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土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土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价](https://www.shukui.net/cover/5/30335750.jpg)
- 孟旭光主编;吕宾,杜舰,吴尚昆,蔡清华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 ISBN:780246377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96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308页
- 主题词:国土资源-承载力-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土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3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意义3
一、研究背景3
二、研究意义4
第二章 研究思路6
第三章 研究内容与创新8
一、主要研究内容8
二、创新点8
上篇:理论与方法篇篇首语12
第四章 理论指导13
第一节 基础理论与相关区域发展理论13
一、基础理论13
二、相关区域发展理论14
第二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7
一、承载力概念的由来、演化与发展17
二、资源承载力概念、属性与影响因素18
三、环境承载力概念、性质与影响因素19
四、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概念与性质20
五、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趋势20
第五章 单要素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22
第一节 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22
一、单指标评价法22
二、指标体系评价法24
三、系统分析法24
第二节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26
一、经验估算法26
二、指标体系评价法27
三、系统分析法28
第三节 矿产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29
一、矿产资源经济承载力29
二、保证年限30
第四节 海洋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30
一、海洋水产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30
二、海洋渔业资源承载力评价31
第五节 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31
一、指标综合法31
二、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评价32
第六章 区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34
第一节 评价思路、基本步骤与指标体系设计34
一、评价思路34
二、基本步骤34
三、评价指标体系35
第二节 评价模型与计算方法41
一、评价模型41
二、评价指标权数的确定方法44
三、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方法46
第三节 协调评价方法48
一、水、土资源协调状态评价方法48
二、资源环境协调状态评价方法48
第四节 分区方法49
一、地理分区研究进展49
二、分区目标与原则49
三、分区步骤与方法50
下篇:应用与实践篇篇首语54
第七章 北京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55
第一节 北京市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概况55
一、北京市城市发展概况55
二、土地资源利用状况57
第二节 北京市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设计69
一、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综述69
二、建立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73
三、小结74
第三节 北京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76
一、耕地人口承载力评价76
二、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83
三、城乡结合部人口承载力评价88
第四节 北京市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价91
一、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内涵及其作用91
二、北京市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量确定92
三、北京市环境的建设用地现状适宜程度分析94
四、小结94
第五节 北京市土地资源建设规模承载力评价94
一、评价因素与评价标准的确定94
二、土地资源建设规模承载力现状评价96
三、小结97
第六节 北京市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评价98
一、评价要素与评价标准的确定98
二、北京市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现状评价98
三、小结102
第七节 北京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102
一、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102
二、土地资源承载力预测评价104
三、土地资源承载力与水资源承载力的协调108
四、小结110
第八章 天津市国土资源综合评价及开发利用模式研究112
第一节 天津市国土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112
一、国土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112
二、天津市国土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114
第二节 天津市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研究143
一、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的内涵143
二、天津市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分析144
三、天津市国土资源开发理想模式体系设计171
第三节 天津市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应变策略174
一、天津市国土规划实施保障体系建设175
二、天津市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178
三、天津市国土资源管理策略179
第九章 辽宁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182
第一节 辽宁省发展目标与资源条件分析182
一、发展现状182
二、发展目标分析183
三、资源环境条件分析187
第二节 辽宁省国土资源承载力评价189
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189
二、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190
三、水资源承载力分析评价206
四、矿产资源承载力评价213
五、海洋资源承载力研究223
第三节 辽宁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230
一、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评价230
二、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234
三、结论241
第四节 国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及协调发展评价242
一、国土资源与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242
二、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247
三、资源环境承载力分区250
第五节 辽宁省国土资源利用与环境建设合理模式258
一、资源开发与环境建设方式问题258
二、国土资源利用与环境建设合理模式260
第十章 中国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263
第一节 中国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263
一、评价目的263
二、评价指标体系优化设计263
三、综合承载力评价与分区268
四、提升我国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的对策建议269
第二节 中国区域资源环境协调评价272
一、水土协调评价272
二、资源环境协调评价274
第十一章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信息系统建设276
第一节 绪论276
一、目标任务276
二、研究现状与基础277
三、创新之处278
第二节 需求分析279
一、功能需求分析279
二、数据需求分析279
第三节 系统设计说明280
一、系统总体目标280
二、系统设计原则280
三、系统技术路线的选择281
四、系统运行环境281
五、系统采用的标准282
第四节 系统功能设计及成果282
一、系统总体结构282
二、数据管理模块282
三、区域分析模块283
四、基本指标计算模块283
五、单要素承载力评价284
六、综合承载力评价286
七、图形编辑模块287
八、查询统计模块287
九、成果输出模块288
第五节 数据库建设288
一、数据库内容288
二、技术路线288
三、结构设计290
第六节 系统安全设计291
一、用户级别划分291
二、用户口令检查291
三、跟踪系统运行建立日志文件292
四、数据的定期备份转贮292
五、入库数据的严格检查292
六、计算机病毒防护292
版权及其他293
主要参考文献294