原则190

三、职业性膀胱癌190

四、其他职业性肿瘤190

第六章职业危害因素的评价193

第一节生产环境监测193

一、生产环境监测的基本要求193

二、有害物质接触水平的估计196

三、生产环境监测资料的整理和保管197

第二节健康监护197

一、健康检查197

二、建立健康监护档案199

三、探索早期检测指标199

四、健康状况分析200

第三节职业流行病学调查202

一、流行病学调查在评价职业危害因素中的作用203

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方法203

三、调查设计的基本要求204

四、常用的几种分析指标204

五、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判断209

一、动物实验211

第四节实验室测试211

二、体外测试213

第五节职业危害因素的危险度估测213

一、危害因素潜在作用的估测214

二、人群健康损害的估测216

第一节劳动卫生标准218

一、概述218

第七章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218

二、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接触限值219

三、劳动卫生标准的应用222

第二节工业通风222

一、工业通风的主要类型222

二、通风装置的选择及其卫生要求225

三、工业通风的效果评价229

四、工业通风的安全问题230

二、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231

第三节个人防护用品231

一、防护服231

三、呼吸防护器232

四、防噪声的耳塞、耳罩和帽盔235

五、皮肤防护用品235

六、使用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236

第四节妇女劳动卫生236

一、职业危害因素对女工的特殊影响237

二、妇女劳动卫生问题237

三、妇女劳动卫生的主要措施238

第五节农村劳动卫生238

一、农村劳动卫生的特点238

二、农村劳动卫生工作的基本要求239

三、开展农村劳动卫生工作的措施240

第六节劳动卫生立法、监督和管理240

一、劳动卫生立法240

二、我国劳动卫生立法的现状与展望241

三、劳动卫生监督和管理242

第二部分劳动卫生监测与检查方法246

第一章劳动卫生调查246

第一节调查类型246

一、一般调查246

二、专题调查246

三、事故调查247

第二节调查示例247

一、机械制造工业的一般调查247

二、铅接触效应早期检测指标的筛选249

三、硫酸二甲酯急性中毒事故调查251

第三节调查步骤251

一、准备阶段251

二、实施阶段252

三、总结阶段252

第一节气象条件及其对人体作用的检查253

一、气象条件的测定253

第二章物理因素及其对人体作用的检查253

二、高温作业工人生理反应的检查263

第二节噪声及其对机体影响的检查265

一、作业环境噪声的测量265

二、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测定269

第三节振动及其对机体影响的检查271

一、振动的测量271

二、振动作业工人体检项目272

第四节射频辐射、微波及其对机体影响的检查273

一、RJ-2型电磁场场强仪274

二、RL-761型微波漏能测试仪274

三、计算方法275

第三章生产环境空气中化学性有害物质的测定277

第一节概述277

第二节空气采样的基本原则和设计277

二、浓缩法279

一、集气法279

第三节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279

三、静式(被动式)个体监测器284

四、直读式检测仪287

第四节空气中化学性有害物质浓度表示方法与换算289

一、采气体积的换算289

二、化学性有害物质浓度的表示方法290

第五节空气中化学性有害物质的测定290

一、铅290

二、汞297

三、锰300

四、三氧化铬302

五、苯、甲苯、二甲苯共存时的分别测定303

六、三硝基甲苯306

七、对硫磷(1605)307

八、敌敌畏(DDVP)312

九、氯乙烯314

十、氟化氢及氟化物315

十一、氰化氢319

十二、氮氧化物323

第四章生物材料的监测326

第一节生物材料监测的意义、内容及基本原则326

一、意义及内容326

二、样品的收集与保存327

三、样品的处理328

第二节常见化学性有害物质的生物监测方法329

一、尿中铅的测定329

二、尿中汞的测定331

三、尿中砷的测定333

四、尿中无机氟及有机氟的测定335

五、尿中δ-氨基-r-酮戊酸(δ-ALA)的测定339

六、尿中粪卟啉的测定341

七、尿中对硝基酚的测定342

八、尿中酚的测定344

九、尿中马尿酸的测定347

十、尿中甲基马尿酸(在马尿酸共存时)的测定349

十一、血中铅的测定351

十二、全血胆碱酯酶活性的测定353

十三、血中高铁血红蛋白的测定356

十四、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的测定357

十五、红细胞中游离原卟啉(FEP)的测定358

十六、血中锌原卟啉(ZPP)的测定359

十七、赫恩氏小体的检查360

第五章生产环境空气中粉尘的测定362

一、粉尘浓度的测定362

二、粉尘分散度的测定363

三、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364

四、石棉纤维浓度的测定368

附录一有关检验部分的说明374

附录二国际原子量表375

附录三空气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系数377

附录四 车间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气及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380

附录五常用计量单位的符号及其换算表382

附录六常用对数表3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