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货币银行学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货币银行学原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4249418.jpg)
- 唐旭编著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ISBN:4088·181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286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9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货币银行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货币的起源、本质与职能1
第一节 交换是货币产生的直接原因2
一、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2
二、扩大的价值形式7
三、一般价值形式10
四、货币价值形式11
第二节 货币的本质13
一、货币的本质13
二、货币拜物教17
第三节 货币的职能18
一、价值尺度19
二、流通手段21
三、支付手段27
四、世界货币29
第二章 我国的货币流通33
第一节 有计划商品经济,需要货币发挥作用33
一、对商品货币的认识过程33
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理论基础36
三、社会主义货币的性质作用39
第二节 货币流通规律42
一、货币流通规律42
二、纸币流通规律46
三、人民币是价值符号49
四、关于货币流通量的层次划分51
(一)社会购买力与商品可供量的均衡53
六、租赁市场53
一、货币流通正常的条件53
第三节 货币流通正常的条件与标志53
(二)农、轻、重比例协调是货币流通正常的基础55
(三)基本建设规模对货币流通有重大影响57
(四)财政信贷的平衡,是稳定货币流通的关键58
二、货币流通正常的标志58
(一)衡量货币流通正常状况的标志58
(二)物价是货币流通的重要指示器61
第四节 货币流通管理62
一、信贷收支计划63
二、信贷收支计划的支出项目66
三、现金计划75
第三章 其它货币理论述评82
第一节 金属货币论82
一、重商主义的学说82
二、亚当·斯密的学说83
三、金属货币学说的基本点84
第二节 名目货币论85
一、巴本的学说86
二、贝克莱的学说86
三、詹姆斯·斯图亚特的学说87
四、对名目货币论的简单评价88
第三节 货币数量理论89
一、早期货币数量理论的演变89
二、欧文·费雪的交易型数量理论91
三、庇古的余额型数量学说93
四、对货币数量论的简单评价94
第四节 凯恩斯的货币理论96
一、流动性偏好原理96
二、利率的决定与流动性陷井97
三、乘数原理,凯恩斯认为98
四、货币与物价的关系99
五、简评99
第五节 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101
一、货币需求函数102
二、政策主张103
三、货币主义的试验105
四、简评106
第四章 信用与借贷资金109
第一节 高利贷资本109
一、高利贷资本的产生与发展109
二、高利贷资本的社会基础110
三、高利贷在前资本主义的作用111
第二节 生息资本的现代形态——借贷资本112
一、借贷资本同高利贷资本的联系与区别112
二、借贷资本的形成113
三、借贷资本的运动特点115
四、借贷资本与资本主义生产周期117
一、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社会主义118
信用的基础118
第三节 社会主义信用的本质与作用118
二、社会主义信用的本质121
三、社会主义信用的作用123
第四节 利息与利息率125
一、利息的来源125
二、利率与利率的确定126
三、利率的作用129
第五节 信用形式133
一、银行信用134
二、商业信用135
三、国家信用137
四、消费信用138
第五章 金融市场141
第一节 金融市场工具142
一、债券142
二、股票144
三、商业票据146
第二节 金融市场的构成147
一、外汇市场147
二、票据市场148
三、国库券市场149
四、股票债券市场150
五、同业拆借市场152
一、金融市场的管理机构154
第三节 金融市场的组织154
二、金融市场的参加者155
第四节 证券交易所157
第六章 银行的产生与发展164
第一节 银行的产生164
一、货币经营业是银行的先驱164
二、资本主义银行的性质作用166
第二节 银行的发展170
一、帝国主义时代银行的特点170
一、中央银行制度173
第三节 几种典型的银行制173
二、普通银行制度175
第四节 社会主义银行178
一、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银行的理论178
二、我国社会主义银行的建立180
三、解放后建立的金融体系182
第七章 专业银行的性质和作用189
第一节 专业银行的性质189
一、设置专业银行的理论依据189
二、关于银行性质的分歧192
三、专业银行的性质193
第二节 专业银行的作用194
一、专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94
二、银行的作用196
第三节 专业银行的企业化经营200
一、专业银行的业务200
二、银行的资产与负债的关系203
三、银行的清偿力206
四、专业银行的企业化经营目标207
第八章 中央银行与中央银行策略213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形成213
一、中央银行是发行银行215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职能215
二、银行的银行217
三、政府的银行219
第三节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战略222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选择222
二、中间指标的选择227
第四节 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230
一、再贴现率政策230
二、存款准备率政策232
三、公开市场业务233
五、我国货币政策工具235
四、其它政策工具235
第九章 通货膨胀论240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定义240
一、纸币与纸币贬值240
二、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242
三、纸币发行速度与物价上涨速度242
四、通货膨胀的结构传递245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246
一、赤字的货币化246
二、过度投资247
三、过度国际收支顺差和巨额外资涌入248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251
一、布雷顿森林协议下通货膨胀的传递252
二、布雷顿森林协定崩溃后的国际传递253
三、通货膨胀传递的理论模型254
第四节 反通货膨胀政策256
一、金本制下的反通货膨胀措施256
二、完全的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反通货膨胀256
政策256
三、我国的反通货膨胀措施258
第十章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264
第一节 经济发展对金融发展的决定作用264
的要点267
第二节 货币对经济的第一推动力作用267
一、马克思的“货币资本第一推动力”思想267
二、“第一推动力”的现实意义268
三、这并非通货膨胀政策271
四、要使货币发挥第一或持久的推动力作用,272
金融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272
第三节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现代认识273
一、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理论:哈罗德—多玛274
模型274
二、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277
三、简评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