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电声系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育电声系统](https://www.shukui.net/cover/76/34221396.jpg)
- 曹揆申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54132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291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0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育电声系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教育电声系统与电声教育媒体1
一、广播系统1
二、节目制作系统2
三、语言学习系统3
第二节 教育电声系统的形成与发展3
一、电声技术的诞生与起步3
二、教育电声系统的沿革3
第三节 教育电声系统的研究对象与学习方法4
一、教育电声系统研究的范畴4
二、教育电声系统课程的学习目标及学习方法5
思考题6
一、声场媒质及其基本参量7
第一节 声场与声波7
第二章 声波的基本性质7
二、平面声波的基本性质8
三、球面声波的基本性质10
第二节 声场中的能量10
一、声能量与声能量密度11
二、声功率与声强12
第三节 声波的传播13
一、声波的反射与透射13
二、声波的干涉15
三、声波的绕射16
思考题17
习题17
一、响度18
第一节 人类听感的基本特征18
第三章 听觉特性18
二、音高22
三、音色23
四、可闻声的频域特征24
五、可闻声的时域特征26
六、人耳听觉的非线性掩蔽效应26
七、人耳听觉的延时效应与双耳效应27
第二节 立体声的听觉机理27
一、立体声的特点28
二、听觉定位机理28
三、声象及声象定位30
第三节 听觉特性对电声技术的要求32
一、频率域要求32
二、时间域要求33
三、非线性失真要求34
思考题35
习题35
第四章 室内声场与音质36
第一节 室内声场36
一、室内声场的基本特征36
二、混响和混响时间38
三、室内声场分布40
第二节 室内音质评价42
一、室内音质设计的基本要求42
二、主要评价量及评价标准43
第三节 室内音质的改善47
一、常见声缺陷及其对音质的影响47
二、室内音质改善的建筑声学方法49
一、吸声材料与吸声机理52
第四节 吸声与隔声材料的结构与机理52
二、材料及结构吸声系数的测量54
三、隔声材料与结构54
思考题57
习题57
附录 若干吸声材料、吸声结构及其它吸声物的吸声系数57
第五章 电声器件59
第一节 电-力-声类比59
一、振荡电路系统59
二、力学振动系统60
三、声学振动系统61
第二节 电动式扬声器62
一、电动式扬声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机理62
二、电动式扬声器的电、力、声原理64
三、电动式扬声器特性67
第三节 扬声器系统70
一、典型扬声器箱的声学原理71
二、扬声器分频系统72
三、声柱74
四、扬声器系统技术的发展75
第四节 耳机76
一、耳机的放声方式77
二、几种常用耳机的结构、原理与性能77
三、耳机的正确选用79
第五节 传声器的原理与特性79
一、动圈传声器80
二、电容式传声器82
三、驻极体电容传声器84
一、传声器的激振方式86
第六节 传声器的声压~力转换特性86
二、指向性传声器的结构90
第七节 传声器的选择与使用92
一、传声器的技术特性92
二、传声器的选用原则93
三、传声器的抗干扰问题94
思考题96
习题97
附表97
(一)扬声器类型举例97
(二)耳机分类举例98
第六章 音频录放技术99
第一节 磁带录、放音原理99
一、磁记录原理99
二、音频信号的记录过程101
三、音频信号的重放过程105
四、录放过程中的损失106
五、音频信号的消除108
六、录、放音系统原理图109
第二节 音频信号的均衡与降噪110
一、录、放过程的频率特性及均衡110
二、降噪系统111
第三节 磁带录音机的转换部件与整机性能114
一、磁头的结构与性能114
二、磁带的构造与性能116
三、驱动机构117
四、录音机的整体指标119
第四节 激光唱机121
一、密纹唱片和激光唱片的比较121
二、激光唱片与编码系统122
三、激光唱盘与解码系统125
第五节 数字录音机129
一、旋转磁头式数字磁带录音机(R-DAT)129
二、小型盒式数字录音机(DCC)131
思考题133
附录133
(一)磁带录音机分类及基本参数133
(二)盒式磁带基本参数135
(三)测试磁带的技术要求136
(四)典型组合音响电路(录放电路)137
第七章 音频信号处理技术141
第一节 幅度处理技术--电平压扩141
一、压扩器的特性142
三、电平扩张与噪声门的应用143
二、电平压缩与限制器的应用143
四、降噪144
第二节 频域处理技术145
一、频带控制145
二、均衡器147
三、声激励与移频148
第三节 时域处理技术149
一、人工延迟与混响150
二、语音变速技术151
第四节 空间处理技术--立体声152
一、立体声的机理152
二、立体声拾音方式154
第五节 调音控制--系统处理技术156
二、调音台的结构原理157
一、调音台的基本功能157
三、立体声调音159
思考题161
第八章 电声系统162
第一节 有线广播系统162
一、有线广播系统的类型和组成162
二、扩音机与负载的配接166
三、室内扩声173
第二节 无线广播系统176
一、无线电波特性177
二、无线电波的调制、广播与接收178
三、无线广播系统中的新技术189
第三节 音频节目制作系统190
一、电声节目制作系统的组成190
二、教育电声素材的制作与合成192
三、声道合成方式193
四、音频节目制作系统中的一些技术问题194
第四节 语言学习系统195
一、语言学习系统的类型196
二、语言学习系统的组成199
三、语言学习系统的功能200
思考题201
习题202
附录202
(一)部分语言学习系统功能比较202
(二)部分语言学习系统性能指标比较203
(三)典型组合音响电路--广播接收电路203
第一节 电声教材及制作过程205
一、电声教材类型205
第九章 电声教材编制205
二、电声教材的编制过程206
第二节 有声语言文字稿的编写208
一、词汇208
二、语音208
三、语句构成209
四、修辞手段210
第三节 声音素材的采录212
一、传声器录音212
二、录音采访214
三、录音方法216
一、声道同步合成方式221
二、后期加工合成方式221
第四节 节目编辑221
三、单路声素材的编辑222
思考与练习题224
第十章 电声教学226
第一节 广播教学226
一、广播传媒的特点226
二、广播媒体的教学功能227
三、远距离广播教学228
第二节 录音教学229
一、录音媒体的特点229
二、录音媒体的教学功能230
三、录音教学的方法231
四、录音与投影、幻灯组合232
第三节 语言学习系统的教学应用234
一、语言学习系统的教学特点234
二、课件编制235
三、语言学习系统的课型及教学过程237
思考与练习题240
教育电声系统实验243
第一章 电声测量技术244
第一节 音频测量技术的发展244
第二节 电声测量的基本内容与方法246
一、电声测量的范畴246
二、电声测量的基本方法247
第三节 电声基本测量仪器251
一、电声信号源251
二、音频电平表254
三、电子示波器与频域显示仪表255
四、谐波畸变(失真)测试仪257
六、其它258
五、声级计258
第四节 电声基本指标的测量259
一、增益与频率特性259
二、信(号)噪(声)比260
三、非线性畸变260
四、相位畸变与立体声监测263
第二章 实验内容265
实验一 室内声场测量265
实验二 传声器和扬声器电声指标测量269
实验三 磁带录音机指标测量271
实验四 扩音机与扬声器的配接275
实验五 以调音台为中心的小型电声系统的设计与操作277
实验六 录音节目编制279
参考资料282
中英文对照名词索引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