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机工程手册 第5卷 输变电设备 第24篇 高压开关设备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机械工程手册,电机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2
- 标注页数:200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2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机工程手册 第5卷 输变电设备 第24篇 高压开关设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变流技术的发展 32-1
1作用 24-1
1 电力电容器的分类和用途 29-1
2低压电器的基本特点 30-1
1低压电器的分类 30-1
1 继电保护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31-1
1裸单线 26-1
1 概述 25-1
1·1用途和分类 25-1
1·2结构概况 25-2
2 硅变流器的构成 32-2
3硅元件的类型和用途 32-2
2普通绞线 26-2
1·3硬铜圆单线 26-2
1·2镀锌低碳钢线 26-2
1·1铝包钢线和铜包钢线 26-2
1 电气性能要求 27-2
第2章继电器2
2继电器的结构原理 31-2
1·1构成与动作原理 31-3
4变流器的类别和用途 32-3
第2章硅整流管(硅整流元件)3
3 分类 24-3
第2章一般理论基础3
3低压电器的发展趋势 30-3
1·3主要技术参数 25-3
2 电力系统对高压开关设备的具体要求 24-3
4基本组成 24-3
1 电流、电压继电器 31-3
2·2铝合金绞线 26-3
2·1铝绞线 26-3
第28篇避雷器常用符号表第1章概 述第2章交流阀式避雷器1 阀式避雷器的动作原理 28-3
2 阀式避雷器的性能 28-4
1·1空气中磁导的计算 30-4
2·2闪络电压计算值裕度 27-4
2·1闪络距离 27-4
2 电容器的基本概念 29-4
2·1灭弧电压 28-4
1·3动作值的调整范围 31-4
1·2动态特性 31-4
2·4电容器的储能因数 29-4
2·3电容器的无功功率(容量)和损耗功率 29-4
2·2 电容器的储能 29-4
2·1电容器的电容 29-4
1磁路计算 30-4
3组合绞线 26-4
5主要技术参数 24-4
6技术发展 24-4
第2章交流电弧的熄灭过程4
2·1基本工作原理 25-4
2 变压器原理 25-4
1·4变压器容量与重量的关系 25-4
2·3铝包钢绞线 26-4
2·4镀锌钢绞线 26-4
2·5硬铜绞线 26-4
2 闪络电压特性 27-4
1硅整流管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 32-4
1·4应用扩展方法 31-5
2·4盘形悬式绝缘子串的闪络电压特性 27-5
1 电弧的特征和熄灭原理 24-5
3·1提高介质性能,发展采用新介质 29-5
3 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 29-5
2·5交流电容器的补偿作用 29-5
1·1气体电弧 24-5
2·2变压器的空载运行 25-5
2·2工频放电电压 28-5
2·3冲击放电电压 28-5
2·3针式绝缘子的闪络电压特性 27-5
1·5消除低电压继电器抖动的措施 31-5
2 硅整流管的结构和管芯制造工艺 32-6
1·2体积电阻系数和自持放电时间常数 29-6
1·1介质的极化和介电系数 29-6
1 电容器介质的电气性能 29-6
第2章 电力电容器的介质6
3·3改进产品结构,发展超高压及成套产品 29-6
3·2改进制造工艺,提高自动化水平 29-6
2·4冲击电流残压 28-6
2·5通流容量 28-6
2·3变压器的负载运行 25-6
2过流继电器 31-6
2·1感应型过流继电器 31-6
3·2钢芯铝合金绞线 26-7
3·4钢-铝包钢混绞线 26-7
2·6阀式避雷器的电气特性表 28-7
3·1钢芯铝绞线 26-7
3·3钢芯铝包钢绞线 26-7
2·2整流型过流继电器 31-7
3硅整流管特性参数的设计 32-7
2·5瓷横担和户外棒形支柱绝缘子的闪络电压特性 27-8
1·3介质的损耗 29-8
1·4介质的耐电强度 29-8
2·7阀式避雷器的其他性能 28-8
2·4变压器运行性能 25-8
3·5防腐钢芯铝绞线 26-8
3 阀式避雷器的火花间隙 28-8
2·5三线圈变压器 25-8
3·1正向特性参数的设计 32-8
1·2直流磁路的计算 30-8
1·5局部放电和介质的老化 29-9
2·6自耦变压器 25-9
3·2反向特性参数的设计 32-9
3·6钢芯软铝绞线 26-9
4特种导线 26-9
4·1扩径导线 26-9
3·1间隙的灭弧原理 28-9
3·2提高间隙灭弧性能的措施 28-9
3·3火花间隙的类型和特点 28-9
3·2速饱和变流器 31-9
3·1动作原理 31-9
3差动继电器 31-9
1·2真空电弧 24-9
1·3交流磁路的计算 30-9
3·2铁心 25-10
4·1整流型功率方向继电器的构成原理 31-10
4 阀式避雷器的非线性元件 28-10
2·7高压瓷套的闪络电压特性 27-10
2·6户内支柱绝缘子的闪络电压特性 27-10
4·3自阻尼导线 26-10
4·2高强度重防腐钢芯铝包钢绞线 26-10
4硅整流管设计举例 32-10
第3章普通硅晶体闸流管(可控硅整流元件)10
4功率方向继电器 31-10
2·2一般短路开断 24-10
3·1设计的一般程序 25-10
3 变压器的结构和设计 25-10
3·1电容器油 29-10
2·1分类及特点 24-10
2 电路的开断过程 24-10
2气体介质 29-10
3液体介质 29-10
5 电车线 26-11
3 油中工频击穿电压特性 27-11
5·1钢铝电车线 26-11
4·1阀片 28-11
4·4防冰雪导线 26-11
2·1直流磁系统吸力特性的计算 30-11
2 电磁系统静特性的计算 30-11
1硅晶闸管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 32-11
5·2铝合金电车线 26-12
5·3铜电车线 26-12
2·2交流磁系统吸力特性的计算 30-12
4污秽闪络和污秽环境分级 27-12
4·1污秽闪络机理和特点 27-12
4·2污秽环境分级 27-12
第3章高压绝缘子12
4·2整流型功率方向继电器的特性 31-13
2·1胶装结构和卡台 27-13
3 硅晶闸管特性参数的设计 32-13
6 架空导线主要技术参数的计算 26-13
2胶装结构、卡台和伞棱 27-13
1绝缘子设计要点 27-13
6·1拉断力 26-13
2硅晶闸管的结构和管芯制造工艺 32-13
4 固体介质 29-13
3·3蓖麻油 29-13
3 电磁系统动特性的计算 30-13
2·3磁系统释放特性的计算 30-13
4·2非线性并联电阻 28-13
4·1电容器纸 29-13
3·2苯甲基硅油 29-13
3·1动作时间和释放时间的计算 30-13
3·5酯类油 29-13
3·4十二烷基苯 29-13
3·3线圈 25-14
4·3氧化锌非线性电阻材料 28-14
3·2吸合速度的计算 30-14
6·2弹性系数 26-14
5 阀式避雷器总体设计 28-14
5·2整流型阻抗继电器 31-14
5·1分类 31-14
5 阻抗继电器 31-14
2·2伞棱 27-15
5·1间隙与阀片的特性配合及电气计算 28-15
3·1通态特性参数的设计 32-15
4 电磁铁的设计 30-15
4·2塑料薄膜 29-15
4·1选型 30-15
4·2相似设计方法 30-15
6·3线胀系数 26-15
6·4单位重量 26-15
4·3金属化纸和金属化薄膜 29-16
5组合介质 29-16
6·5架空导线交直流电阻 26-16
3·2阻断特性参数的设计 32-16
第3章 电力电容器的设计16
第3章绝缘和绝缘结构16
5·2放电电压的控制措施 28-16
3绝缘子机械破坏负荷计算 27-16
3·1额定破坏负荷 27-16
3·2破坏负荷计算值裕度 27-16
3·3破坏负荷计算公式和参数 27-16
5·2各种因素对组合介质电气性能的影响 29-16
5·1组合介质电气性能参数计算 29-16
5·3整体结构 28-16
5·3整流比较电路 31-16
2·3其它开断和关合过程 24-16
6·6允许载流量 26-17
1 绝缘分类和特点 24-18
4针式绝缘子 27-18
5·1发热和冷却过程 30-18
4·3线圈换算 30-18
1·1绝缘分类 24-18
5 发热计算 30-18
6·7疲劳极限 26-18
5·4主要参数 31-18
5·2不同工作制的热计算 30-19
6·8蠕变 26-19
6低频继电器 31-19
6·1主要技术要求 31-19
5·2性能 27-19
5·1结构 27-19
5盘形悬式绝缘子 27-19
3·4绝缘结构 25-19
6·2构成 31-19
6·3频敏回路 31-19
7·2电机或电磁机构 31-20
5·4高海拔地区用避雷器 28-20
7架空导线的选用、安装及使用注意事项 26-20
5·5污秽地区用避雷器 28-20
5·6阀式避雷器产品结构特点和设计参数 28-20
第3章交流阀式避雷器试验20
7 时间继电器 31-20
7·1构成 31-20
7·4延时机构 31-20
5·3绝缘子头部结构 27-20
7·3离合器 31-20
7·2架空导线主要尺寸的确定 26-20
7·1架空导线品种的选用 26-20
1·2绝缘特点 24-21
5·4绝缘子元件高度和盘径的配合 27-21
2绝缘距离的确定 24-21
7·3架空导线的安装及使用注意事项 26-21
第2章 电力电缆21
6瓷横担绝缘子 27-21
5·3线圈的平均温升 30-21
3·3门极特性参数的设计 32-21
2·1确定绝缘距离的一般方法 24-21
6·2计算电动力的一般公式 30-21
6·1电动力的作用 30-21
8 中间继电器 31-21
7·5接触机构 31-21
6 电动力的计算 30-21
3·4动态特性参数的设计 32-22
1设计的基本原则 29-22
1 阀式避雷器的型式试验 28-22
1·1阀式避雷器的电气试验 28-22
8·2设计要点 31-22
8·1构成 31-22
7支柱绝缘子 27-22
7·1户内支柱绝缘子 27-22
1·2产品基本结构 29-22
1·1设计依据 29-22
1·2阀式避雷器的非电气试验 28-22
1 电力电缆的品种、结构与性能 26-23
1·3介质和极板的选择 29-23
1·1电力电缆的品种 26-23
1·2粘性浸渍纸绝缘电缆 26-23
7电接触 30-23
7·1接触电阻的计算 30-23
1·3塑料绝缘电缆 26-24
1快速硅晶闸管(快速可控硅整流元件) 32-24
1·1快速硅晶闸管的频率特性 32-24
2·2空气中和油中绝缘距离的确定 24-24
2·3压缩空气、SF6气体及真空中的绝缘距离的确定 24-24
1·4元件有关参数及尺寸 29-24
7·2户外支柱绝缘子 27-24
4硅晶闸管设计举例 32-24
7·2减小接触电阻的措施 30-24
第4章其他硅晶体闸流管24
3·5短路性能计算 25-24
8·1 电弧产生和熄灭的物理过程 30-25
1·4橡皮绝缘电缆 26-25
9舌簧继电器 31-25
8 电弧和灭弧方法 30-25
9·1动作原理及性能 31-25
1·2快速硅晶闸管设计与制造要点 32-25
1·5芯子设计 29-25
2逆导硅晶闸管(逆导可控硅元件) 32-25
8·3改变延时的方法 31-25
8 瓷套 27-25
3·1双向硅晶闸管的触发方式 32-26
第3章晶体管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电路26
1·6外壳设计 29-26
9·2设计要点 31-26
1·3单频振荡回路和矩形波发生装置 28-26
2·2逆导硅晶闸管的设计与制造要点 32-26
3双向硅晶闸管(双向可控硅元件) 32-26
9 防污绝缘子 27-26
9·1结构 27-26
2·1逆导硅晶闸管的额定电流及换流特性 32-26
2 常用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 29-26
8·2直流电弧 30-26
1 高压套管的用途、特点和分类 27-27
2·4特殊环境的绝缘要求 24-27
4 可关断硅晶闸管(可关断可控硅整流元件) 32-27
8·3交流电弧 30-27
2长线通流容量试验 28-27
3·2双向硅晶闸管的额定电流及换流特性 32-27
1·1小型变压器 31-27
9·2性能 27-27
第4章高压套管27
1·5自容式和钢管充油电缆 26-27
3·3双向硅晶闸管的设计与制造要点 32-27
3 电压分布与均压措施 24-28
1·2简单的电压形成回路 31-28
1·3负序电流过滤器 31-28
第3章熔断器和刀开关28
8·4灭弧方法和灭弧室结构 30-28
3特殊续流遮断试验 28-28
4·2可关断硅晶闸管的设计与制造要点 32-28
4·1可关断硅晶闸管的门极特性及电流关断增益 32-28
1·6压缩气体绝缘电缆 26-28
2·2设计计算 27-28
2·1结构 27-28
2纯瓷套管 27-28
第5章硅元件特性参数的测试28
第4章交流阀式避雷器的运行与维护28
1动作次数记录器 28-28
3·6油箱、冷却装置和温升计算 25-28
3·1多节支柱绝缘子的电压分布及有关计算 24-28
1·2额定通态平均电流及通态平均电压测试 32-29
3·2断口的电压分布和均压措施 24-29
第4章载流导体与电接触29
1·1正、反向耐压测试 32-29
1伏安特性参数测试 32-29
3 阀式避雷器检修 28-29
3 充油套管 27-29
2 阀式避雷器预防性试验 28-29
第5章管式避雷器29
1熔断器用途和分类 30-30
2熔断器主要特性 30-30
1·7低温电缆 26-30
1·8超导电缆 26-30
1载流导体的发热与热计算 24-30
3熔断器一般设计与计算 30-30
1·1发热及允许温升 24-30
2 管式避雷器的特点与用途 28-30
1·3浪涌电流测试 32-30
3·2设计 27-30
3·1结构 27-30
1 管式避雷器的动作原理与恢复电压 28-30
1·4复合电流过滤器 31-30
1·5复合电压形成回路 31-30
4·1结构 27-31
4·1门极控制开通时间测试 32-31
4动态特性参数测试 32-31
3维持电流测试 32-31
2·2门极不触发电流和电压测试 32-31
2·1门极触发电流和电压测试 32-31
2 门极特性测试 32-31
1·2长期工作时的热计算 24-31
4 电容式套管 27-31
1·6小型变压器的设计 31-31
3 管式避雷器的特性参数 28-31
3·1熔体设计 30-31
2 电力电缆的结构设计 26-31
2·1导线结构设计 26-31
4·2电路换向关断时间测试 32-32
2·2绝缘结构设计 26-32
4·3断态电压临界上升率测试 32-32
2比较回路 31-32
2·1绝对值比较回路 31-32
4·2设计计算 27-33
第6章硅元件使用导则33
2·2相位比较回路 31-33
5普通硅晶闸管特性参数的实用测试电路 32-33
4·4通态电流临界上升率测试 32-33
4·2无续流管式避雷器 28-33
4·1一般管式避雷器 28-33
4管式避雷器结构 28-33
第6章直流阀式避雷器34
3·2熔管的设计 30-34
3 高电压等级直流阀式避雷器 28-34
2低电压等级直流阀式避雷器 28-34
5 管式避雷器试验项目 28-34
1直流阀式避雷器的灭弧原理和特点 28-34
3·7引线及分接开关 25-35
3·4指示装置 30-35
3·3填料的选择 30-35
第29篇 电力电容器常用符号表第1章概 述36
3执行电路 31-36
3·1基本要求 31-36
3·2零指示器的具体电路 31-36
3·2耦合电容器的机械强度和浸渍剂体积补偿计算 29-36
3·1电热电容器的温升计算 29-36
3 几种电容器设计中的特殊问题 29-36
2·3屏蔽结构设计 26-36
第5章电瓷制造36
1硅元件的系列和特性数据 32-36
参考文献 28-36
4快速熔断器 30-36
4·3 电容芯子的制造工艺 27-36
1·3短时通过短路电流的热计算 24-37
4门电路 31-37
3·4抗干扰措施 31-37
3·3温度补偿 31-37
2·4护层结构设计 26-37
2 电动力 24-37
3·3脉冲电容器的电感计算 29-37
4 高压标准电容器设计 29-37
第4章 电力电容器的制造工艺37
1·1电瓷的基本性能 27-37
1电瓷 27-37
5 自复熔断器 30-37
6熔断器的选用 30-38
3·1长期允许载流量 26-38
3 电力电缆的载流量 26-38
6·1一般工业用熔断器的选用 30-38
5延时电路 31-38
5·1时间电路 31-38
2·1 电动力的计算方法 24-38
2·2交流电流产生的电动力 24-38
7刀开关 30-39
7·1用途和分类 30-39
7·2刀开关主要特性 30-39
7·3刀开关设计要点及选用 30-39
8刀开关和熔断器组合电器 30-39
6·2快速熔断器的选用 30-39
8·1用途和分类 30-39
5·2记忆电路 31-39
1·2瓷的微观结构 27-39
1·3电瓷原料 27-40
2·1通态电流和电压 32-40
2特性数据的应用 32-40
8·2熔断器式刀开关结构特点和应用 30-40
6 出口电路 31-40
3·1分类及要求 24-40
3电接触 24-40
第4章自动开关40
8·3负荷开关结构特点和应用 30-40
7基本电路应用举例——晶体管型方向阻抗继电器 31-41
第4章继电保护装置41
1用途和分类 30-41
1外壳焊接工艺 29-41
2·2快速自动开关的动作原理 30-42
2 自动开关的动作原理和主要技术要求 30-42
1定子接地保护装置 31-42
1·1零序过电压型定子接地保护装置 31-42
1·2 100%定子接地保护装置 31-42
1·3利用发电机固有的三次谐波电压的定子接地保护装置 31-42
2瓷套金属涂敷工艺 29-42
2·1一般自动开关的动作原理 30-42
2·3门极触发特性 32-42
2·2断态电压和电流 32-42
3·2接触电阻 24-42
1·4坯料配方 27-43
1·5釉料配方 27-43
3·8套管及其他组部件 25-43
3·1元件卷制 29-43
3·2短时允许负载电流 26-43
3·2芯子压装 29-43
3·3可分触头的工作情况 24-43
2·4动态特性参数 32-43
3·4触头材料及触头结构 24-43
3芯子制造 29-43
3·3芯子引线 29-44
3·4芯子预烘 29-44
4装配 29-44
4·1线圈绕向、端子标志及矢量关系 25-44
4变压器联接组标号 25-44
2失励磁保护装置 31-44
2·1失磁时机端阻抗轨迹 31-44
2·2中小型发电机失磁保护装置 31-44
3·3允许短路电流 26-44
4 电力电缆附件的品种、结构与性能 26-44
4·1终端 26-44
2·3限流式自动开关的动作原理 30-45
2·4漏电保护自动开关的动作原理 30-45
2·3容量较大的发电机欠磁保护装置 31-45
3变压器差动保护装置 31-45
3·1特点 31-45
3·2散热器的容许热阻和安装使用注意事项 32-45
3·1冷却方式和散热器种类 32-45
2·2特种电工陶瓷的主要性能 27-45
3硅元件的冷却方式和散热器的选配 32-45
第5章传动与运动特性45
3·5触头设计要点 24-45
4·2线圈联接法 25-45
3·1 电瓷生产工艺特点 27-45
3 电瓷生产工艺特点和流程 27-45
5 浸渍剂的净化处理 29-45
2·1种类和用途 27-45
2特种电工陶瓷 27-45
5·1铁心制造 25-46
3·1框架式自动开关 30-46
3 自动开关的几种典型产品结构 30-46
2·5自动开关的主要技术要求 30-46
6真空干燥浸渍处理 29-46
第5章 电力电容器的试验46
3·4二次谐波制动的差动保护装置 31-46
3·3鉴别波形间断原理的差动保护装置 31-46
3·2保护方案的选择 31-46
4·3联接组标号 25-46
5变压器制造工艺 25-46
1试验种类和项目 29-47
2 常用试验方法 29-47
3·2塑料外壳式自动开关 30-47
5·2线圈制造 25-47
3 热平衡图及其分析 29-47
5·3引线焊接 25-48
1机械传动 24-48
1·1连杆机构及其常用类型 24-48
4距离保护装置 31-48
4·1距离保护装置的构成 31-48
5·4器身干燥处理 25-48
3·3直流快速开关 30-48
4硅元件在周期变化负载条件下的电流容量 32-49
4·2硅元件在周期变化负载下等效结温和电流容量的计算 32-49
3·4限流式自动开关 30-49
4·2距离保护通常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31-49
4·1瞬态热阻抗曲线 32-49
3·2电瓷生产工艺流程 27-49
5·5装配 25-49
4·2连接盒 26-50
6变压器试验 25-50
1·2四连杆机构的特性 24-50
4·2真空练泥 27-50
4·1球磨 27-50
4 电瓷制造关键工艺 27-50
5·7环氧树脂浇注工艺 25-50
5·6油净化工艺 25-50
6·1出厂试验 25-51
4·3计算实例 32-51
4·1触头系统的结构和设计 30-51
4 自动开关元件的结构和设计 30-51
3·5漏电保护自动开关 30-51
1·3断路器分、合闸速度及其计算 24-51
第7章变流器的基本概念和主电路电量的计算51
1变流过程及有关概念 32-52
5·1高频通道 31-52
5高频保护装置 31-52
4·3整流型距离保护装置 31-52
4·2灭弧室的结构和设计 30-52
1·1整流 32-52
4·3烧成 27-52
1·2换相过程 32-53
4·3机构的结构和设计 30-53
5·3高频相差保护装置 31-53
5·2高频收发讯机 31-53
2 液压传动 24-53
4·3压力箱及护层接地保护器等其他电缆附件 26-54
1·5逆变和逆变器 32-54
2·2管路系统压力损失计算 24-54
2·1分类、特点 24-54
4 专用试验方法 29-54
1·4变流器的运行状态 32-54
1·3相位控制 32-54
2·1主电量的基本计算关系 32-54
2主电路电量计算关系及电联结型式 32-54
第6章钢化玻璃绝缘子的制造55
3·1容器充、放气过程及其参数 24-55
3 压缩空气传动 24-55
2·3液压缸活塞运动速度的近似计算 24-55
5·4高频闭锁方向保护装置 31-55
6·2型式试验 25-55
4·4大瓷套的制造 27-55
3·1理想空载直流电压 32-55
2·2电联结型式的选择 32-55
3 整流管整流器的主电量计算 32-55
5 电力电缆附件的结构设计 26-55
5·1普通连接盒和绝缘连接盒的内绝缘设计 26-55
6·3其他试验 25-56
5·2塞止连接盒的内绝缘设计 26-56
5·3户外式终端的内、外绝缘设计 26-56
第6章 电力电容器的使用56
5研究性试验 29-56
1绝缘子用钢化玻璃 27-57
1·1钢化玻璃 27-57
1·2使用条件 29-57
1·1补偿容量的确定与计算 29-57
1移相电容器的使用 29-57
1·2钢化玻璃的成分、性能和原料 27-57
7·1变压器安装 25-57
3·2压缩空气传动特性计算 24-57
7 变压器安装、运行和维护 25-57
5·4封闭式终端内绝缘设计 26-58
4缓冲 24-58
4·4脱扣器的结构和设计 30-58
4·1分类及其特点 24-58
1·3使用及维护中的安全要求 29-58
2·3玻璃的熔制 27-58
2·2工艺流程 27-58
4·2油缓冲器制动特性计算 24-58
2·1生产工艺特点 27-58
2钢化玻璃绝缘子的生产工艺 27-58
6 电力电缆选用和使用注意事项 26-59
2·4玻璃的钢化 27-59
第7章绝缘子的检验与运行维护59
2·5热冲击和冷冲击试验 27-59
6·1最大允许敷设位差 26-59
4·3弹簧缓冲器制动特性计算 24-59
第6章断路器59
4·5橡皮缓冲器特性计算 24-59
7·2变压器运行 25-59
4·4气体缓冲器制动特性计算 24-59
5·5高频闭锁距离保护装置 31-59
3·2主电量计算 32-60
4 晶闸管整流器的主电量计算 32-60
1·4 电容器的保护及接线方式 29-60
1绝缘子的检验项目 27-60
1·1例行试验项目 27-60
5·6高频远方跳闸装置 31-60
第5章 自动重合闸装置60
7·3变压器主要组件的维护 25-61
1·2设计要点 24-61
1·1基本组成及动作原理 24-61
4·3重迭角、最小超前角、最小滞后角和预留角 32-61
4·2主电量计算 32-61
4·1理想空载直流电压 32-61
1·6 电容器常见故障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29-61
1·2抽查试验项目 27-61
4·5一般的设计程序 30-61
1·7移相电容器用于感应发电装置 29-61
1·5维护保养要点 29-61
1油断路器 24-61
5·1自动开关的选用 30-61
5 自动开关的选用、维护和检修 30-61
1·4抽样方法 27-61
1·3型式试验项目 27-61
2 串联电容器的使用 29-62
1·3总体布置 24-62
5重合闸装置的闭锁 31-62
3 电热电容器的使用 29-62
4·1加速方式类别 31-62
4重合闸装置的加速 31-62
3重合闸装置的起动 31-62
2对重合闸装置的基本要求 31-62
1重合闸装置分类 31-62
4·2分相后加速的起动 31-62
7·4变压器油的维护与监视 25-62
8·1用途和特点 25-62
8 干式变压器 25-62
6重合闸时间 31-63
6·2导线截面的选择 26-63
6·3电缆护层的选择 26-63
6·4电缆的敷设 26-63
6 标准电容器的使用 29-63
5脉冲电容器的使用 29-63
4耦合电容器的使用 29-63
8·2结构特征 25-63
8单相及综合重合闸装置 31-63
7三相重合闸装置 31-63
第5章接触器64
5·3自动开关的维护 30-64
8·3计算要点 25-64
第6章工艺与试验64
8·1选相元件 31-64
8·2接地故障判别元件 31-64
5·4自动开关的检修 30-64
附录Ⅰ 电力电容器代表产品的主要技术数据 29-64
5·2自动开关与熔断器的配合使用 30-64
4·4阀侧与网侧电流的精确计算 32-64
2绝缘子检验方法 27-64
2·1电气试验 27-64
1·1触点制造 31-65
5·2相位控制特性和主电量计算 32-65
5·1纯电阻负载下直流电流连续的临界条件 32-65
9 变流(整流)变压器 25-65
9·1用途和特点 25-65
1·3导磁片和导磁体制造 31-65
1·2接触片制造 31-65
1·4绝缘结构 24-65
6·6电缆的维护 26-65
6·5电缆终端及连接盒的安装 26-65
1机电型继电器制造工艺 31-65
2·3冷热试验 27-65
2·2机械试验 27-65
5 纯电阻负载下直流电流不连续时的主电量计算 32-65
1·4磁轭板制造 31-66
1·5轴承板的制造 31-66
9·2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要求 25-66
2·4物理和化学性试验 27-66
1·5传动系统 24-66
2·5热机试验和无线电干扰试验 27-66
6·7电缆线路的故障及其检测 26-66
第3章 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66
2接触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指标 30-66
1用途和分类 30-66
3污秽试验方法 27-67
1·6小模数齿轮的制造 31-67
3·1人工污秽试验 27-67
附录Ⅱ 电力电容器的有关技术标准名称及编号 29-67
附录Ⅲ移相、耦合、均压电容器的各项耐压试验电压值 29-67
参考文献 29-67
第30篇低压电器常用符号表第1章概 述67
3·2自然污秽试验 27-68
9·3结构特征 25-68
1·7转轴的制造 31-68
4·2 电容式套管的运行维护 27-69
4·3绝缘子的防污措施 27-69
1·6触头系统 24-69
4·1绝缘子的运行维护 27-69
1·8粉末冶金件的制造 31-69
4绝缘子的运行维护 27-69
1基本结构 26-69
1·1导电线芯 26-69
6 反电势负载时的主电路计算特点 32-69
6·1电池负载 32-69
1·9压铸件的制造 31-70
参考文献 27-70
附录与绝缘子有关的主要标准 27-70
9·4平衡电抗器 25-70
6·2直流电动机负载 32-70
1·7灭弧系统 24-71
1·10热固性塑料件的制造 31-71
10·1用途和特点 25-72
10 电炉变压器 25-72
1·2绝缘层 26-72
1·11工程塑料件的制造 31-72
6·3抑制环流所需的电抗器电感的计算 32-72
2 晶体管继电保护装置的制造工艺 31-72
3·2静态吸力特性与反力特性的配合 30-72
3·1总体结构布置 30-72
3接触器设计要点 30-72
2·1晶体管的筛选 31-72
2·2印制电路板的钎焊 31-73
第8章变流装置的设计计算73
6·4直流电感的计算举例 32-73
3·3触头灭弧系统 30-73
10·2结构特征 25-73
3·2动作及返回值试验 31-74
3继电器基本试验方法 31-74
1负载等级与额定值 32-74
3·1接触电阻试验 31-74
1·1负载等级和额定直流电流 32-74
2硅元件并串联技术 32-75
3·5绝缘试验 31-75
1·3屏蔽层 26-75
1·2变流装置过载能力 32-75
1·3额定直流电压 32-75
3·4温升试验 31-75
3·3时间参数试验 31-75
2·1并联支路数的确定 32-75
第32篇 电力半导体与变流器常用符号表第1章概 述76
参考文献 31-76
2·2串联元件数的确定 32-76
2·3并联支路间的均流 32-76
1·4护层 26-76
3·6触点过载能力试验 31-76
3·7寿命试验 31-76
4 电力系统动态模拟试验 31-76
10·3计算要点 25-76
3·4电磁系统 30-77
2·4硅元件的排列与引出母线位置对均流的影响 32-77
2 通用绝缘电线、软线和橡套电缆 26-78
2·5串联元件的均压 32-78
2·1通用绝缘电线和软线 26-78
3过电压抑制 32-79
1·8某些部件的设计 24-79
3·1交流浪涌(操作)过电压的抑制 32-79
11 高压试验变压器 25-79
11·1用途和特点 25-79
11·2主要技术要求 25-79
11·3结构型式 25-80
4接触器的选用 30-80
11·4计算要点 25-81
1·9安装、运行与检修 24-81
4·1交流接触器的选用 30-81
11·5试验变压器的串级 25-82
2压缩空气断路器 24-82
4·2直流接触器的选用 30-83
2·3通用橡套电缆 26-83
5维护与检修 30-83
2·2通用屏蔽绝缘电线 26-83
5·1接触器的使用和维护 30-83
12 其他特种变压器 25-83
2·1分类 24-83
12·1矿用油浸电力变压器 25-83
12·2矿用隔爆型变压器 25-83
12·3船用变压器 25-83
2·2结构原理 24-84
第2章互感器84
12·4 中频变压器 25-84
5·2接触器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 30-84
第6章控制继电器1分类和用途 30-84
2 电磁式控制继电器 30-84
3·3换相过电压抑制电路 32-84
3·2直流侧过电压抑制电路 32-84
2·1主要参数及技术数据 30-85
2·2电磁式控制继电器的典型结构 30-85
1 电压互感器 25-85
3·5静电感应过电压抑制 32-85
3·4雷击过电压抑制 32-85
2·4农用电线电缆的选用和使用 26-85
4·1电流上升率的抑制 32-86
1·1工作原理 25-86
4 电流、电压上升率的抑制 32-86
4·2电压上升率的抑制 32-86
2·3设计要点 30-86
3时间继电器 30-86
3·1通用信号、控制电缆 26-86
3信号、控制电缆 26-86
5短路保护与故障检测 32-87
4热继电器 30-87
4·2热继电器主要参数及技术数据 30-87
2·3总体布置 24-87
4·1热继电器的组成部分 30-87
5·1短路电流的计算 32-88
3·2野外控制电缆和电梯电缆 26-88
1·2结构特征 25-88
4·3热继电器的典型结构 30-88
2·4气吹灭弧室 24-88
5·3硅元件的故障检测 32-89
5·2过电流、短路保护设备和器件的选用 32-89
4·4设计要点 30-89
4 电机电器用电线电缆 26-90
1·3设计要点 25-90
4·1电机电器引接线 26-90
5·2时间继电器的选用 30-91
5选用与维修 30-91
5·1电磁式控制继电器的选用 30-91
4·3潜水电机用防水橡套电缆 26-91
4·2电焊机用电缆 26-91
6变流器的效率、直流电压调整率和功率因数 32-91
6·1效率、变流因数和损耗 32-91
6·2直流电压调整率 32-91
6·3功率因数 32-92
5·3热继电器的选用 30-92
4·5无机绝缘高温电缆 26-92
4·4电光源用电线电缆 26-92
5·2 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用电线电缆 26-93
1·4试验 25-93
2·5主绝缘结构 24-93
5仪器仪表用电线电缆 26-93
5·1热工仪表用电线 26-93
5·4控制继电器的使用及维护 30-93
7变流器设计举例 32-94
5·5控制继电器的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 30-94
第7章其他控制电器1 起动器 30-94
1·1用途及分类 30-94
1·2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30-94
2 电流互感器 25-94
第9章 晶闸管变流器的触发电路94
2·1工作原理 25-95
2·6某些部件设计 24-95
1·3设计要点 30-96
2·2误差补偿 25-96
5·3医疗仪器用电线 26-96
6·2机车车辆用电线 26-97
6 交通运输用电线电缆 26-97
6·1汽车、拖拉机用电线 26-97
2·3结构特征 25-98
1·4选用 30-98
2·4设计要点 25-99
1 对触发装置的基本要求及其组成 32-99
1·1基本要求 32-99
2·4不同工作制下允许负载电流的计算 30-99
2·3结构特点 30-99
2·2电阻元件材料的性能 30-99
2·1用途及主要技术参数 30-99
2 电阻器 30-99
6·3航空电线 26-99
1·2主要组成 32-99
6·4船用电缆 26-100
2·2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 32-100
2·1阻容移相触发电路 32-100
3·2频敏变阻器的使用性能 30-100
3·1频敏变阻器的用途 30-100
2触发电路实例 32-100
3 变阻器 30-100
2·7安装、使用与维修 24-100
2·5试验 25-101
3·3频敏变阻器的结构型式 30-101
3·2灭弧室结构 24-102
3特种互感器 25-102
3·4频敏变阻器的设计 30-102
3·1总体结构 24-102
3六氟化硫(SF6)断路器 24-102
3·1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25-102
7·1检测电缆 26-102
2·3具有移相角限位的正弦波同步触发电路 32-102
7 地质勘探和采掘用电线电缆 26-102
2·4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 32-103
3·3单压式SF6灭弧室的主要结构参数 24-103
3·4使用与维护 24-104
3·2零序电流互感器 25-104
2·6脉冲放大电路 32-104
7·2钻探电缆 26-104
2·5集成电路触发器 32-104
3·3直流互感器 25-105
第3章调压器105
4·2凸轮控制器 30-105
4·1平面控制器 30-105
4 控制器 30-105
3 触发电路和主电路同步关系的确定方法 32-105
2·7触发电路的输出环节 32-105
5·2行程开关 30-106
第10章配套和辅助设备106
5·1控制按钮 30-106
5主令电器 30-106
4固体产气断路器 24-106
4·1结构示例和动作原理 24-106
4触发器的抗干扰措施 32-106
5脉冲变压器的计算方法 32-106
1·2换相电抗 32-107
1·1额定值 32-107
1变流(整流)变压器 32-107
5·3万能转换开关 30-107
4·2设计要点 24-107
6·1牵引电磁铁 30-108
5·4主令控制器 30-108
6 电磁铁 30-108
1·3“单拍”变流器用的变压器 32-108
1·4采用自耦变压器时的设计考虑 32-108
1·5省去变流变压器时的设计考虑 32-108
2调压设备 32-108
2·1调压方式和调压设备的类型和特点 32-108
6·2阀用电磁铁 30-108
6·3制动电磁铁 30-108
6·4起重电磁铁 30-108
第8章特殊环境条件下的低压电器108
7·3油田生产用电缆 26-108
7·4采掘用电线电缆(矿用电缆) 26-108
8直流高压软电缆 26-109
8·1 X-射线机用电缆 26-109
1·1结构与工作原理 25-109
1接触调压器 25-109
1 防爆电器 30-109
4·3使用与维护 24-109
5磁吹断路器 24-109
5·1结构原理 24-109
1·1分类 30-109
5·2 电弧螺管式磁吹灭弧装置设计要点 24-110
1·2隔爆型电器的设计原则及基本技术要求 30-110
2·2调压自耦变压器和多重并联 32-110
8·2工业设备用直流高压软电缆 26-110
2·3调压用饱和电抗器 32-110
1·2设计及工艺要点 25-110
2 移圈调压器 25-111
2·1结构与工作原理 25-111
6·1总体结构 24-111
6真空断路器 24-111
5.3维护要点 24-111
9·1性能试验项目分类 26-112
9·2绝缘电阻 26-112
9性能试验 26-112
2·1船用低压电器使用环境条件 30-112
2·2船用低压电器的基本技术要求 30-112
2船用低压电器 30-112
1·4隔爆型电器的试验项目 30-112
1·3对矿用防爆电器的基本要求 30-112
2·2设计及工艺要点 25-112
6·2真空灭弧室 24-112
3谐波分量和滤波器参数 32-113
3·1网侧电流的谐波分量 32-113
2·4典型的冲击防护装置 30-113
2·3船用低压电器结构防护措施 30-113
3·1结构与工作原理 25-114
3磁性调压器 25-114
3·1热带型低压电器使用环境条件 30-115
3热带型低压电器 30-115
2·5船用低压电器的试验项目 30-115
3·2热带型低压电器基本技术要求 30-115
3·2计算要点 25-115
3·2直流电压的谐波分量 32-115
9·3耐电压性能 26-115
4感应调压器 25-116
4·1工作原理 25-116
9·4弯曲性能试验 26-116
3·3谐波分量的计算举例 32-116
3·3湿热带型低压电器的主要防护措施 30-116
3·4湿热带型低压电器的试验项目 30-116
4化工防腐型低压电器 30-116
4·1化工防腐型低压电器使用环境条件 30-116
4·2化工防腐型低压电器的防护措施 30-116
3·4纹波电压与滤波器参数 32-116
3·5其他电抗器 32-117
第9章低压电器制造工艺和结构工艺性117
5·2高原型低压电器的选用及派生原则 30-117
5·1高原型低压电器使用环境条件 30-117
5 高原型低压电器 30-117
4·3化工防腐型低压电器的试验项目 30-117
4·2风机和水冷却装置 32-118
1低压电器制造工艺的特点 30-118
2冷冲压件的结构工艺性 30-118
4冷却设备及其他 32-118
4·1发热和冷却的计算 32-118
2·1冲裁 30-118
6·4使用与维护 24-118
6·3操动机构 24-118
隔7章隔离开关118
9·5冲击、挤压和冲割试验 26-119
4·2结构特点 25-119
1用途与分类 24-119
2·1结构形式 24-119
9·6老化性能试验 26-119
2结构简介 24-119
4·3柜体的涡流发热和噪音问题 32-119
2·2冲弯 30-120
2·3拉伸 30-120
9·7 电线电缆的载流量 26-120
第4章通信电缆120
5·2无功功率的补偿措施 32-120
4·3计算要点 25-120
第11章变流器的应用120
5提高功率因数的措施 32-120
5·1无功功率的抑制措施 32-120
2·5精冲 30-121
1·2电流可逆双变流器 32-121
2·4冷挤压 30-121
1 直流电动机供电用晶闸管变流器 32-121
2·2结构示例 24-121
1·1电流不可逆单变流器 32-121
3 塑料压制工艺和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30-122
5 自动调压器 25-122
3·1塑料制件的结构工艺性 30-122
5·1自动调压器主回路方案的选择 25-123
3·1总体设计 24-123
3设计要点 24-123
2·1 电网换相(有源)逆变器 32-123
2逆变器 32-123
1·3电流可逆单变流器 32-123
2·2自换相(无源)逆变器 32-124
3·2绝缘结构 24-124
第4章电抗器124
5·2自动调压器控制线路方案的选择 25-124
4·3涂漆工艺 30-125
4表面防护工艺 30-125
4·2金属接触偶的选用 30-125
3·2塑料成型工艺 30-125
3·3导电结构 24-125
4·1电镀及化学防护层工艺 30-125
5热处理工艺 30-126
5·1软磁材料的退火工艺 30-126
1 空心式电抗器 25-126
1·1用途和特点 25-126
1·2结构特征 25-126
1·3计算要点 25-127
3·4机械结构 24-127
1·2对称电缆的元件和缆芯结构 26-127
1·1电缆品种 26-127
1 电缆品种和结构 26-127
3·1直接式三相降频变频器——周波变换器 32-128
3 直接式变频器 32-128
1·3同轴对和同轴电缆缆芯结构 26-128
2 铁心式电抗器 25-129
3·2直接式升频变频器 32-129
1·4制造与安装 25-129
5·2热双金属元件的稳定处理 30-130
5·3铍青铜的热处理 30-130
5·4螺旋弹簧(指琴钢丝绕制的)回火和稳定处理 30-130
4安装与运行 24-130
4·1安装方式 24-130
4 电力电子开关 32-130
4·1相位控制开关(相控开关) 32-130
4·2开断小电流性能 24-131
4·3电接触性能 24-131
4·4机械操作性能 24-131
5·5热处理零件几何形状和材料的考虑 30-131
6 交流导磁体(简称铁心)制造工艺 30-131
6·1铁心的压铆 30-131
6·2分磁环胶结工艺 30-131
6·3铁心极面和气隙加工 30-131
第8章简易电器131
2·2结构特征 25-131
1接地短路器 24-131
1·1分类与特点 24-131
1·2结构示例及动作原理 24-132
1·3设计要点 24-132
7·1触头组合工艺 30-132
2·3计算要点 25-132
7触头组合和导电连接件的工艺 30-132
1·4护层结构 26-132
2 通信电缆的电性能 26-133
4·3直流开关和直流斩波器 32-133
7·2导电连接件的搪锡工艺 30-133
4·2控制通断比的交流开关 32-133
1·4使用与维护 24-133
2负荷开关 24-133
2·1分类与特点 24-133
2·2结构示例 24-133
8·1线圈的绝缘处理 30-134
8低压电器产品零部件绝缘处理 30-134
2·4使用与维护 24-134
2·1一、二次传输参数的基本概念 26-134
3·1限流式熔断器 24-134
3高压熔断器 24-134
2·3设计要点 24-134
2·2一次传输参数的计算 26-134
3饱和电抗器和自饱和电抗器 25-134
附录变流器额定直流电压、直流电流等级(推荐值) 32-135
参考文献 32-135
第10章低压电器基本试验135
第9章成套电器与组合电器135
3·2跌落式熔断器 24-135
8·2其他零部件的绝缘处理 30-135
3·1饱和电抗器 25-135
1一般检查 30-136
2·1试验依据 30-137
1·2设计要点 24-137
1·1分类 24-137
1成套配电装置 24-137
2 动作值的测定 30-137
2·3二次传输参数的计算 26-137
2·2电动电器动作值的测定 30-138
3发热试验 30-138
2·3保护特性测定 30-138
2·4串音 26-138
3·2 自饱和电抗器 25-139
3·1试验依据 30-141
3·2测定 30-141
3·3试验方法 30-141
4绝缘试验 30-141
4·1试验依据 30-141
4·2绝缘电阻的测量 30-141
1·4手车式成套配电装置的结构设计 24-141
1·3固定式成套配电装置的结构设计 24-141
2·5屏蔽 26-141
5接通能力与分断能力试验 30-142
4·3耐压试验 30-142
4·4绝缘的耐潮试验 30-142
2·6波阻抗不均匀性 26-142
附录 常用电力变压器主要系列产品技术数据表 25-142
5·1试验依据 30-143
1·5发展动向 24-143
2 矿用配电装置 24-143
2·1分类 24-143
2·7通信电缆代表产品的电性能 26-143
5·2试验电路 30-144
2·2特点 24-144
2·3组成 24-144
2·4结构 24-145
2·5设计要点 24-145
参考文献 25-145
第26篇电线电缆常用符号表第1章架空导线145
2·6使用与维护 24-146
3·1概述 24-146
3全封闭组合电器 24-146
2·8通信电缆的电性能测试 26-147
5·3试验及测定 30-147
3·2结构示例 24-147
3·3设计要点 24-148
3通信电缆的设计 26-149
3·1对称元件材料和结构型式的选择 26-149
5·4试验结果的判定 30-149
6动稳定与热稳定试验 30-149
6·1试验依据 30-149
4 敞开式组合电器 24-150
4·1分类与特点 24-150
3·2同轴对材料和结构型式的选择 2 6-150
7寿命试验 30-151
第10章操动机构151
4·4安装与运行 24-151
4·3结构 24-151
4·2设计要点 24-151
6·2动稳定试验 30-151
3·4同轴对结构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26-151
3·3对称元件结构尺寸的确定 26-151
6·3热稳定试验 30-151
1分类及其特点 24-152
1·1断路器的操动机构 24-152
1·2隔离开关的操动机构 24-152
2手动机构 24-152
3·5电缆缆芯结构的安排 26-152
7·1试验依据 30-152
4·2高频对称电缆星绞工艺要点 26-153
3·6护层结构的选择 26-153
4·1泡沫聚乙烯挤塑工艺要点 26-153
4通信电缆关键工艺要点 26-153
4·3聚乙烯鱼泡工艺要点 26-153
附录低压电器主要系列产品技术性能参数 30-153
7·2机械寿命试验 30-153
7·3电寿命试验 30-153
附表2 快速熔断器主要技术数据 30-154
5通信电缆的选用和使用时注意事项 26-154
5·1通信电缆的选用 26-154
2·2 自由脱扣机构 24-154
4·4 中同轴对工艺要点 26-154
附表1 RTO系列有填料熔断器主要技术数据 30-154
2·1结构示例及动作原理 24-154
2·3脱扣器 24-154
3·2合闸电磁铁 24-155
5·3通信电缆接续时的注意事项 26-155
5·2通信电缆敷设时的注意事项 26-155
附 录附录Ⅰ 电线电缆型号命名方法 26-155
3·1结构示例及动作原理 24-155
3 直流电磁机构 24-155
附表3 无填料熔断器主要技术数据 30-155
附表4 HR3系列熔断器式刀开关主要技术数据 30-155
5·4通信电缆的气压维护 26-155
附表5 常用自动开关主要技术数据 30-156
附录Ⅱ 1~35kV纸绝缘电力电缆载流量表 26-157
3·3传动机构的出力特性及其改善措施 24-157
附表14热继电器主要技术数据 30-158
附表6 常用交流接触器主要技术数据 30-158
3·4脱扣部分 24-158
4弹簧机构 24-159
4·1分类及其特点 24-159
4·2结构示例及动作原理 24-159
4·3结构初步设计 24-160
附表7 常用交流接触器主要结构参数 30-160
附录Ⅲ 1~35kV塑料、橡皮绝缘电力电缆载流量表 26-161
5液压机构 24-162
5·1分类及其特点 24-162
5·2基本组成及动作原理 24-162
5·3部分液压件的初步设计 24-162
附表8 新系列交流接触器主要技术数据 30-162
附表9 新系列交流接触器主要结构参数 30-162
5·4压力整定值的选定 24-163
附表10常用直流接触器主要技术数据 30-163
5·5控制阀动作时间的近似计算 24-164
6气动机构 24-164
附表11常用直流接触器主要结构参数 30-164
6·1基本组成及动作原理 24-164
附表12电磁式控制继电器主要技术数据 30-165
6·2气阀设计要点 24-165
7·1手动机构 24-166
7·2电动机机构 24-166
7 隔离开关的操动机构 24-166
第11章制造工艺167
7·3气动机构 24-167
附表13时间继电器主要技术数据 30-167
附表15常用起动器主要技术数据 30-168
1零部件的制造工艺特点 24-168
附录Ⅳ 橡皮、塑料绝缘电线、软线载流量表 26-168
2·1绝缘处理工艺过程及其要点 24-169
参考文献 30-169
2 绝缘件的绝缘处理 24-169
第31篇继电器与保护装置常用符号表第1章概 述169
3·2浇注工艺 24-170
3·1浇注设备 24-170
3环氧树脂绝缘子的浇注 24-170
2·2绝缘漆的选用及绝缘处理要点 24-170
附录Ⅴ 橡套电缆、塑料绝缘护套电缆载流量表 26-171
5·1搪锡设备 24-171
5铝母线超声波搪锡 24-171
4·1压制工艺 24-171
4 三聚氰胺灭弧片的压制 24-171
3·3注意事项 24-171
4·2注意事项 24-171
6·4粘接件的预处理、粘接操作及固化 24-172
6·3粘接接头设计 24-172
第12章试 验172
5·2搪锡工艺 24-172
5·3长母线的局部搪锡 24-172
6玻璃布管和金属法兰的环氧树脂粘接 24-172
6·1用途和特点 24-172
6·2粘接剂 24-172
1 机械性能试验 24-174
1·1机械操作试验 24-174
附录Ⅵ 自容式充油电缆载流量表 26-174
1·2运动特性试验 24-175
1·5破冰试验 24-177
1·4防雨试验 24-177
附录Ⅶ不同敷设条件下载流量的校正系数 26-177
1·3密封试验 24-177
1·6耐寒试验 24-178
1·7耐地震试验 24-178
1·8机械寿命试验 24-178
附录Ⅷ单芯电缆金属护层感应电压计算 26-178
2载流性能试验 24-179
2·1长期发热试验 24-179
2·2回路电阻测量 24-180
2·3动、热稳定试验 24-180
附录Ⅸ 自容式充油电缆供油系统参数计算 26-180
3开断与关合能力试验 24-181
3·1一般短路的开断与关合能力试验 24-181
参考文献 26-182
第27篇绝缘子常用符号表第1章概 述第2章绝缘子的电气性能182
3·3空载长线的开断与关合试验 24-186
3·2失步开断和关合试验 24-186
3·5电容器组的开断与关合试验 24-187
3·6近区故障开断试验 24-187
4绝缘性能试验 24-187
5环境条件适应性试验 24-187
5·1湿热带气候条件试验 24-187
3·4小电感电流的开断与关合试验 24-187
5·2高原气候条件试验 24-188
附 录附录1 高压开关设备型号编制办法(摘要) 24-188
5·3污秽试验 24-188
附录2 高压开关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的代号、单位和含义 24-190
附录3 油断路器主要技术参数 24-191
附录4 油断路器行程、速度不同期性数据 24-193
附录5 空气断路器主要技术参数和结构特征 24-194
附录6 产气断路器主要技术参数 24-195
附录7 磁吹断路器主要技术参数 24-195
附录8 户内隔离开关主要技术参数 24-195
附录9 户外隔离开关主要技术参数 24-196
附录10接地短路器主要技术参数 24-196
附录11负荷开关主要技术参数 24-197
附录12限流式熔断器主要技术参数 24-197
附录13跌落式熔断器主要技术参数 24-198
附录14敞开式组合电器主要技术参数 24-198
附录15直流电磁机构的基本技术数据 24-199
附录16蓄能式液压操动机构的基本技术数据 24-199
2·1用途和特点 25-199
参考文献 24-200
第25篇变压器、互感器、调压器与电抗器常用符号表第1章变压器200
1 电压形成回路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