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信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电信网](https://www.shukui.net/cover/59/34246446.jpg)
- (英)弗勒德(J.E.Flood)著;丁志华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15045·2770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469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8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信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引论1
1.1电信网的一般特性1
1.2国内网6
1.3国际合作12
1.4网路设计的统计学基础13
1.5电信设备15
1.6经济问题20
1.7电信网的重要性21
1.8参考书目23
第二章 传输原理25
2.1概述25
2.2功率电平27
2.3衰减和时延畸变28
2.4传输媒质31
2.4.1传输线31
2.4.2无线电传播33
2.5.1工作原理39
2.5四线电路39
2.5.2回声41
2.5.3稳定度44
2.6串音46
2.7噪声48
2.8调制51
2.9多路复用56
2.9.1频分多路复用56
2.9.2时分多路复用57
2.9.3脉码调制60
2.10数字传输62
2.11参考书目64
第三章 传输系统65
3.1概述65
3.2线路设备66
3.3音频系统69
3.3.1不放大的电路69
3.3.2四线放大电路69
3.3.3二线放大电路70
3.4.1电缆载波系统72
3.4对称线路载波系统72
3.4.2不加感音频线对系统74
3.4.3架空明线系统74
3.5同轴电缆载波系统75
3.5.1概述75
3.5.2群和超群变换75
3.5.3线路系统的结构77
3.5.4自动电平调节78
3.5.5供电系统79
3.5.6系统监测和故障定位80
3.5.7线路系统的可靠性82
3.5.8用同轴电缆传输模拟电视83
3.5.9海底电缆系统83
3.6脉码调制系统85
3.6.1短程系统85
3.6.2高次群多路复用系统86
3.7无线电系统88
3.7.1概述88
3.7.2无线电中继系统89
3.7.3无线电中继设备93
3.7.4超视距系统及设备95
3.7.5卫星通信系统96
3.8参考书目98
第四章 交换系统101
4.1概述101
4.2人工交换机103
4.3直接控制系统107
4.4记发器控制112
4.5中央控制118
4.6集中式分区控制121
4.7运转的可靠性122
4.8用户集线器123
4.9时分交换系统124
4.10参考书目126
第五章 信令与呼叫的建立128
5.1概述128
5.2总体要求129
5.2.1编号制度129
5.2.2路由方案和阻塞标准130
5.2.3传输标准131
5.2.4计费制度131
5.2.5信令制度131
5.3交换系统132
5.4主叫用户到始发局呼叫的建立136
5.4.1信令136
5.4.2建立接续的顺序137
5.5.1建立接续的顺序139
5.5局间呼叫的建立139
5.5.2信令141
5.6终端局到被叫用户呼叫的建立145
5.7通话阶段147
5.8通话的终止147
5.9参考书目148
第六章 编号制度、路由规划与计费制度150
6.1概述150
6.2编号制度150
6.2.1基本原则150
6.2.2英国的编号制度155
6.2.3北美的编号制度156
6.2.4国际编号制度157
6.3路由规划159
6.3.1基本原则159
6.3.2市话区的路由方式162
6.3.3长途网的路由选择164
6.4计费制度166
6.4.1基本原则166
6.3.4国际路由选择166
6.4.2市话的计费方式168
6.4.3长途通话的计费方式170
6.4.4国际通话的计费方式174
6.5参考书目175
第七章 传输标准与传输规划177
7.1概述177
7.2评价传输性能的准则178
7.3电话网传输性能的评价179
7.3.1参考系统179
7.3.2市话电路的响度评定值182
7.3.3主观评价183
7.3.4在电话网中的应用186
7.3.5串音187
7.3.6稳定度与回声189
7.4交换中的传输问题192
7.5传输规划196
7.5.1概述196
7.5.2市区网198
7.5.3英国网200
7.5.4北美网203
7.5.5国际网的规划205
7.6传输目的的可能发展趋向207
7.7参考书目209
第八章 话务量工程211
8.1概述211
8.2话务量单位212
8.3从话务方面看交换系统的类型213
8.4呼损系统214
8.5.2输入过程219
8.5排队系统219
8.5.1分析方法219
8.5.3排队特性221
8.5.4服务机理221
8.5.5举例222
8.6溢呼系统223
8.7研究话务问题的方法225
8.7.1概述225
8.7.3模拟法226
8.7.2解析法226
8.8话务量的测量228
8.9规模的确定与服务等级的标准231
8.10参考书目233
第九章 电报与用户电报业务235
9.1概述235
9.2电文交换236
9.3用户电报业务238
9.3.1沿革238
9.3.2用户电报业务的某些特性239
9.3.3英国的国内网240
9.3.4国际业务245
9.3.5最近的进展250
9.4参考书目251
第十章 数据业务252
10.1概述252
10.2经公用电话网的数据传输252
10.3专用数据网255
10.4.1新的数据业务260
10.4公用数据网260
10.4.2国际标准263
10.4.3英国邮政总局拟采用的数据网264
10.4.4其他国家拟采用的数据业务268
10.5参考书目272
第十一章 军用通信网273
11.1概述273
11.2无线电网274
11.2.1工作原理274
11.2.2设备问题276
11.2.3总体部署278
11.3地域网279
11.3.1概念279
11.3.2用户地址280
11.3.3路由选择282
11.3.4数据库管理系统284
11.3.5作战系统的控制287
11.3.6无线电干线289
11.3.7单路无线电入网设备291
11.4电磁兼容性294
11.5计算机模拟296
11.5.1模拟的范围296
11.5.2业务量模型296
11.5.3分析电磁兼容性的模型298
11.5.4系统有效性模型299
11.5.5成本效果模型302
11.6参考书目303
12.1概述304
第十二章 规划方案中的投资估价304
12.2经济分析305
12.2.1复利与贴现——货币的时间价值305
12.2.2净现值或现金流量贴现法309
12.2.3固有回收率法或求解现金流量贴现率的方法310
12.2.4净现值法与固有回收率法的比较311
12.2.5年经费现值313
12.2.6净回收值与未偿还资本的信贷315
12.2.7净现值法与年经费现值法的比较316
12.3折旧费的计算317
12.4投资估价的分析318
12.5满足期限320
12.6设备需要量321
12.7事后检查和分析322
12.8参考书目322
13.2预测模型323
13.2.1范围323
13.1概述323
第十三章 数学模型323
13.2.2电话密度模型324
13.2.3话务量模型328
13.3矩阵的应用331
13.3.1话务量矩阵331
13.3.2多局制网333
13.4线图和网路理论336
13.4.1线图336
13.4.2网路模型339
13.5参考书目342
第十四章 网路规划343
14.1基本考虑343
14.2网路规划步骤344
14.2.1规划的各个阶段344
14.2.2战略规划346
14.2.3现有网路情况347
14.2.4话务量预测347
14.2.5设备的详细资料348
14.3.3计费制度349
14.3.2编号制度349
14.3.4路由规划349
14.3.1传输规划349
14.3网路标准349
14.3.5信令标准350
14.3.6服务等级350
14.3.7设计期限351
14.4市话网的规划352
14.4.1概述352
14.4.2交换区的规模352
14.4.3电话局的地址354
14.4.4电话局的规划358
14.5长途网的规划359
14.5.1概述359
14.5.2基本规划359
14.5.3增长规划361
14.5.4计算机在网路规划中的应用363
14.5.5长途交换和传输规划的综合364
14.6参考书目365
15.1概述366
第十五章 电信的未来发展趋势366
15.2英国现有的网路367
15.3预测电信的可能发展趋势369
15.4“未来”的环境372
15.4.1决定性因素372
15.4.2组织上的特点372
15.4.3政治关系373
15.4.4工业关系374
15.4.5地理和经济的特点374
15.4.6技术问题375
15.4.7标准376
15.5未来网路所需的特性377
15.5.1约束因素377
15.5.2适应变化的灵活性377
15.5.3网的灵活性379
15.5.4多种业务的灵活性380
15.5.5技术变革方面的灵活性380
15.5.6操作的灵活性380
15.5.7设施的灵活性381
15.6.2脉码调制383
15.6.1固体集成电路383
15.6新技术的冲击383
15.6.3计算机技术384
15.7进入未来385
15.7.1网路的演变385
15.7.2传输的进展385
15.7.3市话配线和用户话机385
15.7.4交换387
15.7.5遥控和集线器388
15.7.6设施与业务392
15.7.7远景393
15.8现代化的策略394
15.8.1过渡时期394
15.8.2资源分配395
15.8.3实施方案395
15.9结论397
15.10参考书目399
16.1.1问题的提出400
16.1.2马伯里群交换中心(半自动中心)的概述400
16.1长途(半自动)交换中心的扩建更新计划400
第十六章 一些实例的分析400
16.1.3外线电缆403
16.1.4半自动交换中心406
16.1.5可能替换的场地407
16.1.6基础资料408
16.1.7方案分析与解决办法408
16.1.8方案10.2的预算414
16.1.9结论与建议414
16.2.2调查报告419
16.2.1任务419
16.2发展中的地区(加勒比海地区)419
16.2.3顾问小组的报告427
16.3数字传输交换系统的采用440
16.3.1问题的提出440
16.3.2基本建设费用分析442
16.3.3敏感度分析446
16.3.4数字点对点传输的一般评述449
16.3.5数字交换的一般评述451
16.3.6其他分析453
索引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