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复合材料力学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复合材料力学基础](https://www.shukui.net/cover/58/34242897.jpg)
- 刘锡礼,王秉权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15040·4572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251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6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复合材料力学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符号表1
绪论1
二、强度分析 111
目 录1
(一)用最大应力理论决定Fα 44
(三)用蔡-希尔准则决定Fα 44
(二)用最大应变理论决定Fα 44
第一章 各向异性体弹性力学基本方程4
§1-1 应力4
一、应力分量和应力张量4
二、平衡微分方程5
三、斜面应力6
四、应力转轴公式6
§1-2 应变7
一、位移和位移分量7
二、应变分量和应变张量9
三、斜向应变10
四、应变转轴公式11
§1-3 应力和应变的关系12
一、广义虎克定律12
二、应变位能13
三、均质弹性体的弹性特性14
(一)一个弹性对称面16
四、弹性对称16
(二)三个弹性对称面——正交异性17
(三)各向同性面——横观各向同性18
(四)完全对称——各向同性20
五、弹性系数的转轴公式21
六、正交异性体的弹性系数22
(一)刚度系数和柔度系数的关系22
(二)刚度系数、柔度系数与工程常数的关系22
(三)弹性模量与泊松比的关系23
(四)工程常数的取值范围23
习题24
一、单层板弹性主方向的弹性特性25
第二章 单层板的弹性特性和强度理论25
§2-1 单层板的弹性特性25
二、单层板非弹性主方向的弹性特性27
三、单层板弹性系数的方向性31
(一)弹性模量Ex的极值31
(二)剪切模量Gxy的极大值32
四、交叉效应与交叉系数32
(一)交叉系数mx、my的物理意义32
(二)非主方向的拉伸特性33
(三)非主方向的剪切特性33
一、单层板宏观强度的概念34
§2-2 单层板的强度理论34
(一)最大应力理论36
二、单层板的二维强度理论36
(二)最大应变理论36
(三)蔡-希尔(Tsai-Hill)准则37
(四)霍夫曼(Hoffman)准则38
(五)蔡-吴(Tsai-W…)张量理论39
三、单层板强度的方向性43
习题45
第三章 单层板弹性常数和基本强度的预测48
(二)串联模型的弹性常数49
§3-1 确定弹性常数的材料力学方法49
(一)薄片模型49
一、薄片模型法49
(三)并联模型的弹性常数51
(四)植村-山脇的经验公式53
二、矩形模型法54
(一)模型54
(二)弹性常数的预测54
(一)EL的下限58
(三)关于方法的讨论58
§3-2 确定弹性常数的弹性力学方法58
一、限界法58
(二)EL的上限59
二、惠特尼-瑞莱(Whitney-Riley)独立模型法60
(一)模型60
(二)弹性常数的预测61
(三)关于方法的讨论68
三、蔡的公式69
§3-3 确定强度的材料力学方法71
一、纵向拉伸强度的预测71
二、纵向压缩强度的预测72
(一)罗森(R0sen)的方法72
(二)林毅的方法75
习题77
第四章 层合板的弹性特性79
§4-1 一般层合板的弹性特性79
一、变形分析80
二、层合板内力的一般表达式81
三、一般层合板的弹性特性83
§4-2 单层板的刚度87
一、各向同性单层板88
二、横观各向同性单层板88
三、参考轴与主轴一致的正交异性单层板89
四、参考轴与主轴不一致的正交异性单层板89
§4-3 对称层合板的刚度90
一、各向同性层组成的对称层合板91
二、对称正交铺设层合板91
三、规则对称角铺设层合板93
§4-4 反对称层合板94
§4-5 规则非对称正交铺设层合板96
§4-6 平行移轴定理98
习题102
第五章 无矩层合板103
§5-1 面内刚度的计算104
§5-2 面内各向同性层合板106
§5-3 无矩层合板的强度109
一、层合板各层应力应变分析110
§5-4 均衡型层合板122
一、均衡应变概念122
二、均衡型一般性公式123
三、均衡型层合板的力学性质125
四、同材质均衡型层合板129
(一)单角(±α)铺设层合板129
(二)双角(±α、±β)铺设层合板130
五、混杂均衡型层合板131
(一)单角铺设加各向同性层的层合板131
(二)双角铺设加各向同性层的层合板132
(三)混杂层合板的特殊情况135
习题136
第六章 湿热效应138
§6-1 单层板的热弹性与湿弹性138
一、单层板的热膨胀系数和湿膨胀系数138
(一)热膨胀系数138
(二)湿膨胀系数139
二、单层板的热弹性140
§6-2 单层板热膨胀系数、湿膨胀系数的预测142
一、热膨胀系数的预测142
(一)纵向热膨胀系数αL142
(二)横向热膨胀系数αT143
二、湿膨胀系数的预测144
(一)纵向湿膨胀系数βL144
(二)横向湿膨胀系数βT144
§6-3 层合板的热弹性145
§6-4 残余应力和强度分析148
§6-5 层合板的热膨胀系数和零热膨胀系数设计157
习题160
第七章 耦合效应对层合板刚度性能的影响161
§7-1 一般层合平板的基本方程161
一、弯曲方程161
二、屈曲方程164
三、振动方程166
§7-2 正交异性单层平板167
一、参考轴与主轴一致的情形167
(一)弯曲问题167
(二)屈曲问题168
(三)振动问题170
二、参考轴与主轴不一致的情形172
(一)弯曲问题172
(二)屈曲问题173
(三)振动问题174
§7-3 对称层合平板175
一、对称正交铺设层合平板175
二、规则对称角铺设层合平板175
§7-4 规则反对称层合平板176
一、弯曲问题176
二、屈曲问题178
三、振动问题180
§7-5 规则非对称正交铺设层合平板181
一、弯曲问题181
二、屈曲问题184
三、振动问题185
§7-6 关于耦合效应的讨论186
一、耦合效应的机理186
(一)二层规则反对称层合板186
(二)二层规则非对称正交铺设层合板188
二、耦合效应消除和减小的机理190
三、关于耦合效应的利用191
习题192
第八章 网络分析193
§8-1 网络分析的基本概念193
一、网络分析是一种刚度降级准则193
二、网络分析与均衡型的关系195
三、网络分析与缠绕工艺的关系197
§8-2 纤维缠绕压力容器筒身段的网络分析197
一、螺旋缠绕筒身197
(一)均衡缠绕角198
(二)应力应变计算199
(三)纤维厚度计算199
(四)几点讨论199
二、螺旋缠绕加环向缠绕筒身199
(二)应力应变计算200
(三)纤维厚度计算200
(一)均衡厚度比200
三、螺旋缠绕加纵向铺放筒身201
(一)均衡厚度比201
(二)应力应变计算201
(三)纤维厚度计算201
四、纵向铺放加环向缠绕筒身202
(一)均衡厚度比202
§8-3 纤维缠绕压力容器封头段的网络分析203
一、封头段的基本方程203
(三)纤维厚度计算203
(二)应力应变计算203
二、均衡型等应力封头206
(一)等应力条件206
(二)缠绕角方程206
(三)纤维应力207
(四)子午线方程207
(五)纤维厚度208
(六)封头主曲率半径与曲面特征209
三、均衡型平面缠绕封头210
(一)工艺限制条件211
(二)子午线微分方程212
(三)纤维应力微分方程212
(四)纤维厚度微分方程212
§8-4 混杂纤维缠绕压力容器的网络分析213
一、螺旋缠绕213
二、螺旋缠绕加环向缠绕214
三、螺旋缠绕加纵向铺放215
四、纵向铺放加环向缠绕217
五、均衡型等应变封头218
(一)混杂纤维缠绕封头的基本方程218
(二)等应变条件及解答219
习题220
一、纤维221
§9-1 纤维与基体221
第九章 复合材料的力学试验及性能221
二、树脂基体222
§9-2 环形试件的制造与测试223
一、环形试件223
二、环形试件的制造方法224
(一)缠制方法对环形试件性能的影响224
(二)缠绕张力对环形试件性能的影响225
(三)缠绕速度对环形试件性能的影响227
(四)固化前环形试件的存放时间对其性能的影响227
(五)使用纤维的股数(或束数或线密度)对环形试件性能的影响228
(六)纤维的表面处理228
三、对环形试件的试验229
(一)拉伸试验229
(二)压缩试验230
(一)加固片的粘接及粘接长度231
一、拉伸试验231
§9-3 单向薄板试件及试验231
(三)剪切试验231
(二)试件尺寸232
二、压缩试验232
三、面内剪切试验233
(一)用偏轴拉伸法测定面内剪切模量GLT、剪切强度FLT233
(二)用方平板对角拉伸法测定GLT、FLT236
(五)其它方法237
(四)用薄壁圆筒扭转法测定GLT、FLT237
(三)用轨道剪切法测定GLT、FLT237
四、热膨胀系数的测定238
§9-4 单向复合材料的特点238
一、单向复合材料的典型性能及应力-应变关系的主要特点238
二、单向复合材料的破坏模式239
(一)沿纤维方向拉伸时的破坏模式239
(二)沿纤维方向压缩时的破坏模式240
§9-5 单向混杂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241
(五)L-T方向的剪切破坏模式241
(三)垂直纤维方向拉伸时的破坏模式241
(四)垂直于纤维方向压缩时的破坏模式241
一、混杂效应242
二、碳-玻璃纤维/环氧单向混杂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及破坏模式242
§9-6 多层层合板(壳)弹性系数的测定及破坏特征244
一、理论分析244
(一)±α角缠绕圆筒壳244
(二)螺旋缠绕层加环向缠绕层圆筒壳245
二、实验值与理论值的比较246
(一)±α角螺旋缠绕圆筒壳的试验246
(二)螺旋缠绕层加环向缠绕层圆筒壳的试验247
三、螺旋缠绕圆筒壳的破坏特征249
(一)沿x轴的拉伸试验249
(二)沿x轴的压缩试验250
(三)绕x轴的扭转试验250
主要参考书目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