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比较通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比较通论
  • 吴梦觉,张维达主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ISBN:7205010462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401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15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经济-经济体制-对比研究 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对比研究 对比研究-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比较通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改革: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潮流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1

一、社会主义从学说到实践1

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多样性4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探索7

第二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大趋势10

一、社会主义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社会10

二、社会主义各国改革实践的发展12

第三节 中国改革及其国际效应21

一、改革是振兴中国的唯一出路21

二、中国面临的历史课题:经济发展与经济改革23

三、中国改革的国际效应26

第二章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比较31

第一节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若干基本理论问题31

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两个层次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3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实践模式考察38

一、斯大林模式38

二、南斯拉夫模式41

三、匈牙利模式46

四、戈尔巴乔夫对改革苏联经济体制模式的构想4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模式评述51

一、兰格模式51

二、布鲁斯模式56

三、锡克模式60

四、科尔内IB模式63

第四节 中国经济体制攻革的目标模式探索65

一、中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65

二、比较经济改革目标模式的几点启示69

第三章 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探索72

第一节 东欧国家和南斯拉夫经济改革的理论思潮72

二、匈牙利:计划经济与商品货币关系的结合77

第二节 苏联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理论的争论和趋向84

一、20年代最初的探索和争论84

二、50—60年代经济改革中的两次大论战85

三、商品货币关系“新内容”论的演交和发展90

第三节 中国对经济体制改革模式理论.基础的探索95

一、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确立和发展95

二、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体制改革思路选择98

第四章 社会主义企业活力与企业经营机制108

第一节 增强企业活力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地位108

一、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 环节是搞活企业108

二、社会主义企业活力与资本主义企业活力的区别112

第二节 苏、东等各国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考察114

一、苏联:扩大企业自主权和完善经济机制114

二,南斯拉夫:党、,政、企在经济管理上的分工及其经验教训121

三、匈牙利在改革中的企业模式选择126

第三节 中国企业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的探索131

一、中国全民企业改革: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131

二、企业两权分离的不同形式比较与选择135

三、深化企业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变企业经营机制143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计划与市场15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各国计划体制改革的不同探索155

一、苏、东等国家计划体制不同模式的比较及其面临的矛盾155

二、中国计划体制改革目标模式及若干问题的探讨165

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计划”的比较17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和市场体系181

一、市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要环境和条件181

二、苏、东等各国和中国商品市场、资金市场、技术市场发展的比较183

三、关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劳动力是否商品问题的探讨191

第三节 完善市场体系关键在于价格改革195

一、价格体制改革比较和目标模式选择195

二、价格体系改革和物价总水平控制问题199

第六章 社会主义宏观控制和调节体系209

第一节 微观搞活与宏观控制209

一,苏联宏观行政调控模式评述209

二、东欧等国家和中国在改革中出现宏观失控问题分析212

三、微观搞活与宏观控制必须互相适应216

第二节 宏观控制目标模式220

一,确立以间接控制为主的宏观控制体系220

二、社会主义国家宏观问接控制与资本主义国家宏观间接控制的比较。评所谓“二次调节”论224

第三节 宏观调节体系和制衡机制231

一,苏、东等各国和中国运用经济杠杆的比较231

二,计划是从宏观上引导和控制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据252

三、宏观调节中的经济政策及其制衡机制255

四、宏观调节中的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262

第七章 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267

第一节 苏、东等各国的所有制形式和中国的所有制结构改革267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种基本形式及其形成原因267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及其在改革实践中的动向270

三、东欧等各国的所有制改革273

四、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所有制结构改革277

第二节 全民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形式改革问题探讨280

一、关于国家所有制改革的两种思路280

二、关于南斯拉夫的社会所有制问题282

三、关于企业所有制问题288

四、所谓“劳动者个人实所有制”293

五、全民所有制经济采取国有制形式及其在改革中的结构调整295

第三节 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问题297

一、关于个体经济的不同看法297

二、关于私营经济的性质及其发展趋势300

第八章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对外开放和外贸体制改革305

第一节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305

一、开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305

二、社会主义经济同样是开放型经济309

第二节 各国外贸体制的比较311

一、社会主义各国外贸体制模式311

二、各种外贸体制的利弊分析313

三、中国外贸体制改革探讨315

第三节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319

一、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一项加快我国经济商品化、现代化的重大抉择319

二、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劣条件分析324

三、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地区格局与不同层次326

四、沿海地区经济运行机制的转轨与政府功能的转交330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外开放中的几个问题探讨333

一、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问题333

二、外汇管理与外汇市场问题336

三、利用外资和外债问题340

四、保护民族工业问题345

第九章 新旧体制转换的艰巨性和复杂性349

第一节 改革是经济利益的调整过程349

一、改革必然触动和改变原有的经济利益格局349

二、经济利益的调整与社会承受能力354

三、经济利益的调整与社会保障能力356

第二节 改革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360

一、改革必须有目标分阶段配套进行360

二、局部改革与整体改革相结合363

第三节 改革是新旧体制转换的艰难过程366

一、双重体制并存的必然性366

二、双重体制的两点论370

三、改变双重体制的难度与方略374

第十章 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379

第一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要求政治体制的相应改革379

一、苏、东等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问题379

二、中国在深入经济体制改革中开始交叉实行政治体制改革384

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辩证关系388

第二节 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前提下实行政治体制改革391

一、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391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前提394

三、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3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