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周楣声脉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周楣声脉学
  • 周楣声著 著
  • 出版社: 青岛:青岛出版社
  • ISBN:7543612437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207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16页
  • 主题词:脉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周楣声脉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上篇概述1

第一节研究脉学的目的1

第二节脉学的研究必须是中西医学理论互相结合5

第三节脉学在中西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主要依据9

第四节“脉学”在临床诊断中实际价值15

一、中医对病因学和发病学的认识15

二、脉学对病因学的诊断价值20

三、脉学对发病学的诊断价值22

第五节脉学是感官的经验科学24

一、经验科学就是用思想去把握客观实在24

二、经验科学必须以逻辑学为工具27

三、经验科学必须矫正“断之以臆”的思想偏弊34

第六节脉学的触诊方法不能用机械描绘代替35

一、触诊在脉学上的优缺点35

二、机械描绘在脉学上的优缺点37

中篇左右寸口分候脏腑机理阐探41

第一节左右寸口分候脏腑的学说在目前的处境41

第二节中医脉学根源的历史回顾43

一、脉在中医学说中的双重涵义43

二、上古三部九候的诊法乃是血管之脉与经络之脉的合金46

三、独取寸口是三部九候诊法的简化和衍进48

1.寸口脉口气口的三种不同名称的释义48

3.九候成三的诊法是独取寸口的过渡阶段49

2.寸口在上古诊法中早具有重要地位49

4.独取寸口的实际意义和时代背景51

5.以寸口六部分候脏腑是独取寸口的进步和发展52

6.分候与分配乃是这一学说唯物与唯心的分界线52

第三节左右寸口分候脏腑的学说根源和客观凭证53

一、两手寸口寸关尺六部分候脏腑的分配方法不是出自《内经》53

二、秦越人是这一学说的奠基者56

三、六部脉象的不同变化确是临床上的常见的事实59

第四节左右寸口分候脏腑的阐释途径61

一、应从有确定内容的假设开始61

二、应从人身上下左右的一般关系与左右寸口的62

特殊关系互相推理62

三、应从整个中医理论体系和脉学根源中发掘64

第五节经络学说是阐释左右寸口分候脏腑的唯物基础65

一、经络学说是中医脉学的根源和中医理论体系的65

组成部分65

二、经络系统的存在形式66

三、寸口为脉之大会是经络作用的集中体现67

1.寸口为脉之大会,是以“肺朝百脉”为其根源67

2.由肺朝百脉引证出寸口为脉之大会的机理69

四、经气和血流有如风和水的关系71

第六节左右寸口与相应脏腑之间的定位机制72

一、寸口与相应脏腑的一般关系72

1.传统的观念74

二、寸口与相应脏腑的特殊关系74

2.折衷的推理与各部定位的设想76

第七节左右寸口分候脏腑生理与病理的各种脉象83

一、寸口六部的生理脉象83

1.寸口六部的生理脉象是权衡以平83

2.寸口六部的生理脉象是以五脏为主84

3.判别寸口六部平脉与病脉必须内因与外因相结合85

4.阴阳法则是脉象变化的基本规律与表现形式86

二、寸口六部的病理脉象88

1.十二经脏症候群的病理脉象88

2.奇经八脉症候群的脉象98

3.五邪刚柔相逢一脉十变的病理脉象101

第八节应该认清左右寸口分候脏腑在中医脉诊中的105

应有地位105

一、左右寸口分候脏腑的诊法,并不是中医脉学的主要内容105

二、血管之脉与经络之脉乃是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关系106

下篇脉象分类及各种脉象的病理基础108

第一节对脉象名称的认识108

一、中医辨脉的各种名称108

1.《内经》辨脉的各种名称108

2.《难经》辨脉的各种名称111

3.张仲景辨脉的各种名称112

二、西医辨脉的各种名称114

三、中西合流的各种脉象115

第二节脉象分类的意义和历史116

一、脉象分类的意义116

二、脉象分类的历史117

1.上古分类法117

2.中古分类法118

3.晚近分类法119

三、脉象分类的准则119

1.必须明确脉象概念的定义和属性119

2.根据脉象的本质属性进行划分121

3.形态和节律是脉象分类的主要依据122

第三节复合脉象的内在条件和病理意义125

第四节对脉象示意图的说明126

第五节脉象形态改变的病理基础129

一、浮脉129二、芤脉131三、濡脉134四、革脉135五、沉脉136

六、牢脉139七、弱脉140八、伏脉142九、大脉144十、洪脉148

十一、小脉151十二、细脉154十三、滑脉156十四、实脉157

十五、虚脉159十六、低脉160十七、互脉161十八、?脉164

十九、长脉166二十、紧脉167二十一、弦脉169廿二、短脉171

廿三、动脉173

第六节脉象节律改变的病理基础175

一、数脉175二、急脉180三、缓脉183四、迟脉185五、奇脉187

六、代脉189七、结脉192八、促脉194九、散脉196十、微脉198

十一、差脉199十二、复脉202附:七怪脉2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