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
  • 张法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21860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317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2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引言中西美学比较:缘起、内容、意义1

一比较潮流的兴起1

二本在范式冲撞中的美学5

三中国美学走向现代形态的背景7

四 中西美学比较:方法、内容、意义8

第一章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11

第一节 有与无12

一实体与虚空:西方宇宙模式14

二气与有无相生:中国宇宙模式19

第二节 形式与整体功能21

一形式:西方宇宙模式的理论化21

二整体功能:中国宇宙模式的理论化27

第三节 明晰与模糊31

一明晰:西方文化的理论特色32

二模糊:中国文化的理论特色37

第二章中西美学的整体比较43

第一节 中西美学的存在形态43

一 中西美学形态的显与隐43

二中西美学的具体存在形态47

第二节 中西美学理论的结构方式48

一西方美学理论的四种结构方式48

二中国美学理论结构的两大代表53

第三节 中西美学的历史发展58

一 西方美学发展的四大阶段58

二 中国美学发展的四大阶段60

第三章和谐:中西文化理想追求的审美凝结62

第一节 中西和谐的不同起源62

一中国文化“和”的起源62

二西方文化和谐的起源66

第二节 中西和谐的基本特征67

一 中国和谐的基本特征67

二西方和谐的基本特征73

第三节 中西和谐的美学表现77

一整体:中西心灵的和谐意向之一77

二空间:中西心灵的和谐意向之二79

三时间:中西心灵的和谐意向之三81

第四节 中西美学和谐的不同走向82

第四章 悲剧:中西文化内在困境的审美凝结85

第一节 悲剧意识的定义和中西形态85

一悲剧意识产生的条件85

二悲剧意识的定义89

三文化性质与中西悲剧意识的形态90

第二节 保存与毁灭:中西爱情悲剧意识92

一抗争与毁灭:西方爱情悲剧意识92

二追求与保存:中国爱情悲剧意识93

第三节 护礼与求真:中西悲剧意识的不同侧重102

一毁灭与崇高:护礼的轨迹102

二知晓与跌落:求真的轨迹109

第一节 崇高的核心及其在中西文化中的展开112

第五章崇高:中西文化超越意向的审美凝结112

第二节 西方崇高的诸形态115

一柏克的崇高理论115

二康德的崇高理论118

三布拉德雷的崇高理论121

四凯瑞特的崇高理论125

五朗吉弩斯的崇高理论126

六西方崇高理论的动态结构128

第三节 中国崇高理论的诸形态129

一 人物的崇高:大129

二建筑的崇高:台131

三高山大河的崇高:乐133

第六章荒诞与逍遥:中西文化自由极境的审美凝结141

第一节 抗争、自由、荒诞142

一从抗争到自由142

二从自由到荒诞144

一从退隐到逍遥151

第二节 退隐、逍遥、梦幻感151

二从逍遥到梦幻感157

第七章文与形式及其深入:中西审美对象结构理论161

第一节 文与形式162

一文与中国审美对象结构的初源162

二形式与西方审美对象结构的初源164

第二节 文与形式的展开167

一文的演变与深入167

二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171

第三节 多层结构的审美对象175

第四节 人体结构的审美对象183

第八章典型与意境:中西审美对象的最高境界189

第一节 典型与意境及其文化精神189

第二节 典型及其历史演化191

一纯形与希腊精神192

二轻形与中世纪精神193

三典型与近代精神195

四变形与现代精神198

第三节 意境及其历史演化199

一阳刚阴柔:意境类型与文化结构201

二浓淡神逸:意境类型与儒道互补204

三雅俗韵态:意境类型与历史发展208

第九章中西美学的创作理论213

第一节 摹仿自然与心师造化213

一造化与自然213

二摹仿自然214

三心师造化216

第二节 想象与内游221

一想象与内游的心理特征222

二联想与神游224

三同情与物化227

四幻想与玄游229

第三节 直觉与兴231

一兴231

二直觉233

第十章中西美学的灵感理论236

第一节 确然神赐与宛如神助237

一 神赐论:以人人关系为主的灵感论237

二突然性:以人景关系为主的灵感论239

第二节 天才与人品244

一天才论的六位代表244

二人品论的三种理论251

第三节 无意识与参悟255

一无意识258

二参悟262

第十一章中西美感的主体构成262

第一节 中西美感主体构成的初型262

一五官整合的美感主体构成262

二眼耳独尊的美感主体构成267

第二节 中西美感主体构成的历史发展268

一感官与心气:孟、庄理论268

二感官与灵魂:从柏拉图、夏夫兹伯里到康德274

第三节 中西美感主体构成的定型与转向279

一 中国美感主体构成的定型:心气五官动力结构279

二西方美感主体构成转向的三种倾向282

第十二章中西审美的具体方式288

第一节 观照方式:游目与焦点288

一中国之观:远近俯抑288

二西方之观:焦点透视291

一观、味、悟293

第二节 体悟与认识293

二认识与定性295

第三节 去除情欲与激发情欲297

一去情去我以体物297

二纵情任我以净化300

第四节 心向往之与双向超越303

后记306

附录一:主要西方人物原名及生卒年表307

附录二:主要西方概念中英对照表3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