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万斯同评传 附万斯大评传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万斯同评传 附万斯大评传
  • 方祖猷著;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5027456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431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63页
  • 主题词:万斯同(1638~1702)-评传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万斯同评传 附万斯大评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匡亚明1

第一章 明清之际的时代特点和时代思潮1

一、“天崩地陷”的时代特点1

二、经学思潮4

三、史学思潮8

第二章 万氏世传和家学12

一、三世四忠13

二、儒将万表14

三、复社名士和著名遗民——万泰16

四、万氏八龙18

第三章 万斯同传略21

一、童年、青少年和参加文会时期(1638—1666)21

(一)榆林三载21

(二)参加文会和化安山访师23

(三)策论之会——史学思想的萌芽27

二、参加甬上证人书院和授徒时期(1667—1678)29

(一)从证人之会到讲经之会29

(二)甬上证人书院的高弟31

(三)授经会稽——史学思想的形成34

(四)潘平格引起的风波36

(五)昆山之行38

三、京师修史时期(上)(1679—1689)40

(一)蓝溪辞行和西郊送别40

(二)“不居纂修之名,隐操总裁之柄”43

(三)私修明史的准备45

四、京师修史时期(下)(1690—1702)48

(一)私修明史的失败48

(二)主讲经史之会50

(三)与刘坊、方苞的长谈——史学思想的成熟52

(四)晚年的知己李塨54

(五)一代风流尽57

第四章 万斯同的哲学史著作——《儒林宗派》60

一、体例特点60

二、学术倾向63

三、在学术史上的贡献67

第五章 万斯同的经学71

一、《诗》学71

二、《礼》学78

(一)《礼》学的成就79

(二)《礼》学的实质——以史视《礼》83

三、经学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88

第六章 万斯同的史学思想92

一、民族思想及其在史著中的反映93

(一)民族思想的演变及其特点93

(二)民族思想的分析98

(三)反映在史著中的民族思想105

二、经世思想和经世史学116

(一)《与从子贞一书》及其史学经世思想116

(二)经世史学的特点119

(三)总结、探究、劝惩——史学经世的三大内容122

三、民本思想中的新因素143

(一)民本思想143

(二)对农民起义的同情146

(三)对妇女命运的同情152

(四)对海商和市民斗争的同情155

(五)对君主专制的批判159

四、论西学东渐和对科学进步的重视173

(一)会通中西而折其衷173

(二)重视自然科学的进步177

五、其他186

第七章 万斯同的历史编纂学201

一、编纂史著的原则——“事信而言文”203

二、编纂人物传记的客观标准——“论世知人”209

三、编纂人物传记的主观要求——“平心”212

四、编纂史著的主要方法——以《实录》为指归,参伍以野史215

五、编纂明史的特殊方法——宁繁勿简221

六、反对官局修史229

七、关于史表235

八、提倡会通244

九、方志编纂法250

第八章 万斯同的考证学255

一、经学的考证——《古文尚书》考255

二、历史文献的考证261

(一)对宋史的考证261

(二)对南宋六陵遗事的考证265

(三)对庚申君遗事的考证269

(四)关于建文自焚说274

(五)昆仑河源考280

(六)“石鼓文”考288

(七)汉魏石经考292

三、万斯同的考证法及其得失297

(一)经学考证法297

(二)史学考证法299

(三)考证失误的原因303

结束语311

附:万斯大评传323

万斯大的经学其及历史地位323

一、万斯大传略323

二、万斯大的经学331

(一)《礼》学331

(二)辨《周礼》非周公作342

(三)《春秋》学354

(四)经学考证法366

(五)经学的特点及其在经学史上的地位374

附录383

一、万斯同年表383

二、万斯同著作考述388

三、天一阁藏万斯同《明史稿》考述398

索引411

人名索引411

文献索引420

词语索引426

后记4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