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模式 理想形态及改革路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潘德冰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807694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80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10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模式 理想形态及改革路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权力、权力分割、国家制度及权力结构1
权力的含义1
人类社会的二元系统的联结关系2
同权分割法则4
异权分割法则5
国家制度的基本层次6
权力结构的一个分类7
四类结构的构造8
树结构是产生“人治”社会的根源8
建设法治政府重在为权力划定边界10
2.等价命题、势能文化与社会管理12
权力相关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分类12
两个重要的等价命题14
观念、文化的根本性决定因素:权力结构14
要消除“潜规则”,必须变革树结构类型17
社会管理,动态稳定才是常态19
3.运行通道、信息传输与腐败之源22
运行轨道的构成22
权力结构的基本要素24
运行通道性能25
信息传输的可靠性26
运行中的环节26
单通道与多通道的现实差异27
我国腐败之根源:势能结构的存在29
4.社会控制、系统演变与民主的形成32
社会控制的意义32
决定社会控制功能好坏的根本因素:权力结构的类型33
社会演化原理与体制转换规律35
中国体制转换的原则36
民主的属性内容及它的体现形式37
民主的集中表现或称集中“显示”38
不同社会制度的民主比较与建设39
5.构建和谐社会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4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第一要求:民主与法治4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伦理观;以人为本4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公正与公平46
在“怀旧”中否定改革开放为什么不对?49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5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权力结构的类型转换(即结构改革)54
6.权力结构的类与种、政改含义及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55
权力结构的类与种55
不同类别权力结构的研究57
中国:机构改革的困惑57
政治体制及改革的深刻含义59
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61
7.社会变迁的条件、结构与制度的优化、社会稳定性65
社会革命、社会改革与社会改良的含义65
社会变迁的前夕条件67
四类结构的特点68
在确定社会属性约束条件下的优化结构71
社会制度的优化条件72
社会稳定性:它的含义及内容73
8.社会的生成细胞与体制的构建原则76
自然界的闭合系统76
西门庆为何是“中国传统商人”?“传统”在哪里?78
中国式“私有化”观念的悲哀80
改革成功的希望:二元闭合系统的生成81
体制转换的本质含义82
权力结构的类型决定了法规细则的宽窄度84
“民意”为什么与“市场化”不相容?86
体制构建原则及其论 证87
9.社会秩序及选择、生产力容量及稳定性能级91
社会秩序的含义、显秩序与隐秩序91
邓小平的理想何时才能实现?92
人类社会活动的思维秩序94
社会秩序的分类95
社会有序性与社会无序性95
权力结构与其生产力容量96
权力结构的有序性能级97
树结构条件下的两种“秩序”的湧动100
两类社会秩序的选择101
10.社会同构现象的探源与“封建残余”的根除103
社会的同构性与同构(社会)现象103
官僚主义与家长制现象探源106
中国社会的“东方式嫉妒”探源107
同构现象与社会属性109
《金瓶梅》描写的“真正历史”与郑振铎的“入骨三分”与困惑109
中国社会的“封建残余”的根除111
激昂的“左派”呼声112
改革的“第三条道路”是否存在?关键在哪里?114
11.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自权力结构的不同类型118
文化的概念及中西方的范围118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比较119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于相应社会的权力结构的不同类型121
我们向西方究竟要学习什么?拒绝什么?125
服膺“马列平台”,必须变革树结构(类型)129
中国学问不能解决一切问题129
12.社会演变规律、模式之争与“东方式民主”的确立131
社会演变规律新探131
社会主义模式之争,有否“最终规律”可循?132
“纪要”的根本问题:缺乏权力结构的研究134
理论研究落后的主要原因136
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社会主义的研究137
民主制的根本:果结构体制的确立不一定需要多党制的确立138
“东方式民主”与“西方式民主”的区别与联系140
13.大众股份制:公有制企、事业单位的社会主义本质144
人民公社:走集体化的道路,错在哪里?为什么?144
大众股份制,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基础148
大众股份制,是农村和谐社会的样板151
国有企业与大众股份制152
国有事业单位与大众股份制153
F.福山与他的“历史终结论”?154
14.所有制、国有制与公有制:涵义及其模式156
所有制的古典涵义及其局限性156
所有制的涵义、层次及主体158
市场经济良好运行的根本条件160
国有制与公有制的异同161
邓小平同志“消灭剥削”的深刻意义163
15.法律的运行(即实施)条件与法治社会的建立基点166
势能社会中的法律运行(即实施)条件166
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之路:任重道远169
如何使法律由文本规定转化为人们的生活秩序171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173
关注发展道路上的重大理论问题174
司法独立,不可能靠谁下文件、打招呼来解决,而是实实在在的结构问题177
我国市场经济良好运行的充要条件是社会主义果结构的确立179
16.制度反腐,关键在于权力结构的类型转换180
腐败已进入权力流通领域180
逐步用普选制代替等级授职制182
市场化绝不是权力的市场化184
市场经济程度较高,通常腐败程度相对较低185
权力结构的类型转换既轻松、又容易。建议从县一级开始,从基层做起187
制度反腐,关键在于权力结构的类型转换189
17.社会主义的体制改革与资本主义弊端的消除193
第一大方向的改革:政策改革194
第二大方向的改革:结构改革199
第三大方向的改革:属性内容的改革202
资本主义两大弊端:经济危机与资本剥削的消除203
三大方向改革的比较与选择204
18.现实中国的国情与困境及社会主义体制的构建208
树结构的存在,是我国社会的最大国情及困境20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211
中国特色的内涵是什么?211
死盯着树结构类型不变的改革,只能是一场“闹剧”212
社会主义树-果结构过渡体制的构建218
文末结尾的话220
19.对“中国模式”的一般看法及它的理想形态223
对“中国模式”的一般看法224
什么是“中国模式”?各有各的看法224
本书评论1226
俄罗斯思潮中的“社会主义”227
本书评论2229
世界思潮中的“社会主义”230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中国模式”的理想状态231
人们对“中国模式”的希望及评论232
袁伟时与“中国模式”234
20.社会科学:整体性研究的含义及案例238
社会科学:整体性研究的含义238
案例1: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基点240
案例2: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处理240
案例3:分类的中国改革243
案例4:中国机构改革的困惑244
案例5:只有高能级的有序性及稳定性,才能使中国保持真正的稳定及秩序244
案例6:只有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才会得到中国改革的整体胜利247
附录1.中国人为什么“怕官”?250
附录2.从刘吉、谢韬先生的“解放思想”谈起258
附录3.离开权力结构的理论研究,便成了“社会现象研究”266
结束语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